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夏醫科大學

鎖定
寧夏醫科大學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學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1978年開始開展研究生教育。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2010年2月成為立項建設的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3年成為第一批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1]  。是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建的地方醫科大學。 [2-3]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雁湖、雙怡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1700畝;設有14個教學機構,13個教輔科研機構,有1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52所教學實習醫院,開設21個本科專業;擁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員工及醫護等人員7400餘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1042人;全日制在校生11645人(含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留學生)。 [3] 
中文名
寧夏醫科大學
外文名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簡    稱
寧醫大(NXMU)
創辦時間
1958年9月15日 [40]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3] 
學校類別
醫藥類
學校特色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38] 
省部部共建高校(2016年)
主管部門
寧夏回族自治區 [41] 
現任領導
張治榮(黨委書記) [52] 
姜怡鄧(黨委副書記、校長)
專職院士數
1 人
本科專業
21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 [6]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6] 
院系設置
14個教學機構,13個教輔科研機構
校    訓
篤學精術 修德濟人
校    歌
《寧夏醫科大學校歌》
校慶日
9月15日 [39] 
地    址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勝利街1160號
院校代碼
10752
主要獎項
全國文明單位
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寧夏醫科大學校史發展

時間
歷史沿革
1958年9月
寧夏醫學院成立。
1962年10月
原寧夏醫學院、農學院、師範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寧夏醫學院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
1972年5月
上海鐵道醫學院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
1980年3月
國務院批准寧夏醫學院學生規模為1200人,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進修生和預科生,寧夏醫學院首次招收研究生。
2002年11月
寧夏醫學院、寧夏衞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合併成立新寧夏醫學院。
2006年10月
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2007年9月
學校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08年9月
建校50週年之際,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
2010年2月
寧夏醫科大學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4月
學校榮獲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榮譽稱號。
2011年3月
教育部批准將山東大學與學校納入“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建立“對口支援”合作伙伴關係 [4] 
2014年
寧夏師範學院醫學院併入寧夏醫科大學。 [5] 
2016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衞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寧夏醫科大學的意見》,標誌着寧夏醫科大學成功獲批為國家衞生計生委、教育部和自治區政府共建的地方醫科大學,正式躋身“省委部共建”高校行列。
2022年7月
寧夏醫科大學方藥量效研究院成立。 [37] 
寧夏醫科大學

寧夏醫科大學辦學條件

寧夏醫科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6月,學校設有14個教學機構,13個教輔科研機構,有1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52所教學實習醫院,開設21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醫學、理學、管理學和工學4個學科門類。 [5]  [21] 
寧夏醫科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部)
本科專業
寧夏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
臨牀醫學(含全科醫學方向)、醫學影像學、麻醉學、康復治療學、醫學檢驗技術、兒科學、眼視光醫學
生物技術、基礎醫學
預防醫學、衞生檢驗與檢疫
中醫學(含全科醫學方向)、中西醫臨牀醫學、針灸推拿學
寧夏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高等衞生職業技術學院)
護理學
藥學、中藥學、臨牀藥學
口腔醫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寧夏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部)
-
寧夏醫科大學體育部
-
寧夏醫科大學外國語教學部
-
寧夏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臨牀醫學、藥學、口腔醫學、中醫學
寧夏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臨牀醫學、護理學、藥學、口腔醫學、中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
參考資料: [22-35]  [45] 

寧夏醫科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教職員工及醫護等人員7400餘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1042人。有博士生導師113人,碩士生導師887人(含113名博士生導師);有3支國家級教學團隊,13支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36] 

寧夏醫科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5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4個自治區級優勢特色學科,7個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臨牀醫學和藥理學與毒物學進入ESI全球前1%。 [36] 
類別
名稱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
臨牀醫學 [19] 
基礎醫學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藥學
一級碩士學科學位授予點
臨牀醫學
基礎醫學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藥學
中醫學
護理學
口腔醫學
公共管理
生物學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臨牀醫學 [6]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臨牀醫學
口腔醫學
公共衞生
藥學
中醫
護理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
温病學
中醫脾胃病學
民族醫學
中醫診斷學
推拿學
民族藥學 [47] 
中醫腎病學 [48] 
自治區重點學科
骨科學
勞動衞生與環境衞生學
遺傳學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47] 

