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寄王琳

鎖定
《寄王琳》是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庾信所作的一首寄贈小詩。庾信在長安,收到王琳自金陵寄來的信件後所寫,“以詩代書”寄給王琳。
全詩所寫均為書信往來之事,語言質樸,感情真摯,雖寥寥數語卻寫出了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和詩人與王琳之間的深厚友情。 [1-2] 
作品名稱
寄王琳
作    者
庾信
創作年代
南北朝·北周
作品出處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周詩》
文學體裁
五言詩

寄王琳作品原文

寄王琳
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

寄王琳註釋譯文

寄王琳詞句註釋

王琳:(526—573年),字子珩,南北朝時期梁朝將領,庾信好友。
②玉關: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於漢顯宗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率軍赴西域,至漢穆宗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鄉”,遂上疏請歸,疏中説:“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庾信在這裏暗用其事,以自己羈旅長安比班超“久在絕域”,所以説“玉關道路遠”。
金陵:梁朝國都建康,今南京。信使:指使者。疏:稀少。
④千行淚:梁王僧孺中川長望》:“故鄉相思者,當春愛顏色。獨寫千行淚,誰同萬里憶。”
⑤君:指王琳。萬里書:從遠方寄來的信。時王琳在郢城練兵,志在為梁雪恥,他寄給庾信的書信中不乏報仇雪恥之意,所以庾信為之泣下。 [3]  [2] 

寄王琳白話譯文

身在玉門關外道路竟如此遙遠,翹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現在激動地流下千行熱淚,只因為拜讀了您萬里寄來的手書。 [3] 

寄王琳創作背景

庾信是梁朝著名的文學家。侯景之亂初步平定時,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方的西魏,被西魏留下不許南歸。庾信十分思念南方的故國。這首詩是他在北方收到王琳寄給他的信以後所作。 [4] 

寄王琳作品鑑賞

寄王琳文學賞析

詩的起首“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言詩人與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國,相隔遙遠,音訊難通。“金陵”、“玉關”二地名相對,“道路遠”又與“信使疏”相對;“遠”字表示空間的距離,“疏”表示時間的久隔,這兩句對仗工整,為下句起到鋪墊的作用。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意為接到王琳來自遠方的書信,不禁滄然淚下,未曾見到信上的文字,卻已經淚灑千行了。這一流淚啓信的細節描寫,比開君萬里書,讀罷千行淚更為感人,生動地表現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萬端的複雜心情。尤其是一個“獨”字,藴意極深。當時,庾信雖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賞識,在長安供職俸祿,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暗中與王琳通信,一刻也沒有忘記故國之恥。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下,他的鄉關之思和南歸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過詩文曲折婉轉地表現。用一個“獨”字,既寫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寫出了作者身在異邦,孤獨苦悶的環境和感受。“萬里書”與“千行淚”相對,皆用誇張的手法,描寫此信得來之不易,又與上二句“道路遠”、“信使疏”相照應,針線十分緊密,構思亦很巧妙。僅僅二十個字,卻抵得過千言萬語,包孕着作者十分複雜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淚下。 [5] 
前二句言南北道遠,音訊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書信,不勝驚喜。後二句寫拆閲書信時的心情。王琳懷雪恥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滿紙慷慨悲壯之詞,使詩人深受感動,為之下淚。詩人何以拆書留淚,是有感於故人萬里寄書的情誼;還是觸動了悠悠鄉思;或是感慨於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慚於自己的苟全。詩中均未言明。無限話語盡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淚”中。 [6] 

寄王琳名家點評

清代沈德潛古詩源》:“造句能新,使事無跡。” [7] 

寄王琳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早年出入於梁朝宮廷,善作宮體詩,風格華麗。梁元帝時任右將軍、散騎侍郎、封武康縣侯,出使西魏。梁亡後被強留於北方,因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先後得到西魏和北周的優待,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他雖居高位,內心卻非常矛盾,在作品中表現出濃厚的鄉關之思和羈官北國的悲憤感情。風格也變得蒼勁沉鬱,和前期有顯著的不同。他的作品時有用典堆砌和隱晦的缺點,但總的來説,其藝術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對唐代詩賦的發展產生頗大的影響。著有《庾子山集》。 [8] 
參考資料
  • 1.    張浩遜,孫祖潔,過偉忠編著.《古小詩精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01:第13頁
  • 2.    魏建 米壽順主編.《山東省五年制師範學校統編教材(試用本) 中國文學(第二冊)》:齊魯書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47頁
  • 3.    許逸民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庚信詩文選譯(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65頁
  • 4.    王樹海主編;付民印著.《通賞中國古詩》:長春出版社,2014.01:第69頁
  • 5.    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下)》: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08:第1501頁
  • 6.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1060-1061頁
  • 7.    (清)沈德潛著.《古詩源(卷十四)》:中華書局,1984:第345頁
  • 8.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1574-15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