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宿金沙江

鎖定
《宿金沙江》是明代文學家楊慎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詩人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前四句是寫昔年北上,夜宿嘉陵驛樓時情景;後四句是寫當前貶謫雲南的情景。全詩運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巧妙地將相同地點不同時空的心境通過月、江兩個意象表達出來,人景合一,獨樹一幟。
作品名稱
宿金沙江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作    者
楊慎
出    處
明詩別裁集

宿金沙江作品原文

宿金沙江
往年曾向嘉陵宿,驛樓東畔欄干曲
江聲徹夜攪離愁,月色中天照幽獨。
豈意漂零瘴海頭,嘉陵回首轉悠悠
江聲月色那堪説,斷腸金沙萬里樓。 [1] 

宿金沙江註釋譯文

宿金沙江詞句註釋

⑴金沙江:長江上游,由四川西部流入雲南北部,再東北流至四川宜賓與岷江匯合。
⑵嘉陵:江名,源出陝西鳳縣東北嘉陵谷,流入四川境後,陸續與白水江、渠江、涪江會合,東南流至巴縣入長江。楊慎故鄉新都,鄰近嘉陵江中段,北上南行,水程都取道於此。
⑶驛樓:驛站的樓房。《大明一統志》:“嘉陵驛,在廣元縣西二里。”按:地在新都之北,楊慎北上入陝西赴京應試經此。
⑷瘴(zhàng)海:中國西南山區如雲南、廣西等地多瘴霧,是山林間濕熱蒸發致人疾病之氣。雲南滇池亦名滇海,故楊慎稱為瘴海。白居易《夏日與閒禪師林下避暑》:“多在炎方瘴海中。”
⑸悠悠:安閒靜止貌。
⑹那(nǎ)堪:哪能忍受,怎能經受。那,同“哪”。 [2]  [3] 

宿金沙江白話譯文

想當年曾經在嘉陵江邊住宿,站在那驛樓東畔的欄干角落。
江水聲整夜攪擾着離愁別緒,明月在天空中照着幽獨的我。
哪裏料到現在漂零到瘴海頭,回憶起嘉陵夜宿時江水悠悠。
這萬里外的金沙江讓人腸斷,縱然同是江聲月色哪堪訴説。 [1] 

宿金沙江創作背景

《宿金沙江》是楊慎在被遠謫雲南之後所創作的一首詩。明世宗嘉靖四年(1535),被謫貶戍邊的楊慎從雲南回四川省親,在金沙江巡檢司衙門借宿,入夜聽金沙江水波濤滾滾,難以入眠,遂提筆寫下《宿金沙江》。 [2]  [3] 

宿金沙江作品鑑賞

宿金沙江整體賞析

這首詩運用今昔對照的手法抒發感慨。詩人絕口不提傷痛,但詩中字字句句都是刻骨銘心的苦楚。
此詩前四句是寫昔年北上,夜宿嘉陵驛樓時情景,終宵不斷的嘉陵江水聲,惱亂離人的心緒,“中天月色好誰看”(杜甫宿府》),只是照着孤獨作客的人。這是一般的離別之愁。楊慎北上,必然是赴北京應會試,他的父親,是大學士楊廷和,那時沒有什麼身世不幸之感,可以説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唯一不爽的,就是有點想家,有離愁。
後四句是寫當前貶謫雲南的情景,這跟當年北上就大不相同了,是危難遭遇。這裏,詩筆用“豈意”一轉,退出瘴海飄零的悲劇,“豈意”表明這種遭遇完全出於自己的意料之外。楊慎以議大禮泣諫,何罪之有,而竟遭杖謫,謫地又這樣的遙遠,加以瘴氣害人,這不能不引起詩人的憤激,因而回憶起嘉陵江驛夜宿時的離愁,便覺得毫不足道,反顯得悠閒自在了。
同樣是江聲,有嘉陵江、金沙江的不同;同樣是樓宿,有近鄉的嘉陵驛樓、萬里之外的金沙樓的不同,江聲月色自然因人的心境不同而不同,所以不堪説而腸斷了。腸斷比之離愁,其分量當然大不相同。一結心情則沉重如千斤之石,而詩句則昂頭天外,不落恆蹊。惟其有真情,所以有真詩。 [3] 

宿金沙江名家點評

當代詩人蔣藍《楊升庵:雄視西南五百年》:這首七言律詩中,“嘉陵”“江聲”兩個詞都出現了兩遍,以此來映襯楊慎前後人生的強烈對比。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楊慎是一個典型的喜歡直抒胸臆的詩人、擁有大地情懷的詩人。 [4] 

宿金沙江作者簡介

楊慎(1488—1539),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中,因觸怒明世宗,受廷杖下獄,謫戍雲南永昌軍衞,死於戍所。著有《升庵詩文集》《升庵詩話》等。 [5] 
參考資料
  • 1.    沈德潛 周準.明詩別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42
  • 2.    劉開揚註釋.詩詞若干首:唐宋明朝詩人詠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192-195
  • 3.    錢仲聯.明清詩精選.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25-26
  • 4.    吳夢琳.蔣藍講楊慎:他橫空出世 雄視西南五百年[N].四川日報,2019-06-25(07)
  • 5.    葉君遠 鄧安生.中國古典詩歌基礎文庫·元明清詩卷.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