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實時作戰

鎖定
實時作戰(real time operation):核心技術是快速打擊和並行打擊鏈,它們大大縮短了從發現到摧毀的時間,讓時間敏感目標無法逃遁,OODA循環週期短者勝。
中文名
實時作戰
外文名
real time operation
標    籤
軍事

目錄

實時作戰三個要素

實時作戰的本質是“發現即摧毀”。“發現即摧毀”包含三個要素:
  1. 擁有及時發現敵人的有效手段,包括人基、地基、海基、空基、天基和網基的一切探測方法和手段,這是情報監視與偵察的任務。
  2. OODA循環週期極短,需要有平時的目標準備和戰時的快速行動鏈條支撐,這是指揮控制的任務。
  3. 精確打擊,確保一旦採取行動就能摧毀目標。也許你的OODA週期很短,也採取行動了,但如果不能做到精確打擊,或打擊的能量不夠集中,還是無法摧毀目標。這是射手的任務。

實時作戰機理

隨着精確打擊技術的發展,迫使目標的防護從過去的偽裝、裝甲、深埋向機動方向發展。在從發現目標到摧毀目標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的情況下,目標暴露在敵方眼皮底下的時間只能越來越短,否則,你就有可能一命嗚呼。
於是,目標可捕捉、可探測、可監控時間的長短,就成為精確打擊的關鍵。這樣,目標就被分成兩類:
●時間敏感目標。狀態(包括位置、大小、顏色、形態、可探測性、信號特徵等)隨時間發生快速變化的目標。比如,快速機動目標,因技術體制缺陷處於易受攻擊期的隱身目標,處於工作狀態隱蔽雷達,等等。
●非時間敏感目標。狀態隨時間保持相對穩定的目標。比如,大部分的固定目標,有明顯運動規律的目標,信號特徵固定的目標,等等。
快與慢是相對的。
首先,是在一次具體對抗行動中的相對快與慢。行動中表現為OODA週期長短,背後是戰術技術水平的差異。也許你覺得自己很快了,但在強手面前,他並不覺得你快。
其次,就整個作戰準備而言,快在戰時,慢在平時。戰時的“發現即摧毀”,平時要做大量準備工作。其中,目標數據準備是現代戰爭準備的日常工作。按照OODA理論,就是大量目標的觀察、判斷甚至決定(這裏的決定主要指行動策略的制定,如平台、彈藥的選擇,攻擊路線的選擇,打擊戰術的確定等)在平時就已經完成,只剩下行動了,戰時的OODA循環週期自然要比對手短得多。
再次,處於有利態勢的一方,由於基地、設施、訓練佔優,從“決定→行動”所需要的時間要短,開戰之前就已經“先快”了,平時有利態勢的構建事關“先勝”。
從發現目標到摧毀目標,海灣戰爭需要27分鐘,到了阿富汗戰爭縮短為18分鐘,伊拉克戰爭約為6分鐘甚至更短。這個時間在繼續壓縮,基本上可以做到“發現即摧毀”。

實時作戰意義

隨着精確打擊技術的發展,迫使目標的防護從過去的偽裝、裝甲、深埋向機動發展。在從發現目標到摧毀目標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的情況下,目標暴露在敵方眼皮底下的時間越來越短。
基於分佈式作戰的“發現即摧毀”,不僅改變了敵我雙方在戰場上的對抗方式,而且對爭奪制陸權、制海權、制信息權等戰場控制權的方法和途徑,將產生重大影響。
比如擁有“發現即摧毀”能力的一方,防區內僅用情報監視與偵察手段就可以實現“監視制空”。此時,另一方雖然看似可以自由行動,但實際上已經喪失制空權。因為你一旦起飛就會被發現,而來自防區內的地空導彈或防區外的空空導彈會讓你有去無回。 [1] 
參考資料
  • 1.    董子峯.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軍事科學出版社,2012:148,19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