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簡稱宿,別稱水城,古稱下相、宿豫、鍾吾等,江蘇省轄地級市,位於長三角北翼,江蘇省北部,是長三角北翼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1]
,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中心地帶,是江蘇省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輻射的重要門户城市
[2]
,是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
[3]
、一帶一路節點城市
[4]
。截至2021年10月,宿遷下轄2市轄區3縣
[5]
,總面積8555平方千米
[4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宿遷市常住人口為4986192人。
[43]
宿遷歷史沿革
編輯
項王故里(3張)
漢元鼎四年(前113年),西漢泗水國在此建都,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
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隋下邳郡為泗州,仍以宿豫為州府。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
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屬徐州。
清朝初年為江南省的一部分。
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省,宿遷屬江蘇省淮安府。
清朝中後期,宿遷又改屬徐州府。
在人民革命鬥爭中,成立的泗宿縣、宿遷縣歸華中軍區六分區領導,屬淮海區。
宿遷市地圖(5張)
1970年,屬淮陰地區。
1983年,屬淮陰市。
1987年12月,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
1996年7月,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以原縣級宿遷市以及泗陽縣、沭陽縣、泗洪縣行政區域為地級宿遷市行政區域。
宿遷行政區劃
編輯縣(區) | 下轄地區 | 面積 (平方千米) | 人口 (萬人) |
---|---|---|---|
20個 | 941 | 89.3 | |
14個 | 1212 | 71.23 | |
30個 | 2298 | 198.65 | |
15個 | 1378 | 106.46 | |
19個 | 2694 | 109.52 | |
總計 | 98個 | 8473 | 592.36 |
功能區(園區) | 下轄地區 | 面積 (平方千米) | 人口 (萬人) |
---|---|---|---|
5個 | 448 | 16.08 | |
1個 | 198.68 | 20.63 | |
4個 | 118.8 | 15.75 | |
總計 | 10個 | 765.48 | 52.46 |
宿遷地理環境
編輯宿遷位置境域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介於北緯33°12′17″—34°24′38″、東經117°6′19″—119°12′50″之間,南與淮安市毗連,東與連雲港市接壤,北與徐州市相連,西與安徽省交界,處於徐、淮、連的中心地帶,總面積8555平方千米
[44]
,其中陸地面積佔77.6%,耕地面積4385平方千米,水面面積2367平方千米。
宿遷地形地貌
宿遷氣候
宿遷市屬於暖温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91小時。光熱資源比較優越,四季分明,氣候温和,太陽總輻射量約為117千卡/平方釐米,全年日照數2271小時。無霜期較長,平均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動積温5189℃,全年作物生長期為310.5天。年均降水量為892.3毫米,由於受季風影響,年際間變化不大,但降水分佈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澇、秋冬幹天氣。
宿遷水文
宿遷市地處淮河、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臨洪澤湖,北接駱馬湖,承接上游21萬平方千米面積的來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稱。宿遷市境內有兩大水系—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宿遷市總面積8555.0平方千米。其中淮河水系面積4225.6平方千米,沂沭泗水系面積4329.4平方千米;洪澤湖水面面積1248.0平方千米,駱馬湖水面面積222.0平方千米。
[18]
宿遷自然資源
編輯宿遷水資源
宿遷市市地表水資源量13.575億立方米,相當於年徑流量158.7毫米,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15.539億立方米偏少12.6%。其中淮河水系8.306億立方米,沂沭泗水系5.269億立方米。宿遷市地下水資源量10.153億立方米,其中淮河水系3.789億立方米,沂沭泗水系6.364億立方米。依地貌劃分,其中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為9.828億立方米,佔地下水資源量的96.8%;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為0.325億立方米,僅佔3.2%。
[18]
宿遷礦產資源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儲量較大,已經發現、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石英砂、藍晶石、硅石、水晶、磷礦石以及黃砂等。有待探時和開發利用的礦種有云母、金剛石、銅、鐵、石油、鉀礦石等
[19]
。
宿遷人口
編輯截至2019年末,宿遷市户籍總户數153.66萬户,户籍總人口592.36萬人;常住人口為493.79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增長0.2%。分年齡結構看,少兒(0-14歲)105.87萬人,佔比21.4%,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勞動力人口(15-64歲)330.69萬人,佔比67.0%,比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57.23萬人,佔比11.6%,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長率5.4‰。全市城鎮化率61.1%,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14]
。
宿遷經濟
編輯宿遷綜述
