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海號巡洋艦

鎖定
寧海級輕巡洋艦是中華民國海軍在全面抗日戰爭前向日本訂購的軍艦,也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製造的最大型軍艦,本級艦包括寧海號與姊妹艦平海號,在江陰戰役遭擊沉後被日軍撈起續用,於1944年分別遭美軍擊沉於日本八丈島和菲律賓呂宋島。
中文名
寧海號巡洋艦
外文名
R.C.S“NINGHAI”
研製時間
1931年2月20日 [4] 
服役時間
1932年9月1日 [4] 
排水量
2958噸
主    炮
三座雙聯裝140mm,一前二後
防 空 武 器
76mm×6,機關炮×10
魚  雷
雙聯裝發射管×2,備雷8條
反 潛 兵 器
深水炸彈9枚
尺  寸
長106.7米,寬11.9米
鍋爐功率
10,579馬力
續 航 力
5,000海里/12節
裝  甲
19mm-63mm
航    速
23.2節
艦 載 機
2架固定翼水上飛機,無彈射器

寧海號巡洋艦背景介紹

平海號 平海號
根據陳紹寬後來抗戰初期的江陰沉船封鎖戰術來看,他早知道中日海軍實力懸殊,雙方絕不可能發生傳統的艦隊決戰,所以兩艘巡洋艦根本沒可能發揮"巡洋"功能。但在抗戰前海軍卻有震嚇地方軍閥的作用,這一點對中央尤其重要,要達到這一點,船艦必須具備威嚴的外表, 所以平、寧二艦雖然噸位只有2千多噸,卻裝上了6門140mm主炮,“寧海”艦甚至還裝上飛機。雖然很嚇人,但明顯的頭重腳輕,不利於遠洋。
事實上平、寧二艦大部份時間都在內河或沿海活動,主要用來威嚇陸上的敵人,名義上是巡洋艦,實際上完全不必考慮在大洋上作戰。這一點陳紹寬心知肚明,所以才有這兩艘設計看起來很不合理的“巡洋艦”橫空出世。
寧海級輕巡洋艦是中華民國海軍在全面抗日戰爭前向日本訂購的最先進軍艦,也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製造的最大型軍艦,本級艦包括寧海號(當時寫作甯海號)與姊妹艦平海號,在江陰戰役遭擊沉後被日軍撈起續用,於1944年先後遭美軍擊沉。
寧海級輕巡洋艦 寧海級輕巡洋艦
首艦寧海號在1931年2月20在日本兵庫縣相生市播磨造船所開工,造價432萬元,以東北大豆折價分期支付,建造期間發生九一八事變,因此當本艦在同年10月10日的下水禮,中方出席人士顯得冷清,而當一二八事變期間,當時的海軍司令陳紹寬下令海軍不得參戰,怕會因此影響到在日本建造中的寧海號,這點受到抨擊。但當本艦在1932年8月26日駛回中國上海外灘時卻萬人空巷地觀看這艘自清末以來中國海軍最先進的軍艦,寧海號回到中國後多次開放給民眾參觀,大家都驚歎艦上先進武器和設備,尤其艦上可停放兩架水上飛機(一架日本製AB-3水上偵察機和一架仿製的國產寧海2號水上飛機)和反潛用深水炸彈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本級艦作為中國海軍最先進軍艦投入長江的江陰保衞戰,此戰當中日軍並無派出軍艦而是派出轟炸機,寧海和平海共擊落4架和擊傷兩架日軍轟炸機,但此兩艦分別在9月23日(平海)和24日(寧海)被日機炸沉。
但日軍之後將兩艦打撈上水面,經修理後“寧海”號改名“五百島”號而平海號改名“八十島”號,加入了日本海軍,最後“五百島”號(寧海)於1944年9月19日被美國潛艇擊沉在八丈島附近海域而“八十島”號(平海)於1944年11月25日被美國航母艦載機擊沉於菲律賓呂宋島附近海域。

