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寒慄

(漢語詞語)

鎖定
寒慄,讀作:hán lì。該詞組的意思是因寒冷而戰慄。又指因寒冷而肌膚起粟粒狀。惡寒之較甚 [1]  者、身形呈顫慄狀。即振寒。見《靈樞·口問》。多屬陰氣盛而陽氣虛。
中文名
寒慄
外文名
chill
具體表現
因寒冷而打冷戰(顫)
起    源
《靈樞·口問》
讀    作
hán lì

寒慄引證解釋

即振寒。因寒冷而打冷戰(顫),或皮膚因冷戰起粟粒狀雞皮疙瘩。多屬陰寒盛而衞陽虛,陽虛則外寒。
⑴《靈樞·口問》:“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慄(慄)。”
張介賓《類經十八卷·疾病類七十九》:“振寒者,身怯寒而振慄也。”
張志聰《靈樞集註》:“此言陽氣之在外也。諸陽之氣,主於肌表,故寒氣客於皮膚,借陽氣以化熱。若陰氣盛而陽氣虛,則為振寒戰慄。”
⑵《素問·調經論》:“陽受氣於上焦,以温皮膚分肉之間,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慄。”

寒慄詞組來源

王冰注:“慄,謂振慄也。”
吳昆《素問吳注》:“寒慄,振寒也。”
張介賓《類經十四卷·疾病類二十》:“寒氣在外,阻遏陽道,故上焦不通,衞氣不温於表,而寒氣獨留,乃為寒慄,此陽虛則外寒也。”
森立之《素問考注》:“案:皮上惡寒謂之寒,心內惡寒謂之慄。”
參考資料
  • 1.    寒慄  .現代漢語詞典[引用日期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