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實驗是如何終結的?

鎖定
《實驗是如何終結的?》一書由彼得·伽裏森所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文名
實驗是如何終結的?
作    者
彼得·伽裏森
譯    者
董麗麗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12月30日
頁    數
413 頁
定    價
78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13150578

實驗是如何終結的?內容簡介

本書系“科學文化譯叢”之一。作者聚焦於“理論如何從現代物理實驗室產生”這一問題,通過對20世紀三個不同時期的微觀物理學實驗的刻畫,勾勒出物理學實驗中理論、儀器與實驗三種文化之間相互交織的複雜關聯,展現了物理學實驗由工作台逐步發展為耗資不菲的大型加速器的物質文化史。本書兼具歷史及哲學的分析視角,適合具有相關學科知識背景的從業者,以及對歷史、哲學和實驗室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1] 

實驗是如何終結的?作者簡介

彼得·伽裏森,美國科學史與科學哲學領域新生代的領軍人物,哈佛大學科學史系、物理系教授,哈佛大學榮譽約瑟夫?佩雷戈裏諾教授席位獲得者。其主要研究領域為20世紀微觀物理學史,同時關注藝術史、建築史等相關領域,著有《實驗是如何終結的?》《形象與邏輯》等4部著作,編有《大科學》《科學的非統一性》等20餘部作品,發表學術文章近百篇。曾獲麥克阿瑟天才獎(1997),科學技術史學會普菲策爾獎(1998),馬克斯?普朗克科學獎(1999)。 [1] 
董麗麗,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哲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2011年至今在北京社科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與科技政策。著有《圖像與交易區的雙重變奏——彼得·伽裏森科學編史學研究》《政府重大事項決策績效評價》,先後在《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光明日報》等學術期刊、報紙以及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等20餘篇。 [1] 

實驗是如何終結的?目錄

第1章 引言
論證的策略
實驗誤差與終結
預設與實驗自主性的範圍
概述
第2章 從集合體到原子
“歷史”對“統計”
均值實驗裝置
分子磁體
電子
愛因斯坦的實驗
愛因斯坦的預設
被遺忘的地磁學的影響 [1] 
預期落空
鴨子、兔子與誤差
終結實驗時的進退兩難
第3章 粒子與理論
一個接一個的粒子
密立根的宇宙射線研究
“原子初啼”背後的信念
競爭的裝置與理論
驗證量子力學
量子論失敗
一種新的輻射物
重組現象
新粒子的兩個例證
被理論確證、被實驗確證
説服性證據和實驗的終結
第4章 一組高能物理實驗的終結
高能物理學的規模
集體的智慧: 無中性流
對稱性與無窮
優先順序
提出質疑的充分理由
理論家的角色
背景與信號
中性流真的存在嗎?
圖集中的一個事件
信仰的擴展
模型、背景與定論
E1A: 構成與參與者 [1] 
短路與高深理論
首批數據
“懷疑的陰影”
解除終結
“我沒有發現消除這些效應的方法”
第5章 理論文化與實驗文化
理論的層次
長期約束
中期約束
短期約束
剔除背景
現象的直接性、穩定性以及固執性
第6章 規模、複雜性以及實驗的終結
論據的組合
合作與交流
子組、論據與歷史
結語
附錄: 中性流論文及作者
檔案資源縮寫對照表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