寧海號巡洋艦歷史簡介

1932年“寧海”號完成時公佈的照片 1932年“寧海”號完成時公佈的照片
1931年“9.18”事變前夕,國民黨海軍部長陳紹寬委派軍械處長李世甲為監造官,向日本兵庫縣播磨造船所訂造一艘輕巡洋艦“寧海”號。造艦費用為法幣432萬元,以東北大豆折價分期支付。
“寧海”號是民國紀元以來外購的最大型軍艦,長106.7米,寬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958噸,部分位置有1英寸的裝甲。動力部分為四部油炭混燒式鍋爐,三部往復式主機三軸推進,10,579匹馬力,最高航速23.2節,12節巡航時續航力5,000海里。配備140毫米(5.5英寸)雙聯裝炮3座6門,最大射程10000米;76毫米(3英寸)高炮6門,機關炮10門;535毫米(21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魚雷8枚;設深水炸彈投放裝置,配深水炸彈9枚;可載水上偵察機2架,無彈射器,使用時由吊車吊至水面從水上起飛,系由日本時計社研製,愛知廠建造,代號為“愛知AB-3”(即“寧海-1號”,巡航時速137公里,升限4300米,航程970公里)。我國江南造船廠由馬德樹任主設計師,利用備份引擎與福州衫木所仿造出“寧海-2”號1架,配於此艦,性能相近。編制乘員軍官42名,士官97名,士兵222名。
“寧海”號於1931年2月20日安放龍骨,同年10月10日下水,經過各種性能試驗,符合我方技術要求,於1932年8月26日駛抵上海,9月1日舉行升旗典禮,編入第1艦隊,首任艦長為原“海容”艦艦長高憲申上校。
“寧海”艦曾在1934年六月五日由練習艦隊司令王壽廷少將率領,由上海抵達日本橫濱參加日俄戰爭海軍指揮官東鄉平八郎元帥的國葬典禮,順便回播磨廠整修。
試航中的平海號 試航中的平海號
鑑於江南造船廠歷年承造各種艦艇能夠達到要求,海軍部決定由該廠仿“寧海”再造1艘姐妹艦“平海”號,由日本提供零組件,設計圖與“寧海”同樣,並聘原“寧海”艦的造船主任神保總南擔任江南造船廠的技術總工程師負責監造,原訂預算458.8萬元。該艦於1931年6月28日安放龍骨,為了鼓勵國產新艦的自制,海軍部長陳紹寬親自到廠出席該艦的開工典禮。本來預定1933年10月10日(國民黨國慶日)下水,不料九·一八事變與松滬一二·八戰事相繼爆發,中日關係緊張而影響了日本的零件供應與技術支持,拖至1935年9月28日方才得以下水,比原定足足晚了兩年。等到空艦駛往日本相生港裝置火炮武器完成時已是1936年6月18日,離戰爭爆發只剩一年。“寧海”艦費時一年半就已成軍,“平海”艦卻足足花了五年的時間。不過這畢竟是中國自制的一艘輕巡洋艦,排水量2,383噸,動力裝置為五部鍋爐四部燒煤炭,一部燒重油,兩部往復式主機雙軸推進,馬力較寧海略小,約7,488馬力,最高航速21節,12節巡航時續航力5,000海浬。本艦尺寸與“寧海”略同,不過吃水稍淺,原預定裝備與“寧海”相同的140毫米主炮6門,76毫米高炮4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另增加57毫米高射炮4門,高速機槍4挺。但在本艦赴日裝配武器時中日關係已經十分緊張,有關高炮與高速機槍部份遭日本拒裝,只好透過上海的德國洋行改購克虜伯和博福斯槍炮代替。本艦無水上偵察機,所以煙囱後的外觀結構因無機庫而與“寧海”不大相同。首任艦長為原“寧海”艦長高憲申。1937年4月編入第1艦隊,成為旗艦。
【戰鬥歷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盧溝橋發動進攻,抗日戰爭爆發。前往英國參加英皇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的中國海軍部長陳紹寬立即回國投入抗戰。按照8月7日最高國防會議的決定,本擬採取突然封鎖江陰、聚殲敵艦於長江的措施,不料這一軍事機密竟被汪精衞的機要秘書黃浚泄露給日本駐南京總領事,致使“甕中捉鱉”的計劃完全落空。
為了阻遏日本海軍長驅南入長江,中國軍事當局決定堵塞江陰航道。陳紹寬於8月1日奉令構築江陰封鎖阻塞工程,當晚即率“平海”、“寧海”等中國海軍主力艦艇連夜駛抵江陰備戰。12日搶幹一天,即將事先駐此備用的逾齡陳舊艦艇8艘一一自沉於江底。它們是炮艦“大同”、“自強”、“德勝”、“威勝”、“武勝”;練習艦“通濟”;魚雷艇“辰”、“宿”;還有徵用商輪20艘;旋又增沉躉船8艘。9月25日,復將陳舊的“海圻”、“海容”、“海籌”、“海琛”4艘巡洋艦沉作輔助阻塞線。前後共沉大小艦艇、船舶43艘,達63800噸。又向各地徵用民船、鹽船185艘,裝石子3000方填補空隙,工程浩大,構成具有國防意義的江陰阻塞線。
江陰位於長江鎮江下游,江流至此寬不到2000米,水深流急,地勢險要,扼長江咽喉,為南京之屏障。南京國民政府戰前即對江陰要進行整建,計裝要塞炮21門。為了監視阻塞線和保衞這一國防堡壘,海軍遂集中主力艦艇駐泊江陰。 [1] 