2021年,宿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19.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3.03億元,比上年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613.47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1752.51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5:43.4:47.1。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2元,同比增長10.2%
[53]
。
宿遷第一產業
2020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588.34億元,現價增長6.0%,可比價增長2.0%。其中,農業產值336.18億元、林業產值15.65億元、牧業產值102.9億元、漁業產值108.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4.91億元,分別佔57.1%、2.7%、17.5%、18.5%和4.2%。
[46]
2020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04.89萬畝,比上年增長1.0%;畝均產量452.5公斤,比上年下降0.7%;總產量409.46萬噸,比上年增長0.3%,連續五年保持在400萬噸以上。其中,夏糧面積444.42萬畝,增長1.8%;總產170.3萬噸,增長2.0%。秋糧面積460.47萬畝,增長0.3%;總產239.16萬噸,下降1.2%。
2020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38.72萬畝,比上年增長1.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06.49萬噸,比上年增長3.6%。瓜果播種面積19.24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總產48.66萬噸,比上年下降1.2%。其中,西瓜種植面積14.93萬畝,下降2.8%;草莓種植面積1.83萬畝,增長5.4%。
2020年,全年生豬出欄量201.15萬頭,接近常年水平,比上年增長18.2%;年末生豬存欄量164.89萬頭,比上年增長1.8倍,為近五年最高水平。全年家禽出欄8492.21萬隻,比上年增長23.4%。
2020年,全市水產品養殖面積52.16萬畝,比上年增長0.9%;稻田養殖面積49.01萬畝,比上年增長15.8%。全年水產品產量27.95萬噸,比上年增長3.0%。其中,魚類產量15.75萬噸,佔56.4%,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蝦蟹等甲殼類產量11.72萬噸,佔41.9%,比上年提升3.8個百分點。
2020年,六大主導產業建設不斷提質,稻米、果蔬、花木三大產業產值突破百億級,花木種植面積、河蟹養殖面積、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規模進入全國前三強。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全市共有8個省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實現三縣兩區全覆蓋。深入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創建,全市綠色食品總數達439個,居全省第二位;地標農產品26個,居全省首位;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超70%,居全省第三位。“宿有千香”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46]
2019年,宿遷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36.84億元,可比價增長2.7%。其中農業215.77億元,林業8.46億元,牧業27.87億元,漁業72.49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2.25億元,佔比分別為64.1%、2.5%、8.3%、21.5%和3.6%
[14]
。
糧食產量
截至2019年末,宿遷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96.07萬畝,比上年減少2.07萬畝,下降0.2%;畝均產量455.53千克,比上年增產9.07千克,增長2.0%;總產量408.17萬噸,比上年增產7.15萬噸,增長1.8%。夏糧種植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提升。夏糧面積436.77萬畝,畝產380.27千克,總產166.08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0.2%、1.7%和1.8%。秋糧種植面積下降,單產提升拉動總產增產。秋糧種植面積459.30萬畝,比上年下降0.6%;畝產527.07千克,總產242.08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4%和1.8%。在全年糧食麪積和總產中,夏糧、秋糧的種植面積和總產的比例分別為48.7:51.3和40.7:59.3
[14]
。
蔬菜瓜果
截至2019年末,宿遷市蔬菜播種面積137.38萬畝,比上年增加1.01萬畝,增長0.7%;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88.92萬噸,比上年增加2.43萬噸,增長0.5%。全年瓜果類播種面積19.25萬畝,總產49.23萬噸,比上年分別下降3.7%和3.0%。其中,西瓜種植面積15.36萬畝,比上年減少0.99萬畝,下降6.0%;草莓種植面積1.73萬畝,比2018年增加0.11萬畝,增長6.9%
[14]
。
畜牧業
2019年,宿遷市生豬出欄170.13萬頭,比上年下降25.5%;年末存欄59.08萬頭,比上年下降57.9%。全市家禽出欄6881.98萬隻,比上年增長15.6%;牛出欄5.28萬頭,比上年增長4.4%
[14]
。
生態漁業
2019年,宿遷市池塘標準化改造5.8萬畝,發展稻漁綜合種養12.71萬畝,創建休閒漁業基地1個,建設良種培育基地0.8萬畝,建成生態標準化示範場5個,推廣池塘工業化生態養殖面積近0.8萬平方米,新發展特色水產養殖10.4萬畝,全市特色水產養殖面積佔比達80.9%。全年水產品產量27.12萬噸,比上年增長3.7%。其中,養殖產量24.44萬噸,比上年增長4.4%;捕撈產量2.68萬噸,比上年下降2.2%
[14]
。
現代農業
2019年,沭陽縣入圍全國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產品供給質量逐步優化,“宿有千香”品牌初具影響,開設“宿有千香”品牌直營店3家;新增地理標誌農產品5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超60%。全市淘寶鎮、淘寶村數量分別居全國第12位和第7位
