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寒山僧蹤

(陳大偉作曲的歌曲)

鎖定
寒山僧蹤這首歌是用簫獨奏的,音樂平穩流暢,如靜靜的夜,月光照在我的心,心裏感覺一片寧靜。無德禪師評價此曲: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
中文名
寒山僧蹤
類    型
曲目
演奏樂器
演奏形式
獨奏

目錄

寒山僧蹤歌詞

寒山僧蹤
作詞:陳建名(台灣詞曲作家)
作曲:陳大偉(大陸作曲家)
專輯圖片 專輯圖片
夜客訪禪登巒峯
山間只一片霧朦朧
水月鏡花,心念浮動
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
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君莫要逐雲追夢
拾得落紅葉葉來去都從容,君何須尋覓僧蹤
曲譜 曲譜

寒山僧蹤賞析

夜客訪登巒峯,
山間只一片霧朦朧,
一位白衣書生,手握摺扇,在夜間疏密均勻的樹林裏沿石階徒步而上,半空中飄散着楓葉。一種無比地安詳與寧靜,可以驅逐世間一切的雜念與邪念,有着一種令人神之嚮往的境界。
水月鏡花,心念浮動,
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世間富貴皆如雲煙,事非成敗轉頭便空,心念猶如水月鏡花。空相即是色相(佛家用語),而色相亦是空相。意為:世間一切皆是空相,不可得也。
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
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禪之氣勢連天地也不過是在於其中的,佛家崇尚的是物隨心動,講究一種“心寬陋室敞,性定菜根香”境界。從唯物主義來説,菜根就是菜根,不可能香,陋室就是陋室,也不可能會寬敞的。但是禪語卻能頓時使人茅塞頓開,看清眼見的一切事物,不必強求那些所謂‘得不到’,不必過分追憶那些“己失去”。而我的見地是,只要努力,有些事也不必太過於苛求,世間萬物皆由緣定,命裏有時終須有。
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
君莫要逐雲追夢,
此句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畫卷,寒冷的巒峯,鐘聲隨着霧氣瀰漫、擴散開來,彷彿穿越了世間的一切,同時也為勸戒世人,對於功名利祿不必太過認真、執着地去追求。
拾得落紅,葉葉來去都從容,
君何須尋覓僧蹤。
這句結句是這首詞的點睛之筆,一語雙關,明見的是指每一片飄落的紅葉都是那到的從容,如同一位女兒撲向大地母親的懷抱,勸君聽其自然莫再尋覓莫再強求。另一層寓意頗為深刻,人人都將如同這一片片的飄落紅葉,最終撲向泥土的懷抱,我們應當更從容的面對它,而非過於執着的挽留,有些事有些人須放手時便放手,不必太過於強求。要知道放棄也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態度,若能達到這個境界,我想世間之事多半也能看透了。清風明月是人人都能擁有的,同樣的一份平靜的心境也是人人都能攜手的。
每每聽到此曲,便能盪滌我心中的污泥濁水,勸我與人為善,佛心應時時存於心中。現在社會運轉的節奏過快,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心理並沒能隨之提升,所以有時需要時時提醒自己,閒來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夜深人靜時用心聆聽此曲,將自己置身於此山中,做一個白衣訪禪人,擁有一份平坦的心情,寧靜的心境,又何嘗不是美事一件呢?
註解:
寒山:唐代詩僧,曾隱居浙江天台寒巖,自號“寒山子”,善於作詩,有《寒山子詩集》流傳於世。
拾得:原是孤兒,被天台國清寺高僧豐幹在赤誠山道拾得收養,故名拾得。
寒山與拾得以友善齊名。因二人分別手持荷花與淨瓶,所以民間稱他們為“和合二仙”。
寒山與拾得有一段對話很值得我們品味: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你且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再看他。
