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南道人

鎖定
《濟南道人》,有版本亦作“寒月芙蕖”,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作品名稱
濟南道人
作品別名
寒月芙蕖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朝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短篇文言小説集

目錄

濟南道人原文

濟南道人者,不知何許人,亦不詳其姓氏。冬夏着一單袷衣(1),系黃絛,無袴襦(2)。每用半梳梳髮,即以齒銜髻際(3),如冠狀。日赤腳行市上;夜卧街頭,離身數尺外,冰雪盡鎔。初來,輒對人作幻劇,市人爭貽之(4)。有井曲無賴子,遺以酒,求傳其術,弗許。遇道人浴於河津(5),驟抱其衣以脅之。道人揖曰:“請以賜還,當不吝術。”無賴者恐其紿,固不肯釋。道人曰:“果不相授耶?”曰:“然。”道人默不與語;俄見黃絛化為蛇,圍可數握,繞其身六七匝,怒目昂首,吐舌相向。某大愕,長跪,色青氣促,惟言乞命。道人乃竟取絛。絛竟非蛇;另有一蛇,蜿蜒入城去。由是道人之名益著。
縉紳家聞其異,招與遊,從此往來鄉先生門(6)。司、道俱耳其名(7),每宴集,輒以道人從。一日,道人請於水面亭報諸憲之飲(8)。至期,各於案頭得道人速客函(9),亦不知所由至。諸客赴宴所,道人傴僂出迎(10)。既入,則空亭寂然,榻幾未設,或疑其妄。道人顧官宰曰:“貧道無僮僕,煩借諸扈從(11),少代奔走。”官宰共諾之。道人於壁上繪雙扉,以手撾之。內有應門者,振管而啓。共趨覘望,則見憧憧者往來於中(12);屏幔牀幾,亦復都有。即有人傳送門外。道人命吏胥輩接列亭中(13),且囑勿與內人交語(14)。兩相授受,惟顧而笑。頃刻,陳設滿亭,窮極奢麗。既而旨酒散馥,熱炙騰燻,皆自壁中傳遞而出。座客無不駭異。亭故背湖水,每六月時,荷花數十頃,一望無際。宴時方凌冬,窗外茫茫,惟有煙綠(15)。一官偶嘆曰:“此日佳集(16),可惜無蓮花點綴!”眾俱唯唯。少頃,一青衣吏奔白:“荷葉滿塘矣!”一座皆驚。推窗眺矚,果見彌望青葱(17),間以菡萏(18)。轉瞬間,萬枝千朵,一齊都開;朔風吹面,荷香沁腦。羣以為異。遣吏人盪舟採蓮。遙見吏人入花深處;少間返棹(19),素手來見。官詰之,吏曰:“小人乘舟去,見花在遠際;漸至北岸,又轉遙遙在南蕩中(20)。”道人笑曰:“此幻夢之空花耳。”無何,酒闌,荷亦凋謝;北風驟起,摧折荷蓋(21),無復存矣。
濟東觀察公甚悦之(22),攜歸署,日與狎玩。一日,公與客飲。公故有家傳良醖(23),每以一斗為率(24),不肯供浪飲。是日,客飲而甘之,固索傾釀(25)。公堅以既盡為辭。道人笑謂客曰:“君必欲滿老饕(26),索之貧道而可。”客請之。道人以壺入袖中,少刻出,遍斟坐上,與公所藏,更無殊別。盡歡始罷。公疑焉,入視酒瓻(27),則封固宛然,而空無物矣。心竊愧怒,執以為妖,笞之。杖才加,公覺股暴痛;再加,臀肉慾裂。道人雖聲嘶階下,觀察已血殷坐上(28)。乃止不笞,逐令去。道人遂離濟,不知所往。後有人遇於金陵,衣裝如故,問之,笑不語。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1] 