[14]
。
宿遷第二產業
企業效益
主導產業
2019年,宿遷市五大主導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128.10億元,佔全市產值的85.9%,增長10.3%。其中,綠色家居業增長最快,實現產值336.45億元,增長21.3%,快於全市增速9.1個百分點;紡織服裝業實現產值443.51億元,增長16.2%;食品飲料實現產值469.9億元,增長8.0%;新材料實現—8—產值297.65億元,增長6.9%;機電裝備實現產值580.59億元,增長4.1%
[14]
。
主要產品產量
建築業
2019年,宿遷市列統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95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677.53億元,比上年下降0.8%;竣工產值488.22億元,下降14.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616.12萬平方米,下降5.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814.61萬平方米,下降26.8%。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262.87萬平方米,下降26.9%
[14]
。
宿遷第三產業
2019年,宿遷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8.26億元,比上年增長6.5%。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761.30億元,增長6.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126.97億元,增長5.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692.86億元,增長6.0%;鄉村實現195.41億元,增長8.4%
[14]
。
2019年,宿遷市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96.84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糧油、食品類增長5.5%,書報雜誌類增長16.9%,中西藥品類增長22.6%。全市限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29.6%
[14]
。
2019年,宿遷市實現進出口總額34.2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出口28.88億美元,增長6.3%;進口5.38億美元,下降39.2%。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項目70個,比上年下降25.5%;完成協議註冊外資14.80億美元,增長40.1%。全市實際使用外資4.46億美元,增長18.2%
[14]
。
2019年,宿遷市接待國內外遊客278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實現旅遊總收入336億元,增長14.0%。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330.33萬美元,下降4.2%。年末全市共有等級旅遊景區47個,其中4A級景區數量達9家。4A級景區接待遊客982.26萬人次,增長4.6%。年末旅行社數量達到89家,比上年末增加2家
[14]
。
宿遷交通運輸
編輯宿遷綜述
2019年,宿遷市完成貨運量6055萬噸,比上年增長10.3%。其中,公路貨運4586萬噸,增長10.2%;水路貨運1469萬噸,增長10.5%。實現貨物運輸週轉量197.15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公路貨物週轉量154.03億噸千米,增長10.1%;水路貨物週轉量43.12億噸千米,增長10.4%。完成港口貨物運輸吞吐量1526萬噸,比上年增長25.5%。完成客運量7796萬人,比上年增長2.1%;實現旅客運輸週轉量52.53億人千米,增長2.6%
[14]
。
宿遷公路
截至2019年,途經宿遷境內高速公路有4條,分別是京滬高速、淮徐高速、新揚高速、鹽洛高速;幹線公路主要有205國道、235國道、343國道、245省道、250省道、324省道、325省道、326省道、330省道、344省道、347省道。
宿遷鐵路
宿遷航運
宿遷公共交通
- 公共汽車
⒈城鄉公交
⒉鎮村公交
- 公共單車
宿遷市市區公共單車項目系統於2014—2016年分三期建設,共投放6350輛單車,建設停車站點279個,覆蓋宿豫區、宿城區、市經濟開發區、湖濱新區近200平方千米區域,城區內居民小區、商業網點、公園廣場、辦公集中區、企業集中區和大部分公交站台已基本覆蓋
[22]
。
宿遷政治
編輯任職 | 名錄 |
---|---|
市委書記 | |
市長 | |
副市長 | 張輝、仲小兵 |
宿遷社會事業
編輯宿遷教育事業
2019年,宿遷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71萬人,在校生2.49萬人,畢業生0.45萬人。普通高中教育招生3.14萬人,在校生8.97萬人,畢業生2.72萬人。普通初中教育招生7.85萬人,在校生20.59萬人,畢業生5.24萬人。小學教育招生9.58萬人,在校生55.96萬人,畢業生7.63萬人。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5.4萬人(不含技工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招生150人,在校生1100人。全市共有幼兒園478所,比上年增加16所;在園幼兒19.74萬人,比上年減少1.2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8.1%,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9%以上,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8%以上
[14]
。
學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辦學性質 | 主管部門 |
---|---|---|---|
普通本科 | 公辦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高職高專 | 民辦 | 江蘇省教育廳 | |
高職高專 | 民辦 | 江蘇省教育廳 | |
宿遷科學技術
2019年,宿遷市專利申請量12431件,專利授權量7890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量1567件,比上年增長27.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36家,增長36.0%,增幅居蘇北第一。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93家,增長85.0%;落實科技政策減免税5.49億元,增長56.4%
