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昌路

鎖定
元代寧昌路位於赤峯市敖漢旗瑪尼罕鄉五十家子的孟克河左岸一級台地上,五十家村之西側。
中文名
元代寧昌路
位    置
赤峯市敖漢旗瑪尼罕鄉
形    狀
長方形
意    義
1996年成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

寧昌路地理位置

位於赤峯市敖漢旗瑪尼罕鄉五十家子的孟克河左岸一級台地上,五十家村之西側。1996年公佈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城垣為長方形,南北約250米,東西寬225米,殘高2米左右,其外又有圍城牆,邊長約600米,但因耕作平整隻見灰土帶。城內外有多處建築基址,1974年農田大會戰時均被夷為平地。

寧昌路結構

城內中軸線偏北立一磚砌佛塔,為八角形密檐空心式,塔檐十三級,高34米,底邊寬6米,塔剎部分為元代維修時另加的,其餘為遼代建築,但在維修時一些建築構件進行替換增補,有些是元代增補的,有一些是明代增補的。塔座部分分四層,下數第一層為仿木結構的鋪作磚雕,第二層刻有塔,佛第半浮雕圖案,第三層為仿木結構的鋪作磚雕,第四層為磚雕出欄杆,分上下層格,上格為萬字形圖案,下格為飛龍和花草紋相間。第四層之上至塔身為一朵盛開的大蓮花紋將塔托起,但多已殘損,明代維修也只是抹一下裂縫,未作大的修補。塔身各角為轉角柱上承斗栱,每面正中為佛龕,各龕內泥塑佛像多毀不存,龕上為華蓋,兩角為對稱的飛天,龕兩側為半浮雕式立佛。飛天半裸體,姿態輕盈飄逸,下有祥雲相托。這些半浮雕原本彩繪,但多已脱落,只是飛天尚依稀見有各種彩色。近檐處為仿木結構的斗栱,轉角鋪作間各三朵補間鋪作,均出耍頭。檐為雙層方木上承瓦,瓦當紋飾系明代風格。自第二層向上皆磚砌,轉角尖處為陶製螭首,少存有瓦當和滴水。

寧昌路歷史沿革

1995年秋,塔宮被盜,敖漢旗博物館進行清理,從塔坐北部門而下均是清代堆積,出土唐卡,泥塑佛像,銅鏡、銅錢。在清理發現這是一座自地宮至第十一層檐處全為空心,並間隔出層面,其間有砌出的台階相通,沒上下兩個劵頂門道,是在建塔時所設,地宮底部發現元代遺物,並將銅錢抹於白灰地面之上,正中一圓形石柱礎,並有松木柱子被火燒掉僅存柱孔的一截,這些遺蹟説明在元代也曾維修過一次。塔身正面的佛龕下和第二層檐各嵌入蒙漢文的石刻塔銘記載萬曆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維修的過程,當時稱為“萬壽白塔”,主持維修的敖漢部部長岱青杜楞及其兒子們,並在明大都請來工匠,率三百民夫修了三年。
近年城址內出土了文物,元代居多,如琉璃建築構件和裝飾件,“至大元寶”金幣,元代銀器等,最重要的發現是元代至正二年加封孔子制詔碑,碑陰所刻均為“寧昌路”,“寧昌縣“的一些官員,由此可以證明,元代寧昌路即是五十家城址。
此地在遼代已建立州城,是哪個州在學術界尚存分析,一説是遼代降聖州,一説是儀坤州,因為未見有文字出土,故未成定議,1995年在距城址不遠的七家清理一批遼代壁畫墓,1號墓所見馬球圖,獵虎圖均為描繪契丹人的生活,墓主人當與州城有關的契丹人。
由於該城及遼塔已收在<中國名勝詞典>近年又確定這裏屬元代寧昌路即亦乞列思部部不禿的封地,遂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公佈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地方政府加強對該址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