《寒山僧蹤》,音樂平穩流暢,如靜靜的夜,月光照在我的心,心裏感覺一片寧靜。歌詞寫得太妙,先是寫景,再由景生情。深夜訪禪登上了崎嶇的山巒,天地與山間只是一片朦朧的霧,並沒有市井的渲嘯,更沒有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功名利祿好似水中的月,鏡中的花,轉瞬而逝。一切諸法,世出世法,皆為一合相皆是幻有,皆無自性。轉眼看,還是隻有佛法象明燈照亮眾生。人間的苦與樂伴着寒山的鳴鐘隨風飄去。眾生切莫要君莫要逐雲追夢,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逐雲追夢不可取,因為榮華富貴如雲消霧散,如夢境幻滅,得到的也似黃昏的落日。要放下一切,老實唸佛,去掉貪、嗔、痴等一切惡念。象落葉一樣,來來去去都從從容容。我們是赤條條地來到世界,也要赤條條地到西方極樂去。君何須尋覓僧的足跡,還是靜下心來,老實做人,老實唸佛,一心向佛。此曲無德禪師評價得好: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
自古以來,琴簫古樂,以其和靜清遠的音樂品格,寄寓了眾多文人雅士的蘭心傲骨和遠塵離俗的處世心態。而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古樂器,依然在今日的時代裏,傳遞着它一份誠摯的情誼和高潔的情操 [1] 
此曲琴簫合奏的《寒山僧蹤》,收藏在一張名為《雲水吟》的音樂專輯中,是一曲清涼入心的佛韻。由著名作曲家陳大偉譜曲,古琴傳人龔一以及洞簫演奏家羅守誠,聯合演繹了這一曲幽深澹遠的出塵絕音。琴聲澹泊,簫聲悠遠,兩廂映照,傳神地詮釋了「僧蹤何覓」的千古禪機。
全曲由沉鬱清遠的古琴領音而動,隨後淳厚綿長的簫聲成為主旋律貫穿流動,如清泉流淌,如山風過耳,空靈之韻頓時從天際徐徐飄來,彷彿置身山色空濛的清涼月下,隨着樂曲去探問那漫漫蒼山,去跟隨那一份千年的尋覓,叩問心靈難解的謎題,虛清悠揚,如訴如語。令人不禁想起了與之珠聯璧合的一首佛偈《寒山拾得頌》,佛偈巧妙地把兩位得道的唐代大師寒山與拾得的名字,涵藏在詩句中,表的是寒山鳴鐘,拾得落葉,卻意寓着一份洞徹紅塵世法的通達智慧。
寒山僧蹤
作詞:陳建名(台灣詞曲作家)
作曲:陳大偉(大陸作曲家)
夜客訪禪登巒峯
山間只一片霧朦朧
水月鏡花
心念浮動
空不異色
色不異空
回眸處
靈犀不過一點通
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鳴鐘
聲聲苦樂皆隨風
君莫要逐雲追夢
拾得落紅
葉葉來去皆從容
君何須尋覓僧蹤
一曲喚醒心靈的梵音,一首破迷開悟的佛偈,在清音與慧語中完美地為世人揭示了人生的一個重要命題,令我們有了一份「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釋然。
世人因紅塵之困尋禪問道以求解脱,登峯越嶺,所見仍舊是一片迷霧朦朧。「夜客訪禪登巒峯,山間只一片霧朦朧」,此情此境一語鋪開眾生的迷茫,何處才是解脱處?何處方能尋覓到究竟的智慧,指引人生之路?
「水月鏡花,心念浮動,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滲透着無盡佛理的字句,一語點破世間人心念湧動,求之而不得,得失難以心安的思潮起伏。然而,人生富貴如浮雲,是非成敗轉頭空,常常苦心追尋的東西到頭只不過是一場人生空相。
佛門經藏《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塵間的紛呈世相,在浩瀚的佛門智慧中都雲煙淡去,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實在是無需一味執著。「苦樂隨風,來去從容」,毋要逐雲追夢,尋覓強求。
禪機處處藴藏在天地間,在自然中,正如那寒山的晨鐘暮鼓,拾得的自在落葉一般,看得清楚之時,「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用心觀照自己的言行舉止,利益得失,順逆樂苦,皆能泰然處之,便是自在從容地走在智慧人生的大道上了。
整首曲子古琴與簫聲平分秋色,法度嚴謹,完成了雲和水的兩相遙望。如入定的老僧,如訪禪的夜客,在心靈深處一問一答,一切隨着琴簫的張弛,盡在不言中。借用無德禪師對此曲的評價:「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讓我們隨着這一曲世外清音,將心靈安頓下來,化去心底那絲絲雜念,唱響心靈的清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