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容城八景

鎖定
容城八景是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容城鎮最具代表的自然景觀,分別為:章台曉霽、錦水晴嵐、軒井流霞、璇台湧月、鶴澤觀漁、離湖讀騷、泮宮擷翠以及南廓古梅。
中文名
容城八景
地理位置
湖北省南部,長江北岸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章台曉霽、錦水晴嵐、 軒井流霞、璇台湧月、鶴澤觀漁等
行政區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

容城八景章台曉霽

在監利天竺村附近的古容城遺址中,有座叫天竺山的大土台,據考古工作者考證,此地即楚章華台遺址。春秋時期,此地是離湖的邊緣,有荒丘野林,沼澤湖泊,是飛禽走獸羣集的地方。歷代楚王都在這裏打獵遊樂。
容城八景 容城八景
楚靈王為了炫耀國力,“盡土木之技,殫珍府之寶”。修建了一座舉世無雙的章華台,台高十丈,基廣十五丈。平地兀起,氣勢雄偉壯觀。每當雨後初晴,旭日東昇,平原上雲蒸霞蔚。登上章華台,極目遠望,楚天遼闊,紫霧飄繞,瑞鳥翱翔,湖光水色,使人目不暇接,樂而忘返。
盛極一時的章華台,隨着楚國的衰亡而消夷為歷史的陳跡,只有文人墨客在此憑弔懷古,唐初名臣尉遲恭曾經重修過章華台,並請畫匠繪“章台曉霽”的圖畫,綴以詩文懸於內壁。後來此章華台也毀於戰火,只留下一片廢墟。

容城八景錦水晴嵐

容城八景
容城八景(5張)
錦水晴嵐,地處監利縣南部邊緣荊江大堤一形彎處、初名“錦水口”。“相傳夏水灌注時,此地流成五色”。江畔諸峯倒影其中,陽光初照,水霧冉冉上升,異彩紛呈,氣象萬千,如詩如畫。人稱“錦水晴嵐”。元末明初,諸峯陸沉、錦水口漸漸淤塞。

容城八景軒井流霞

軒井流霞:獅子山形如卧獅,系一臨江孤立小山。山腰有軒轅井。傳説軒轅帝遊樂洞庭,曾憩此地,又傳井水長年不涸,晚霞映照山石,投影井中,似有萬道霞光流動,人稱“軒井流霞”。獅子山南鎖洞庭,西扼長江,是重要的水陸交通要塞。南宋初年,大將宗澤曾在此地駐兵以防楊麼水師。後岳飛兵進洞庭,亦在此設營轉運糧草。明末,李自成部屬出在此與官兵爭戰不息。現獅子山尚存宗公廟遺址。

容城八景璇台湧月

璇台湧月:璇台東臨周老咀附近小彭家台。約5 米,長寬均約10米,三面環水,背坡過曲廊小橋拾級而上。百餘步可至台頂。台頂略呈圓形,迎水面陡峭突入胭脂河中。每臨中秋月夜,台側古柳翠竹和月倒映一汪秋水,清風徐來,月影沉浮,恰似風吹河中千層浪,層層有月亮,人臨之恍然如造仙境。後文人題以“璇台湧月,”登臨遊覽者接踵而至。可惜胭脂河今已淤死。璇台亦已夷為平地,闢為良田。

容城八景鶴澤觀漁

鶴澤觀魚:白露湖古系荒澤,相傳羊祜鎮守荊州時,曾在澤中蓄鶴。故稱鶴澤。因湖澤低窪,湖水從未枯竭,常年有成羣的白鷺在湖上捕食魚蝦。由於水域寬闊,食餌充足,遂在湖中繁衍後代。於是白鷺越聚越多,常在湖中嘻戲喧鬧,追逐玩耍,在空中上下拜舞,展翅飛翔,蔚為壯觀。因而得名。

容城八景離湖讀騷

離湖讀騷:楚容城有一個離湖(今荒湖毫口),相傳屈原曾在此作過離騷。公元前 313年,屈原被迫離開郢都。沿古夏水來到離湖之濱,見湖澤遼闊壯麗,澤畔芳草菲菲,菱荷帶露盛開,默默含情,遠處水天一色,一碧萬頃,美麗的故國河山,深深地吸引了詩人。他一想到自己的政治抑負不能施展,反遭到小人的讒言而被放逐,不覺滿腔悲憤,思緒象湖水一樣起伏難平。詩人一路行吟,揮笑寫下了傳頌千古的長抒情詩──《離騷》。監利人民為了紀念屈原,便在湖畔開館治學,專攻《離騷》,史稱“離湖讀騷。”

容城八景泮宮擷翠

也許是一脈相承之故,監利中學校址即原泮宮所在地。泮宮即學宮。泮者半也。因古時學宮前面有一半月形水池,故稱泮宮。據《監利縣誌》載,原泮宮兩廡戟門,高堂深院,靜謐典雅。院中古柏參差、倒映一泓池水,虯枝古幹,鬱郁蒼蒼,人稱“泮宮翠柏”,系容城八景之一。
誰料如此含英育秀之所,競深藏於容城鬧市腹地。如北沿容城大道,進寶合門街,折入教育巷,便見一座高大門樓面南而立。橫額上,已故當代書法家王遐舉先生所題“湖北省監利中學”七個大字赫赫地躍入眼簾。
監利中學創立於1914年,始立於1941年,1956年定址於此。校園內碧葉中綻露着白花的玉樹夾道而立。

容城八景南廓古梅

南廓古梅:處縣城南部工農堤西北側20米處,相傳此地曾有二百七二年古梅一株,奇枝屈突,凌寒著花,可惜後來毀於大火,以致“肌消腹朽”,“自踵至頂。略無完膚”。幾年後,古梅枯梢旁忽生新枝。“出若游龍蜿蜓,任意衝突,繁花豔蕊,照滿城隅”。全城大譁,皆道精靈顯聖,往來踏雪觀賞者絡繹不絕。嗣後,南廓古梅便綴以畫錄入《監利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