[14]
。
宿遷文化事業
2019年,宿遷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0.2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2%。鄉鎮(街道)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均達100%。公共圖書館6個,總藏書量782.16千冊,書刊文獻外借909.87千冊次。廣播電台5座,電視台5座,發射台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
[14]
。
宿遷醫療衞生
截至2019年末,宿遷市共有各類衞生機構2424個。其中,醫院23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婦幼衞生保健機構6個。各類衞生機構擁有病牀29548張,其中醫院擁有病牀29154張。衞生技術人員36047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3929人,註冊護士17260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生技術人員260人,婦幼衞生保健機構衞生技術人員430人
[14]
。
宿遷社會保障
2019年,宿遷市全市城鄉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39.89萬人、36.09萬人、51.84萬人,比上年末同口徑分別增加16.13萬人、0.99萬人、2.74萬人。職工“五險”新增參保41.6萬人次,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97.5%、98%。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農村“五保”、城市“三無”、城鄉孤棄兒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等保障標準穩步增長
[14]
。
宿遷城市建設
2019年,宿遷市成功獲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以全省第一名成績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複檢。年內新改建公廁43座,70座機關單位公廁對外開放;新增新能源公交車80輛、公共停車泊位6139個,完成3000輛公共自行車更新升級、1.9萬盞路燈節能改造。市區新建改造雨污管網50千米,改造易澇片區10個,疏浚河道8條;改造完成老舊小區6個、棚户區187萬平方米,惠及羣眾5.1萬人。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41.1%、43.5%和15.5平方米
[14]
。
宿遷歷史文化
編輯宿遷地名由來
宿遷風俗民情
宿遷民間藝術繁榮,旱船、高蹺、花挑、跑驢、舞龍、舞獅等藝術形式為羣眾喜聞樂見。長期以來形成的歲時、禮儀風俗也很多,如祭灶、過年、二月二、上巳日、六月六等,在婚喪嫁娶、生育壽慶上的儀式和席面也別有一番程式。
- 飲食習慣
生活上,因為宿遷在歷史上曾為旱作物產區,居民以水稻、小麥、玉米、甘薯等為主食,可加工做成饅頭、粉絲、麴酒等,但自“旱改水”後,改為以吃大米為主,居民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習慣醃製大白菜、雪裏蕻、蘿蔔、大頭菜等備冬。酒文化底藴尤為深厚,洋河大麴、雙溝大麴,均位居中國名酒之列。
[26]
宿遷風景名勝
編輯宿遷綜述
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和美人虞姬的故鄉,是知名的水鄉、酒都、綠海和花城,被乾隆皇帝盛讚為“第一江山春好處”。宿遷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打造西楚文化之都、河湖體驗之都、白酒品鑑之都、生態休閒之都“四大旅遊名片”。
截至2017年末,宿遷市先後創成國家A級景區49家(其中AAAA級景區10家)、省級旅遊度假區4家、省級以上工業旅遊示範點9家、省三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38家、省級旅遊度假區4家、省級自駕遊基地5家。
[30]
宿遷主要景點
洪澤湖濕地公園
洪澤湖濕地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地處宿遷市泗洪縣,位於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西北部、75萬畝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景區面積5.2平方千米,區內文化底藴深厚,濕地文化與古色文化、紅色文化、漁家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輝映。季札掛劍誠信典故載入司馬遷《史記》流芳千古,京杭古運河通濟渠已有千年歷史,劉少奇、陳毅、彭雪楓、張愛萍、劉瑞龍、鄧子恢、張震曾在此戰鬥生活過,蘆葦迷宮是新中國海軍搖籃、人民軍隊首次大規模水戰發生地。生態環境優良,植被覆蓋率95%以上,森林覆蓋率85%以上,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水體質量達到國家Ⅱ類標準。物種豐富多樣,擁有動植物資源近千餘種,有震旦雅雀、青頭潛鴨、白天鵝等珍稀鳥類200餘種十萬餘隻,國家一級保護物種中華鱘等淡水魚類67種,荷花1008種3000餘畝
[30-31]
。
三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台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湖濱新區嶂山林場境內,總佔地面積約12.7平方千米。景區以“那山、那水、衲田”為形象定位,創造性打造了八大最美景觀系列:最美的林、最美的紅葉、最美的建築、最美的溪澗、最美的衲田、最美的路、最美的橋、最美的紫石,編織出意境優美、浪漫温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公園內“衲田花海”,總面積2220畝,由612塊花田“縫補”拼接而成,融合了北方旱梯田的雄渾和南方水梯田的俊秀。栽植着50多種花卉,自南向北形成黃、紅、紫三大色區
[30]
。
湖濱公園
湖濱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自駕遊基地。位於駱馬湖畔,地處省級駱馬湖旅遊度假區的核心區,曾為江蘇省第七屆園藝博覽會的主會場。公園佔地69.4公頃,從南到北,分別由園林文化體驗園、中心水景區、動漫王國、湖濱浴場四部分組成
[30]
。
龍王廟行宮
