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察汗淖爾

(內蒙古自治區與河北省交界地帶湖泊)

鎖定
察汗淖爾,地方誌皆稱“察汗淖” [5]  [9]  ,但政府網站多見“察汗淖爾” [2]  ,蒙語為“遠看白色”之意,故又稱白海子。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商都縣、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之間 [6]  ,湖泊積水為19.5平方公里 [9]  ,平均水深2~4米,水質鹹苦,盛產鹽硝,鹽粒潔白純淨,鹹度頗高。其四周岸邊、地面的白色鹽土,亦可過濾熬曬食鹽。過去,這裏駐有不少專營鹽業的鹽民;20世紀60年代初葉,來此掃土熬曬食鹽的人亦為數不少。 [5] 
流域集水面積約2100多平方公里,是眾河疏泄山洪之歸宿。主要接納的河流有:不凍河、五台河、六台河、大青河、二龍河等 [6]  [8] 
由於流域內耕地和水澆地面積大量增加,農業灌溉等長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導致察汗淖爾水面大幅萎縮。2000年後,察汗淖爾逐漸成為季節性湖泊。 [2] 
中文名
察汗淖爾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商都縣、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之間 [4] 
面    積
19.5 km² [9] 
別    名
察汗淖、察汗諾爾
流域面積
2100 km² [6] 
所屬水系
內陸察汗淖水系

察汗淖爾位置境域

察汗淖爾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察汗淖爾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察汗淖爾,位於內蒙古商都縣和河北省尚義縣交界,集水面積一般約佔湖淖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平均水深2~4米,水質鹹苦,察汗淖,在高勿素等鄉鎮,水面積30000畝(合20平方公里)(一説積水為19.5平方公里 [9]  ),水深2~4米, [5] 
東部尚義縣石井鄉四台淖湖面 東部尚義縣石井鄉四台淖湖面

察汗淖爾水文特徵

淖盆寬坦,淖水淺顯,如察汗淖平均只有1.5米深;淖泊有常年河流注入,成為河流的尾閭,如察汗淖位於大青河和二龍河的末端,因被封閉,淖水鹽鹼富集,可熬鹽制鹼;淖水補給主要靠大氣降水,因此,淖泊大小與多少,隨年雨量與季節不同而變,許多小淖時而消失,時而復現,變化無常;冰凍期長達6個月。9月下旬開始結冰,翌年4月初解凍,冰厚在1~2米,大部分淺水淖全被凍實;淖泊之間沼澤分佈廣泛。有的地區形成濕如地(橡皮地),如北營子南端,地層鬆軟易陷。 [7] 
2017年乾涸的湖面 2017年乾涸的湖面
由於流域內耕地和水澆地面積大量增加,農業灌溉等長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導致察汗淖爾水面大幅萎縮。蔬菜等高耗水作物的種植面積逐年增長,機井數量、噴灌面積的持續增加,使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察汗淖爾水面面積逐步縮減。2000年後,察汗淖爾逐漸成為季節性湖泊。隨着水面和濕地面積進一步萎縮,2017年以來,湖泊的湖底全部裸露出來,只在夏季雨水頻繁時,可以形成小範圍水面。 [2] 

察汗淖爾主要支流

察汗淖水系,位於商都縣東部與尚義縣交界處,集水面積約2100多平方公里,是全縣最大的地表水系,也是全縣眾河疏泄山洪之歸宿。主要接納的河流有: [6] 
支流不凍河商都縣城郊水庫庫區 支流不凍河商都縣城郊水庫庫區
不凍河(蒙古語為粗大的河),發源於商都縣大拉子鄉西營圖村附近,東南流向,全長85公里,流域面積1131平方公里,幹流河槽上游不明顯,下游下切不深,其較大的支流有5條。 [6] 
五台河,位於商都縣高勿素鎮八十五號村東,源自興和縣,於官尖村附近入商都縣境,縣內流程約28.2公里,流域面積108平方公里。每年春夏汛期,河水有所增加,水位隨之上漲。 [6] 
六台河,位於商都縣縣城東南約20公里處,源於興和縣銅僧壩,蜿蜒向北流經商都縣的殖坊子鄉和小海子鎮,縣內流程80.4公里,流域面積173平方公里。 [6] 
商都縣注入察汗淖水系的河流還有:烏尼圪其河、西東營子河、立本公司河、蘇集河、公雞河等。 [6] 
大青河,發源於尚義縣炕塄鄉南、北哈路,由東南到西北方向流經炕塄、八道溝、後石莊井、大青溝、大營盤鄉,注入察汗淖。沿途接納大井河和宣窯窪兩條五級河流,全長56公里,流經面積610.5平方公里,河牀寬90米,深0.1米,縱坡1/188。1958年在河干流30.4公里處建大青溝中型水庫l座,控制流域面積248平方公里,建成萬畝灌區。1967年在河干流7.5公里處建武家村小(一)型水庫1座,控制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後又在上游建小(二)型水庫4座,·大青河水大部分被沿途攔截。 [8] 
二龍河,亦名五台河,為內陸長流河,發源於尚義縣八道溝鄉後水泉村,在大紅沙坡匯成一股清流,由東南向西北經八道溝、哈拉溝鄉,中間接納閻房窪五級河流,從沙河廟流出注入察汗淖,全長52公里。河牀寬80~100米,深0.1米,縱坡1/175,相對高差298.00米,流域面積268.6平方公里。1966年在河干流下游修建哈拉溝小(工)型水庫l座,控制流域面積96平方公里。水庫下游建成2000畝灌區。 [8] 

