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海古戲台

鎖定
寧海古戲台,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境內,戲台多建於清至民國時期。 [2] 
寧海古戲台彩繪藻井重疊多元組合,結構完美華麗,自成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戲台文化。代表者有崇興廟戲台、岙胡胡氏宗祠戲台、下浦魏氏宗祠戲台、潘家岙潘氏宗祠戲台、雙枝廟戲台、城隍廟戲台、龍宮陳氏宗祠戲台、馬岙俞氏宗祠戲台、大蔡胡氏宗祠戲台、加爵科林氏宗祠戲台。戲台大多設有藻井,有崇興廟和岙胡胡氏宗祠三連貫藻井戲台、下浦魏氏宗祠和潘家岙潘氏宗祠的二連貫藻井,單藻井戲台數量更多。各藻井集美學、聲學、雕刻、彩繪於一體,工藝精美。 [2-3] 
2006年5月25日,寧海古戲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寧海古戲台
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境內
所處時代
清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557-3-26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寧海古戲台歷史沿革

清初,建龍宮陳氏宗祠戲台。 [2]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潘家興、家思、家瑜等倡建潘家岙潘氏宗祠戲台。 [4]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建城隍廟戲台。 [3]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石雲台、諱義鼎遷崇興廟於石家宗祠左側,崇興廟戲台同時建造。
清咸豐四年(1854年),以胡寅階為首事,資金由族內各房捐助,建岙胡胡氏宗祠戲台。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魏氏後裔建下浦魏氏宗祠戲台。 [4] 
清末,建大蔡胡氏宗祠戲台、加爵科林氏宗祠戲台。
民國五年(1916年),建馬岙俞氏宗祠戲台。
民國十一年(1922年),宗長潘達品偕首事將潘家岙潘氏宗祠戲台大修。 [2]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建雙枝廟戲台;城隍廟戲台重修。 [2-3] 

寧海古戲台建築特點

寧海古戲台現存多處,散佈於寧海縣境內。戲台多建於清至民國時期,寧海古戲台彩繪藻井重疊多元組合,結構完美華麗,自成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戲台文化。代表者有崇興廟戲台、岙胡胡氏宗祠戲台、下浦魏氏宗祠戲台、潘家岙潘氏宗祠戲台、雙枝廟戲台、城隍廟戲台、龍宮陳氏宗祠戲台、馬岙俞氏宗祠戲台、大蔡胡氏宗祠戲台、加爵科林氏宗祠戲台。 [2-3] 
寧海古戲台大多設有藻井, 精美者有崇興廟和岙胡胡氏宗祠三連貫藻井戲台、下浦魏氏宗祠和潘家岙潘氏宗祠的二連貫藻井,單藻井戲台數量更多。各藻井集美學、聲學、雕刻、彩繪於一體,工藝精美。戲台完好保存着清代至民國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集上乘的美學構思、雕刻、彩繪於一處,展現了寧海工匠精湛的建築工藝,傳遞着寧海獨特的鄉風民俗。 [3] 

