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是安徽省直管縣,位於皖、鄂、贛三省的結合部,地處長江下游之首的北岸,總面積2394平方千米。
[1]
宿松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截至2020年末,宿松縣常住人口為61.26萬人。
[25]
截至2022年5月,宿松縣轄2個街道、9個鎮、1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太白路。
[33]
- 中文名
- 宿松縣
- 外文名
- Susong County
- 行政區劃代碼
- 340826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安徽省安慶市
- 地理位置
- 安慶市西南部
- 面 積
- 2394 km²
- 下轄地區
- 2個街道、9個鎮、12個鄉
宿松縣歷史沿革
編輯宿松是安徽文明古老縣份之一。宿松,含舊松茲之義。唐、宋、明、清初,隸屬幾經變更,建國後隸屬安慶地區、安慶市。宿松是革命老區,宿松人民在歷次革命鬥爭中作出重大貢獻。
夏、商、周時,今縣境屬揚州。西周建分封制,設諸侯王國,縣境先屬舒國後屬皖國(治設今潛山縣城址)。春秋時,縣境先屬楚繼屬吳。元王元年(前473年)越滅吳,屬越。戰國中期,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敗越,盡收吳故地”(道光八年刻版《宿松縣志》),縣境復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中國,廢分封制立郡縣制,全國設36郡(後增至40郡),縣境屬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壽縣)。
西漢,並行郡縣制與分封制,設郡、縣時封若干郡、縣為王國、侯國。西漢初改九江郡為淮南王國(都城在今安徽六安,英布為淮南王),縣境屬淮南國。
漢高祖四年(前184年),設松茲侯國,隸屬廬江郡,始有行政建制。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建縣,平帝元始五年(5年),稱松滋縣(王莽時一度改松滋為誦善)。
高後四年(前184)封松茲侯國,屬廬江郡(楚漢之際分秦時九江郡置,治所在今安徽廬江縣南,隋開皇九年廢)。文帝十六年(前164),析淮南王國(英布謀反之故)為淮南、衡山、廬江3國,改松茲侯國為松茲縣,屬衡山國。不久廢衡山國,改屬廬江郡。初始元年(8年)王莽稱帝,國號新,改松茲縣名為誦善。“張何丹以忤莽謫松茲令”(《漢書》),遷縣治於今縣城址。
東漢,松茲縣未見於文獻。《大清一統志》稱“後漢省”。
三國時期,吳、魏割據今安徽省境南北,征伐不息。縣境於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屬魏,十九年屬吳,吳改松茲為松滋,屬揚州廬江郡。
西晉,承漢制,設州、郡、縣。松滋隸屬不詳。東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年),設松滋郡,東晉戰亂綿延,百餘年間設置屢變。成帝初年,蘇竣、祖約叛晉,為亂江淮,“松滋淪沒,民徙尋陽①,立郡治之,亦曰松滋”(道光八年刻版《宿松縣志》),為松滋僑郡。安帝義熙八年(412)改松滋僑郡為松滋僑縣,屬尋陽郡②,“初治過江流民,後遂兼治舊松滋地”(道光八年刻版《宿松縣志》)。
南朝初期,建置依晉。宋迄南齊,仍未見史志記載松滋縣。
梁陳時期,縣境為江州高塘郡地,陳改高塘為高唐。梁武帝天監初稱高塘郡,北魏至北周,仍為高塘郡。到東魏、北齊、北周時,高塘郡依次改隸譙州、南譙州、江州和晉州(晉州治所在今潛山縣城址)。
隋文帝統一全國後,改州、郡、縣三級建置為州、縣兩級。開皇元年(583),廢高塘郡設高唐縣,今縣境稱高唐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高唐縣為宿松縣,始稱宿松縣,一直沿用至今。屬熙州(州治在今潛山縣城)。隋煬帝時恢復郡縣制。大業三年(607),改熙州為同安郡(郡治仍在潛山),仍領宿松等5縣。
唐,初設郡、縣,再改州、縣,復設郡、縣;且於貞觀元年(626)設道監察郡、州,後改道為節度。武德四年(621),在宿松縣設嚴州(境內有嚴恭山,州以山名),省宿松縣。七年領望江縣。八年廢嚴州,恢復宿松縣,屬同安郡。武德九年改同安郡為東安州,後又改為舒州(州治在今潛山縣城址)。貞觀元年,幷州、郡、縣,全國設十道分轄州、郡,宿松縣屬淮南道舒州。天寶元年(742)復改舒州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同安郡為盛唐郡,乾元元年(758)又名舒州,仍屬淮南道,均領宿松縣。
五代十國,宿松縣仍隸舒州,相繼屬吳、南唐、後周。
宋分北宋、南宋。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初襲前制,宿松屬淮南道舒州。不久,為加強中央集權,改革政區設置,變唐時的道、州、縣為路、府(州、軍)、縣。至道三年(997),全國分設15路,宿松縣仍屬舒州,隸淮南路。熙寧五年(1072),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舒州宿松縣屬淮南西路。
南宋時宋金對峙。宿松縣屬南宋。政和五年(1115),改舒州為德慶軍,紹興十七年(1147),易名為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安慶改軍為府,均領宿松縣隸淮南西路。
元,設行省、路、府(州)、縣,宿松縣屬河南行中書省安慶路。至元十三年(1276),改安慶府為安慶路,並設安撫司。次年改安撫司為總管府,屬蘄黃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蘄春縣之南)。二十三年,撤蘄黃宣慰司,安慶路總管府領宿松等6縣直隸河南江北行中書省。
明,初襲元制。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安慶路為寧江府;洪武六年(1373),又改為安慶府,領宿松縣。建都應天府(今南京)後,改革行政體制,廢除行省,在全國設13個布政使司,轄府、直隸州、縣或散州,並劃京城周圍地區為直轄州,稱南直隸。安徽是朱元璋的家鄉,列屬南直隸,宿松縣屬南直隸安慶府。崇禎十年(1637),析南直隸之安慶、廬州、池州、太平4府設安廬巡撫,治所在安慶城。宿松屬安廬巡撫安慶府。
