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實證會計理論

(瓦茨等著經濟學著作)

鎖定
《實證會計理論》是美國會計學家羅斯·瓦茨、傑羅爾德·齊默爾曼合著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86年。 [1] 
《實證會計理論》全書分十二章進行論述,每章論述一個專題,每題論述後有小結,引進重要概念時均用黑體字標出。該書以論述會計理論的作用開始,以對實證會計理論的總結、評價和展望結束,比較完整地介紹了實證會計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同時把實證會計理論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2] 
作品名稱
實證會計理論
作    者
羅斯·瓦茨
傑羅爾德·齊默爾曼
類    別
經濟學
首版時間
1986年
字    數
374000
ISBN
9787810849234 [10] 
出版社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國    籍
美國

實證會計理論內容簡介

《實證會計理論》一書共設15章,大致可以分為4個大的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章,闡述了會計理論的作用,介紹了作為實證會計理論基礎之一的有效市場假説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第二部分為第3~7章,主要是介紹與分析會計研究人員此前發表的有關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的文獻。包括:關於會計盈利與股票價格的相互聯繫方面的研究,利用會計程序變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來比較有效市場假説和早期規範性文獻賴以存在的假想的各種嘗試,會計數據在證券計價中的作用,會計盈利數據的時間序列性,經驗性研究對早期政府管制存在理由的影響等;第三部分為第8~14章,主要介紹在試圖解釋與預測會計和審計實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理論。包括:建立在理財實務基礎上的理論,起源於管制理論的那部分會計理論,以及有關政府政策的經驗性檢驗。第四部分為第14~15章,主要介紹了會計研究的作用,並對實證會計理論進行了總結與評價,展望了其發展前景。 [1] 

實證會計理論作品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會計理論的作用
1.1 會計理論的性質
1.2 會計理論的重要性
1.3 會計理論的演進
1.4 實證性命題與規範性命題
1.5 方法論概述
1.6 本書的結構
1.7 小結
第2章 有效市場假説與資本資產計價模型
2.1 有效市場假説
2.2 有效市場假説與早期文獻
2.3 資本資產計價模型
2.4 資本資產計價模型與會計數據
2.5 市場模型
2.6 小結
第3章 會計盈利與股票價格
3.1 盈利的信息含量
3.2 未預期盈利的變化方向與平均非正常報酬率
3.3 未預期盈利的變動幅度與平均非正常報酬率的關係
3.4 盈利公佈與非正常報酬率方差的關係
3.5 盈利公佈與內含報酬率方差的關係
3.6 盈利公佈與交易量的關係
3.7 盈利與現金流量的關係
3.8 信息含量的差異
3.9 小結
第4章 競爭性假説的辨識
4.1 競爭性假説
4.2 卡普蘭和羅爾的研究
4.3 卡普蘭和羅爾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論問題
4.4 鮑爾的研究
4.5 關於存貨計價方法變動的研究
4.6 小結
第5章 會計數據、破產與風險
5.1 會計數據與破產
5.2 會計數據與股票風險
5.3 會計數據與債券風險
5.4 小結
第6章 盈利預測
6.1 盈利時間序列預測的相關性
6.2 可供選擇的時間序列模型
6.3 時間序列模型在伊斯曼·柯達公司的應用
6.4 預測模型對股票價格和均衡化假設的意義
6.5 關於年度盈利時間序列的證據及其意義
6.6 關於季度盈利時間序列的證據
6.7 財務分析者的預測能力
6.8 小結
第7章 信息揭示管制理論的演變:一種新理論的開端
7.1 有效市場假説與早期的基本理論
7.2 經濟學文獻中的基本理論
7.3 兩大重要問題
7.4 小結
第8章 訂約程序
8.1 業主—經理人員與外部股東對契約的需求
8.2 業主—經理人員與債權人對契約的需求
8.3 職業經理人員與外部資本提供者對契約的需求
8.4 企業理論
8.5 會計在訂約過程中的作用
8.6 小結
第9章 報酬計劃、債務契約與會計程序
9.1 會計在報酬計劃中的作用
9.2 報酬計劃對會計的影響
9.3 會計在債務契約中的作用
9.4 債務契約對會計的影響
9.5 程序變更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9.6 小結
第10章 會計與政治活動
10.1 政治活動的實質
10.2 政治活動對會計程序的影響
10.3 規模假設
10.4 關於上述分析的評論
10.5 會計程序變動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10.6 小結
第11章 會計選擇的經驗檢驗
11.1 管理人員對會計程序的選擇
11.2 關於選擇會計程序組合的研究(澤米鳩斯基和黑格曼)
11.3 關於單一程序選擇的研究
11.4 利用分紅計劃細節而進行的檢驗(希利)
11.5 其他會計選擇的研究
11.6 小結
11.7 附錄:對單一程序選擇的研究
第12章 股票價格的檢驗理論
12.1 會計程序變動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12.2 用以解釋股票價格效應的變量
12.3 關於對權益集合法強制性限制的研究(列夫威奇)
12.4 關於強制取消完全成本法的研究
12.5 改加速折舊法為直線折舊法這一自發性會計變動的研究(霍特豪森)
12.6 小結
第13章 契約理論在審計中的應用
13.1 用契約理論解釋審計實務
13.2 一項用契約理論預測審計的研究(周)
13.3 政治活動對審計的影響
13.4 關於管制對審計產生影響的實證研究
13.5 小結
第14章 會計研究的作用
14.1 會計研究的需求
14.2 會計研究的供給
14.3 管制對會計理論產生影響的三個例子
14.4 小結
第15章 實證會計理論:總結、評價與前景
15.1 總結
15.2 評價
15.3 尚待拓展的研究領域
15.4 結束語
人名譯文對照表
參考文獻 [3] 