寧海古戲台主要建築

  • 崇興廟戲台
崇興廟戲台位於西店鎮石家村與後溪村之間,為二村共有,石家、後溪同宗同姓,村民均姓石,為宋乾道問奉直大夫石羨問之後嗣。戲台四柱落地,方形,無勾欄屏風。藻井呈圓形,徑3.58米,深1.2米,用薄殼透雕花板層層盤築,呈現十八層階梯狀,通體用彩繪。 [2]  [4] 
崇興廟戲台 崇興廟戲台
  • 岙胡胡氏宗祠戲台
岙胡胡氏宗祠戲台位於梅林街道岙胡村。清嘉慶二年,邑庠生胡元實建造胡氏宗祠,號為“積慶堂”。前廳較為簡陋,平屋三間,咸豐四年(1854年)以胡寅階為首事,將前廳三間平屋改建成五間樓房,資金由族內各房捐助,以“劈作做”手法而建。戲台為四柱方形平台,無勾欄。正中新立屏風6片,書古詩。懸“飛雲駐”匾,工字廊,三藻井同時建成。戲台藻井圓形,呈螺旋式疊澀盤築,右旋。 [2-3]  [4] 
岙胡胡氏宗祠戲台 岙胡胡氏宗祠戲台
  • 下蒲魏氏宗祠戲台
下蒲魏氏宗祠戲台位於強蛟鎮後舟、下洋兩村之間。魏氏宗祠為二村共有,二村合稱為下蒲。戲台與勾邊廊樑架交接,台沿鐵欄圍繞、鋪木板,楞木前伸。內部正中掛“可以觀”木匾,台後立屏風八扇,彩繪以八仙故事、並書“月落烏啼霜滿天”的詩句。藻井圓形,牛毛螺旋式,右旋。 [2]  [4] 
下浦魏氏宗祠戲台 下浦魏氏宗祠戲台
  • 潘家岙潘氏宗祠戲台
潘氏宗祠戲台位於橋頭胡街道潘家岙村,清代乾隆甲辰(1784年)由潘家興、家思、家瑜等倡建。戲台為方形四柱平台,三方敞開,圍以工字格勾欄。台後有圍屏6片,掛“半入雲”四暗抹頭匾。藻井為台階式,用小座鬥,重翹。 [2]  [4] 
潘家岙潘氏宗祠戲台 潘家岙潘氏宗祠戲台
  • 雙枝廟古戲台
雙枝廟古戲台位於深圳鎮清潭村。戲台為歇山項,藻井特大,為圓形。用牛毛紋螺旋疊澀盤築,明鏡之中雕一麒麟。 戲台平板鋪面,板下用圓形楞木。台前用永定柱,柱圓形。 [3] 
雙枝廟戲台 雙枝廟戲台
  • 城隍廟戲台
城隍廟戲台位於躍龍街道桃源南路。戲台重檐歇山頂,屋脊有吻獸瓦神。藻井為圓形,頂架和檐均負壓於此,斗拱螺旋疊澀收縮。呈“S”形右旋,工藝精美。 [3] 
城隍廟戲台 城隍廟戲台
  • 龍宮陳氏宗祠戲台
龍宮陳氏宗祠戲台位於深圳鎮龍宮村村口,建於清初。戲台為歇山頂,用簡化飛椽。三方敞開,無勾欄。藻井圓形,井雙層,各鏤刻一週精細的花紋,井圈上週繞佛龕形小壼門,謂神仙出入之門。 [2] 
龍宮陳氏宗祠戲台 龍宮陳氏宗祠戲台
  • 馬岙俞氏宗祠戲台
馬岙俞氏宗祠戲台位於深圳鎮馬岙村,戲台為歇山頂,無脊飾,藻井異形拱昂組合成螺旋形。 [2] 
馬岙俞氏宗祠戲台 馬岙俞氏宗祠戲台
  • 大蔡胡氏宗祠戲台
大蔡胡氏宗祠戲台位於深圳鎮大蔡村,戲台與勾連廊梁枋交結,藻井圓形,呈八卦盤香式,疊澀盤築,用連拱板為聯絡材,以異形小坐鬥設拱昂相續承託,井內口層層收縮,翹昂逐級相連,刻作成龍鳳狀,共16條。工字廊第一藻井為台階式。 [2-3] 
大蔡胡氏宗祠戲台 大蔡胡氏宗祠戲台
  • 加爵科林氏宗祠戲台
加爵科林氏宗祠戲台位於強蚊鎮加爵科村,戲台無望柱欄板,三方敞開,四柱落地,台後柱用屏風,額枋上掛小匾:“今古奇觀”。戲台藻井口徑特大,上下分三道。第一、二道呈八角形,第三道圓形,周繞透雕花板。 [2] 
加爵林氏宗祠戲台 加爵林氏宗祠戲台

寧海古戲台歷史文化

寧海的民間戲台一般都建造在祠堂和廟宇中,通常安排在縱軸線上,置戲台於主要位置,從前到後依次是門廳、戲台、正大殿、後大殿,左右為廂房,以戲台為中心,構建四合院式的建築羣。戲台的朝向與其他建築相反,面向正大殿,對準神位和祖宗靈位。而戲台包括了主台、後台、看樓及藻井。所謂藻井,民間又叫雞籠頂,是古戲台頂部的圓形穹頂。藻井隨着戲台的奢華程度而有所區別,而寧海古戲台通常有縱向排列兩個或三個不同形式的相連藻井,頂心部分雕龍畫鳳,極盡精巧。 [5] 

寧海古戲台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寧海古戲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寧海古戲台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寧海古戲台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境內。
  • 交通信息
自駕從寧波市區出發經甬台温高速—瀋海高速—寧海北互通可到達寧海縣,大約需一小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