龍王廟行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宿遷市西北20千米處的古鎮皂河。該建築羣始建於清代順治年間,改建於康熙二十三年。後經雍正、乾隆、嘉慶皇帝的復修和擴建,形成了佔地36畝,四院三進封閉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築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並建亭立碑,故又稱為“乾隆行宮”。2014年,隨着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龍王廟行宮作為大運河(宿遷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宿遷地區大運河上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點
[30]
。
項王故里
項王故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宿遷市區東南部項裏街道境內。景區以項羽文化和西楚文化為依託,通過逼真震撼的經典戰例實景、精彩薈萃的名家楹聯詩碑、貼近史實的西楚生活場景,講述“一人(項羽)一家(項府)一社會(西楚)”的故事。是集文化、休閒、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景區主要包括將署、項王故居、項府、項苑、古今館、蓋世閣、作坊街等7部分
[30]
。
雪楓公園
雪楓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宿遷市規模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為紀念以彭雪楓將軍為代表的抗日民族英雄而建設的一座集紀念瞻仰、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及旅遊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城市公園。公園佔地320畝,分為紀念瞻仰、水景遊覽、勵志教育和配套服務等四大功能區,公園的規劃設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現代生態的設計理念。彭雪楓紀念館位於公園最高處,建築造型大方,是整個公園的核心。
洋河酒文化旅遊區
洋河酒文化旅遊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位於宿遷市洋河鎮。景區依託洋河酒廠這一全國知名白酒企業,在展現中國白酒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着力打造以白酒釀造、品鑑體驗為核心的特色工業旅遊景區,景區佔地面積4.5平方千米,有美人泉景觀園、釀酒生產車間、百年地下酒窖、陶壇儲酒基地、包裝物流中心等景點,是一個融釀酒歷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閒購物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旅遊景區
[30]
。
梨園灣
梨園灣,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規劃面積1802畝,位於宿豫區,北至宿穿線,東至新揚高速,南至馬河支流,西臨揚舍路。園區打造花洲生態體驗區、梨韻文化科普區、梨園觀光體驗區、濱河風情休憩區和親子農耕拓展區,已建成西入口主遊客服務中心、梨花洲、梨文化博覽園、梨海風情園、觀雪閣、親子農耕體驗園、梨海風情園等項目
[30]
。
中國楊樹博物館
中國楊樹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總佔地面積62畝。景區包括博物館主展館、遊客服務中心、組培室、温室、掬雲亭、楊樹品種園等,全面、系統地展示了楊樹相關知識,完整記錄了楊樹產業的發展歷程,為再現楊樹歷史、傳播楊樹知識、弘揚楊樹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30]
。
媽祖文化園
媽祖文化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泗陽縣船閘西南側的如意島。景觀結構為一軸、一環、兩心、一片區。一尊高達32.3米的三面媽祖雕像坐落在島的最西端,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三面媽祖雕像。媽祖文化園整體規劃用地面積62畝,主體建築有媽祖廣場、媽祖聖像、山門、鐘鼓樓、媽祖殿、觀音殿、福祿壽三星殿。是集水利、生態、風光及佛、道於一體的多元文化旅遊景點
[30]
。
雙溝酒文化旅遊區
雙溝酒文化旅遊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位於蘇皖兩省三縣交匯處的洪澤湖畔、淮河岸邊。景區佔地面積約2.8平方千米,分為歲月雙溝文化體驗區和科技雙溝旅遊休閒區兩大片區,由醴泉廣場、醉猿洲、雅苑、酒海、珍寶洞、雙溝老街、朱家槽坊、百年老窖池、淮上客棧、雙溝1955紀念園、24連跨釀酒車間及現代化包裝物流中心等18個景點組成,是一個融釀酒歷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閒購物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旅遊景區
[30]
。
南湖公園
南湖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沭陽縣,公園佔地總面積1193畝,園內設有南湖、中國·沭陽花木博物館、三維立體畫藝術館、兒童遊樂園、觀景亭、崇孝苑等主要景點,其中南湖面積442畝,由中心湖泊和西側景觀河兩大水體組成
[30]
。
宿遷地方特產
編輯丁嘴金菜 | |
車輪餅 | |
五香大頭菜 宿遷五香大頭菜的加工工藝始傳於民間作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它以宿遷當地的大頭菜為原料,經過醃、晾、曬、調、搓、悶等幾十道工序加工而成。因其具有五種香味而得名。相傳清代乾隆南巡時品嚐此菜,贊曰:“五味俱全,宿遷獨有”五香大頭菜名列宿遷“四大特產”之首。曾獲得“巴拿馬”金獎和商業部優質產品等榮譽
[28]
。 | |
駱馬湖銀魚 駱馬湖銀魚通體透明,色如瓊脂。銀魚不僅是各大賓館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菜,更作為高營養、低脂肪的佳餚擺上了普通百姓節假日的餐桌。金梅牌、太湖牌凍銀魚1998年被評名江蘇省優質產品
[28]
。 | |
水晶山楂糕 水晶山楂糕產於支口街道探楚社區,探楚地處廢黃河與古運河之間,與駱馬湖隔(運)河相望,相距僅有三里左右。境內全部為黃河沖積土,土壤疏鬆,適合山楂樹生長,故探楚為遠近聞名的山楂村。水晶山楂糕色紅晶瑩,酸甜適中,吃起來很開味口,是宿遷招待貴賓的一道名菜
[28]
。 | |
泗洪空心掛麪 | |
黃墩湖臘豆 | |
八集小花生 八集小花生是泗陽名特產之一。因產於江蘇省泗陽縣八集鄉(現來安街道),而得名。八集小花生殼薄,肉嫩,口感好,富含鈣、鐵、鎂、鋅等微量元素,含油量高達40%—43%。經過炒制,具有白、香、甜、脆的特點。1999年,“八集小花生”成為註冊商標,產品暢銷大江南北。2011年,八集小花生入選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行列
