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宿國

鎖定
宿國,風姓。周初分封七十一國之一,為姬姓之外的異姓國,故址在今山東東平縣稍南2裏,男爵,最後被宋國所滅。
中文名
宿國
簡    稱
宿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北宿
主要城市
北宿,南宿
官方語言
上古漢語
貨    幣
刀幣
政治體制
君主制
國家領袖
宿男
主要民族
華夏族
滅亡時間
公元前684年
爵    位
男爵
遺址所在地
山東省東平縣東南
滅亡原因
宋國
國君姓氏
風姓

宿國起源和發展

周代諸侯國 周代諸侯國
宿國是在西周時期,周武王為了表示對伏羲氏的景仰,封伏羲氏的後代在宿(今山東東平縣東南),建立的諸侯國。
宿國,風姓。周初分封七十一國之一,為姬姓之外的異姓國,其中《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所載為北宿,故地在今山東東平東二十里之宿城鎮;晉侯蘇鍾銘所見"宿夷"及春秋初年參與宋國會盟、後為宋人逼遷至宋境的為南宿,故地在今安徽宿州市附近。
《春秋左氏傳隱公八年》記載:八年春,宋公、衞侯遇於垂。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庚寅,我入祊。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衞侯盟於瓦屋。八月,葬蔡宣公。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於浮來。螟。冬十有二月,無駭卒。宿為男爵。
春秋初年,宿已見諸經傳。《左傳》隱公元年(前722年)及七年(前716年)兩次記載宋與他國在宿地會盟。杜預注:宿“在東平無鹽縣”,故地在今東平東二十里宿城鎮。又《春秋》莊公十年(前684年)載:“宋人遷宿”,至於所遷何地,《左傳》無注,《公羊傳》和《穀梁傳》亦未明言。

宿國滅亡

1989年出版的新編《東平縣誌》載,古宿國在今東平縣縣城西四公里的宿城鄉。作為宋國附屬國的宿國與魯國接壤,彼此交往頻繁。周莊王十三年、宋湣公八年(前684年),宋湣公為加強對附屬國的控制,以宿國屬宋而親魯為由,強令宿國遷於宋國內地。這就是宋《太平寰宇記》所説的“內遷其人而更封其君。”後來,宋國滅掉了宿國,宿國的地方,變成了宋國的宿邑。

宿國都城

北宿(山東東平東二十里之宿城鎮)、南宿(安徽宿州市附近)
宋國的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和安徽、山東、江蘇接壤一帶,國都在商丘。今江蘇宿遷地在那時只是宋國的邊緣,宋湣公是絕不會捨近求遠而將宿國遷至侯今宿遷地的。一般認為宿遷為夙夷轉變而來,宿國與夙豫,九由,仇猶等無關。
1988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名辭典》,在“宿國”、“宿州”、“宿豫縣”、“宿遷縣”條中均未涉及“宋人遷宿”字樣,而採取謹慎迴避態度。但1989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宿州”條,卻明確寫道:“春秋時為宋國地。”1991年12月出版的新編《宿州市志》“建置”中載:“唐憲宗元和四年建置宿州……州依春秋時期宋湣公遷宿入境的史實而得名。”明確認定“宋人遷宿處”是在今安徽省宿州市。今宿州地在春秋時正是宋國的內地,今山東省東平縣的古宿國正是遷往那裏的。
據《元和郡縣誌》十“泗州宿遷”下説,今江蘇宿遷即《春秋》宋人遷宿之地”。當是在“宋人遷宿”之前,居於今山東境內的宿國已被別國逼迫而遷至現江蘇宿遷,春秋時又被宋國所遷。其實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宿豫縣城被黃河氾濫沖毀,駐宿豫縣城的泗州治所南遷臨淮縣城,其址在今淮安市所轄盱眙縣西北淮河西岸。宿豫縣治所乃西北向遷至原下相城址。宿遷縣城雖遷,宿遷縣名未改。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名諱,宿遷縣名遂由宿豫改為宿遷。所以宿豫改名為宿遷,實即因宿豫縣城遷移之意。此之前如無城址遷移之事實,“宿豫”的“豫”字就當改為他字了。宿豫縣城遷往原下相城址的時間是唐玄宗開元間“城被水漫”之時,宿豫更名為“宿遷”的時間是遷城時隔27年的唐代宗即位之時。《中國歷史地名辭典》中“宿遷”條把“遷治”時間記為“北宋初遷治今宿遷縣西南黃河故道南岸古城”是錯誤的。宿豫縣“城被水漫”拖延達二百二十五年至“北宋初”才“遷治”,這無論在“遷治”時間上,還是在“更名”時間上,都是不符合當時歷史實際的。“宿豫”更名為“宿遷”更與“宿國所遷之地”風馬牛不相及。而唐《元和郡縣圖志》恰恰在這個“遷”字上,把“宿遷縣”牽強附會而成“宿國所遷之地”。由於此書又是最古的地理總志,宋《太平寰宇記》等歷代志書沿襲陳説,以致訛以傳訛;宿遷與夙由,九餘,仇豫等東夷宿夷等有關,與南宿國風馬牛不相及。
宿國故都在今東平縣城以東二十里的宿城鎮宿城村,此處北距白佛山2.5公里,南距大清河1.5公里,故城址東西寬1560米,南北長1234米,文化遺存豐富。(1989年版《東平縣誌》)1977年,此遺址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宿國文物

編鐘 編鐘
晉侯蘇編鐘:根據馬承源先生考釋,得16段編鐘銘文,以編鐘序號為序,現採錄如下:(1)惟王卅又三年,王親遹省東國南國。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二月(2)既死霸壬寅,王償往東。三月方死霸,王至於,分行。王親令晉侯蘇:率乃師左氵舟(周)鑊,北氵舟(周)□,伐夙夷。晉(3)侯蘇折首百又廿,執訊廿又三夫。王至於城,王親遠省師。王至晉侯蘇師,王降自車,立,南鄉,(4)親令晉侯蘇自西北遇(隅)敦伐城。晉侯率厥亞旅、小子、呈戈(秩)人先,陷(5)入,折百首,執訊十又一夫。王至(6)淖列,淖列夷出奔,王令晉侯(7)蘇帥大室小臣、(8)車僕從,(9)述(遂)逐之。晉侯折首百又一十,執訊廿夫;大室小臣、車僕折首百又五十,執訊六十夫。王惟反歸,在成周公族整師(10)宮,六月初吉戊寅,旦,王格大室,即位。王呼膳夫曶召晉侯蘇,入門,立中廷。王親錫駒四匹。蘇拜稽首,受駒以(11)出,反入,拜稽首。丁亥,旦,王魚阝於邑伐宮。庚寅,旦,王格大室,司工揚父入右晉侯蘇,王親儕晉侯蘇禾巨鬯一卣、(12)弓矢百、馬四匹,蘇敢揚天子丕顯魯休,用作元龢鍚鍾,用昭格前(13)文人。前文人其嚴在上,翼在下,醴醴(14)毚毚,降餘多福。蘇其邁(15)年無疆,子子孫孫,(16)永寶茲鍾。
銘文記載了在西周晚期某王三十三年,晉侯蘇奉王命討伐山東的夙夷,折首執訊,大獲全勝,周王勞師,並兩次嘉獎賞賜晉侯的史實。此“夙夷”即“宿夷”。

宿國世系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