實證會計理論創作背景

實證會計理論發源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芝加哥大學。經過30餘年的迅速發展,它已經逐漸成為西方會計界的主流學派,以至於美國多數學術刊物(如《會計評論》等)已經是非實證研究論文不予發表。20世紀60年代,受到經濟學和理財學對有效市場假説(EMH)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CAPM)進行大量經驗性檢驗的影響和啓發,美國一些年輕會計學者在研究方法上另闢蹊徑,開始嘗試實證會計理論的研究。早期從事實證會計研究的年輕學者,多數來自實證經濟學和財務學研究能力較強的芝加哥大學,包括鮑爾、簡森、瓦茨等人,他們都是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自1968年以後,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運用實證研究的會計文獻大量湧現,在實證會計理論的發展過程中,瓦茨和齊默爾曼做出了重要貢獻,《實證會計理論》便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作品。該書創作的目標就是為了增進人們對會計文獻上以經濟學為基礎、注重實際經驗的重要理論與方法的認識。 [1] 

實證會計理論作品思想

作者認為,實證會計理論的目標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解釋是指為觀察到的實務提供理由,預測則是指會計理論應能夠預測未觀察到的會計現象。未觀察到的會計現象未必就是未來現象,它們包括那些已經發生,但與其有關的系統性證據尚未從數據中收集到的現象。對變量之間相互關係的解釋需要理論。實證性研究並不探索會計和審計的本來面目,研究人員明確地提出假設,並對其加以驗證。如果假想中的關係得以證實,那麼,這一理論便可用於解釋研究中的發現。但是,研究人員的證據常常導致對理論的修正,產生新的假設,並反過來對新假設進行檢驗,結果是理論得以演化。該書採用序時方式對有關研究文獻加以組織,其目的是為了使人們懂得如何進行實證研究和評估實證研究。這種編排順序不僅闡述了實證研究過程,而且着重指出研究如何從“不成熟”的研究進化為“較成熟”的研究。作者認為,從其本質上説,早期的研究存在着方法論上的弊病,這些弊病被隨後進行的研究加以糾正了。此外,早期研究所作出的簡單化假設也被隨後的研究加以拓寬。隨着研究過程的演化,作者發現了哪些假設是至關重要的。當這些假設被放寬時,人們獲得了新的研究思路,並由此提供了更豐富的理論。 [4] 
該書第1章描述了實證理論的性質、作用以及方法論。作者指出,理論家必須嚴格區分實證性命題與規範性命題。實證性命題關注的是世界如何運行,即“如果出現A就可能發生B”的形式,並且可予以否定。因此,在給定條件下,研究人員可以把某一限定轉換成一個條件性預測並評估其經驗有效性。不過,目標的選擇是由該理論的使用者而不是理論家來進行的。作者認為,伴隨着實證理論的引入,科學方法論也從公司理財學引進到會計學裏。這種方法論認為純正的或完美的理論並不存在,因為每一理論都只是試圖解釋某一類現象,它難以解釋和預測所有的現象。此外,許多理論可用於解釋一組特定現象,因而,為了獲得公認,各種理論之間必然展開競爭。影響理論在競爭中取勝的因素包括該理論對使用者的效用,以及該理論解釋的直觀感染力和所能解釋現象的範圍。 [1]  [4] 
第2章主要介紹了有效市場假説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式,作者認為早期文獻的主要論題是探究會計信息在資本市場上的作用,而不是解釋和預測現存的會計慣例。早期運用有效市場假説的研究確實批判了對現存會計慣例的解釋,但是,他們並沒有試圖建立一種新的理論來取代現存的理論。缺乏對解釋現存會計慣例的重視,部分是由於新理論和新方法(新的示範性理論)的倡導者們本能地偏向於用一套新的理論去推翻現存的示範性理論;部分是由於早期研究者在公司理財學方面所接受的訓練,使他們很自然地傾向於解釋和預測證券價格行為,而不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當實證理論研究者轉向解釋會計慣例時,他們並沒有放棄有效市場假説和資本市場計價模型或早期實證研究得到的證據。相反,有效市場假説被普遍認可,並被假定在解釋會計慣例方面是有效的。並且,早期有效市場假説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研究得出的證據被用於提出新的假設。因此,對於當前研究者和那些想了解並從事會計研究的人士來説,掌握有效市場假説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型這兩方面的知識是至關重要的。 [1]  [4] 
第3至6章闡釋了由於引進有效市場假説和資本資產計價模式而引發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從有效市場假説出發,認為會計的作用是為資本市場提供信息。研究人員仍在探索着信息提供的問題。對於這種信息提供的研究獲得了以下幾個重要發現:(1)收益報告資本市場傳遞信息;(2)其他會計數據也反映資本資產計價模式中的變量(如風險),並且能夠提供有關未上市證券的信息;(3)年度收益呈隨機遊動狀,而季度收益則可按季節性模式予以描述,儘管證券分析專家的預測比簡易時間序列收益預測模型的預測更為有效,但其優越性並不顯著。 [4] 
