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鎖定
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簡稱寧夏地礦局)成立於1958年。下屬公益性、基礎性地質調查評價,戰略性礦產勘查、商業性地質勘查以及工程勘察、地質基礎施工、礦業開發等專業地勘單位13個,現有職工5500多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200人,在職教授級高工8人,高級工程師215人,工程師505人,博士13人,工程碩士25人,有40人(次)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地質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隊伍的知識密集度逐年提高,專業覆蓋地質工作各個領域,是寧夏最大的綜合勘查和地質科研單位。
中文名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簡    稱
寧夏地礦局
成立於
1958年
現有職工
5500多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機構成員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簡稱寧夏地礦局)成立於1958年。下屬公益性、基礎性地質調查評價,戰略性礦產勘查、商業性地質勘查以及工程勘察、地質基礎施工、礦業開發等專業地勘單位13個,現有職工5500多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200人,在職教授級高工8人,高級工程師215人,工程師505人,博士13人,工程碩士25人,有40人(次)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地質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隊伍的知識密集度逐年提高,專業覆蓋地質工作各個領域,是寧夏最大的綜合勘查和地質科研單位。 [1]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服務範圍

全局擁有地質勘查類甲級資質13項,各類建工資質40多項,已發展成為資質等級較高、資質種類齊全、具有較高市場競爭力的綜合性勘查隊伍。全局十二家地勘單位通過ISO9001或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擁有數字化遙測地震儀、EH4連續電導率成像儀、V8多功能電法工作站、大慶1300Ⅱ型石油鑽機等3000多台(套)先進勘查設備,為拓寬市場空間、提高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局50年來,為全區累計探明礦產地209處,其中能源礦產85處,金屬礦產16處,非金屬礦產52處,水氣礦產56處,發現了50種可利用礦產和300餘處礦牀、礦(化)點,探明瞭33種礦產的工業儲量,查明瞭全區固體礦產和地下水資源概況,80年代中期在寧東率先勘探出煤炭儲量186億噸,為寧東基地開發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國家提交了一大批金、鈾、銅、煤炭等大中型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多次榮獲國家、部和自治區重大科技獎,並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獎勵。
屬地管理以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的關心和指導下,寧夏地礦局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先後開展了大量的地質調查、普查找礦和勘探工作,重點在礦、油、氣、水、熱等資源的勘查和合理開發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5年9月採用國際上先進的濕法選礦技術冶煉出寧夏曆史上第一塊銅板;2006年6月在固原地區首次找到了石油;在中南部乾旱帶成功打井11眼,日出水量達到5000立方米,實現了勘查找水的新突破,解決了大旱之年數萬羣眾的吃水難問題,受到了自治區政府的通報嘉獎;在中南部地區開展煤炭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探明煤炭資源儲量23億噸。憑藉雄 厚的實力,出色地完成了一批國家、自治區重點工程勘察項目和建設施工項目。
局黨委堅持以科學發展統領地勘工作,提出“搶抓新機遇、當好先行者、實現找礦新突破、促進寧夏新跨越”的主題,牢固確立地質工作“技術支撐、資源保障、服務社會”三大職能定位,大力實施“人才強局、走出去、品牌”三大發展戰略,着力推進“思路、管理、體制機制、技術”創新,努力提高“管理、裝備、資質、安全生產、服務社會”五個水平,堅持地質勘查立局、礦業開發強局、基礎施工富局、多種經營作補充的產業發展方針,立足寧夏做貢獻,走出寧夏做地勘,依託地勘求發展,多找礦、找大礦、找好礦,着力實現找礦大突破,為寧夏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主要成果:
寧夏地礦局成立以來,緊緊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全區開展了大規模的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大批豐富而寶貴的地質勘查成果。這些成果已廣泛應用於我區的城市規劃,農業生產,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水利,氣象等領域。地質勘查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止2008年底,地礦局在寧夏已發現各類礦種(包括亞礦種)49種,佔全國已發現礦種(171種)的22.81%。其中能源礦種6種(包括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煤層氣和地熱),金屬礦產8種(包括鐵,銅,鉛,鎂,巖金和銀),非金屬礦產33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建築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19種),水礦產2種(礦泉水和地下水)。已累計探明礦產地209處,探明煤炭資源儲量334.99億噸,原油累計地質儲量1.5億噸,煤層(成)氣累計地質儲量9.91億立方米,銀川盆地地熱資源總量838.2X1010kcal,礦泉水儲量9978噸/日。
完成了全區的1:20萬區域地質調查以及全區90%以上的城鎮水源地的勘查評價工作,在寧夏中南部嚴重缺水地區的找水打井工作解決了數十萬人的吃水問題。由於勘查找水成績顯著,多次受到自治區和原地礦部的表彰獎勵,一批找礦成果獲得了原地礦部的二,三等獎。在區域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旅遊地質,物化探,遙感數據,地形測量,地質科研等方面形成各類基礎地質資料2000餘份。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領導分工

徐佔海(黨委書記、局長):主持局黨委全面工作;領導地礦局全面工作。
宋新華(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協助黨委書記、局長負責局黨委、地礦局的常務工作;負責黨建、組織人事、地質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統籌全局地質勘查工作方面的規劃、實施、指導、協調。分管組織人事處、地質科技處、機關黨委、教育培訓中心。聯繫地調院、遙測院、礦業院。
吳欣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持局紀委工作。協助黨委書記、局長負責黨風廉政、紀檢監察、督查巡視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監察室(督查辦)。
潘萬虎(黨委委員、副局長):協助黨委書記、局長負責辦公室、改革發展、地質工程、多種經營、效能建設、基本建設、宣傳思想文化、工會、共青團、婦女、檔案、保密、國家安全人民防線、信息網絡、信訪、扶貧和地經學會等方面的工作。分管辦公室、事業發展處、地質工會、基建辦。 聯繫工程院(伊地集團)、物資裝備中心。
程建華(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協助局黨委書記、局長負責經濟運行、財務審計、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礦業開發、勘查技術質量及地質博物館等方面的工作。分管財務與審計處、地質勘查處(總工辦)、礦業開發處、地質博物館。 聯繫礦調院、有勘院。
餘秋生(黨委委員、副局長):協助黨委書記、局長負責水工環地質勘察、物業管理方面的工作。分管水工環地質處、服務中心。聯繫水環院、核勘院。
安新朝(副巡視員):協助黨委書記、局長負責安全生產、離退休、普法、綜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安全與質量監督處、離退休人員管理處。聯繫物勘院、中心實驗室。
尹立河(局長助理):協助程建華總工程師負責地質勘查工作,協助餘秋生副局長負責水工環方面的工作。
宋新華同志和吳欣榮同志實行AB崗,潘萬虎同志和安新朝同志實行AB崗,程建華同志和餘秋生同志實行AB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