寧夏醫科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8個國家級一流專業,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自治區級特色優勢專業,5門國家級一流課程。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3]  [7] 
寧夏醫科大學自治區級“質量工程”項目名單
類別
項目名稱
部門
年度
項目名稱
部門
年度
重點建設專業(2個)
醫學影像學
臨牀醫學院
2013
麻醉學
臨牀醫學院
2013
特色專業建設
(9個)
臨牀醫學
臨牀醫學院
2008
醫學影像學
臨牀醫學院
2011
中醫學
中醫學院
2008
口腔學
口腔醫學院
2012
預防醫學
公共衞生學院
2009
中藥學
藥學院
2012
護理學
護理學院
2009
麻醉學
臨牀醫學院
2012
醫學檢驗
檢驗學院
2011
-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7項)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基礎醫學院
2006
臨牀技能培訓教學示範中心
臨牀醫學院
2006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公共衞生學院
2006
護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護理學院
2006
醫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理學院
2006
外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臨牀醫學院
2010
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藥學院
2010
教學團隊建設
(7支)
醫學遺傳學與細胞生物學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院
2008
臨牀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院
2009
人體解剖學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院
2011
外科學教學團隊
臨牀醫學院
2011
內科學教學團隊
臨牀醫學院
2012
病理學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院
2012
臨牀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檢驗教學團隊
檢驗學院
2013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3項)
面向基層構建基礎與臨牀早期銜接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基礎醫學院
2009
適宜民族地區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務處
2011
多學科滲透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檢驗學院
2010
精品課程建設
(31門)
組織胚胎學
基礎醫學院
2005
病理解剖學
基礎醫學院
2005
醫學細胞生物學
基礎醫學院
2005
人體解剖學
基礎醫學院
2005
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基礎醫學院
2005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人文社科部
2005
病理生理學
基礎醫學院
2005
環境衞生學
公衞學院
2005
婦產科學
臨牀醫學院
2005
兒科學
臨牀醫學院
2005
衞生統計學
公共衞生學院
2006
勞動衞生與職業病學
公共衞生學院
2006
外科學
臨牀醫學院
2006
診斷學
臨牀醫學院
2006
温病學
中醫學院
2006
健康評估
護理學院
2006
兒科護理學
護理學院
2007
生理學
基礎醫學院
2007
口腔正畸學
口腔醫學院
2007
實驗外科學
臨牀醫學院
2008
藥理學
基礎醫學院
2008
急救護理學
護理學院
2008
內科學
臨牀醫學院
2009
生物化學
基礎醫學院
2009
臨牀免疫學與檢驗
醫學檢驗學院
2009
臨牀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
基礎醫學院
2010
內科護理學
護理學院
2010
口腔內科學
口腔學院
2011
針灸學
-
2012
臨牀微生物血與檢驗
-
2012
機能學實驗
2012
-
資源共享精品課程
(6門)
口腔內科學
口腔醫學院
2011
機能實驗學
基礎醫學院
2012
針灸學
中醫學院
2012
藥理學
藥學院
2013
臨牀微生物學與檢驗
檢驗學院
2012
急救護理學
護理學院
2013
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
臨牀基礎醫學綜合實驗
基礎學院
2012
兒科學
臨牀醫學院
2012
優質公開課
(3門)
人體解剖學
基礎醫學院
2012
實驗外科手術學
臨牀醫學院
2012
兒科護理學
護理學院
2012
-
雙語教學示範課(2門)
婦產科學
臨牀醫學院
2011
醫學免疫學
基礎醫學院
2011 [49] 
各學院實驗教學平台
所在學院
平台名稱
總醫院/臨牀醫學院
臨牀技能培訓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外科學外科學實驗室
基礎醫學院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口腔醫學院
口腔醫學院實驗中心
公共衞生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中醫學院
中醫診斷學實驗室、針灸推拿實驗室、中醫臨牀技能培訓室、中藥標本室
藥學院
藥學教學實驗中心
護理學院
護理學實驗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理學院
寧夏醫科大學計算機實驗中心、寧夏醫科大學醫學物理實驗中心
檢驗學院
寧夏醫科大學檢驗學院實驗中心
管理學院
管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8] 
  • 實習實踐醫院
截至2013年,學校有10所附屬醫院(直屬附屬醫院2所,直屬專科醫院3所),有12所教學醫院,90餘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分佈於寧夏各地市及北京、上海、重慶、山東、遼寧、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市區。其中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寧夏最大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1995年醫院躋身全國500家大型醫院之列 [3] 
寧夏醫科大學實習基地、附屬/教學醫院一覽表
直屬醫院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臨牀醫學院(三級甲等醫院)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三甲)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醫院(三甲)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西區醫院、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胸科醫院(均在籌建中)
寧夏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總醫院口腔醫院(三甲)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回醫中醫院(三甲民族醫醫院)(院址位於吳忠市)
非直屬附屬醫院
寧夏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三甲)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三乙)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院(三乙)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銀川市中醫醫院(三級中醫醫院)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銀川市口腔醫院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吳忠市人民醫院
教學醫院及實習基地(部分)
寧夏人民醫院、上海市浦東新區公立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蘭州軍區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陝西省中醫醫院、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等。 [9]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 [3] 
寧夏醫科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序號
成果名稱
獲獎等級
主持人(第一完成人)
獲獎時間
1
寧夏遠程醫學教育網絡建設及其應用
國家級二等獎
孔繁元
2001年
2
寧夏回族地區 “重人文、強實踐”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實施與效果
國家級二等獎
張建中
2009年
3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地方院校五年制臨牀醫學專業綜合改革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霍正浩
2014年 [50] 