[29]
。 |
宿遷著名人物
編輯古代有著名中醫張漢、蛇醫季德勝、名醫蔡克元,植物學家吳印禪,蠶種專家段佑雲,著名骨科教授陸裕樸等,清代有著名桃源詩人房震亨、女詩人倪瑞璇、劇作家劉清韻、著名山水畫家徐子容、蘆雁畫傳人薛懷等
[32]
。
近代和當代有改進紡織工藝的盧廷蘭,地理學家陶懋立,中科院院士胡寧、陳顒、中國近代軍樂創始人李映庚、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哲學家史學家葉蠖生、進步詩人謝侖仙、女詩人史憶芳、水墨梅花畫家張德亭、畫家張開元、攝影大師吳印鹹、畫家蘇葆楨、著名作家白夜、朱西寧、劇作家宋項如、京劇表演藝術家宋長榮等。“淮北劉胡蘭”喻尊霞、女英雄王華、“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少年英雄”韓餘娟、“中國首善”陳光標、“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裴昌彩、“中國驕傲”朱柱、
[32]
京東CEO劉強東
[33]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奠基人朱瑞
[40]
、英烈楊泗洪
[41-42]
等。
宿遷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省交通運輸廳與宿遷對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戰略及規劃 .中國宿遷市人民政府官方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1-13]
- 2. 話合作 謀發展 鹽城向境外開拓推介旅遊產業-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9-04]
- 3. 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系列解讀(一) “1+3”重點功能區戰略:重塑江蘇發展佈局 .荔枝網[引用日期2020-10-23]
- 4. 節點城市 宿遷市出台2020年“一帶一路”建設工作要點 .江蘇一帶一路網[引用日期2020-10-23]
- 5. 2021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宿遷市)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15]
- 6. 擦亮文化底色 打造三色宿遷 .荔枝網[引用日期2021-01-13]
- 7. 歡迎來到全國文明城市——宿遷! .宿遷文明網[引用日期2020-10-23]
- 8. 宿遷概況——自然地理 .宿遷史志網[引用日期2017-08-25]
- 9. 南京無錫宿遷成為全國首批信用示範創建城市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08-08]
- 10.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宿遷市人民政府官方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10-23]
- 1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命名2019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園林城市(縣城、城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0-04-06]
- 12. 宿遷獲評“國家衞生城市” .宿遷市人民政府官方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10-23]
- 13.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 中國軍網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14. 宿遷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宿遷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8-28]
- 15. 政區沿革 .宿遷市人民政府官方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8-28]
- 16. 宿遷年鑑編纂委員會.宿遷年鑑2018.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04:71-75
- 17. 地理環境 .宿遷市人民政府官方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8-28]
- 18. 宿遷市2015年度水資源公報 .宿遷市水務局[引用日期2017-08-25]
- 19. 宿遷年鑑編纂委員會.宿遷年鑑2018.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04
- 20.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1-02-02]
- 21. 政策法規 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於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國家醫療保障局[引用日期2020-12-21]
- 22. 宿遷年鑑編纂委員會.宿遷年鑑2018.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04:245-251
- 23. 市委 .宿遷市人民政府官方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11-04]
- 24. 陳忠偉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1-10]
- 25. 王昊當選宿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陳忠偉當選市長(圖|簡歷) .中國經濟[引用日期2021-01-21]
- 26. 宿遷民俗文化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3-16]
- 27. 車輪餅 .宿城區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8-28]
- 28. 宿遷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召開2018年第一次會議 王天琦主持 .中共江蘇省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9-04]
