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寒露林蛙

鎖定
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是蛙科、林蛙屬的兩棲動物。體型較大,體略長,顳褶弱,鼓膜圓形較大,犁骨齒列位於內鼻孔內後側,舌寬約為口角處口腔寬之半,舌後端缺刻深。四肢細長,指細長、指端鈍圓;後肢長平均達頭體長190%以上;趾端稍膨大呈扁圓形、無溝。皮膚光滑,僅在背部、體側、四肢有較小的膚褶、膚稜或疣粒;背側褶細直;在肛孔上方及兩側有“八”字形皮膚褶,其兩側皮膚褶伸向股後部。雄性通常有細窄的內跗褶(雌體不顯),外跗褶從外突延伸至足跟部;腹部光滑,股後及其腹面有扁平疣;細窄的頜腺從口角斷續延伸到或直達肩部。
該蛙生活在海拔800-1300米的山谷較平坦及背風向陽地區。成蛙白天躲藏於水田的菱白枯葉下,夜間四處遊動或匍匐於淺水中,見光有強烈反應,快速迷離光源方向或潛入淤泥中。僅分佈於中國湖南省雙牌縣、貴州省東南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南部山區。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寒露林蛙
拉丁學名
Rana hanluic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蛙科
亞    科
蛙亞科
林蛙屬
寒露林蛙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hen,Jiang and Yang,2007
保護級別
IUCN標準:數據缺乏(DD) [3] 
外文名
Hanlui Brown Frog

寒露林蛙動物學史

  • 命名
寒露林蛙以其繁殖季節的特殊性命名,即在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寒露節前後繁殖。 [4] 

寒露林蛙形態特徵

  • 體型及頭部
體型較大,體略長,雄性頭體長55.74±3.71 (50-66·2)毫米,雌性64.38±5.27 (54-71.5)毫米,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尖、明顯超出下唇;吻稜顯著,鼻孔位於吻稜下、吻端和眼之間;眼間距略小於鼻間距或上眼瞼寬;顳褶弱;鼓膜圓形較大,達頭體長之7%左右;犁骨齒列短,具7-8枚小齒,小齒尖端向後,犁骨齒列位於內鼻孔內後側,呈倒“八”字形排列;舌倒卵形,較窄,舌寬約為口角處口腔寬之半,舌後端缺刻深。 [4] 
  • 四肢
寒露林蛙
寒露林蛙(3張)
四肢細長,雄體前臂較粗壯,雌體前臂略細,前臂及手長達頭體長的43%左右;指細長、指端鈍圓,指側有窄的緣膜直達指端(雌體指側緣膜不明顯);指長順序為第3、4、1、2指;關節下瘤發達,有指基下瘤,掌突三,內掌突較大,長橢圓形,位於第1指基部(雄蛙內掌突部分被婚墊覆蓋);外掌突2枚,一枚在第2、3掌骨腹面,稍大呈橢圓形,另一枚細長,在第4掌骨腹面。後肢長平均達頭體長190%以上,脛跗關節向前達吻端或超過,左右跟部明顯重疊,脛長平均達頭體長之64%以上;趾細長,第3、5趾幾等長,達第4趾之第2、3關節下瘤之間,趾長順序為第4、5、3、2、1趾;趾端稍膨大呈扁圓形、無溝。雄性趾間蹼更發達,第1、第2、第3趾內緣及第5趾內緣的蹼超過遠端關節達趾端,第4趾兩側蹼之凹陷處超過第2關節下瘤,達到第2、3關節下瘤之中間;雌體第4趾兩側蹼凹陷略深,在第2關節下瘤之下;第4趾兩側之蹼以窄的緣膜達第4趾端,第2、3趾的外側蹼以窄緣膜達趾端,第1趾及第5趾、蹠外緣具緣膜,緣膜弱呈窄突起狀,外側蹠間蹼幾達基部;內蹠突長橢圓形、明顯,外蹠突為點狀突起。 [4] 
  • 皮膚和體色
皮膚光滑,僅在背部、體側、四肢有較小的膚褶、膚稜或疣粒;背側褶細直,從眼後直達胯部,在鼓膜上方不向外折,也不與顳褶相連;在肛孔上方及兩側有“八”字形皮膚褶,其兩側皮膚褶伸向股後部。雄性通常有細窄的內跗褶(雌體不顯),外跗褶從外突延伸至足跟部;腹部光滑,股後及其腹面有扁平疣;細窄的頜腺從口角斷續延伸到或直達肩部。繁殖期間雄性背面多為綠豆黃色,雌性則常為紅棕色,繁殖期後逐漸轉為橄欖棕、灰棕色;頭部兩眼間常有黑褐色橫斑,顳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背部黑褐色“八”字形或短桿狀斑若干;四肢背面有黑褐色橫斑,橫斑較窄呈長條形,排列較緊密,有的個體深淺橫斑相間。腹面為鮮黃色,頜緣有細碎斑紋,下頜、胸、股前有碎色斑;四肢腹面紫灰色或深黃色。液浸標本背面為褐色、灰褐色,斑紋清晰;腹面灰白色。 [4] 
  • 第二性徵
雄蛙前臂更粗壯,足蹼更發達,指、趾側緣膜也較明顯;婚墊特發達,粗壯突出,呈灰色,佈滿較粗的白刺;第1指末二指節背面的婚墊在指內側相連,成一整體;第1指基包括掌部的背側、內側和腹側有二團大型婚墊,其中腹側一團略小於中間一團,這二團之間間隔明顯、互相不接觸,但中間的婚墊與末端指節婚墊相接,在指關節活動處形成一皮膚溝。雄蛙無雄性線,也沒有聲囊 [4] 
卵粒以卵外膠膜彼此粘連成團狀;卵徑2.0毫米左右,連同卵外膠膜直徑5-6毫米;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乳黃色。 [5] 
  • 蝌蚪
第38-40期蝌蚪全長平均43.5毫米,頭體長16.9毫米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157.4%。體肥壯,略顯笨拙;吻圓,眼位於頭背側,出水孔位於頭體左側中部,無遊離管,肛孔位於尾基右側;尾鰭褶平直,邊緣波浪狀,尾肌較強,尾末端鈍圓。生活時頭體背面黑褐色,頭和尾部淺棕色,尾鰭褶半透明,有許多細小斑點。 [5] 

