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吳忠市利通區與青銅峽交界處,呈狹長帶狀,總面積28.76平方公里,共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濕地體驗區、合理利用區、濕地功能展示區和服務管理區五個功能區。 [1]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入選。 [4] 
中文名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2]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3] 
地理位置
寧夏吳忠市 [3] 
面    積
28.76 km² [3] 
管理單位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 [1] 
保護對象
黑鸛、金雕、獵隼等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歷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入選。 [4]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吳忠市利通區與青銅峽交界處,呈狹長帶狀,總面積28.76平方公里,共劃分為五個功能區,即:濕地保育區、濕地體驗區、合理利用區、濕地功能展示區和服務管理區。 [1]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濕地公園風光 濕地公園風光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範圍內的濕地類型比較簡單,是比較典型的西北內陸黃河上游河流濕地,黃河水面、河灘濕地在天然濕地中佔主要部分,湖泊濕地、人工濕地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共有濕地植物60科152屬248種;鳥綱13目29科106種和77亞種,甲殼綱1目1科2種;魚綱3目5科27種;兩棲綱1目2科4種;爬行綱2目4科7種和2個亞種;哺乳綱4目6科16種和13個亞種。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維持了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的穩定,同時,也為鳥類沿歐亞大陸遷徙提供了重要的覓食、棲息環境。 [1]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依託項目建設,不斷推進濕地恢復與保護工作。為促進濕地生態功能的有效恢復,吳忠市嚴格按照《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加大濕地周邊生態綠化的規劃、建設力度,先後投資總額超過1億元,實施《寧夏吳忠市濱河濕地生態恢復與保護示範工程建設項目》等項目,整治了清寧河、南環水系、清水溝、南乾溝等四條環城水系,開挖、擴建了樹木園、怡養園等湖泊,恢復濕地面積2000餘畝,共完成濕地恢復保護、生態建設75000畝,其中園林景觀建設21750畝,經濟林建設12000畝,濕地恢復、保護41250畝。
近年來,又分別在葉盛黃河大橋至青鎮黃河大橋段長達28.08公里的黃河兩岸,沿濱河大道向外建設平均100米寬的生態綠化帶,在清寧河、清水溝、南乾溝、南環水系等環城水系兩岸分別建設30米至100米的景觀綠化帶,在清麗園、怡養園等人工湖泊周圍建設面積不小於水域面積兩倍的公園綠地,完成綠化總面積12000餘畝,栽植各類綠化植物500多萬株。有效改善了濕地周邊的生態環境,濕地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初步發揮,有效促進了吳忠區域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使吳忠向着“天藍、地綠、水清”的宜居城市不斷邁進。
成立管理機構,依法加強濕地保護。近年來,市委、政府對濕地保護愈加重視,為有效加強濕地保護,分別於2006年成立了吳忠市濱河生態管理中心,2009年成立了以趙永清書記為組長的濕地管理委員會,2016年成立了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全面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建設。同時,為加大對圍墾佔用湖泊、濕地的力度,管理部門邀請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對市區濕地周邊環境整治和建設項目的治理和監管力度,對非法開挖砂石料場、填埋垃圾和廢棄物引起濕地生態景觀破壞的現象進行大力整治,及時制止隨意侵佔和破壞濕地行為。對污染嚴重的造紙、製革、化工、印刷等行業進行綜合整治,進一步控制工業和生活用水對濕地的污染,依法關閉了造成濕地水源污染的11家造紙廠,市區黃河沿線濕地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市規劃區地表Ⅳ類及以上水體比率達到66.7%。通過整治,濕地水源質量顯著提高,濕地生態健康得到進一步保障。
加強宣傳,不斷提升全民濕地保護意識。濕地保護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為提高公眾對濕地保護重要意義的認識,提高全社會對濕地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市濕地中心每年通過開展“世界濕地日”、“愛鳥周”“植樹節”等相關活動,採取懸掛宣傳橫幅、印發濕地保護知識手冊、宣傳圖冊等方式,提高了公眾保護濕地環境、野生動植物的意識。近幾年,鳥類捕殺、圍墾佔用濕地的行為鮮有發生。 [1]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價值

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是寧夏黃河干流沿岸、銀川平原腹地、回鄉聚居區的重要濕地,屬典型的黃河及泛洪平原濕地類型,河流濕地景觀與湖泊、魚塘、稻田等景觀相結合,類型多樣,組合度好,旅遊資源豐富,濕地景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具有為吳忠市提供水源、緩解旱澇、維護生物多樣性、減少風沙危害、防止土地荒漠化、淨化環境、調節氣候、防洪滯洪等多種生態功能,既是眾多鳥類棲息、繁衍、遷徙停留之地,也是構成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保證條件之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