- 29. 名優特產 .泗陽縣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8-28]
- 30. 宿遷年鑑編纂委員會.宿遷年鑑2018.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04:283-288
- 31. 洪澤湖濕地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泗洪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18]
- 32. 名人薈萃 .宿遷市人民政府官方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8-28]
- 33.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十九大報告為京東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1-01-18]
- 34.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4]
- 35.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佈:北上廣深穩居“一線”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9-09-25]
- 36. 關於2019年國家園林城市系列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0-01-04]
- 37. 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發布 北京綜合排名第一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6-19]
- 38. 宜居委發佈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0-12-03]
- 39.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11]
- 40.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朱瑞: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奠基人 .百家號-中國江蘇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41. 楊泗洪 .海峽之聲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42. 宿遷楊泗洪在台抗日事蹟入選國家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共江蘇省委台灣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05-18]
- 43. 江蘇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江蘇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21]
- 44. 宿遷概況 .宿遷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6-21]
- 45. 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名單 .江蘇省教育廳[引用日期2021-07-28]
- 46. 宿遷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宿遷市人民政府 .宿遷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47. 安徽4市上榜!這份全國榜單,阜陽榜上有名!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11-24]
- 48. 科技部關於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引用日期2022-01-08]
- 49. 省政府關於同意變更泗陽縣和泗洪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 .江蘇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15]
- 50. 宿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宿遷調查隊.宿遷統計年鑑202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9:46
- 51. 宿豫區人民政府關於變更宿豫區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 .宿豫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15]
- 52. 省政府關於同意變更宿遷市宿城區宿豫區和沭陽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 .江蘇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28]
- 53. 經濟發展2021 .宿遷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27]
- 54. 張輝任江蘇宿遷市副市長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2-02-08]
- 55. 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辦公地址和時間-宿遷市人民政府 .宿遷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12]
- 56. 喜訊!我市通過國家衞生城市複審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2-12]
- 57. 市五屆人大常委會最新人事任命 .宿遷廉風[引用日期2022-02-19]
- 58. 2021年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評審結果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22-02-27]
- 59.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 .澎湃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4-01]
- 60. 關於發佈“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04-2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