濟南道人註釋

“註釋”
(1)單袷(jiá夾)衣:單薄的夾衣。袷,夾衣。袷,據二十四卷本,底本作“帢”。
(2)袴襦:套褲與短襖。袴,脛衣,齊魯之間稱“䙭”,套於單褲上的無襠套褲。襦,罩於單衫之外的短衣或短襖。
(3)以齒銜髻際:用梳齒插在髮髻上。
(4)貽:贈送;這裏指施捨。
(5)河津:河邊。津,渡口。
(6)鄉先生:年老辭官居鄉的人,見《儀禮·士冠禮》。這裏指鄉紳。
(7)司、道:指布政司、按察司長官及所屬分守道,分巡道之類的官員。耳:聞。
(8)水面亭:即“天心水面亭”,元代李泂所建,在濟南大明湖上。見《濟南府志》。憲:封建社會屬吏稱上司為“憲”,這裏指上文所説的司、道官員。
(9)速客函:猶言請帖。
(10)傴僂:躬身,表示恭敬。
(11)扈從:侍從的僕役。
(12)憧憧(chōng chōng沖沖)者:指搖曳不定的人影。
(13)吏胥輩:指諸憲的僕從。吏胥,衙門小吏。
(14)內人:指壁內之人。
(15)煙綠:水霧籠罩着綠波。
(16)佳集:盛會。
(17)彌望:滿眼。
(18)菡萏(hàn dàn汗旦):荷花。
(19)反棹:回船。
(20)蕩:長草的水面;此指湖面。
(21)荷蓋:荷葉。
(22)濟東觀察:濟東道的道員。濟東道是山東省最大的一個道,駐濟南,下轄濟南、東昌、泰安、武定四府和臨清一個直隸州。
(23)良醖:猶言佳釀、美酒。
(24)率(lǜ律):標準,準則。
(25)傾釀:傾盡家釀美酒供客。語出《世説新語·賞譽》。
(26)老饕(tāo濤):此指饞欲。詳見《老饕》注。
(27)瓻(chī吃):古時酒具,大的能盛一石,小的盛五斗。
(28)殷(yān煙):暗紅色。這裏指染紅。 [1] 

