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察見淵魚

鎖定
察見淵魚,(拼音:chá jiàn yuān yú)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列禦寇《列子·説符》。 [1] 
察見淵魚(察:觀察;淵:深水潭)指能看清深水中的魚。比喻為人過於精明,察看到了別人的隱私。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4] 
中文名
察見淵魚
拼    音
chá jiàn yuān yú
出    處
《列子·説符》
注音字母
ㄔㄚˊ ㄐㄧㄢˋ ㄧㄨㄢ ㄧㄩˊ
語法解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察見淵魚成語出處

戰國·列禦寇《列子·説符》:“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察見淵魚”。 [1] 

察見淵魚成語典故

春秋末年,齊國田氏勢力漸大,田常(諡號田成子)為齊相時,暗中圖謀以田氏取代公室。 [2] 
齊臣隰斯彌有次拜見田常,兩人一同登上田氏家中的高台,舉目四望,但見三面暢通無障,向南望時,卻見隰斯彌家的樹遮蔽了視線,田常變得一言不發。 [2] 
隰斯彌回家後讓人砍伐那些樹木。斧子剛砍了幾下,隰斯彌又急忙制止,不讓砍伐了。管家人問他為什麼剛定的主意卻又變化了,隰斯彌回答説:“有句古諺道:‘察見淵魚者不祥。’田常正在籌劃着篡國大事,這是他不想讓人知道的,我如果表示出能察知人之隱微,那我的處境就太危險啦。不伐樹,我沒有任何罪過;而察知人的隱秘之事,那卻是不得了的。”隰斯彌最終沒有伐樹。 [2] 

察見淵魚成語寓意

田常在高台上望見南邊隰斯彌家的樹遮蔽了視線,抑或擋住了陽光,變得一言不發,顯然有不快之意,隰斯彌回家立即讓人砍伐樹木,他不願為此事得罪國家的權貴人物。然而,田常的怨樹之意並未公開流露,僅限於心中所想,屬於一種隱情。隰斯彌如果伐掉樹木,雖然能討得田常一時之好,但卻顯得自己過分聰明瞭。田常正陰謀篡國,心有重大隱秘,最忌恨那些能察人隱秘的聰明之人,隰斯彌不想成為田常最忌恨的人物,那就只有對田常的一切隱情都佯裝不見,假作一個痴鈍之人。 [2] 
察見淵魚者不祥,説的是能察知別人內心深處隱秘活動的人,必然是處於危險的境地。事實上,別人的一種思想活動只所以會隱而為秘,必定是這一思想意念與社會的道德觀念或外在的行為規範相牴觸,如果有誰察知了其本人不願公開的思想活動,就等於認定了其人對社會要求的抗逆,把自己無意識地放置在了與其人對立的境地,就必然遭到其人的忌恨和報復。 [2] 
任何人都有隱秘之事和隱秘之情,但這種事和情可以根據是否對社會造成危害區分為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部分,如果一個人的隱秘之處不對社會造成危害,即屬於他個人的“隱私”,那社會就應對其予以諒解和保護,不是其他人可以佯作不見,而是其他人不得過問。如果一個人的隱秘之事註定要給社會帶來危害,那知情人就不能佯作不見,而應該予以揭發和制止,藉以向社會負責。現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引人“隱私”和“監督”兩個概念,用“隱私權”來保護人的前一種隱秘活動,用“監督權”來鼓勵人們揭發和制止後一種隱秘活動。 [2] 

察見淵魚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察見淵魚”指能看清深水中的魚。比喻為人過於精明,察看到了別人的隱私。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4] 
  • 運用示例
宋·釋覺範《跋四君子帖》:“秦少游舌頭無骨,王定國察見淵魚。” [3] 
元·侯克中《寄叔文崔中丞》:“傳聞市虎猶堪畏,察見淵魚恐不祥。” [3] 
明·沈煉《答高子俊書》:“如欲宣教化、倡忠義,則莫先於利害之實導之矣,導之以利害之實是矣。而綜核太過、察見淵魚,則近於刑名操切。” [3] 
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察見淵魚者不祥,又是之謂矣。” [1]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123
  • 2.    馮立鰲著. 歷史的心智 亂世中的人性與命運[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07.02:92-94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65
  • 4.    察見淵魚的解釋|察見淵魚的意思|漢典“察見淵魚”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