寒露林蛙近種區別

寒露林蛙 寒露林蛙
寒露林蛙體型較大,有較長的後肢、細直的背側褶、無聲囊,第1指指基2團婚墊分明等與峨眉林蛙Rana omeimontis)、昭覺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相近;而明顯不同於背側褶彎曲的中國林蛙種組(Rana chensinensis group )及黑龍江林蛙種組(Rana amurensis group),也不同於身體相對較小,背側褶略彎曲的長肢林蛙Rana longicrus)和鎮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但寒露林蛙有以下特徵:
  1. 無雄性線;
  2. 蝌蚪唇齒式為Ⅰ:3+3 (個別4+4)/1+1:Ⅲ,蝌蚪尾末端鈍圓;
  3. 股部背側黑褐色橫斑窄,通常整齊,數目較多(♂9.18±1.18,♀8.83±1.31條);
  4. 繁殖季節在寒露節前後(10月中、上旬)。 [4] 
峨眉林蛙 峨眉林蛙
昭覺林蛙 昭覺林蛙
中國林蛙 中國林蛙
黑龍江林蛙 黑龍江林蛙
長肢林蛙 長肢林蛙
鎮海林蛙 鎮海林蛙

寒露林蛙生活習性

寒露林蛙生活在海拔800-1300米的山谷較平坦及背風向陽地區。成蛙白天躲藏於水田的菱白枯葉下,夜間四處遊動或匍匐於淺水中,見光有強烈反應,快速迷離光源方向或潛入淤泥中。 [5]  [6] 

寒露林蛙分佈範圍

寒露林蛙僅分佈於中國湖南省雙牌縣、貴州省東南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南部山區。 [6] 

寒露林蛙繁殖方式

該蛙繁殖期在寒露節(10月8或9日)前後,繁殖活動和降雨密切相關,通常是一場雨水就有一批蛙產卵。產卵場在稻田、池塘等靜水水域,水不深,一般大約在幾釐米到20釐米,水中腐殖質較豐富;剛產出不久的卵羣呈塊狀,逐漸吸水為團狀,然後依地形成團或成片狀沉鋪在水中。一隻中等雌體產卵量為1710枚。 [4] 

寒露林蛙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3] 
  • 保護措施
2020年9月,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寒露林蛙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除適量保留種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導養殖户停止養殖。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