寧夏醫科大學學術研究

寧夏醫科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學校在脊柱結核、地方包蟲病研究、生殖遺傳、顱腦疾患等研究方面成績顯著。2006-2013年,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432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94項,並且在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自治區重大項目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並首次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高發疾病防治事宜技術研究及示範》的研究工作 [3]  。其中2011年-2013年,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57項,其中國家科研項目109項(包括“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2項,“973”項目1項),科研經費達7223.2萬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3項(其中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 [10] 

寧夏醫科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5個部(委)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10個,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4個,自治區級臨牀醫學研究中心10個,自治區級研究所13個。 [3] 
類別
名稱
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寧夏顱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11]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生育力保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0] 
回族醫藥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2] 
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
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
顱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8] 
自治區第三批科技創新團隊
生殖與遺傳基礎及臨牀研究創新團隊 [13] 
自治區協同創新中心
寧夏回醫藥協同創新中心

寧夏醫科大學學術資源

  • 學報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是由寧夏醫科大學主辦/主管的綜合性醫藥學學術刊物,1979年創刊,自2010年6月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主要報道本校和本區生物醫學各專業以及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並接受區外醫學科研的來稿,以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醫藥衞生事業的發展為辦刊宗旨。設有回醫藥學、論著、經驗交流、臨牀護理、綜述、病例報道等欄目,其中回醫藥學為本刊的特色欄目。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現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收錄期刊,《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數據庫》收錄期刊和中華首席醫學網收錄期刊,寧夏回族自治區衞生類核心期刊 [14] 
  •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年底,圖書館紙質藏書量為120.04萬冊,年進書量4.6萬餘冊,電子圖書116萬種,電子期刊13699種,學位論文6063152篇,音視頻67869小時;現有中國知網、萬方醫學、重慶維普、Sping_Link、新東方、百度文庫等中外文數據庫39個。 [42] 

