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波案例館

鎖定
中國浙江寧波滕頭村是全球唯一入選上海世博會的鄉村實踐案例。滕頭所營造的“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實踐了一條“以生態促旅遊,以旅遊養生態”的特色經濟發展路徑,在中國鄉村城市化發展中具有普遍意義。案例外觀為一座上下兩層、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館內佈置“天籟之音”、“自然體驗”、“動感影像”、“互動簽名”等特色區域。“天籟之音”的創意來自中國獨特的二十四節氣文化,參觀者在館內可以聽到不同節氣的“天籟之音”;在“自然體驗”區域,參觀者可感受滕頭村的生態環境,體驗濃郁的鄉土氣息。
中文名
寧波案例館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寧波滕頭村
展館位置
E片區
展館面積
1500平方米
城市和國家
中國浙江滕頭
展館主題
城市化的現代鄉村,夢想中的宜居家園

寧波案例館概況

中國浙江寧波滕頭村是全球唯一入選上海世博會的鄉村實踐案例。滕頭所營造的“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實踐了一條“以生態促旅遊,以旅遊養生態”的特色經濟發展路徑,在中國鄉村城市化發展中具有普遍意義。案例外觀為一座上下兩層、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館內佈置“天籟之音”、“自然體驗”、“動感影像”、“互動簽名”等特色區域。“天籟之音”的創意來自中國獨特的二十四節氣文化,參觀者在館內可以聽到不同節氣的“天籟之音”;在“自然體驗”區域,參觀者可感受滕頭村的生態環境,體驗濃郁的鄉土氣息。

寧波案例館設計理念

運用體現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築元素,以空間、園林和生態化的有機結合,表現“城市與鄉村的互動”,再現全球生態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諧鄉村的發展路徑,進而凸顯寧波“江南水鄉、時尚水都”的地域文化,展示生態環境、現代農業技術成就以及寧波滕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

寧波案例館展示內容

在第一展廳的“天籟之音”音效裝置區,12個高科技音罩將播放出高清晰度的自然之音,表現出中國農曆中二十四節氣的田園之聲。 在第二展廳的視覺互動區,遊客沿水裝置生態模擬牆斜梯步道緩緩向下,便可在兩面高牆上,看到三百户寧波人家的大型電子相冊,每一本都記錄着一户人家的今昔變遷。參觀者可點擊相冊,走進感興趣的寧波人家。在一樓中央演播廳,12台高清投影設備將投放出藍天白雲和快樂的飛鳥,當觀眾席地而坐,先後有兩片8平方米的移動視幕,承載着100名滕頭村民手繪的動畫作品徐徐而來,兩片最終合成一幅16平方米的彩繪動畫影視作品。 在第二展廳的“動地之情”地動裝置區,110平方米的演播廳地面採用氣動裝置,當觀眾席地而坐,波浪湧來形成40秒地面波浪變化,波浪平息後天動影像開始,此時地面悄悄隆起幾處大小不一的坡峯,形成差落有序的高低座位。觀眾可選擇多種姿勢來欣賞頭部上方的移動影像和四面牆體中發出的美妙音樂。在第三展廳簽名留念區,20台計算機系統和指紋識別系統將引導觀眾在任意枱面手寫自己的寶貴意見,該意見或簽名將被計算機記錄並打印精美的印刷品。

寧波案例館亮點

看彩虹、聞花香
展館二樓主廳的正中部分是自然體驗區。它是一個自然開放的空間,頭頂上綠樹成蔭,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空間的頂部四周每隔5分鐘將噴灑出水霧,藉助水霧瀰漫的介質作用,利用光學技術在水霧中形成一道彩虹,參觀者穿行其間彷彿置身於七彩的虹光之間。同時在水霧中還瀰漫着水蜜桃的芬芳和負離子氧氣,形成千萬里雲天一線的奇觀。
50多萬塊廢瓦殘片
滕頭館的黑白相間的民居風格的外牆是用50多萬塊廢瓦殘片堆砌的。它們是建築單位的員工歷經半年時間,奔走於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從廢棄的工地裏收集來的,其中包括元寶磚、龍骨磚、屋脊磚等,年齡全部超過百年。 展館內牆同樣有看頭。在厚厚的水泥牆上,凸顯的紋理竟是竹片肌理,彷彿是排排並列的圓竹從中剖開後固化在了牆上。這是寧波工匠採用獨有的竹片模板製作技藝製成的“豎條毛竹模板清水混凝土剪力牆”。
垂直綠化主場館東立面入口區的牆面將進行垂直綠化,即整個牆面上種植一種特殊的植被,對牆體內的室温進行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