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實驗語用學

鎖定
實驗語用學(Experimental Pragmatics)是涉及語言學、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統計學等學科的新興跨學科研究領域, 也是語用學研究的前沿課題之一,這一術語最早見於1999年的Cognition雜誌上(Nicolle and B. Clark, 1999: 165;轉引自劉思,2008) 。它主要指使用實證主義方法,尤其是實驗研究法,來進行語用學課題的研究。儘管實驗法在語用學研究中的應用由來已久,例如用它來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士對致謝、道歉等言語行為的跨文化語用課題,或用它來研究學習者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的發展等語際語用學中的課題等等,而之所以説“實驗語用學”是新興的領域,主要是因為它倡導將實驗法推廣到語用學的各個研究領域,例如話語理解和產出時的認知加工過程。在這一視野中,語用學的理論幾乎都能通過制定一定的實驗方案得到(局部)驗證。探討人類大腦的語言機制是整個語言學研究的中心,不同的分支研究這一機制的不同層面。語用學研究這一機制中的得體使用和正確理解話語這兩大層面,而它們本質上是一種認知心理加工過程。基於這樣一種內在聯繫,實驗語用學尤其主張採用心理學研究中的實驗手段和技術來探討語用研究課題。
中文名
實驗語用學
外文名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適用領域
跨學科研究領域

實驗語用學發展現狀

根據Sperber和Noveck (2004: 1)的觀點,實驗語用學是研究語用學、心理語言學和推理的心理機制的全新學科(... a new field ... that draws on pragmatics, psycholinguistics and also on the psychology of reasoning.)。 在1998年9月由大不列顛語言學協會(Linguistics Association Of Great Britain)在盧頓大學(University of Luton)舉辦的秋季會議中,就開設了實驗語用學的專題討論會(workshop),由Billy Clark擔任主持, Anne Bezuidenhout, Stephen Newstead, Steve Nicolle, Ira Noveck, Dan Sperber等知名語用(言)學家擔任主講嘉賓。這次專題研討會為實驗語用學國際會議(XPRAG Conference)的召開做了鋪墊。2001年在法國里昂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實驗語用學國際會議。2003年在意大利米蘭召開了第二屆,2005年4月於英國劍橋大學召開了第三屆,以“實驗語用學: 探究會話的認知基礎”(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Exploring the cognitive basis of conversation)為主題。第四屆於2007年12月在德國柏林召開, 會議的代表性議題有含意、語言與認知、語義—語用界面研究等。第五屆於2009年4月在法國里昂召開,議題涉及句子處理、預設、非字面意思等。第六屆國際實驗語用學會議將於2011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在中國,這一課題也受到關注。在2005年8月復旦大學召開的第九屆全國語用學研討會上,與會代表探討了會話含意的實驗研究、統計方法在語用學研究中的應用等多個與“實驗語用學”相關的課題。
除了定期召開研討會,學者們還建立了實驗語用學的專題網站。最早的一個應該是B. Clark和Noveck 於2005年1月15日共同建立的網站, 上面可以看到該領域的發展歷程和最新動態。2009年11月20日,在歐洲科學基金會(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的資助下建立了主要以歐洲各國實驗語用學研究者為核心成員的歐洲實驗語用學網站,法國學者Ira Noveck仍然是領軍人物。該網頁不僅提供有關該領域的研究課題、目標、研究方法等問題,也發佈一些會議消息,也資助歐洲各成員國的實驗語用學研究項目。第一批項目已經完成初步篩選,將在2010年6月的比利時勒芬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Leuven)召開的研討會上進行討論、決定。與此同時,實驗語用學的課程也在興起。 2002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語言哲學教授Robert Harnish和心理語言學教授Merrill Garrett聯合首次開設了面向研究生的實驗語用學課程(見劉思,2008)。

實驗語用學研究成果

實驗語用學的成果還體現在第一本論文集的出版。2004年,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出版了Ira A. Noveck和Dan Sperber主編的《實驗語用學》(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兩位主編中, Ira A. Noveck是權威認知心理學家,Dan Sperber是關聯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他們的學術背景很好地説明了實驗語用學的特點:由實驗心理學和語用學結合而成, 主要利用心理學的實驗方法來檢驗後者的理論設想。全書由引言(第1章)、開拓性研究(第2章至第6章)、研究現狀(第7章至第11章)及等級含意專題研究(第12章至第15章)等四部分組成,既回顧了與實驗語用學相關的早期研究, 也從實驗的全新角度探討了指稱、歧義解除、隱喻、關聯理論、言語行為、等級含義等一系列語用學重要議題。書中還對一些實驗技術和方法進行了推介,如EEG、ERP等。它們都是心理語言學中較為成熟的常用實驗方法,能對語用學假設或設想進行系統的實驗驗證。科學實驗的結果不僅能系統驗證語用學假設的真偽,還能對語用學理論的構建其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避免理論上的含混或循環論證等不足,也能將語用現象中的心理屬性進行充分描寫和解釋。實驗語用學也能為心理語言學的發展提供幫助, 在被試間或研究者與被試間的言語交際的心理學實驗中, 涉及認知推理等心理學實驗, 為確保實驗結果的信度和效度都應考慮語用因素。實驗語用學兼收幷蓄了多個學科的長足之處,體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