寧海號巡洋艦技術性能

全長:109.73米、水線長:108.2米、艦寬:11.89米、輕載排水量:2400噸、標準排水量:2958噸 [2] 
動力:3部總馬力10,500匹往復式蒸汽機
航速:23.2節
武裝:3座雙聯裝三年式140毫米口徑主炮塔,6門三年式76毫米口徑高射炮,8挺40毫米口徑機炮,10挺維克斯7.7毫米口徑機槍,2座六年式雙聯裝魚雷管,深水炸彈9發
造船廠:石川島播磨
乘員:361人
建造中的平海號 建造中的平海號
注:有兩架水上飛機
平海號下水禮 平海號下水禮
1935年9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廠的平海號下水禮
全長:109.73米、水線長:108.2米、艦寬:11.89米、標準排水量:2400噸、滿載排水量:2448噸
動力:2部總馬力7,500匹往復式蒸汽機
航速:21.3節
武裝:3座雙聯裝三年式140毫米口徑主炮塔,3門三年式76公釐高射炮,8挺麥德森輕機槍,2座六年式雙聯裝魚雷管
造船廠:江南造船廠
乘員:361人
寧海號和平海號的不同之處 寧海號和平海號的不同之處
注:取消兩架水上飛機

寧海號巡洋艦服役經歷

“寧海”號於1931年2月20日安放龍骨,同年10月10日下水,經過各種性能試驗,符合我方技術要求,於1932年8月26日駛抵上海,9月1日舉行升旗典禮,編入第1艦隊,首任艦長為原“海容”艦艦長高憲申上校。
在日本石川島播磨船廠建造中的寧海號 在日本石川島播磨船廠建造中的寧海號
“寧海”艦曾在1934年六月五日由練習艦隊司令王壽廷少將率領,由上海抵達日本橫濱參加日俄戰爭海軍指揮官東鄉平八郎元帥的國葬典禮,順便回播磨廠整修。

