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寂善大師

鎖定
寂善大師(983—1063),初為遼聖宗妃。後削髮為尼。祖籍河北鉅鹿人,曾祖父耿邕在後唐莊宗朝為官,功德高大。
中文名
寂善大師
國    籍
古中國
出生日期
983年
逝世日期
1063年
職    業
遼聖宗妃
曾祖父
耿邕

寂善大師家庭背景

寂善大師(983—1063),祖父耿崇美威武善戰。投靠契丹後,為契丹立過戰功,被遼封為推忠佐命平亂翊聖功臣。任武定軍節度使。父親耿紹忠是遼鎮安軍節度使,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尉。於遼景宗乾亨四年年(982年)投誠北宋。母親陳國太夫人,耶律氏,是北王耶律奚底的親生女兒。

寂善大師生平經歷

寂善大師出生於遼聖宗統和元年(983年),比遼聖宗小12歲。在21歲時,即1004年被選入宮中,並得到聖宗皇帝的寵愛。開泰二年(1013年春),寂善大師31歲時被封為二品淑儀嬪妃。太平11年(1031年夏)遼聖宗死在行宮之中,同年11月被葬在慶陵。遼聖宗死後,由於宮內的政治鬥爭日趨激烈。遼興宗的生母,元妃蕭耨斤對齊天皇后“妨恩娼寵,讒毀百端”。並俟機殺害齊天皇后。對此,寂善大師在宮中目睹一切。並深知元妃蕭耨斤的殘忍陰毒,專橫跋扈的性格,故不願捲入中間,正如墓誌中所説的:“人生之不求,觀世事以何”。於是她在聖宗死後自誓守陵,以儘自己的一片忠心,這時的寂善大師已49歲。不久,寂善大師開始研習佛法,削髮為尼,步入空門,到了晚年,她在佛法上達到較高造詣。於清寧九年病故,享年八十歲,朝庭追贈她為寂善大師稱號,賜紫,並完全按照僧人的習俗安葬在譽(豫)州的東面。即今扎魯特旗哲北農場東邊、温都爾哈達遼代城址的東側山坡上。
寂善大師有一子,名耶律宗願,據劉鳳翥先生考證,耶律宗願就是《遼史-皇子表》中姜氏所生的侯古,即論裏本,因“耿”字與“姜”字音近,所以《遼史-皇子表》把“耿”字誤寫成“姜”字。
寂善大師有孫子一名,叫耶律弘辨(用),另有契丹文墓誌出土,有孫女一名,小名叫撻不也,祥情不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