察汗淖爾資源狀況

察汗淖爾生物資源

  • 浮游植物
根據水面的不同顏色及浮游植物的不同形態特徵,經鑑定,有5門2綱浮游植物分佈於水面。主要有:蘭藻、綠藻、金藻、硅藻、甲藻。 [10] 
  • 浮游動物
受技術條件所限,商都縣浮游動物的調查研究工作相對滯後,有些動物至今還沒有作出鑑定。但通過採集的標本分析,今發現有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動物分佈於水面,且數量很多。 [10] 
  • 水生植物
種類繁多,分佈廣泛,其主要品種有挺水植物:蒲草、芒葦、水葱;漂浮植物:小浮萍;沉水植物:眼子菜、蓖齒眼子菜、溝草、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菜、輪生菜、聚草、金魚藻、龍鬚眼子菜、小眼子菜、水毛茛。 [10] 
  • 底棲動物
種類繁多,分佈廣泛,特別是作為底層魚類終生餌料的搖蚊幼蟲和螺類,遍佈於所有水面。 [10] 
  • 魚種敵害生物
數量不多,但種類頗豐。主要有甲殼、鱟蟲、昆蟲、水蜈蚣、牙蟲、劃蝽、蜻蜓幼蟲、赤率幼蟲、水蠆、甲蟲、松藻蟲及幼蟲。這些種類由內蒙水產所和商都水產站鑑定後給予確認。 [10] 
  • 魚類資源
土生土長的有麥穗、泥鰍等小型野雜魚,而放養的經濟魚類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由外地引進的,主要品種有鯉魚、鯽魚。1990年代,又引進了華子魚、草魚、團頭魴等。到2004年,全縣共有草魚、瓦化雅羅、鏈、鱅、鯉、荷花紅鯉、散鱗鏡鯉、鯽、泥鰍、麥穗魚等10種魚類。 [10] 

察汗淖爾礦物資源

汗淖盛產鹽硝,鹽粒潔白純淨,鹹度頗高。其四周岸邊、地面的白色鹽土,亦可過濾熬曬食鹽。 [5]  鹽鹼富集,可熬鹽制鹼 [7] 

察汗淖爾治理開發

察汗淖爾鹽業生產

過去,這裏駐有不少專營鹽業的鹽民;20世紀60年代初葉,來此掃土熬曬食鹽的人亦為數不少o [5] 

