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紫荊

(宮粉羊蹄甲的別名)

鎖定
洋紫荊(學名:Bauhinia variegata L.):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廣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無毛。葉近革質,廣卵形至近圓形,寬度常超過於長度,先端2裂達葉長的1/3,裂片闊,鈍頭或圓,兩面無毛或下面略被灰色短柔毛。總狀花序側生或頂生,極短縮,多少呈傘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花大,近無梗;花蕾紡錘形;佛焰苞狀,被短柔毛;花瓣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4-5釐米,具瓣柄,紫紅色或淡紅色,雜以黃綠色及暗紫色的斑紋。莢果帶狀,扁平;種子10-15顆,近圓形,扁平,直徑約1釐米。花期全年,3月最盛。
分佈於中國南部、印度、中南半島。花美麗而略有香味,花期長,生長快,為良好的觀賞及蜜源植物,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木材堅硬,可作農具;樹皮含單寧;根皮用水煎服可治消化不良;花芽、嫩葉和幼果可食。 [3] 
注:本詞條介紹的是學名 Bauhinia variegata 的植物,《中國植物誌》稱【洋紫荊】,香港人稱“宮粉羊蹄甲”。此花不是香港市花(香港市花學名 Bauhinia × blakeana,《中國植物誌》稱【紅花羊蹄甲】,香港人稱“洋紫荊”,《香港基本法》稱“紫荊花”)。 [5]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1] 
中文名
洋紫荊
外文名
Orchid Tree
別    名
宮粉羊蹄甲
羊蹄甲
紅紫荊
紅花紫荊
彎葉樹
拉丁學名
Bauhinia variegata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豆科
亞    科
雲實亞科
羊蹄甲屬
洋紫荊
命名者及年代
L., 1753

洋紫荊形態特徵

洋紫荊
洋紫荊(10張)
洋紫荊是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廣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無毛。葉近革質,廣卵形至近圓形,寬度常超過於長度,長5-9釐米,寬7-11釐米,基部淺至深心形,有時近截形,先端2裂達葉長的1/3,裂片闊,鈍頭或圓,兩面無毛或下面略被灰色短柔毛;基出脈(9-)13條;葉柄長2.5-3.5釐米,被毛或近無毛。
總狀花序側生或頂生,極短縮,多少呈傘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總花梗短而粗;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極早落;花大,近無梗;花蕾紡錘形;萼佛焰苞狀,被短柔毛,一側開裂為一廣卵形、長2-3釐米的裂片;花托長12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4-5釐米,具瓣柄,紫紅色或淡紅色,雜以黃綠色及暗紫色的斑紋,近軸一片較闊;能育雄蕊5,花絲纖細,無毛,長約4釐米;退化雄蕊1-5,絲狀,較短;子房具柄,被柔毛,尤以縫線上被毛較密,柱頭小。
莢果帶狀,扁平,長15-25釐米,寬1.5-2釐米,具長柄及喙;種子10-15顆,近圓形,扁平,直徑約1釐米。花期全年,3月最盛。 [3] 

洋紫荊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南部、印度、中南半島,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3] 

洋紫荊主要變種

白花洋紫荊(變種)
Bauhinia variegata var. candida (Roxb.) Voigt in Hort.
花瓣白色,近軸的一片或有時全部花瓣均雜以淡黃色的斑塊;花無退化雄蕊;葉下面通常被短柔毛。
常栽培於庭園供觀賞。中國雲南常見有野生的。花可食。
與洋紫荊的分佈大致相同。 [3] 

洋紫荊生長習性

洋紫荊屬於陽性植物,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土壤要求不高,排水良好,病蟲害少;生長較快,萌芽力強,耐修剪,栽培容易。 [4] 

洋紫荊繁殖方法

洋紫荊播種繁殖

篩選性狀優良的母株,莢果變淺褐色還沒開裂時採種,5月份進行採種,收集到的種子於通風乾燥處儲存。種子隨採隨播,挑選後的種子發芽率可達95%以上,隨着時間的推移,發芽率會降低,到10月份的時候(冰箱4℃條件下保存的)種子的發芽率下降到70%左右。
洋紫荊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播種前用0.3%~0.5%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半小時的消毒浸泡處理,再用清水沖洗和浸泡半小時。待播下種子之後,輕輕撒一層細沙覆蓋種子表面,噴水保持濕潤。2~5d開始發芽,幼苗出土後注意控制其密度。 [4] 