清,初襲明制,後建省、府(州)、縣三級政區。另按需要設道為省的派出機構,監管府(州)、縣。順治二年(1645),改南直隸為江南省,轄今安徽、江蘇區域。宿松縣屬江南省安慶府。清順治二年(1645年)正式屬江南布政司安慶府。
順治十八年,江南省分設為左、右布政使司,宿松縣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安慶府。康熙元年(1662),在安慶府設安徽巡撫;六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建省。宿松縣屬安徽省安慶府。清時宿松縣隸屬之道多變。晚清,安慶府所領各縣先屬安廬滁和道,後屬皖南道。
二、民國時期建置
民國時期,建置多次改革。繼廢府存縣、改州為縣、設道轄縣之後,又撤道設區,最後改設行署轄縣。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安徽省。民國2年(1913年),廢安慶府。民國3年(1914年)6月,省設3道,宿松等16縣屬安慶道。民國17年(1928年),撤安慶道,宿松縣由省直轄。
民國21年(1932年),全省設10區分轄60縣,實行首縣制。宿松等5縣屬第一區(懷寧為首縣)。同年10月,廢首縣制,全國推行行政督察專員制,設行政督察區(亦稱專區,全省設10區)。宿松縣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1938年),適應抗日戰爭形勢,安徽省以長江為界,設皖南、皖北兩個行署,分轄屬地各縣。宿松縣屬皖北行署第一專區。民國29年(1940年),撤銷皖北行署,宿松縣屬安徽省第一專區(專員公署駐太湖縣城)。民國38年(1949)3月28日,宿松縣全境解放,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宿松縣人民政府,隸屬同年4月成立的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簡稱皖北行署)。民國21年(1932年)10月至建國前屬第一專區。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置
1952年8月25日,皖南、皖北行署合併正式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8月25日後,安徽省設7個專區轄70個縣,宿松縣屬安慶專區。
1968年8月,專區改地區,宿松縣屬安慶地區。
1988年8月17日,撤銷安慶地區與安慶市,組建新的安慶市,實行市轄縣體制。
宿松縣行政區劃
編輯2022年5月,根據安徽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安慶市調整宿松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宿松縣部分行政區劃,撤銷五里鄉,調整宿松縣孚玉鎮、破涼鎮部分管轄範圍,設立龍山街道,設立松茲街道等。其中宿松縣破涼鎮更名華亭鎮。
[33]
截至2022年5月,宿松縣下轄2個街道、9個鎮、12個鄉:龍山街道、松茲街道、孚玉鎮、復興鎮、匯口鎮、許嶺鎮、下倉鎮、長鋪鎮、華亭鎮、二郎鎮、涼亭鎮、洲頭鄉、九姑鄉、千嶺鄉、程嶺鄉、高嶺鄉、佐壩鄉、隘口鄉、河塌鄉、陳漢鄉、柳坪鄉、趾鳳鄉、北浴鄉。
[39]
宿松縣人民政府駐宿松縣太白路。
[2]
宿松縣地理環境
編輯宿松縣位置境域
宿松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邊陲的皖、鄂、贛三省的結合部,地處長江下游之首的北岸。地理座標為東經115°52′—116°34′40″,北緯29°47′20″—30°25′30″。東與望江縣湖面毗連,南濱長江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江相望,西和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接壤,北連太湖縣,面積2393.53平方千米。縣境南北緯差38′10″,相距72千米;東西經差42′40″,相距67千米。
[8]
宿松縣地形地貌
宿松縣地質構造屬於淮陰地質古大陸向南京拗陷過渡地帶的大別山山脈東部末端。對該縣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響的是中生代以來的歷次構造運動,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故地貌主要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異明顯,其中西北部為山區,境內海拔800米以上山峯有8座,最高峯羅漢尖海拔1015.5米,為松杉竹茶主要產區;中部為丘陵,面積854平方千米,為該縣最大面積的自然類型區,為糧油主產區。
[9]
宿松縣水文
宿松屬於長江流域河流水系,由於受地質構造的影響,總的特徵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長,東南部少而短。發源於大別山的涼亭河、二郎河兩大河流,具有山區河流的一定特徵,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積597平方千米,涼亭河流域面積289.3平方千米,它們把大別山南麓的徑流串入湖泊(縣域中部和南部,水面遼闊,水資源豐富,有連成整體的泊湖、黃湖、龍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東經華陽流入長江。
[9]
宿松縣氣候
宿松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縣年平均氣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毫米,山區降水多於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時數2023.7小時,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
