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察病指南

鎖定
《察病指南》,脈學著作,3卷。南宋施發(政卿)撰於淳祐元年(1241)。上卷分28個專題,總論脈學理論。中卷介紹常見脈24種的體狀和主病,以七表、八里、九道3類類脈,並述7種死脈脈象。下卷以病症為主,參以脈診,並涉及婦、兒科診法和望診、聞診等內容。此書引證範圍廣泛,融會貫通,內容多采自《三因方》、《脈粹》等書,所述31種脈象各有一幅脈圖,大部分比較形象,是宋代脈圖較好的一種,也是現存脈圖最早的一部。
書名(異名)
《察病指南》
作    者
施發(政卿)
成書年代
南宋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察病指南成書背景

施氏認為診病當精審細察,四診合參,但時人往往只取切診,於是採擷《靈樞》《素問》《太素》《甲乙》《難經》,及諸家醫書和脈學著作參互考訂,擇其明白易曉、切於實用者分門別類,撰成此書。

察病指南流傳版本

現存多種日本刻本、《三三醫書》本,近代以來有石印本出版,1949年後有排印本。

察病指南作者簡介

施發,字政卿,南宋醫家,永嘉人(今浙江温州)。其寓室名“桂堂”,或稱“施桂堂”。素喜醫,習儒之餘攻醫學。著有《察病指南》《續易簡方論》《本草辨異》等。

察病指南書評、序言

序一
醫之為學,自神聖工巧之外無餘説,今人往往遺其三而主其一。一者何?切而知之謂之巧也。然亦曷嘗真見其所謂巧者,特竊是名以欺世耳。間有以活人自任者,又弊於醫書之委壓,惑於議論之紛紜,無所折衷,每得其粗而不得其精。餘自弱冠有志於此,常即此與舉業並攻。迨夫年將知命,謝絕場屋,盡屏科目之累,專心醫道。取《靈樞》、《素問》、《太素》、《甲乙》、《難經》及諸家方書脈書,參考互觀。求其言之明白易曉,餘嘗用之而驗者,分門纂類,裒為一集,名曰《察病指南》。其間如定四季六髒平脈,與夫七表八里之主病,分見於兩手三部者,亦本於聖賢之遺論,特推而廣之,觸類而補之。其他言之未甚昭着者,則附以己意發明之。蓋將以貽諸子孫,非敢求人之知也。年來疫癘盛行,病者不幸而招醫,多見以陽病服桂附者,悉殞於非命。豈惟不知脈,並於證而不知。籲何慘哉!或者不察,乃曰吾取醫之運耳,奚暇問其學之精否。殊不知恃運以言醫,雖幸而或中,而所喪亦多,求其萬舉萬全者難矣。此餘所以不敢自私,欲鋟梓以廣其傳,庶幾與同志者共雲。
淳祐改元九月立冬後四日永嘉施發政卿序
序二
七月既望,禱雨獲應。翌日,皂史遞詩筒來,睨而視之,乃峴山施君為喜雨作也。語意偉健,有宰官尋痛聲之句。其知予憂民之憂者歟。越數日,又以裒類醫書出示。議論可觀,非儒而醫不能也。予未嘗學醫,未嘗無活人之心。為邑於斯,每訪民間疾苦,思有以起其危,日夜懍懍。用藥不同而用心同,其相與勉之。
淳祐乙巳良月冀邸趙與諮書
序三
能醫人多矣,能使人皆能醫人不多也。蓋以醫醫人有限,以醫教人無窮。施桂堂察病證有書曰《指南》,考本草有書曰《辨異》,而《續易簡》又有方有論。桂堂之心,使人人知有此書此方論也,不特自能醫人,且欲人莫不能醫人。碌碌輩曰秘方曰家藏方,小智自私,靳不示人,心之廣狹蓋可見。
淳祐丙午正月中 澹齊趙崇賀書

察病指南章節目錄

捲上
十二經總括
診三部脈法
三部九候
左右三部六候
四季脈名
診五臟四季常脈
定四季六髒平脈
定四季相剋脈
診五臟賊邪脈
診四時虛實脈歌
下指輕重法
診五臟動脈法
診六腑平脈法
脈息大數
診五臟脈訣
男女反脈
觀人形性脈法
察平人損至脈法
診暴病脈法
診祟脈法
診病內外法
診病脈法
診候約法
辨雜病脈吐汗温利可否法
人迎氣口脈
辨三因
定生死訣
下指疏密法
卷中
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脈
診七表相承病法
卷下
審諸病生死脈法
診太沖衝陽脈
論病之本
察雜病生死證
五臟虛實外候
臟腑病外候
診婦人病脈生死訣
辨胎脈
外候胎法
妊娠雜病生死外候
產難外候
診小兒雜病脈法
辨小兒生死脈
小兒死證一十五候歌
看小兒虎口訣
聽聲驗病訣
察五臟色知生死訣
考味知病法
原夢

察病指南內容簡介

全書共3卷。作者認為診病當精審細察,四診合參,但時人往往只取切診,於是採擷《素問》、《靈樞》及諸家醫書和脈學著作參互考訂,擇其明白易曉、切於實用者分門別類,撰成此書。其中,捲上論脈的三部九候診法及其與臟腑的配屬關係、五臟六腑的四季常脈和病脈,以及下指輕重、疏密分佈等基本常識;卷中分辨七表八里九道脈分類法,具體論述了浮、沉、遲、數等24種脈象的脈形、主病等;卷下主要論述各種病證的生死脈法、婦女妊娠胎產脈法及小兒脈法,包括傷寒、温病、熱病、水病等內科病證21類,婦科、兒科病證11則。書中所論以脈學為主,兼及聽聲、察色、考味等診法。作者對古代診法專著中述理隱晦者,多參以己意加以發明闡釋,還繪有33幅“脈象圖”,在《脈經》脈圖亡佚的情況下,成為現存最早的脈圖。

察病指南影響評價

全書語言簡練,通俗易懂,並附有歌訣,易學易記。但是書中對脈象的分類,沿用高陽生七表八里九道之説,有較大侷限性。
本書為現存較早的診法學專著,對研究宋代診斷學的發展有較大參考價值。
[1-4] 
參考資料
  • 1.    田代華 董少萍.《中醫文獻導讀》: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年
  • 2.    《中醫文獻導讀》.餘瀛鰲 李經緯: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年
  • 3.    裘沛然.《中國醫籍大辭典 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 4.    賈維誠,賈一江.《中國醫籍志》:中國醫院管理雜誌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