寧海號巡洋艦戰鬥歷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盧溝橋發動進攻,抗日戰爭爆發。前往英國參加英皇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的中國海軍部長陳紹寬立即回國投入抗戰。按照8月7日最高國防會議的決定,本擬採取突然封鎖江陰、聚殲敵艦於長江的措施,不料這一軍事機密竟被汪精衞的機要秘書黃浚泄露給日本駐南京總領事,致使“甕中捉鱉”的計劃完全落空。
在日本瀨户內海試航的寧海號 在日本瀨户內海試航的寧海號
1937年,為了阻遏日本海軍長驅南入長江,中國軍事當局決定堵塞江陰航道。陳紹寬於8月1日奉令構築江陰封鎖阻塞工程,當晚即率“平海”、“寧海”等中國海軍主力艦艇連夜駛抵江陰備戰。12日搶幹一天,即將事先駐此備用的逾齡陳舊艦艇8艘一一自沉於江底。它們是炮艦“大同”、“自強”、“德勝”、“威勝”、“武勝”;練習艦“通濟”;魚雷艇“辰”、“宿”;還有徵用商輪20艘;旋又增沉躉船8艘。9月25日,復將陳舊的“海圻”、“海容”、“海籌”、“海琛”4艘巡洋艦沉作輔助阻塞線。前後共沉大小艦艇、船舶43艘,達63800噸。又向各地徵用民船、鹽船185艘,裝石子3000方填補空隙,工程浩大,構成具有國防意義的江陰阻塞線。
江陰位於長江鎮江下游,江流至此寬不到2000米,水深流急,地勢險要,扼長江咽喉,為南京之屏障。南京國民政府戰前即對江陰要進行整建,計裝要塞炮21門。為了監視阻塞線和保衞這一國防堡壘,海軍遂集中主力艦艇駐泊江陰。陳紹寬命令第1艦隊司令陳季良率領“平海”、“寧海”、“逸仙”、“應瑞”4艘較新、較強的輕巡洋艦列陣封鎖線內,而以第2艦隊司令曾以鼎所率艦艇隨後接應。
8月13日淞滬戰起,16日,敵機7架即飛臨江陰“平海”等4艘軍艦上空投彈,但遭我艦對空炮火的猛烈還擊,向北遁去。此後,敵機一再前來騷擾,但各艦無恙。8月22日,“加賀”號起飛12架,襲擊“寧海”艦,敵94式艦載轟炸機1架被擊落。25日,從“加賀”號起飛的日機再次撲來,但均遭我江面艦艇與陸地要塞防空武器構成的嚴密火網的反擊。敵與我周旋達一個月之久,但炸沉我艦的計劃始終未能得逞。
寧海號巡洋艦 寧海號巡洋艦
9月22日,敵第12航空隊奉第2聯合航空隊司令三立貞三海軍大佐命令,由飛行長由中率92式攻擊機12架,在6架95式戰鬥機掩護下,從三個方向直撲“平海”,力求炸沉這艘旗艦。高憲申艦長立即命令全艦炮猛烈射向日機。與此同時,兄弟艦艇也一齊開火,迫使敵機不敢近艦而北飛。但是,在接踵而來的第2批敵機的攻擊下,“平海”右舷中彈,旋即前艙進水。艦長腰部重傷,血染軍衣,但仍堅持指揮作戰。一等炮兵周兆發右脅突被彈片穿入,又橫貫左臂,血流不止,但他忍痛堅守炮位,奮力反擊敵機,直到補充兵接替後才倒地,經搶救無效犧牲。上士張玉成在艦尾機炮發生故障時,冒險前去搶修,中彈重傷。中士嚴肅冠不顧彈片紛飛,奮勇前去補替,中彈身亡。
“平海”艦官兵前赴後繼,堅持戰鬥,迫使敵機退去。中午,敵第3批飛機來襲,從上游方向飛臨高空投彈,在我炮火反擊下,均未炸中而散去。但敵並不甘心,當天下午,敵“加賀”號又起飛艦載攻擊機7架來襲。下午5時30分,敵第12航空隊92式攻擊機6架、95式戰鬥機3架,一天內第5次來轟炸這艘旗艦,向左舷投彈4枚。這一天戰鬥長達6個小時,我艦發射炮彈265發,機槍彈4000多發,陣亡5人,輕、重傷23人,擊落敵機5架。艦身中彈多處,當晚徹夜警戒,搶修艦械,準備再戰。 23日上午11時左右,敵偵察機兩架在我艦附近上空窺伺,約30分鐘離去,這預示着敵機編機的大舉出動。
