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實體經濟

鎖定
實體經濟,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是財富創造的源泉。實體經濟發展得越好,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越強。 [8]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下行壓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鉅,全球金融市場也出現較大波動,需要更加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為此,央行決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實施降息及“普降+定向”降準的“雙降”組合措施。至此,2014年11月以來,央行已累計進行4次降息、降準。此時降準降息,主要是為了進一步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化,適當提供長期流動性,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展實體經濟是一國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是構建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
中文名
實體經濟
外文名
The Real Economy
內    涵
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

實體經濟定義

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並不是一個專用術語,至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詞語,有時候這個詞語甚至被應用得很通俗化,簡單點看,大概只要是經過註冊的有生產服務活動的經濟組織都可以算作是實體經濟,這其中金融服務業則是例外,大概因為金融服務業屬於特定行業,而其服務活動也是有別於一般的服務業的。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普通甚至庸俗的概念,卻在美聯儲的聲明裏顯得日漸突出。
美聯儲頻繁使用“實體經濟”這個詞語,與之相關聯的是除去房產市場和金融市場之外的部分,就美國經濟數據的構成來看,其中包括製造業、進出口、經常賬零售銷售等的部分被美聯儲籠統地概括為“實體經濟”。而是民用普通領域。
實體經濟的受眾對象是社會大眾,提供的所有產品、服務等內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虛擬經濟則是以金融為主體,提供服務的對象是實體經濟,是以實體經濟未來可能產生的收益,作為虛擬經濟的收入來源和目標。他強調,“如果實體經濟不好,虛擬經濟一定會產生問題”。

實體經濟發展困境

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製造業從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從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躍升,迫切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2] 
當前,造成實體經濟發展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長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功不足的原因,不能完全歸罪於虛擬經濟。應堅持“以實為本、虛實並舉”的原則,既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為虛擬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又按照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穩步推進虛擬經濟有序發展、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提升作用。同時,還應加強和完善監管體系與制度建設,防止虛擬經濟脱離實體經濟過度膨脹而阻礙經濟發展 [7] 

實體經濟金融

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但是實體經濟的低利潤率以及技術研發的高風險性,又讓逐利的資本顧慮重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既不用心,也不用力。貨幣要麼在金融體系內部打轉獲取高收益,要麼化身遊資進行各種炒作,要麼出海逐利,真正進入實體經濟的部分並不多。 [2] 

實體經濟房地產

房地產業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問題。房地產業畸形繁榮,導致一些企業開始“不務正業”,有泛地產化的風險。土地、人才等生產要素也大量流向房地產業,阻礙了實體經濟對優質生產要素的利用。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房地產業畸形繁榮對實體經濟的發展都是弊大於利。 [2] 

實體經濟技術

技術創新是實體經濟做大做強的根本支撐。事實證明,沒有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發展就會受制於人。因而,在技術創新體制機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讓更多科研技術人員的創新價值得到體現,讓更多企業從自主創新中獲得超額利潤,讓更多人自覺尊重創新、服務創新、支持創新,從而讓創新性勞動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社會效益 [2] 

實體經濟改善措施

應當看到,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一方面,虛擬經濟的有序發展對實體經濟具有促進作用;沒有虛擬經濟,實體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沒有實體經濟,虛擬經濟便是“空中樓閣”,難以健康發展,甚至會出現因“虛火”過旺而危害整體經濟發展的情形。也就是説,虛擬經濟不能脱離實體經濟而獨立存在。振興實體經濟並不意味着排斥虛擬經濟,而是要把握好“虛”與“實”的辯證關係,促進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協調發展,形成“虛”“實”良性互動的國民經濟運行機制 [7] 
具體來説,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7]  。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科學制訂振興實體經濟的戰略規劃。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各項政策的協調性。積極營造規範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各類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重塑實體經濟競爭優勢 [7] 
加快金融體系改革,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以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積極探索金融發展新模式,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樣化、服務能力更強、適用對象更廣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法規體系,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風險補償機制,使金融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 [7] 
強化制度約束,防止虛擬經濟領域過度投機。加強金融法規與監管體系建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嚴格規範金融市場行為,嚴厲打擊投機操縱行為。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迴歸住房的居住屬性,遏制投機性購房需求 [7]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發展方向,事關國民經濟整體的平穩與健康發展的全局。一個國家要想長期保持經濟競爭力,必須充分重視實體經濟發展 [4] 

