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柏青

(湖北省江陵縣歷史人物)

鎖定
寧柏青(1885—1976),字敦武,江陵縣白馬寺鎮同南村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赴武昌,考入湖北官立法政學堂。宣統三年(1911)畢業,獲律師資格。10月,辛亥革命爆發,在軍政府擔任軍事警察。司法部成立,張知本任部長,聘寧為司法部刑事科參事、科長,又轉任宜昌地方審判廳廳長。時駐宜昌、沙市的鄂軍第八鎮有士兵無故槍殺平民,他傳訊鎮司令官唐犧支到武昌受審。民國成立,調任四川高等審判廳推事、湖北嘉魚縣代理知事。 [1] 
全    名
寧柏青
敦武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76年
人物生平
民國11年(1922),轉事教育。受聘為湖北法科大學總務長兼教授,與擔任教務長的鄧初民過從甚密,並由鄧介紹加入國民黨。民國15年(1926)10月,北伐軍佔領武昌,法科大學與其他院校合併為武昌中山大學,寧擔任法律系教授,與鄧初民一道參加國民黨左派的革命活動。蔣介石、汪精衞先後發動反革命事變,寧與鄧初民結伴逃往上海。寧一面在復旦大學、持志大學、法政學院擔任法律教授,一面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工作。民國18年(1929),與李達、鄧初民、熊得山、錢納水一道創辦“崑崙書店”。次年5月,同李達、鄧初民等人發起組織“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簡稱社聯),當選為總務幹事。又參加組建“中國革命互濟總會”,鄧中夏任會長,寧任常務監察委員。他還與田漢一起在英租界開辦了“自然科學研究所”,訓練黨的幹部和革命青年,並親自講授法政課程。曾接受瞿秋白的指示,宣講江西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其間,與李達合譯了《馬列主義哲學經濟基礎理論》《沒落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等馬列主義書籍,先後在崑崙書店出版。
民國25年(1936),應張知本邀請赴北平朝陽學院任教務長兼教授。“七七事變”後,他主持了朝陽學院從北平遷往沙市的搬遷工作。由他出面,聘請了鄧初民、馬哲民、黃松齡等著名民主人士到朝陽學院任教。學院遷成都後,院長張知本在重慶任司法院秘書長,校務完全由寧代理,他招收進步青年,並支持校內的民主活動,邀請共產黨四川省委的負責人羅世文、車耀先等到校與師生座談。學校被社會上稱作“紅色學院”。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陳立夫授意董事會撤換張知本,舉江庸為院長,遷校重慶,嚴加控制。寧和鄧初民,馬哲民、黃松齡領導全校師生髮起“拒江運動”。“拒江”失敗,寧遂離開朝陽學院,在成都從事律師業務,並擔任四川大學民法教授和成都軍官學校法律教官。
成都解放,寧擔任大川學院政治課教授。1951年,調重慶西南革命大學教師政治研究班學習。結業後,分配到四川省高等人民法院眉山分院從事司法工作。1953年,回湖北中南政法學院擔任民法教授,被選為中國政治法律學會理事。1958年退休。次年,由董必武推薦,任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參加《湖北文徵》審編工作。1976年逝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