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夏大學農學院

鎖定
寧夏大學農學院是寧夏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為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寧夏現代農業科普教育基地、銀川市農業技術和實用人才培訓基地。
學院前身為寧夏農學院,始建於1958年9月。1962年9月,寧夏農學院與寧夏師範學院、寧夏醫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1971年,寧夏大學農學系、畜牧系和林學系與永寧農校合併重新組建寧夏農學院。2002年2月,寧夏農學院與寧夏大學再次合併,由其中的農學系、園林系、動科系、食品系組建了寧夏大學農學院。 [1] 
截至2020年8月,學院有3個系,9個本科專業和4個專業方向;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學位點;有教職工149人(含勞務派遣6人),其中專任教師128人,教授47人,副教授65人;在校全日制學術型博士生78人、學術型碩士生197人、專業學位碩士生480人、非全日制碩士生82人,在校本科生1072人。 [1] 
中文名
寧夏大學農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Agriculture Ningxia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58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寧夏大學
現任領導
武林波(黨委書記)
馬紅彬(院長) [4] 
本科專業
9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3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1個
院系設置
3個系
地    址
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賀蘭山西路489號

寧夏大學農學院辦學歷史

寧夏大學農學院教工活動
寧夏大學農學院教工活動(5張)
1958年9月,寧夏農學院創建。
1962年9月,寧夏農學院與寧夏師範學院、寧夏醫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
1971年,寧夏大學農學系、畜牧系和林學系與永寧農校合併重新組建寧夏農學院,從寧夏大學遷至永寧王太堡。
2002年2月,寧夏農學院與寧夏大學再次合併,由其中的農學系、園林系、動科系、食品系組建了寧夏大學農學院。
2020年7月,食品系與葡萄酒學院合併組建了食品與葡萄酒學院。 [1] 

寧夏大學農學院辦學條件

寧夏大學農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8月,學院有農學、園林、動物科學3個系;有農學、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園藝、林學、園林、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草業科學等9個本科專業和4個專業方向。 [1] 

寧夏大學農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8月,學院有教職工149人(含勞務派遣6人),其中專任教師128人,教授47人,副教授6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95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74.2%;有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100人。聘請兼職教授11人,柔性引進院士5人、專家4人。2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名教師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有4名教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名教師入選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名教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9名教師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工程”,2名教師入選自治區“國內引才312計劃”;1名教師獲“自治區教學名師”稱號;1名教師獲“塞上農業專家”稱號;3名教師入選“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計劃”。6名教師入選“青年託舉人才工程”;有1個國家教學團隊,3個自治區教學團隊。 [1] 
國家教學團隊:草地學課程國家教學團隊 [8]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許興、何生虎、李建設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許興、謝應忠、何生虎、史遠剛、王新譜、馬雲
國家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方海田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曹兵、王新譜
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何生虎、曹兵、周玉香、馬紅彬、王新譜
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史遠剛、王振平
寶鋼優秀獎:何生虎、曹兵、周玉香、馬紅彬
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李建設、何文壽
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工程”:何文壽、李建設、曹兵、馬紅彬、孫權、王振平
自治區教學名師:謝應忠
自治區“塞上農業專家”:孫權
自治區“312人才工程”:張雪豔、張桂傑
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張雪豔、馬紅彬、馬雲
自治區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張雪豔
自治區“青年科技人才”託舉工程人選:張桂傑、李清峯、祿興麗、吳龍國、魏大為 [3] 
自治區教學團隊:草業科學自治區教學團隊、農學專業自治區教學團隊 [9-10] 

寧夏大學農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8月,學院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學位點;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自治區重點學科,2個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1個自治區國內一流建設學科,1個自治區西部一流建設學科。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草學 [7] 
國家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
自治區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草業科學、臨牀獸醫學
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草學、園藝學
自治區國內一流建設學科:草學
自治區西部一流建設學科:園藝學 [1] 
學術學位

一級學位點名稱
二級學位點名稱
博士點
畜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動物生產系統與工程
草學

碩士點
作物學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作物遺傳育種
園藝學
果樹學
設施園藝學
葡萄與葡萄酒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
土壤學
植物營養學
農業環境保護
植物保護學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畜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獸醫學
預防獸醫學
臨牀獸醫學
草學

資料來源: [2] 
專業學位
專業學位名稱
領域名稱
領域方向
農業碩士
農藝與種業
作物


園藝


草業

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
農業資源利用


植物保護

畜牧


農村發展

獸醫碩士
獸醫

林業碩士
林業

資料來源: [2] 

寧夏大學農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20年8月,學院有2個國家優勢特色專業,4個自治區優勢特色專業;有1個自治區級農科實踐實訓教學示範中心,15個專業實驗室;1個自治區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1個校內農科實踐實訓基地和49個校外實習基地。 [1] 
國家優勢特色專業:草業科學、農學
自治區優勢特色專業:動物科學、草業科學、農學、園藝 [6] 

寧夏大學農學院學術研究

寧夏大學農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8月,學院建有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草地生態研究室、寧夏現代設施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優勢特色作物現代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寧夏草牧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反芻動物分子細胞育種重點實驗室5個自治區級創新平台,建有優勢作物、草畜產業等4個專家諮詢服務站,特色畜禽資源遺傳育種與高效利用等8個院級研究平台;建設了12個新農村研究院特色產業服務基地。 [1] 

寧夏大學農學院科研成果

2016年至2019年,學院獲批各類項目324項,總經費1.9776億元;其中區級以上縱向項目18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0項),立項經費1.6754億;先後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5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8部;鑑定成果30餘項,獲各類科技獎項50餘項,其中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2項,寧夏青年科技獎1項;專利授權28項、軟件著作知識產權2項,制定地方標準14項。 [1] 

寧夏大學農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學院曾舉辦“農中有我,我志在農”農科知識競賽決賽、“暢想青春,風采寢室”宿舍風采大賽、“青春杯”趣味運動會等團學活動。 [11-13] 

寧夏大學農學院學院領導

寧夏大學農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書記
武林波
副書記、院長
馬紅彬
副書記
蘇潔、葛‍志軍
副院長
王建宇、李培富、蔡正雲、張雪豔
資料來源: [4] 

寧夏大學農學院歷任領導

歷任書記
歷任院長
姓名
任職時間
姓名
任職時間
陳建銘
2003.05—2007.06
謝應忠
2003.05—2005.06
李文信
2007.07—2010.06
李建設
2005.07—2008.09
何鳳軍
2010.07—2014.08
何文壽
2010.07—2016.05
劉雙萍
2014.09—2016.05
曹兵
2016.06—2019.06
資料來源: [5] 

寧夏大學農學院所獲榮譽

2022年3月,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14-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