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家庭史學

鎖定
家庭史學是當代西方史學中的重要分支,也是西方“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其內容涉及從史前到現代的親屬羣體的社會文化演變 [2] 
中文名
家庭史學
外文名
History of the family
所屬領域
社會史
出現時期
19世紀中期

家庭史學歷史沿革

其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中期。F.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分析了家庭模式與工業化之間的聯繫,是家庭史學的重要理論淵源之一。此外,J.J.巴霍芬的《母權論》(1861)、L.H.摩爾根的《古代社會》(1877)、《美洲土著的家和家庭生活》(1881)、F.勒普累的《家庭的組成》(1871)等,在家庭史研究中也有重要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家庭史迅速發展,併成為歷史學獨立的分支之一,和當時西方社會發展的特點密切相連,如女權主義運動的興起,性解放浪潮的出現等。此外,包括史學在內的學術研究整體化趨勢不斷加強,也對其形成和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
家庭史學和同時興起的人口史學有密切的聯繫。如英國劍橋大學“人口與社會結構研究組”,既是人口史研究的中心,也是家庭史研究的中心。20世紀50年代,法國人口史學家L.亨利創立的“家庭重現法”,通過每個家庭歷史的“重現”,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每個家庭的經歷,不僅對於人口史研究,而且對於家庭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家庭史學研究內容

家庭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單位,是認識人類歷史的一個基本細胞,因此家庭史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宏觀和微觀問題兼具,幾乎涵蓋了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歷史人口方面的家庭史;法制、法律史方面的家庭史;經濟學意義上的家庭史;社會學意義上的家庭史;心理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家庭史;宗教學意義上的家庭史,等等。除上述有具體實證內容的研究之外,家庭史自身的一些理論方法論問題,也在家庭史研究之列,如“什麼是家庭”等。

家庭史學主要成果

20世紀60年代以後,家庭史研究進展迅速,僅英國、法國、美國1962~1976年,家庭史的著作和論文計有1 500多種問世,主要成果有德莫斯的《小社區: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家庭生活》(1970),格雷文的《馬薩諸塞安多佛殖民地四代的人口、土地和家庭》(1970),安德森的《19世紀蘭開廈的家庭結構》(1971),P.拉斯勒特等編的《家庭規模》(1972),P.拉斯勒特的《歷史上的户與家》(1972),《前輩們的家庭生活與非分之愛》(1977),《我們失去的世界——更深入的研究》(1983),J.古狄、J.塞斯克、E.P.湯普森編輯的《西歐農業社會的家庭與繼承權:1200~1800》(1976),L.斯通的《英格蘭的家庭、性與婚姻:1500~1800》(1979),J.古狄的《歐洲家庭與婚姻的發展》(1983),M.米特羅爾等《歐洲家庭史》(1983)等。在美國家庭委員會的支持下,羅伯特·惠頓等人在1976年創辦了家庭史研究的專業學術刊物《家庭史雜誌:親族、家庭和人口統計研究》(簡稱《家庭史雜誌》)。該刊物發表家庭史研究最新成果,日益引起國際史學界的關注。 [1] 
參考資料
  • 1.    家庭史學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0-12-18]
  • 2.    Hareven T K. The history of the family and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change[J].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91, 96(1): 9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