[9]
宿松縣自然資源
編輯宿松縣土地資源
宿松縣國土面積為2393.53平方千米。其中丘陵區812.13平方千米,山區296.93平方千米,洲地451.14平方千米,水域833.33平方千米。陸地面積中有灘塗面積13.23平方千米,其中沿湖灘塗11.82平方千米,沿江灘塗1.41平方千米。
[10]
宿松縣礦產資源
宿松縣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礦種有煤、磷礦、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紋石、硅藻土、石英沙岩、蘭晶石等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2700萬噸、石灰石儲量13億噸,居全省前列;煤儲量466萬噸,大理石儲量7億立方米,瓷土儲量510萬噸,此外滑石以及鐵、鉛、鋅、銀、金等都具有開採價值。
[11]
宿松縣森林資源
宿松縣人口
編輯截至2019年末,宿松縣户籍人口87.3萬人,比上年增加2597人;常住人口62.4萬人,比上年增加0.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5.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2‰,比上年下降1.2個千分點;死亡率1.6‰,比上年下降15.2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10.6‰,上升19.4個千分點。
[3]
宿松縣政治
編輯縣委 | 書記 | |
副書記 | ||
常委 | ||
縣人大 | 常委會主任 | |
縣政府 | 縣長 | |
副縣長 | ||
縣政協 | 主席 |
宿松縣經濟
編輯宿松縣綜述
2021年,宿松縣全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5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2.7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97.7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103.9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0.6:39.7:39.7調整為20.7:38.5:40.8,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30.8%
[35]
。
2021年,宿松縣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7億元,同比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3億元,增長1.4%,涉及民生領域的支出總額達49.5億元,增長1%,其中教育支出增長2.3%,衞生健康支出增長21.8%。
[35]
宿松縣第一產業
2019年,宿松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77020公頃,比2018年減少325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45662公頃,比上年減少1158公頃;小麥種植面積13511公頃,比2018年增加22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8080公頃,增加1803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9499公頃,擴大388公頃。
糧食產量40.90萬噸,比2018年增產2651噸,增長0.65%,油料產量7.38萬噸,增長10.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8萬噸,增長6.4%。2019年,末,宿松縣生豬存欄11.80萬頭,比2018年下降40.8%。生豬出欄35.84萬頭,下降12.3%。肉類總產量5.60萬噸,下降1.2%,其中豬牛羊肉產量3.18萬噸,下降16.3%。禽蛋產量1.33萬噸,下降25.8%。水產品產量8.66萬噸,增長3.2%,其中魚類產量5.51萬噸,同比增長7%。
[3]
宿松縣第二產業
2019年,宿松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8年增長11.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1%,股份制企業增長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滑10%。分門類看,採礦業下滑15.5%,製造業增長15.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
規模以上工業中,26個工業大類行業有19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計算機、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41.1%,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增長9.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8.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20.7%,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0.5%,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9.8%,紡織業增長49.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44.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84.45,總資產貢獻率14.6%,平均流動資產週轉2.83次,全員勞動生產率265930元/人。資質內建築企業增加值15.9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14.7%。商品房銷售面積達2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
