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寄名符

鎖定
寄名符,舊時小孩出生後都會請先生批八字,如果八字過硬刑剋父母或者小孩難養,就會寄給菩薩神仙僧人道士或者其他生肖相符人家做寄名子女,以便小孩能夠順利長大成人。
寄名符也叫記名符、記名牌,通常是一塊材質各異的牌子,而非符籙。
中文名
寄名符
原    因
小孩刑剋父母或難養
行    為
給菩薩神仙僧道或他人做子女
目    的
小孩能夠順利長大成人

寄名符相關儀式

寄名有一定的儀式,不外乎焚香禱祝一類。寄給普通人家則會辦酒請客,以為形式。
寄名符 寄名符
寄名時,出家人要給孩子一些東西,比如僧農、道衣等等。最突出的是寄名符和寄名鎖(索)。《金瓶梅》裏的吳道官除給西門慶的兒子許多東西外,還給了一付銀項圈,上寫“金玉滿堂,長命富貴”,還有一道朱書黃綾符,上寫“太乙司命,桃延合康”,銀項圈和黃線符就是寄名鎖和寄名符了。《紅樓夢》:“因從紫鵑房中抄出兩副寶玉常換下來的寄名符兒”;“只有張道士送了四樣禮,換的寄名符兒。”;“只見鳳姐兒笑道:"張爺爺,我們丫頭的寄名符兒你也不換去.前兒虧你還有那麼大臉, 打發人和我要鵝黃緞子去!”

寄名符背景介紹

請僧道給嬰兒取法名,這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風俗,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盛行。其產生原因,首先在於社會醫療水平普遍低下的現實狀況,使孩子出生後的存活率遠遠不能同現在相比。因此,對於盼子心切的家庭來講,一旦如願以償後,又增加了恐其夭折或多病的擔憂。於是除了餵養精心外,就靠求神拜佛;而仰賴神佛保佑的最簡便、最牢靠的途徑,又莫過於直接讓嬰兒皈依佛道--相信神佛法力無邊能護佑自己的弟子。
不過,當真捨得讓自家孩子去佛陀或天尊跟前做個護法檀越、把門力士什麼的父母,實在是找不出幾個的。於是企求兩全的法門,便落到了名義上,也就是光讓孩子去佛寺道觀裏掛個弟子的名義,但哺養仍在家裏,這就"寄名"。"寄名"的體現,便是拜個師父,取個法名。
佛廟裏的"寄名"程序,和道觀大同小異,有時還有將小兒年庚放在一隻紅布口袋裏掛在佛櫥上的,稱作"寄名袋"。"寄名"後,當師父的照例要送些"法寶",如道髻、衲衣、銀鎖、符篆之類,用意是保佑弟子無病無災,平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