實體經濟制度

加強制度建設與監管,促進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堅持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一視同仁、統籌規劃,既要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提升作用,完善虛擬經濟市場監管體系和制度建設,有序推進虛擬經濟各層次的發展,又要堅決抑制虛擬經濟盲目發展,防止虛擬經濟脱離實體經濟過度膨脹,尤其要防止資本過度流向虛擬經濟,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要加強股市監管,嚴厲打擊黑幕、投機行為,抓緊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新股發行退市制度。要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大力推進住房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加快以行政性調控為主到以經濟槓桿調控為主的轉變,遏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減少房地產無序發展對實體經濟的擠壓。 [5] 

實體經濟創新

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特別是要加快培育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資源,打造創新平台,完善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環境,推動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機結合,依靠創新驅動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完善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造就一批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家羣體,培養一批由科技人員、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創新羣體。 [5] 

實體經濟新技術

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新經濟傳統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突破制約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品牌培育、營銷等關鍵環節,加快實體經濟價值鏈升級、稟賦升級、載體升級。採用數據和平台新規則加快構建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系統。要大力推動基於互聯網的製造模式變革,加快形成雲端製造生態體系。 [5] 
產業互聯網能助力實體經濟的創新與變革,改善供給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拓展實體經濟增值空間,使實體經濟朝着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1] 

實體經濟國際合作

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加快融入國際產業價值鏈體系。要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鼓勵外商投資實體經濟,加強與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尤其要吸引跨國公司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採購中心、管理中心,充分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5] 

實體經濟重要意義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不論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中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穩住了實體經濟,就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就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堅持不懈振興實體經濟,堅定不移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顯著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6] 

實體經濟提供基本生活資料

古往今來,乃至永遠,人們總要吃飯、穿衣、行動、居住、看病、休閒等,而保證這些活動得以繼續進行的基礎,則是各式各樣的生活資料。那麼,這些生活資料是由各式各樣的實體經濟生產出來的。如果實體經濟的生產活動一旦停止了,那麼,人們各式各樣的消費活動也就得不到保障。

實體經濟提高人的生活水平

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
同樣,古往今來,乃至永遠,人們不僅要生存,而且更要發展,亦即人們不僅要生活,而且還要生活得更好。保證人們生活得更好的物質條件,是由各式各樣的更高水平的實體經濟創造出來的。如果實體經濟的更高級的生產活動一旦停止了,那麼,人們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礎。

實體經濟增強人的綜合素質

再同樣,古往今來,乃至永遠,人們不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還要使自己的素質得到全面的增強,如果實體經濟的一些特殊活動形式一旦停止了,那麼,人們也同樣會從根本上失去增強綜合素質的根基。

實體經濟關聯度

圖1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路徑 圖1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路徑 [3]
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後向關聯度,描述前者對後者的需求關係,可利用直接和完全消耗係數,考察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直接和綜合拉動作用。虛擬經濟需消耗實體經濟I,以提供辦公設備交通運輸等產品和服務,還需消耗實體經濟II,以提供法律等專業服務,以及教育、醫療維持勞動能力再生產的服務。從供給側考察,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前向關聯度,可利用直接和完全分配係數,考察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直接和綜合支撐作用。虛擬經濟發揮資源配置、交易實現和風險管理等功能,服務於實體經濟。 [3] 