[3]
宿松縣第三產業
2019年,宿松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9億元,比2018年增長10.7%。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8.2億元,同比增長11.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2億元,增長11.3%。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10.7億元,增長6.9%。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增長10.5%,餐飲收入增長12.1%。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增長10.6%,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2%,住宿業營業額增長9.8%,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5.8%。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2.1%;煙酒類增長7.7%。飲料類增長12.2%,中西醫藥類增長18.3%。體育娛樂用品增長15.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7.5%。進出口總額8148萬美元,增長14.4%。其中,出口7561萬美元,增長16.4%;進口587萬美元,同比下滑3.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36萬美元。
[3]
宿松縣社會事業
編輯宿松縣民生保障
2019年,宿松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522人,下降26.1%。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25人,增長12.9%。失業人員再就業231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4166人同比增長10.2%,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9.9萬人,同比增長1.1%。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27593人,下降1.8%。新農村合作醫療住院病人實際補償比例65.4%,比2018年提高1.1個百分點。年末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28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牀位7038牀。336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降26.3%。24326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降0.6%。農村五保供養6806人,下降2.6%。
[3]
宿松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宿松縣有普通中學49所,在校生43993人,專任教師3413人,初中升學率87.2%,高中升學率65.5%。小學119所,在校生56119人,專任教師2874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4229人,專任教師211人。
[3]
宿松縣科技事業
2019年,宿松縣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91件,較上年提高1.08件,全年申請專利762件,授權專利272個,其中,授權發明專利40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44.9%;高新技術企業15家,較2018年年底增加6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1%。
[3]
宿松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宿松縣擁有縣級劇場劇院1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黃梅戲劇團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2個。名勝風景區和文物保護區46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252.9千冊,同比增長0.23%。
中共宿松縣委宣傳部
[41-42]
與宿松籍知名青年演員、製片人田志斌聯合出品的宿松第一部電影
[40]
[42]
《大山之戀》榮獲安徽省“第十三屆五個一工程
[40]
”優秀電影作品獎及國內多個電影藝術獎項。也是安慶市首部獲得省級及以上政府獎項的優秀影片。
[42]
宿松縣醫療事業
