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宮貓

(明代宮廷貓兒房飼養的貓)

鎖定
從古時起,就有很多宮中的人養貓,即宮貓。明代養“宮貓”,已是登峯造極。
中文名
宮貓
原    因
宮中的人養貓
對    象
地    點
宮中

目錄

宮貓歷史記載

太監劉若愚在《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中記載:“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凡聖心所鍾愛者,亦加陞管事職銜。”
貓兒房是“宮貓”的管理機構。它的職責不僅是管理好大量的“宮貓”,還要在眾多的“宮貓”中選拔佼佼者,獻給皇帝。皇帝喜歡的自己留下,其他則賞賜於皇親國戚。 [1] 
這些“宮貓”和人一樣,分三六九等,公的叫“某小廝”,母的叫“某丫頭”,混得好的,得個名分——即得到皇帝和后妃們特別寵愛的,無論生前還是死後,該賜名的賜名,該封號的封號。有了職銜的貓就叫“某管事”,它們享受着特別的待遇,即“隨同內官同領賞賜”。由於“宮貓”主人的官銜不同,所以這些“貓管事”們也就有了“大管事”與“小管事”的差別。特別有意思的是,有的公貓竟然被閹割,成了“公公”後,一般叫“某老爺”。貓老爺在“宮貓”中享受一定的待遇,地位挺高的。 [2] 
如果“宮貓”得到皇帝的恩寵,那就了不得了,生有風光,死有哀榮。
嘉靖初年,有一隻“宮貓”通體毛色淡青、雙眉潔白,性情温馴,不亂喊濫叫,不狂咬瘋噬,尤其善解人意。經貓兒房推薦,這隻叫“霜眉”的“宮貓”得到嘉靖皇帝的喜愛,它日夜伴隨皇帝左右。時間稍長,“霜眉” 就熟識了皇帝的日常習性。皇帝起身或外出,它必在前當嚮導;皇帝就寢入睡,它不離左右。如果它遇到飢渴或大小便,也一定要等到主人醒來方才離去……因此,皇帝愈加溺愛,並封它為“虯龍”。“虯龍”死後,嘉靖皇帝傷心不已,下令葬於萬歲山北側,命為“虯龍冢”,並立碑祭祀。
為了解除嘉靖皇帝失“霜眉”之痛,貓兒房又千選萬遴來一隻獅貓,以填補皇 [2]  帝內心的空虛。據《萬曆野獲編》記載,這隻獅貓死後,“上痛惜,為制金棺,葬之萬壽山之麓;又命在值諸老為文,薦度超升。”這實在難為了那些飽讀詩書的大臣們。一個叫袁煒的侍講學士,因寫出“化獅作龍”之句,得到嘉靖皇帝的非常賞識,後被提升為少宰,加一品入內閣,享盡榮華富貴。
這些玩物喪志的皇帝,萬萬沒料到“宮貓”盛行所釀之患。特別是在貓兒發情時期,它們嘶叫不絕,上躥下跳,貓影幢幢,一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豈能遭此驚嚇,有的竟抽搐成疾,甚而夭亡。而侍奉嬰兒的乳母、宦官卻不敢進言。另外,供養這些“宮貓”,耗資巨大。僅以乾明門豢養的12只貓(非宮內)為例,每年消費豬肉1700多斤,肝365副。何況“宮貓”繁多,其享受、花費更巨。
明代貓兒房和“宮貓”的繁盛,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風貌。 [2] 

宮貓現狀

故宮裏的貓 故宮裏的貓
歷史變遷,當年皇帝妃子們寵愛的宮貓已經不知去向。
現今故宮裏的流浪貓,一部分可能是當年這些宮貓的後代,一部分是自己跑進來的,一部分是外面遊客夾帶進來的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