洋紫荊扦插繁殖

採集洋紫荊優良母株的半木質化枝條,每個枝條剪10cm左右保留4個以上芽位,枝條的底端剪成斜口,枝條保留1~2片葉片,剪去葉片的2/3。將斜口的一端,放入濃度為100×10-6的吲哚丁酸生長劑溶液中,浸泡到插穗條2/3處,浸泡時間為1h。
扦插的基質為蛭石,扦插時,用木簽在基質上先插孔,孔深5~6cm,放入插穗後將周邊土壓實,噴水使枝條保持濕潤。採取適當的措施調節控制温、濕度及光照,扦插之後用薄膜覆蓋,並且加蓋遮陰度為50%~80%的遮陽網,當温度過高時可以將四周的薄膜掀開透氣,將苗牀温度控制在25℃左右。 [4] 

洋紫荊嫁接繁殖

選擇生長髮育健壯,不易發生病蟲害的洋紫荊或者羊蹄甲單株作砧木,將觀賞性強的洋紫荊優良單株的枝條嫁接在砧木上。洋紫荊的嫁接常用枝接的方法進行,根據砧木的嫁接位置不同,還可以分為高位嫁接和低位嫁接兩種方式。
高位嫁接一般針對3年生粗壯砧木,在2.0~3.0m處截斷主幹,選擇頂端光滑樹幹進行嫁接,是一種培育大苗的方法,可快速形成樹冠的,縮短育苗時間。低位枝接是針對1~3年生砧木,在地上10cm左右處截斷主幹,選擇中間光滑處進行嫁接,利用洋紫荊速生特性。低接親和力更強。 [4] 

洋紫荊栽培技術

移植宜在早春2-3月進行。小苗需多帶宿土,大苗要帶土球。温室盆栽,春、夏水分宜充足,保持濕度。夏季高温時要避免陽光直曬。秋、冬應稍乾燥。生長期施液肥1-2次。此花在亞熱帶、長江流域盆栽,冬季應入温室越冬,最低温需保持5°以上。
洋紫荊在用於園林綠化時,為了獲得良好的遮陽效果,一般均採用大苗(直徑在10釐米以上)移栽。由於它適應性很強,大苗移栽成活率極高。大苗移栽前必須進行截幹處理,一般截斷留取主幹3米-5米,並保持一定樹形。適當疏枝和截短,留分枝在0.2米-1.0米便可。移栽大苗需帶“泥球”,栽植不宜過深,否則會引起爛根,影響成活;種植後須設立支架保護。 [2] 

洋紫荊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角斑病和煤煙病。
角斑病病斑呈多角形、黃褐色,擴展後相互融合成大斑,發病嚴重時,葉子上佈滿病斑,導致葉片枯死、脱落;煤煙病的葉片有油煤狀物,樹幹枝條烏黑,嚴重時不開花,葉片脱落至死。
防治方法:秋季清除落葉並集中燒燬,這樣可以減少來年侵染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

洋紫荊主要價值

洋紫荊經濟價值

花美麗而略有香味,花期長,生長快,為良好的觀賞及蜜源植物。木材堅硬,可作農具;花芽、嫩葉和幼果可食。 [3] 

洋紫荊藥用價值

花(老白花):苦、澀,平。消炎解毒。用於肝炎,咳嗽痰喘,風熱咳嗽。樹皮含單寧;根皮用水煎服可治消化不良。
【佤藥】老白花,白花羊蹄甲:樹皮、花用於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中佤藥》。
【傈僳藥】羊蹄甲,老白花,敗花:根、樹皮及花用於咯血,消化不良,咳嗽,肺炎,肝炎《怒江藥》。
【傣藥】埋朽:用於濕疹,潰爛,刀傷,生肌,愈口《傣醫藥》。羊蹄甲,埋修,扭絲樹(西傣):根、皮、葉用於濕疹潰爛,刀傷,生肌愈口,消化不良性腹瀉,腸炎痢疾《滇藥錄》、《滇省志》、《版納傣藥》、《傣藥錄》。
【白藥】羊蹄甲,老白花:根治咯血,消化不良;樹皮治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葉治咳嗽,便秘;花治肝炎,肺炎,支氣管炎《大理資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