下午2時,敵第12航空隊首先以92式攻擊機9架,在3架95式戰鬥機配合下,攻擊、壓制我要塞炮火;而以主力94式轟炸機12機,會同第13航空隊96式轟炸機14架,敵“加賀”號起飛艦載轟炸、攻擊機各8架,在艦載戰鬥機4架掩護下,集中轟炸“平海”號。彈落如雨,兩枚重彈擊中艦體,周圍江面水柱沖天,此起彼伏。“平海”號不得不駛向上游,但敵機緊追而來,分批輪番轟炸。高射機槍指揮劉馥接替傷員自充射手。
正酣戰時,不料槍架縱軸因發射過量而折斷,他冒險搶修時,突見一架日機急降投彈,他忍痛抓起灼熱的無架槍管向敵猛射。“平海”號在鏖戰中各炮炮管、炮閂均因發射逾量而燙手,但炮手們仍奮戰不止。這一天又擊落日機4架,其中兩架機體碎片竟落於瞭望台上。激戰中敵彈3枚炸穿機艙、彈藥庫,江水湧入,官兵們爭先恐後跳入水中堵塞漏洞,搶護炮彈,終因艦身遍體鱗傷,艦體向左側傾45度,吐着濃煙,擱沉於十二圩淺灘;在22、23日兩天“平海”號遭敵轟炸時,“寧海”號同時也遭敵機輪番襲擊。
22日上午10時半,濃雲細雨,敵機12架從艦尾左方以小隊水平轟炸陣形進攻。6門高射炮昂首齊吼,火光閃閃,機槍嘎嘎,敵機紛紛向東南退去,艦首中彈1枚。11時許,又來機6架,“寧海”號仍以密集炮火反擊,但艦板及艙面鐵板中彈,洞穿10多個孔。下午4時半,9架再來襲擊,但在我艦官兵奮勇還擊下,未能得逞。
被打撈出水的平海號 被打撈出水的平海號
23日,“平海”遭重創駛往十二圩,“寧海”遂成為日機轟炸的主要目標。下午2時,敵12架自艦尾來襲,同時左舷正面也出現14架,左後方更有12架,顯然敵人進行俯衝攻擊時,兩架被我防空炮火擊落,但艦首、瞭望台、左右舷多處中彈,艦身震戰劇烈,炮彈艙頓時湧入江水,海軍官兵一面堵塞,一面鏖戰。艦長陳宏泰上校腿部重傷仍在瞭望台堅持不下火線,槍炮上士陳永和發射機槍,臉部重傷血流不辨眉目,仍沉着應戰,大喊殺敵。見習生孔繁均看到高射機槍手智囊團傷不能射擊,就立刻冒險接過迎戰敵機。槍炮官陳嘉村腿部受傷,當即包紮繼續指揮各炮猛烈射擊敵機。
這天戰鬥,“寧海”號發炮700多發,消耗槍彈5000發,傷亡官兵62人。兩艦共擊落日機四架,擊傷兩架。敵機投彈150枚,彈中艦首,洞穿左右舷、彈艙、米艙等。“寧海”號失去戰鬥力,艦長不得不下令駛往上游,當它掙扎着航行到八圩港口時,江水漫過甲板,淹沒了艦尾。
對中國人的歷史而言,“寧海”與“平海”兩艦的沉沒(其實是坐底)於江陰後故事就已告完結,但其實之後還有續集。事實上日本人在戰役結束後的1938年即將此兩艦浮揚起做應急的修理(由於船隻沉於江河淺灘之中打撈比較容易,淡水對機件也不會像海水般造成嚴重鏽蝕,所以在抗戰期間沉沒的許多艦艇日本人都曾加以打撈修復重用,如“逸仙”等)。兩艦原定交予汪精衞的偽海軍,後來食言拖回日本。1938年7月11日日軍以“第261號令”將兩艦改列為海防艦兼海軍兵學校的練習艦,並將“寧海”改名“御藏”,“平海”改名“見島”。但因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造船廠工期繁忙,兩艦的改裝工程便延擱下來,分別泊在相生與佐世保港,充做港區浮動宿舍。
1944年日本在南洋已漸露敗相,由於艦艇損失太快補充不及,便把腦筋動到此兩艦上。將艦級由海防艦改回為二等巡洋艦,並在六月十日將“見島”(平海)改名為“八十島”,六月八日將“御藏”(寧海)改名為“五百島”。原140毫米主炮換裝為前後各一門高平兩用127毫米炮及五座三聯裝25毫米機炮,並裝上雷達(22號及13號電探)。於1944年6月28日徵召“五百島”,9月25日徵召“八十島”派赴前線參戰。
“五百島”號在1944年九月十九日於御前崎南方八丈島被美國潛艇“Shad”號擊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