察汗淖爾生態修復

察汗淖爾濕地地處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與河北省張家口市交界地帶,流域總面積達7359平方公里。其中,內蒙古境內4925平方公里(含閉流區面積1095平方公里),佔流域總面積的67%;河北省境內2434平方公里,佔流域總面積的33% [1] 
2012年,原國家林業局在察汗淖爾批准設立河北尚義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公園總面積5400公頃,其中水面3600公頃。察汗淖爾曾擁有水面8萬多畝。2012年,察汗淖爾濕地面積減少到5萬畝左右。2017年以來,因氣候乾旱,濕地萎縮甚至瀕臨乾涸,湖泊的湖底全部裸露出來。雖然夏季雨水頻繁時,可以形成小部分水面。但是,由於地下水超採嚴重,存不住水。 [12] 
為切實改善察汗淖爾流域生態系統質量,河北省發改委去年印發《河北省推進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方案》,以改善察汗淖爾生態系統質量為核心目標,着力實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種植結構調整、濕地保護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等重點任務,加快扭轉察汗淖爾生態惡化趨勢,逐步恢復流域生態系統功能。
烏蘭察布市與張家口市2020年簽署了《關於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將察汗淖爾流域作為高效節水灌溉的重點,大力推廣應用膜下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加強土壤墒情實時監控,提高滴灌智能化水平。持續推進地下水治理,全面清查流域內機電井數量,關閉察汗淖爾濕地周邊鄉鎮範圍內的灌溉機電井,嚴控新打機電井。 [11] 
察汗淖爾位於尚義縣與內蒙古自治區商都縣交界處,是華北地區現存最大的內陸鹹水湖。近年來察汗淖爾水面面積持續縮小,逐步淪為季節性湖泊。為加快推進察汗淖爾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我市成立工作專班,印發實施《張家口市推進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方案(2021年—2025年)》,與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協同開展保護修復工作。
察汗淖爾生態修復工作啓動後,開展多種形式節水增水。持續退減水澆地,鞏固地下水壓採成果;充分利用中水,增加察汗淖爾蓄水量。推行馬鈴薯與雜糧雜豆、油料等作物輪作制度,2021年流域內14個鄉鎮實施耕地輪作2.305萬畝,引導尚義縣、康保縣、張北縣三個縣流域內發展以燕麥草、青貯玉米為主的飼草料種植,穩步提高森林草原質量,開展退化草原治理工程。對流域內不適宜耕種的27.04萬畝耕地實施休耕種草,推進光伏草牧業,培育發展體育文化旅遊業,大力推進中藥材種植,發展優質作物制種。通過一系列保護修復舉措,察汗淖爾流域生態建設質量得到持續提升。 [13] 

察汗淖爾流域概況

察汗淖爾地理環境

察汗淖流域地處壩上高原,氣候乾燥,為半乾旱草原,地勢平坦,河流稀少,多是源近流短的內陸小河和內陸封閉型的眾多湖泊,構成壩上景觀特色。
淖泊主要集中於波狀起伏的平原地帶,丘陵分佈其問,將平原割裂成大小不等的盆地。盆地中部低窪。地表徑流匯注成淖。百畝以上大淖49個,積水面積總計29.07平方公里,其中察汗淖水面面積達19.5平方公里,是縣境內最大淖泊。其次有蒙古營淖等。小淖泊星羅棋佈,到處可見,總計大小125個。此外,尚有不少淖泊已經乾涸或成沼澤。 [7] 
壩上高原四周為山地環境,海拔在1280到1600米間,相對高差300到500米。南緣比冀熱山區交界處海拔略低,標高在1300米左右,相對高差在300米以下。山地前緣為丘陵地帶,一般呈渾園狀,邊坡平緩,沖溝不甚發育,保留着較完整的形態,成為境內次一級剝蝕面,由此向盆地過渡,表現為坡狀起伏形態。其中灘、梁相間,遂將盆地分成若干形態不一、面積不等的小型盆地,故有大盆套小盆的形式。盆中的低窪部分則分佈着現代淖泊,呈東西方向和北東——南西方向。
河流貫穿淖泊,組成串珠式的形態。盆地周圍分佈着湖積平原,可知古代淖泊範圍較今為大。在湖積平原上殘留着湖積階地,在察汗淖東南及八角淖以北,高出現在淖水面40餘米,由中更新統洪積物構成。其下伏地層為下更新統湖積層及第三更新統紅色粘土層,表面現已被蝕成起伏不平的狀態。察汗淖周圍的階地,第一級高出水面10~12米,第二級高出水面25米左右,階地的組成物質為灰色亞砂土。這些淖泊都是繼承古湖基礎發展而成的。 [7] 

察汗淖爾歷史文化

察汗淖爾是我國北方的歷史名湖。最早見於《魏書·太祖記》:天賜三年(406年)“九月甲戌朔,幸漠南鹽池。壬午,至漠中,觀天鹽池;度漠,北之吐鹽池。癸巳,南還長川。”漠南鹽池也就是今天位於的察汗淖,俗稱五台海子。《遼史》記記載,遼天祚帝由鴛鴦濼今安固裏淖在金軍追擊下西逃經過五台蒙古營區域,近年在五台蒙古營附近發現的刻畫有海東青、獵狗、魚、鳥等精美圖案的響箭。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