第4章所分析的文獻旨在利用股票價格對會計變動的反應,來區分有效市場假説和機械性假説,雖然這種嘗試沒有成功,但提出了有關會計程序變化原因的問題。這些研究認為,不影響税收的會計程序變化具有影響現金流動的可能性。利用有效市場假説分析傳統信息揭示管制的原因,也促使人們認識到不影響税收的會計程序通過政治活動而影響着現金流動。現金流動影響的存在促使以經濟學為基礎的會計理論可用於解釋和預測跨企業及跨行業之間會計程序的差異。 [4] 
第8章和第10章分別論述了企業理論和政府管制理論。作者指出,會計實務理論不僅建立在這兩個以經濟學為基礎的理論上,而且是這兩個理論的衍生物。科學上的企業理論把企業定義為一系列契約的聯結體,該聯結體減少了各利益集團對企業所形成的成本(代理人成本)。正式或非正式契約都需要監督與實施,因而產生了對會計與審計的需求。 [4] 
作者在第9章詳細考察了兩個正式契約:管理報酬方案與債務契約。這兩個契約均要使用會計數據。代理人成本隨着用於計算會計數據的程序變化而變化,因此會計程序影響着現金流動。經濟學上的管制理論把政治過程概念化為各利益集團為財富轉移而展開的競爭。在政治活動中,會計數據,特別是收益,被用於説明制訂公司規章的理由和用於對公司進行管制。會計程序影響着會計報告數據,因而影響了公司競爭對手把高代價的管制強加於公司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會計程序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動。 [4] 
作者在第11章中揭示了三個帶有規律性的會計程序選擇:(1)設有報酬方案的企業管理人員更可能選擇可提高現行收益的會計程序 (分紅假設);(2)企業的負債與權益比率越高,其管理人員越有可能選擇可提高現行收益的會計程序(負債與權益比率假設);(3)企業的規模越大,其管理人員越有可能選擇可降低現行收益的會計程序(規模假設)。 [4] 
作者在第12章中指出,宣佈會計程序變動與股票價格變動之間的有一定的關係。有關強制性變動的研究表明,股票價格的變化與會計程序變動的宣佈有關,而自發性變動的研究則説明兩者無關。但是,要發展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檢驗自發性會計程序變動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1)市場期望公佈這種變動;(2)這種變動帶來的盈利愈大,市場對變化的期望愈大,因此就減小了股票價格變化的截面數據差異。在強制性會計程序變動的股票價格影響中,市場期望並沒有消除系統截面數據差異,所以這種股票價格變化更為明顯。 [1]  [4] 
作者在第13章説明了審計決策與債務契約變量相互關聯。作者認為,在契約理論中,審計和會計也是緊密相關的。在契約中有效地使用會計需要監督,外部職業審計是一種監督方法。如果契約理論能夠解釋會計,那它也能解釋審計。此外,政治活動影響了審計,它對審計理論的發展是相當有用的。作者指出,強制性變動(會計準則)與股票價格的變化有關。審計決策與債務契約變量相互關聯。此外,審計師對擬議中會計準則的立場與其客户的立場具有重大的關係,這種關係隨着契約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最後,審計師的更換與客户、管理人員及審計師對會計準則的態度也有聯繫。 [1]  [4] 
該書第14章主要介紹了會計研究的作用,作者指出,會計理論的目標在於解釋和預測廣義上的會計實務。然而,會計理論還包括了關於理論的其他觀點。在許多觀點中,會計理論的目標似乎是為政府制定會計政策服務(即為會計準則或信息揭示管制服務)。這些觀點的倡導者首先假設一個目標函數,然後根據有關現實世界如何運用假設(一種含蓄的實證性理論),推斷出具體的會計規定。這種做法強調的是規範,而不是這種規範所賴以存在的實證理論。在一般情況下,他們並未試圖驗證其理論基礎,而該基礎經常與被人們所認可的經驗性假設(例如有效市場假説)相矛盾。 [1] 
該書最後一章為實證會計理論:總結、評價與前景,作者指出,該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介紹實證研究的現狀,也是為了使人們懂得如何進行實證研究和評估實證研究。鑑於此,該書基本上是按照實證會計研究的時間順序加以編排,這種編排順序不僅闡述了實證研究過程,而且着重指出實證研究如何從“不成熟”的研究進化為“較成熟”的研究。從其本質上説,早期的研究存在着方法論上的弊病,這些弊病被隨後進行的研究加以糾正了。採用序時法還提供了探索方法論問題的機會。由於擁有對隨後研究及事後認識的優勢,作者能夠較充分地理解早期研究存在的方法論問題。該書的研究思路提供了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的發現:(1)盈利報告向資本市場傳遞信息;(2)其他會計數據也反映資本資產計價模型中的變量(如風險),並且能夠提供有關未上市證券的信息;(3)年度盈利呈隨機遊動狀態,而季度盈利則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1] 