寧夏醫科大學校園文化

寧夏醫科大學學校標識

  • 校訓
修德濟人 篤學精術
科技樓、實驗樓 科技樓、實驗樓
“修德”: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追求美好的職業境界。主張:教師應注重修身、修心,具備嚴謹求是的工作作風,培養高尚的師德師風,做到嚴以律己、為人師表。學生應注重文明道德修身,具備公平誠信的社會公德,培育崇高的職業道德,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濟人”:渡化人、引導人、培育人、塑造人,用高明的醫術和優秀的品德使世人受益。主張:教師應關心、愛護學生,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自身精深廣博的專業知識及尚德尚學、言行一致的崇高職業道德,引導學生成為堅持職業操守、維護社會公德、遵守社會規範的模範和示範者;學生要謹記救死扶傷的誓言,形成團結互助、關注他人、熱愛生命的觀念,使自己心存仁愛之心,樹立人道之責,胸懷救濟世人的宏願,使自己在將來的工作中以人為本,更多關注病人、愛護病人。
“篤學”:專心致志、求真務實地學習廣博的知識。主張: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忠實於科學,專心於研究學問,做到基礎紮實、知識淵博;學生應增強刻苦學習的意識,尊重科學知識,培育科學精神,踏實鑽研學問,掌握紮實的專業和文化知識。
“精術”:術業有專攻,對專業技能達到精益求精。主張:教師應掌握先進的教學和科研方法,把精深的專業理論和技能運用到教研活動中,做到業務上精益求精;學生應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嫺熟的實踐技能,把所學的理論技能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修德濟人 篤學精術”:主張師生做人先修德,樹立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尊重他人的觀念,以高尚的師德醫風,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強調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珍惜他人生命,增強救死扶傷的使命感。學校主張師生按照嚴謹的校風、學風,努力鑽研業務,勤奮學習,探索求知,主動掌握先進的學習、科研方法,強調培養師生勵志勤學的學術品質和精益求精的實踐技能,努力實現專業技能上的精益求精。
總體上要求師生都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突出專業技能的特點,勉勵學生把美好情操和專業技能奉獻給社會,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16] 
  • 校風
畢業了 畢業了
尚德博學、慎思篤行、求真務實、勵志創新
釋義:
尚德博學——— 立德為先、德才兼備,廣覽博取、全面發展;
慎思篤行——— 縝密思考、勇於探索,執着追求、忠實踐行;
求真務實——— 實事求是、崇尚真理,勤勉踏實、敬業務實;
勵志創新——— 堅定理想、志存高遠,開拓進取、自主創新。
  • 校徽
校徽 校徽
寧夏醫科大學校徽圖案主體採用草書“寧”和“醫科大學”拼音第一個字母“y”抽象變化而成展翅飛翔的和平鴿圖形。白色和平鴿是白衣天使的象徵,又藴含鋭意進取、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寓意寧夏醫科大學不斷追求,快速發展。圖案整體還構成一個“人”形,體現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現代教育理念,寓意莘莘學子健康成長,展翅高飛。校徽整體採用白藍兩種顏色,白色象徵神聖醫學殿堂和白衣天使,藍色象徵理性、科學、進取。校徽簡潔明快、寓意豐富,極具現代感和視覺感染力。 [16] 
校歌
校歌 校歌

寧夏醫科大學社團活動

截至2013年5月,學校建有志願服務基地36個,各種志願者分會、社團23個,小分隊131個,正式註冊的志願者人數佔全校師生的90%以上。“青春寧醫社區行”、“抵制艾滋 關愛人生”、“口腔健康銀川行”、“敬老愛老週週行”、“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等志願服務活動 [10] 

寧夏醫科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張治榮
黨委副書記 、校長
姜怡鄧
黨委副書記
牛陽、丁聃
黨委常委 、總醫院黨委書記
郝銀菊
副校長
杜勇
黨委常委、副校長
劉志宏、史金龍、張立傑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謝波
參考資料:(表格數據更新於2024年3月) [15]  [20]  [46]  [52]  [43-44]  [46]  [51] 

寧夏醫科大學獲得榮譽

時間
榮譽
2011年12月
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17] 
2020年12月25日
被國家衞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