截至2019年末,宿松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306個,其中醫院10個、衞生院22個,村衞生室、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09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4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血防站1個,婦幼保健院站1個,衞生監督所1個。全縣醫院、衞生技術人員245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59人,註冊護士919人。鄉村醫生和衞生員737人。醫療衞生機構牀位2290張。
[3]
宿松縣環境保護
2019年,宿松縣環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資總額3.09億元,增長1.7%。工業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率98.04%,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416噸, 比2018年下降2.3%。業廢水排放量達標率98.08%,與上年持平。工業煙塵排放量達標率97.59%,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綜合環保指數為95.79。
[3]
宿松縣交通運輸
編輯宿松縣已形成由鐵路、公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合九線過鏡,境內長25千米,為單線鐵路,設宿松、涼亭車站,宿松站辦理客運。滬渝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31.2千米,雙向4車道,出口位於孚玉鎮孚玉路,通往九江、合肥。105國道過鏡,境內長35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太湖縣、黃梅縣。S203省道過境,境內長51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望江縣、太湖縣。截止到2015年,境內縣鄉(鎮)級公路27條,總長372.8千米;公路橋樑347座,總長7125.6延米。共有客運班線87條,其中省級線路16條、市級線路5條、縣鄉線路66條,城區客運站場4個。宿松境內通航河道總里程203.5千米,客運渡口16道,公路渡口3道,貨運碼頭7個,運輸企業擁有貨運船舶9艘,5220噸位;截止到2015年,客運船舶21艘,963座位;車渡船舶3艘,22車位。
[14]
宿松縣風景名勝
編輯宿松東望黃山,西傍廬山,南臨“龍宮”(江西彭澤龍宮洞),北靠“太湖”(安徽潛山天柱山)。有海門天柱、嚴恭石道、鑿山仙洞、孚玉青峯、仙田瑞谷、龍湖浮笠、秀河煙柳、太白書枱、西源九井、燃燈古寺等十大風景勝地。有“江上蓬萊”之譽的“長江絕島”小孤山;譽為“南國小長城”的千年古寨、戰爭遺址的白崖寨,逶迤起伏,蟠踞山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石蓮洞,蒼松滴翠,秀竹娉婷;“美比九寨”九井溝,峯峻石奇,峽谷幽深;還有高峽出平湖的釣魚台水庫、煙波浩淼的黃湖休閒度假區,構成了皖西南旅遊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15]
- 小孤山
小孤山雄居長江中下游之吳頭楚尾的小孤山是遐邇聞名的旅遊勝地,風光旖旎,獨立不依,北望天柱,南盈匡廬,與江西湖口縣的石鐘山、彭澤縣的龍宮洞相毗鄰。
- 白崖寨
白崖山位於宿松縣城西北趾鳳鄉境內,距縣城五十餘華里。主峯雁戀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窄徑凌空,飄崖百仞。“南國小長城”白崖寨就盤卧於白崖山上。
- 石蓮洞
石蓮洞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以自然景觀為依託,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達八十餘種。境內山峯林立,蒼松滴翠,秀竹娉婷,雲霧繚繞,霞光熠熠。
- 九井溝
宿松縣著名人物
編輯徐厲,原為江蘇沛縣人,後以侯入籍松茲,子孫世居於此,是宿松進入正史的第一個名人,業績載入司馬遷的《史記·年表》,為松茲人民眾口皆碑。
張何丹,原為四川人,後定居松茲,為官期間,日夜操勞,講究法治,體恤民情,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其中“鬥米斤雞”奇案,一直傳誦。
陳武,字子烈,廬江松滋人,公元176年,出生於今宿松縣陳漢溝。漢獻帝興平元年,陳武被孫策拜為別部司馬。建安四年,陳武組建新軍。公元前208年赤壁大戰中,陳武為第四隊領兵軍官,軍功卓著,進位偏將軍。建安二十年八月,陳武從孫權擊合肥,為救孫權,奮命戰死,時年四十歲。武有兩子,長子陳修,封都亭侯;次子陳表,封都鄉侯。父子三人的業績,均載入《三國志》,饒有名將家風。
周本,系南郡太守周瑜長子後裔,公元860年生於舒州宿松縣原梅墩鄉。少孤貧,有勇力,曾遇猛虎於嚴恭山上,徒手格殺之,從而聞名遐邇。
郝傑,字元英,宿松人。少孤,家貧,立志於學,攻讀經史,才名遠播。草書流利而有工力,人們用“善草如鬥”、“縱橫皆有趣”來形容,可惜天不假之年,未滿三十而離世,但留下了不朽之名。
石良,號松顏,系南宋都統轄石興宗之孫,宿松縣杜溪莊人。自幼秉承祖教,家居習武,略讀經史諸書,洞悉時勢。1361年,率兵赴九江歸順明太祖,授良為統兵元帥,鎮守宿松。
金忠士,字元卿,號麗陽,宿松城關人。幼聰穎,家貧而不輟學,1591年,一躍舉於鄉,深為臨川章伯玉所器重。次年入京應試,登進士,授江西樂平縣令。忠士初任有聲,民歌德政,1599年,召為監察御史,屢疏陳時事,言皆耿直,聲震天下。不久,奉命巡按貴州、浙江、河南三省,天子甚嘉其功。1610年還京,遷掌河南兼山東、陝西監察御史。在萬曆四十四年,詔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
朱書,(1654-1707),名世文,字字綠,又名杜溪,自幼聰穎過人,10歲能誦許多古典詩文,20歲即在杜溪和嚴恭山設立書館。31歲,結識桐城學派戴名世,結為文字友,幾年後選貢入太學,中年遊歷全國,寫下不少作品,文稿現存《朱杜溪先生集》、《遊歷記存》、《評點東萊博文》等。50多歲登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佩文韻府》和《淵鑑類涵》。1707年6月19日病逝於京師。戴名世贊其“才氣橫絕一世,文章為百世之人”,時人每論及桐城文風,都説“朱書、方苞、戴名世”堪稱清代文壇上的三顆明星。
