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富坪村

(湖南省永順縣下轄村)

鎖定
富坪村位於湖南省永順縣城西209國道旁的靈溪鎮富坪村,全村624户,3534人。10多年前,這裏貧瘠而破爛,沒有村道,沒有自來水,信息之網也漏了富坪這條魚兒,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的是肩挑揹負、孤燈清苦的日子。
中文名
富坪村
地理位置
湖南省永順縣城西209國道旁
面    積
3534人
耕    地
1817畝

富坪村村情概況

富坪村擁有1817畝耕地,地勢平坦,猛洞河穿村而過,沒有任何理由讓村中羣眾一年只有500元的人均純收入.富坪村支兩委決心帶領村民一道改變富坪。

富坪村農村經濟

富坪離縣城近,蔬菜變賣無疑是一條好路子,1991年至1993年,該村着手培植“蔬菜基地”,但是富坪村土質不肥,板土疆硬,蔬菜長勢不旺,加上品種單一,村民又沒有反季節種植的技能,最終這條路只走幾步又折了回來。1994年,村裏又試種植梨子、板栗、甘蔗,也不知是引進的苗不純還是植弱抗病性差,幾處試範點的苗都沒能成活。村支兩委在一心為羣眾脱貧致富的路上,經受了一個接一個的挫折,灑下了多少無數辛酸淚水和心血,5年過去了,風雨兼程,卻依然如故。發展經濟何其難也!
經過多次失敗,村支兩委明確了發展經濟必須做到四點:一是必須要依靠黨在農村中的好政策;二是要因地制宜,選準路子;三是要發展規模經濟,形成支柱產業;四是要有帶頭髮展經濟的能人。村支兩委請來了農業局的技術員.對本村的土質進行了檢測分析後,向靈溪鎮政府遞交了“搶抓開發機遇、大力調整富坪村產業結構”的報告,自此,富坪村與產業結構調整結下了不解之緣,與柑桔造就了“一世情緣”。1996年底,富坪村首批椪柑開發650畝誕生了。2002年,又引進了美國紐荷爾臍橙。通過不斷引進新品種、擴大種植面積。全面實施“退糧還銀”發展戰略,到2006年底,富坪村水果種植面積達3500畝,成了靈溪鎮唯一無稻穀村。

富坪村基礎實施

如今的富坪村,組組通村道且路面全部硬化,羣眾進城,坐上了安全舒適的城鄉公交車;80%的農户從原來的木房搬進了漂亮的小洋樓:乾淨衞生的自來水走進了幹家萬户,人們再不用去吃河水;全村50%的農户使用沼氣,20%的農户使用液化氣,30%的農户用煤,徹底告別了伐木燒柴破壞生態的歷史;產業發展了、信息也發達了,村中98%的農户擁有固定電話或手機,兩者兼有的農户約佔40%;羣眾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僅柑橘一項,全村總收入達520萬元,人平年收入1500元以上,2006年底人均純收入達2680元;發展尤為突出的是富坪咱竹,社會總產值達9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800元。全村先後湧現出51户“雙文明户”、20户“五好家庭”、13户“致富標兵”。養鴨大户彭家林、張華才,户平年出2萬隻鴨,收入達18萬元;種植大户王傳騰,年產柑橘、臍橙6.5萬公斤,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支兩委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為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10年間,富坪村送出去的大專院校生87人。回本村參加建設的有62人。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爭創和諧富坪,富坪村支兩委在村部建起了圖書室、村衞生室;在村一組、二組規劃村道綠化帶。猛洞河畔興建花園式休閒地2處,做到村容整潔;為做大做強水果產業,計劃修好一個特大容量的水果保鮮貯藏庫;完成沼氣池入户建設,達到“沼——果”、“沼——菜”產業生產模式,實現“以短養長”;有了經驗得了甜頭的富坪人,計劃再擴500畝紐荷爾臍橙。富坪村就是一隻雄鷹,在致富的天空裏翱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