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

鎖定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是中國第一個供應鏈學院,也是繼寧波諾丁漢大學創立以來,世界名校又一次牽手寧波,成為寧波中外教育合作史上又一創舉。
2016年秋,學院正式運行。學院位於寧波市梅山保税港區七星南路169號寧波大學梅山校區內。
學院的碩士項目招生已經在全球啓動,2017年學院迎來第一屆研究生。
寧創是在MIT運輸與物流中心的指導下,採用國際化的模式獨立運行的非營利性教育與科研機構,是MIT全球供應鏈與物流卓越網絡(SCALE)成員之一。該網絡在美國、西班牙、盧森堡、馬來西亞、哥倫比亞和中國擁有研究中心;在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亞洲擁有16個研究生項目和高管培訓項目,100多位供應鏈與物流專業的教授和研究員,150多家合作企業和組織,以及遍佈全球的1200多位校友。 [5] 
中文名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
外文名
Ningbo China Institute for Supply Chain Innovation
簡    稱
NISCI
創辦時間
2016年
辦學性質
大學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寧波
現任校長
郭傑羣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創辦背景

2014年9月,寧波市王劍侯副市長帶隊赴麻省理工學院洽談合作,達成了七大意向性項目,包括加盟產業聯盟,對接創新種子基金、引進開放課程、共建供應鏈創新學院等。雙方經過一整年不間斷的洽談和協商,創新學院項目終於順利簽約。
2014年12月23日-25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對在寧波建設供應鏈創新學院進行可行性評估。
2015年8月31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寧波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意向書。
2016年1月27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寧波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
2016年2月16日雙方同步向全球發佈這一信息。寧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已啓動向全球招聘教師。
2016年3月7日,麻省理工學院交通與物流中心主任尤西謝菲、寧波市副市長張明華、寧波市教育局沈劍光等出席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聯合管理委員會全體成員第一次會議,討論通過章程及學院建設相關事項。
2016年7月1日,劉少軒成為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首任院長
2019年9月2日,郭傑羣成為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第二任院長
2019年9月9日,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新大樓在梅山正式啓用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啓動時間

2016年2月16日,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獲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寧波簽約共建的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3月7日正式啓動。這是中國第一個供應鏈學院,今秋正式運行,2017年開始招收全日制碩士生。該學院正面向全球招聘教師。 [1] 
2016年3月7日,麻省理工學院執行校長埃裏克格里姆森、麻省理工學院交通與物流中心主任尤西謝菲、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宗瓦、中國科學院物聯網信息技術與應用實驗室主任張一杭、寧波市副市長張明華、寧波市教育局局長沈劍光、寧波大學黨委書記郭華巍、校長沈滿洪等嘉賓共同參加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的啓動儀式。並召開由寧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成立新聞發佈會。 [2]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學院介紹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教育與科研機構,將開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高端培訓、碩士和博士項目,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供應鏈管理人才。學院將授予畢業生麻省理工學院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網絡專業資格證書,先期與寧波大學合作授予寧波大學學位。 [1] 
2017年,學院開始面向全球招收全日制碩士生。學院全套採用美式管理模式,開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高端培訓、碩士和博士項目,全日制碩士項目為期10個月,學生可在麻省理工學習1個月,全日制博士項目為期3年,學生可在麻省理工學習1-2學期。學院將授予畢業生麻省理工學院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網絡專業資格證書,先期與寧波大學合作授予寧大學位。 [2]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學校領導

郭傑羣 郭傑羣
郭傑羣 ,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院長。2019年9月起就任由麻省理工學院與寧波市政府聯合創建的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 [3]  院院長一職。兼任清華大學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專委會顧問,上海證券交易所專家委員,大連商品交易所研究中心顧問與學術委員,上海期貨交易所博士後指導專家,及若干公司董、監等職務。獲2017年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EMBA&高管教育中心“最受歡迎的老師”獎。
獲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Journal of Structured Finance,中國金融,等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發表投資文章400多篇,著有《資產證券化-基礎、創新與案例》(中國金融出版社),譯有《投資組合的構建和分析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金融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