羅遵殿,字有光,號澹村,宿松縣隘口鄉羅家老屋人。自幼發憤好學,23歲即中舉人,後四年,入京應試,登進士,從此開始了仕宦生涯。
段光清,字明俊,號鏡湖,宿松縣仙田莊段家老屋人。少有大志,勤學好問,歷任建德、慈溪、江山等縣知縣。
[17]
徐文藻,(1905~1928),名長良,生於宿松縣佐壩鄉松梅嶺一個地主家庭。幼念私塾,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考入湖北法政專科學校。北伐軍進攻武漢,他受黨組織派遣回到宿松開展地下鬥爭,宣傳三民主義和馬列主義,建立秘密活動中心,培養髮展黨員。
黎光祖,宿松縣五里鄉牌樓村人,安徽省紅軍書法家。1935年,黎結束私塾學習到南京謀業,尋機就讀安徽公學,萌發報國志向;次年北上京都,參加清華大學校內讀書活動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37年,他奔赴山西太原,考入抗日軍政訓練班。全國抗戰爆發,他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開闢太嶽抗日根據地時,他走村串户,寫標語、畫漫畫,動員羣眾抗日。爾後,相繼刻寫油印《行軍日報》、《野火報》。抗戰勝利後,主編《前進》報。1958年轉業,任安徽省新聞圖片社社長。黎自幼聰敏好學,喜詩文,酷愛書法,博採眾長,獨具風格。
[17]
葉尚志,原名葉光亮,男,漢族,1919年9月出生,宿松壩頭人。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中共黨員。出身革命知識分子家庭。原上海市政協常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統戰部副部長,市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著有《烈火雄風》、《靜悟遐思錄》、《世紀留筆》等文集和《浪花詩稿》、《葉尚志書畫集》等。被評為上海市健康老人。
劉奇葆,男,漢族,1953年1月生,安徽宿松人
[18]
,1974年9月參加工作,197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吉林大學國民經濟計劃和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8]
、黨組成員
[19]
。
李金城,宿松人,1963年10月生,大學學歷,中共黨員,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李金城同志1984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參加和主持了侯月鐵路、蘭武電氣化改造、孝柳鐵路、寶中鐵路、靈武鐵路、崑玉鐵路、包蘭鐵路、蘭新鐵路、寶蘭二線、青藏鐵路等十餘項國家重點工程以及三峽工程對外交通專用公路、尼日利亞鐵路技術改造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工程項目近20000多千米,分別擔任線路專業負責人或項目總負責人,工作中通過科學合理的選線為國家節約工程投資總計約8億元。
[20]
餘焰爐,男,漢族,1953年3月生,安徽宿松人,1977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曾任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2001年4月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扶貧辦公室主任(正廳級),2008年6月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2013年3月,任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主任。
張學軍,男,1955年8月出生,安徽宿松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醫科大學前任校長。
宿松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宿松簡介 .宿松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01]
- 2. 行政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19-06-04]
- 3. 2019年宿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宿松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09]
- 4.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2]
- 5.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 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 安徽省民政廳 安徽省司法廳關於公佈省鄉村治理試點示範三級創建名單的通知 .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引用日期2020-07-12]
- 6. 歷史沿革 .宿松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2-01]
- 7.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省直接管理縣體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省直接管理縣體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引用日期2014-05-16]