濟南道人譯文

濟南有一個道士,不知他是什麼人,也不知他姓甚名誰。無論冬夏,總是穿件夾衣,腰上繫條黃帶子,此外再不穿別的衣服。常用一把半截梳子梳頭,梳完,把頭髮挽成個髮髻,用梳子別起來,像戴着個帽子一樣。道士天天赤着腳在市上游逛,夜裏就睡在街頭,身體周圍幾尺以外的冰雪都融化得乾乾淨淨。
道士剛來濟南的時候,常給人表演魔術,街上的人都爭着送他食物。有個市井無賴,送給他一些酒,想跟他學魔術,道士不肯。一次,無賴正好碰上道士在河裏洗澡,便突然抱走了他的衣服,以此要挾他。道士向他作揖説:“請你還給我衣服,我一定不吝惜自己的這點小法術。”無賴怕他騙自己,抱着衣服不肯放下。道士説:“你真不還我嗎?”無賴説:“不還!”道士默默地不再説話。一會兒,忽然見那條黃帶子變成了一條大蛇,有幾把粗,繞着無賴的身子纏了六七圈;又昂起頭,嘴裏吐着紅信子,怒目瞪着無賴。無賴大吃一驚,急忙跪倒在地,臉也嚇青了,氣也喘不過來了,嘴裏連喊饒命。道士一把抓過那條黃帶子,竟然不是蛇。另有一條蛇,蜿蜿蜒蜒地爬進城去了。
從此後,道士更加出名。那些官紳家聽説了他的奇異本領。都把他請了去,與他交往,從此道士不斷出入於富貴人家。連司、道的長官都聽説了他的名氣,每次宴會,也總是把他請了去。
一天,道士聲稱要在大明湖水面亭設宴,回請各位長官。到了那天,每一個被請的客人都在自己的桌子上得到一份請帖,但誰也不知請帖是怎麼送來的。客人們如約趕到設宴的地方,道士躬着腰,恭敬地出來迎接。走進亭子一看,什麼都沒有,靜悄悄的,連桌椅都沒設。大家懷疑道士在説謊騙人。道士對幾個官員説:“貧道沒有僕人,想借借你們的隨從,來幫幫忙。”官員們都答應了。道士便去一面牆壁上畫了兩扇門,然後用手敲敲,牆裏面竟傳出了答應聲,接着是開鎖聲,嘩啦一聲,門敞開了。大家一起往裏瞧去,見裏面影影綽綽地有好多人正來回奔忙,屏風帳幔、牀榻桌椅一應俱全。有人不斷地把這些東西遞出來,道士命官員的隨從們接過來排列在亭子裏,還囑咐他們不要和裏邊的人講話。雙方傳遞東西時,只是互相打量着笑笑。不一會兒,亭子裏便擺滿了,用具都極為華麗。接着,又從門裏邊遞出散發着陣陣香味的美酒和熱氣騰騰的佳餚。客人們見了,無不驚駭詫異。
水面亭本是背靠湖水的。每當盛夏六月時,幾十頃湖面盛開荷花,一望無際。道士開宴時,正值隆冬,從窗户裏往外望去,綠色的湖水一片茫茫,只有清波在盪漾而已。一個客人偶然嘆息着説:“今 天的盛會,可惜沒有蓮花點綴!”大家都有同感。過了會兒,一個穿青衣的僕人奔跑進來説:“荷葉長滿池塘了!”滿座人吃驚,推開窗子往外一望,果然滿眼都是綠葱葱的荷葉,中間夾雜着數不清的荷花苞。轉瞬間,千萬朵荷花一齊怒放,嚴寒的北風吹來,送來了沁人肺腑的荷香。大家都大感驚異,便派了一個僕人蕩着小船去採些蓮子來。遠遠看見僕人進了荷花深處。過了不久,僕人返回來,空着兩手回話。官員問他怎麼沒采到,僕人説:“小人駕着船去,見荷花總是在前面隔得很遠。一直劃到北岸,又見荷花遠遠地開在湖的南面。”道士笑着説:“這不過都是幻夢中的空花罷了。”不久,酒宴結束,荷花也凋謝了。一陣北風吹來,將一片殘荷敗葉全都吹倒在水中,再也看不見了。
客人中有個濟東觀察,很喜歡道士的法術,將他請到官衙中,天天玩樂。一天,這位觀察與客人一起喝酒,他有種家傳好酒,每次請客,最多一斗,不肯讓客人多喝。這天,客人喝了酒後,覺得味道很美,喝完一斗,還要再喝。觀察執意不許,説酒快沒有了。道士便笑着對客人説:“你一定要過足酒癮,跟我要好了!”客人請他拿酒。道士取過酒壺,塞進袖筒裏;一會兒拿出來一看,滿滿一壺,給在座的都斟上。壺裏的酒與觀察家的酒味道沒什麼兩樣。於是大家盡歡而散。觀察起了疑心,客人走後,忙去看看自家的酒罈子,見壇口上依舊封得很嚴實,抱起來一搖,空空的,一點酒也沒有了。觀察既羞愧又憤怒,把道士抓了起來,説他是妖怪,命人用棍子痛打。棍子剛打到道士身上,觀察便覺得屁股一陣劇痛;再打,屁股上的肉像要裂開一樣。道士裝模作樣地在台階下聲嘶力竭,觀察屁股上的血卻已染紅了座椅。觀察只得命令不要打了,將道士趕了出去。
從此道士離開了濟南,不知去到哪裏。後來有人在金陵遇上他,還和在濟南時一個打扮。問他話,笑而不答。 [2] 

濟南道人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説文體,通過談狐説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