實體經濟美國

美國是長期去工業化並資本虛擬化增強的經濟體。一方面,金融危機後多輪量化寬鬆政策,刺激了金融和房地產市場繁榮,虛擬經濟自我循環規模及對自身的關聯度提高;以工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長期低迷,再工業化步履維艱,虛擬經濟對其的拉動和支撐作用下滑。另一方面,虛擬經濟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關聯度緊密的實體經濟發展,並在過度消費信貸的刺激下,教育、醫療等高價服務消費刺激虛擬經濟提供更多服務,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關聯度上升。 [3] 

實體經濟歐盟

總體看,歐洲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關聯度下降,但德國下降幅度明顯小於其他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盟將傳統產業外移,高科技產業又未取得較快發展,希臘愛爾蘭等國主要依靠房地產業等虛擬經濟帶動經濟增長,實體經濟嚴重萎縮,實體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等發展,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歐元貨幣誕生後,成員國金融業務迅速泛歐洲化和國際化,刺激了政府債務、私人消費信貸和房地產市場繁榮,虛擬經濟自我循環規模及自身關聯度上升。金融危機後,歐洲經濟陷入停滯,復甦乏力,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關聯度下降。德國長期重視實體經濟發展,構建了抑制房地產過度投機的監管體系,以及全能銀行體系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受歐洲經濟整體影響,虛擬經濟對德國實體經濟I的前向關聯度有所下降,但以工業為主的結構使其有較強韌性,二者關聯度下降幅度明顯小於其他國家。 [3] 

實體經濟日本

泡沫經濟破裂後,日本金融系統惜貸明顯,長期推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並未促使實際投資增加。同時,債務荷重使經濟長期躑躅前行,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的融資動力不足,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顯著下滑。與德國類似,日本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虛擬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實體經濟發展,對實體經濟後向關聯度有所上升。日本實行以新自由主義為導向的經濟改革,金融市場投機成風,虛擬經濟自身關聯度上升。 [3] 

實體經濟影響

實體經濟增加值 實體經濟增加值 [3]
各國虛擬經濟增加值的部門內乘數,均高於其對實體經濟的增加值溢出乘數,資本通過助長資產價格泡沫和龐氏債務膨脹等方式,在虛擬經濟內部空轉,虛擬經濟自我循環創造GDP的能力,高於其帶動實體經濟形成GDP的能力。美國、除德國外歐洲國家和拉美國家的虛擬經濟增加值部門內乘數,整體呈上升趨勢,尤其在金融危機後,虛擬經濟自我循環創造GDP的能力提高,信用資本空轉於金融和房地產市場所創造GDP的能力上升。同時,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I的增加值溢出乘數下降,虛擬經濟帶動實體經濟發展、創造增加值的能力下降。美國等國的GDP中,包含越來越多由虛擬經濟自我循環創造的增加值成分,由此形成的GDP可能因資產價格暴跌,或龐氏債務斷裂而蒸發。一國經濟究竟由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支撐,決定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一味追求GDP增長,忽視背後經濟活動是否創造價值的異質性,往往會掩蓋其表面增長催大的經濟泡沫,掩蓋如美國之類的經濟衰退軌跡,長期戀於虛假繁榮而失去警覺。 [3] 

實體經濟數據

2012年,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2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449億元,同比下降1.3%。

實體經濟經典著作

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啓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大衞·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裏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讚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社會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説,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佔據着支配地位
保羅·薩繆爾森(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準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把用它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闢了全新的路徑。