- 8. 宿松縣志文化 自然位置 .安徽省地方誌[引用日期2014-05-16]
- 9. 宿松概況·自然環境 .宿松縣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13-07-29]
- 10. 自然資源 .宿松縣人民政府網.2008-09-19[引用日期2014-01-18]
- 11. 2016年宿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宿松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7-19]
- 12. 人口名族 .中國 宿松[引用日期2014-05-16]
- 13. 走進宿松 .宿松縣人民政府.2020-09-08[引用日期2020-11-22]
-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宿松篇 .交通狀況[引用日期2014-03-09]
- 15. 宿松縣簡介 .安徽省宿松縣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2010-3-19[引用日期2013-12-20]
- 16. 宿松縣九井溝風景區 .宿松先鋒網.2010-8-26[引用日期2013-12-20]
- 17. 宿松歷史名人 .安慶旅遊資訊網.2008-8-27[引用日期2013-12-20]
- 18. 劉奇葆簡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02]
- 19. 劉奇葆簡歷 .中國政協網[引用日期2020-11-02]
- 20. 2002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李金城 .千龍網.2010-04-24[引用日期2013-12-20]
- 21. 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 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19-08-02]
- 22.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省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 [引用日期2019-09-26]
- 23.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公佈 .安徽文明網[引用日期2020-06-20]
- 24. 宿松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 .宿松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30]
- 25. 安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安慶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30]
- 26. 宿松入選安徽省第四屆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12-19]
- 27.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7]
- 28. 宿松人大常委會任免人員名單 陳志鵑任副縣長 .安徽網[引用日期2022-03-02]
- 29. 最新!安徽五個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調整 .決策雜誌[引用日期2022-03-11]
- 30. 許曉峯任宿松縣副縣長、代理縣長 .安徽網[引用日期2022-03-18]
- 31. 官宣!京港高鐵安九段正式開通運營 .彭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4-08]
- 32. 安徽一市最新人事任免!涉兩縣多名幹部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5-23]
- 33. 省政府同意!安徽這裏區劃調整!|安徽省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22-05-25]
- 34. 走進宿松 .宿松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25]
- 35. 解讀:2021年宿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宿松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25]
- 36. 許曉峯當選為宿松縣人民政府縣長 .安徽網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5-30]
- 37. 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6-02]
- 38. 走進宿松 .宿松縣人民政府.2022-05-25[引用日期2022-10-29]
- 39. 宿松縣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 .安慶先鋒網[引用日期2022-12-26]
- 40. 星光不問趕路人 ——宿松籍知名電影演員田志斌回鄉創業記 .宿松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18]
- 41. 皖產公益電影《大山之戀》登央視|縣委宣傳部 .網易[引用日期2023-01-18]
- 42. 勵志電影《大山之戀》明晚登央視六套-文旅紀實 .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1-1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