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富祿組

鎖定
富祿組,1936年王曰倫命名。主要分佈於廣西桂北九萬大山越城嶺一 帶(桂、湘、黔)。主要為海相碎屑岩夾頁岩和白雲岩
中文名
富祿組
外文名
Fulu Fm
別    名
觀音田組,渫水河組
地層單位編碼
06-45-0302
地層地質年代
Z1
階代碼
Z1
地區代碼
47,49

目錄

富祿組簡介

富祿組原稱“富祿砂岩”,屬南方震旦系中下部,命名地點在中國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一帶,故名。分佈於湘、黔、桂毗鄰地帶及贛西等地。主要為海相碎屑岩夾頁岩白雲岩,局部夾有含浮冰礫石、砂頁岩,厚數百米,是蓮沱羣的同時異相沉積。頂部與長安組為連續過渡關係。

富祿組命名

1936年王曰倫命名 [1]  ,命名剖面位於廣西三江縣富祿及六合等地。

富祿組沿革

王曰倫於1936年命名為“富祿砂岩”,限於長安組之上、南沱組之下的一套雜色碎屑岩,代表下震旦統的中部層位。1966年廣西區調隊將其釐定為“富祿組”,沿用至今。

富祿組特徵

富祿組層型

正層型 廣西三江縣富 祿組實測剖面。廣西區測隊,1966,1∶20萬三江幅區測報告。

富祿組構成

以淺灰、淺紫灰、淺灰綠色硬砂質長石石英砂岩為主,夾少量長石砂岩及長石硬砂岩粉砂岩砂質板岩黑色板岩等,局部夾有白雲岩。砂岩具水平層理斜層理、波狀層理及波痕等。底部為含鐵砂、頁岩夾條帶狀赤鐵礦,有底礫岩及砂岩,與下伏長安組一般有明顯的侵蝕間斷面,但也有人認為並非假整合面。本組厚度從80—875m,橫向變化較大。總的講東部較薄且泥質增多。

富祿組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王曰倫
年份1:1936
作者2-
年份2-
作者3-
年份3-
系名:新元古界
參考資料
  • 1.    富祿組  .中國地質科學院數據網[引用日期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