實體經濟數值迴歸

為了驗證對外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資產增加與M2FA之間存在的具體關係,使用1995年以來的時間序列數據,用人民幣計價的外匯儲備資產變化率的自然對數值對M2和FA變化率的自然對數值進行迴歸(方程下面括號中對應變量的p值)。
迴歸結果表明,美元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是M2和FA增加的顯著解釋因素。
外匯儲備增加對M2增加的彈性係數為0.14,對FA增加的彈性係數為0.17。因此,是高投資和高外部需求造成了中國經濟中FA/GDP的上升,高儲蓄更可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尤其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高外部需求是導致中國經濟中的較高的M2/GP和FA/GDP的直接原因。與此同時,金融系統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如不良資產等也是導致較高FA/GDP的部分原因,但主要原因來自快速上升的貿易順差和現行的匯率制度安排
(二)金融控制政策導致了國有經濟的信貸偏向增加了經濟中FA/GDP的比例,但存在不確定性。同時,非國有經濟融資約束則降低了經濟中FA/GDP的比例。金融控制政策導致的區域資金市場的分割對於經濟中FA/GDP的變化存在不確定性,但宏觀流動性過剩帶來的資產價格上升進一步加劇了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的分離。
與傳統的金融抑制金融約束理論不同,中國轉型時期實行的金融控制政策,這種政策的目的確保管理部門能夠獲得特定的金融資源來支持國有企業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同時儘可能使風險可控(王晉斌,2000)。在理論上,金融控制政策與FA/GDP之間存在多種可能的關係:一方面,金融控制政策確保了銀行主導型的金融系統把信貸資源配給到國有企業和政府支持的產業,如果存在過度信貸,那麼會增加經濟中金融資產的數量,導致FA/GDP的上升4。從數據來看,私有企業貢獻了GDP的約50%,但只獲得了25%的銀行信貸;國有企業貢獻了GDP的20%,卻獲得了2/3的信貸(Tran, 2006)。但由於沒有國有控股企業1年以上期限的貸款額在總貸款額中的比例數據,如果這一比例是逐步下降的,那麼國有信貸偏向是否一定導致FA/GDP的增加就存在不確定性。但就短期貸款的數據來看,1994-2006年非國有經濟(包括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的短期貸款在銀行總短期貸款中的比例從未超過20%,這也就是説,國有控股企業一直佔據了短期貸款的80%的比例。從這個數據來看,金融控制政策一方面導致了國有企業獲得更多的信貸,增加了經濟中FA/GDP的比例;同時,這種政策使非國有經濟成分面臨明顯的融資約束(參見下面一部分的分析),也減少了經濟中FA/GDP的比例。
如果我們從資本的邊際生產率變化的情況來看,由於資本邊際生產率在不斷下降,由1990年的16%下降到2004年的不足13%,投資效率在下降(IMF,2005),那麼至少可以判斷這種投融資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本的低效率,導致了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的分離。
金融控制政策的第三個具體體現是:在金融控制政策下,股票市場成為管理部門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平台。在股改之前,國有企業一直佔據上市公司中的一個較大比重,股票市場成為國有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之一。在2005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國有股份超過50%的上市公司就有532家,而國有股份超過20%的上市公司則達到了912家。居民和各類投資者通過股票市場來參與管理部門主導下的各種交易以達到國有經濟使用直接融資渠道和風險社會化的目的。發展股票市場改變了中國經濟中的金融資產結構,增加了經濟中的金融資產的數量。表1數據顯示了中國經濟中資本化比例的變化,股票資產已成為中國經濟中的重要金融資產,股票市場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經濟中金融資產的形成。與此同時,最近的研究卻表明了與股票價格直接相關的變量(Tobin'sQ)不是解釋上市公司投資決策的因素(王晉斌,王佳婕,2007),這導致了在金融資產增加的同時並不能形成預期對應的實物資產,從而導致了金融部門與中國實體經濟的分離。
上述討論表明,金融控制政策對於中國經濟中的FA/GDP的變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國有經濟信貸偏向提高了經濟中的FA/GDP比例,但使非國有經濟成分面臨更強的融資約束,降低了經濟中的FA/GDP比例。金融控制政策導致的區域資金市場分割對於經濟中FA/GDP的變化是不確定的。同時,股票價格的上升並不是引導企業投資的信號,因此,由於流動性過剩帶來的股價上升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經濟中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的分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