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鎖定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又稱“察綏抗日同盟軍”,是中華民國時期愛國將領馮玉祥等與共產黨人在張家口合作組成的抗日隊伍。
中文名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別    名
察綏抗日同盟軍
領導單位
中國共產黨
領導人
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
1933年4、5月,日軍越過長城,進逼平津,並侵佔察哈爾省(今分屬內蒙古自治區和河北省)多倫、沽源等地。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準備與日軍簽訂停戰協定。
5月26日,馮玉祥在張家口通電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自任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隊伍從幾千人迅速擴展至十幾萬人。同盟軍接受中共河北省前線工作委員會的指導。
6月上旬,關東軍夥同偽軍,不斷從熱河省蠶食察北、察東,重鎮寶昌、康保失陷,張北危急。
6月22日到7月1日,同盟軍向日偽軍展開積極進攻,相繼收復康保、沽源、寶昌,又乘勝發起收復多倫的戰鬥。
7月7日23時,同盟軍由吉鴻昌指揮分路向多倫發動進攻,經5天激戰,收復多倫。多倫之役結束後,察東四縣全部收復,成為“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偽軍手中收復失地的壯舉。但是,同盟軍在經過攻打4縣的戰鬥後,糧彈缺少,無錢無衣,已經無繼續進攻的能力了。
8月8日,關東軍分2路入侵察東,北路攻多倫,南路打沽源。吉鴻昌部奮力抵抗,暫時遲滯了日軍的攻勢,但是缺槍少彈的同盟軍處境越來越艱難。馮玉祥鑑於同盟軍經費已經破產,又無外援,槍彈糧食均無法補充,內部不穩,不得不和國民政府接洽,宣佈同盟軍歸順中央。他個人辭去同盟軍司令,解散同盟軍司令部,離開張家口。各部任由去留。
8月中旬,多倫失陷。此時,宋哲元奉何應欽之命,拋出收編方案。同盟軍大部接受收編,而一部分被解散。更嚴重的是,一些部隊叛變投敵。方振武部決定與國民政府對抗,向東往獨石口轉移。吉鴻昌部則往綏遠西進,結果在二台子一帶遭到晉綏軍傅作義部和原同盟軍張凌雲部的圍攻,只得折回獨石口,與方振武會合。
9月10日,吉鴻昌、劉桂堂、方振武會同原熱河失陷後失勢的湯玉麟,決定公開對抗國民政府,在雲州整編隊伍,改名為“抗日討賊軍”。整編後,討賊軍6000多人南下進攻北平。21日,討賊軍攻佔懷柔、密雲,進入《塘沽協定》規定的非武裝區,逼近北平。
關東軍立即威脅討賊軍,要其限期離開,否則將予以“消滅”。為防止駐北平附近的原西北軍石友三部受其影響,還專門派人恫嚇石友三,如果石友三與討賊軍“勾結”,“日軍將絕不容許其存在”。並派飛機轟炸討賊軍駐地。
10月初,何應欽調集中央軍商震部,原西北軍關麟徵、龐炳勳部將討賊軍包圍在昌平,大小湯山一帶,激戰10餘日。討賊軍最終彈盡糧絕,僅剩四五百人,不得不宣佈接受國民政府“改編”。方振武、吉鴻昌化妝逃離。至此,同盟軍完敗。馮玉祥隱居泰山。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國民黨特務逮捕,24日犧牲。方振武長期隱居於香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1-2] 
參考資料
  • 1.    張會民.中國共產黨與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J].近代史研究,1989(05):208-229.
  • 2.    本社編,簡明中共黨史辭典 1921-2012,新華出版社,2012.07,第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