實證會計理論作品影響

《實證會計理論》彌補了傳統會計理論中某些主觀臆想的缺陷,為解釋會計實務和預測未來會計實務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另外,該書對於充實與完善會計理論體系,指導會計實務,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4] 

實證會計理論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作者
譯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
——
羅斯·瓦茨、傑羅爾德·齊默爾曼
——
普倫蒂斯·霍爾出版公司
1986年 [2] 
《實證會計理論》
7-5044-0511-6
陳少華等
中國商業出版社
1990年6月 [5] 
《實證會計理論》
7-81044-532-4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1999年9月 [6] 
《實證會計理論》
7-81084-923-9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6年9月 [7] 
《實證會計理論》
978-7-5654-0869-4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2年8月 [8] 
《實證會計理論》
978-7-5654-2128-0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6年1月 [9] 

實證會計理論作者簡介

羅斯·瓦茨,國際會計學家、會計教育家,實證會計理論的奠基人之一,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威廉·西蒙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教授。1966年,瓦茨畢業於澳大利亞的紐卡斯爾大學並獲得學士學位,後分別於1968年和1971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瓦茨因其學術成就而多次獲獎,其中:他與齊默爾曼合作發表在《會計評論》1978年期和1979年期中的《關於決定會計準則的實證理論》與《會計理論的供給與需求:理論解釋》兩篇論文,連續多次獲得會計學術文獻重大貢獻獎。 [1] 
傑羅爾德·齊默爾曼,國際會計領域學者,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威廉·西蒙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會計學教授。齊默爾曼本科就讀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邦德爾分校,於1969年獲得金融專業學士,後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於1974年獲博士學位。他研究領域廣泛,涉及成本分配、市政會計、預算、税收、審計、財務會計理論、兼併和收購、貿易組織和資本市場等諸多領域,其主要著作有《決策與控制會計》《實證會計理論》等。 [1] 
參考資料
  • 1.    許家林,王昌鋭,龔翔主編. 西方會計名著導讀 下[M]. 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 2014.01.第3-25頁
  • 2.    李殿富主編. 經濟學科經典著作導讀[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1999.01.第218-219頁
  • 3.    (美)羅斯·L.瓦茨(Ross L. Watts),(美)傑羅爾德·L.齊默爾曼(Jerold L.Zimmerman)著;陳少華等譯. 實證會計理論[M]. 瀋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1999.09.目錄頁
  • 4.    呂益民,董小君主編. 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經濟學[M].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3.06.第457-459頁
  • 5.    《實證會計理論》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2-05]
  • 6.    《實證會計理論》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2-05]
  • 7.    《實證會計理論》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2-05]
  • 8.    《實證會計理論》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2-05]
  • 9.    (美)羅斯·L.,瓦茨,傑羅爾德·L.齊默爾曼著;陳少華等譯. 三友會計名著譯叢 實證會計理論[M]. 瀋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6.01.版權頁
  • 10.    實證會計理論 (豆瓣)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