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宣道中学
- 外文名
- Christian Alliance College
- 简 称
- 宣中/CAC
- 创办时间
- 1965年
- 校 训
-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 知名校友
- 詹瑞文先生
学校介绍
播报编辑
宣道中学是香港九龙塘基督教中华宣道会为解决属下小学毕业生升学而创立的首间中学,于1962年获政府免费拨出九龙马头涌富宁街30,000平方尺地段为校址,于1964年动土。1965年9月开课,由于新校舍未落成,乃借用九龙塘宣道小学校舍,在下午上课,全校共17班。于12月初新校舍才告落成启用。
1971年成为教育署按额资助中学。1979年被接纳转为津贴中学。1982年转为全津贴中学,成立校董教师谘议会。于1986年会见教育署建校组官员申请扩校及开办新校,1990年获教署通知,为配合教育政策,不宜批予扩建校舍,只宜迁校。1992年9月起分阶段迁入屯门现址,1996年8月底旧校校务结束。1998年为配合政府之母语教学政策,由中一起,开始采用中文为授课语言。
发展历程
播报编辑
一、创校发展期 (1965-1970)
一九六五年九月一日开课,由于新校舍未落成启用,乃借用九龙塘宣小在下午上课,全校共十七班。由梁浩然长老担任校长。于十二月初、新校舍落成启用,班级开设计有中一级十二班、中二级三班、中三级四班;课室共有廿五间、实验室四间、特别室及图书馆各一间、礼堂一座、大小篮球场各一个。
一九六六年一月制订校规及成立首届校董会,学生团契亦正式成立。随后交通安全队、风纪队亦先后成立。为配合道德教育,制订公民训练纲目,每天早上由老师按编订之纲目向同学讲解。五月成立主日学,供同学每主日返校学习圣经。在初期采用每月考试制,勉力同学勤奋向学。于九月制订教师职务范围须知,作为教学指引。是年增开中四级,全校廿五个课室均使用,并推动班会组织,及成立器械体操队。十月图书馆启用并开设第一期救护班课程;为推广同学之自治能力成立慕迪社、司布真社、卫斯理社、路德社。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白举办第一届田径运动会。该学年改为上下两学期考试,全年共六次考试。一九六八年五月该校第一届中五生参加会考,九月八日宣中堂成立;学生团契发展迅速而分为迦密团(中一至中三),锡安团(中四至中五),为培养学生多方面之兴趣,乃成立园艺组。一九六九年全年考试改为四次,同年四月举行第一次宗教周,于布道会中有六十六位同学决志信主,为配合校务日繁之发展,乃提升庞建新先生为副校长。一九七零年全年考试乃改为三次,以增加教学时间。是年开设中六预科课程。在这时期一切制度已告建立,并奠定良好之基础,作为日后发展之基石。 [1]
二、转型津校期(1971-1982)
一九七一年九月,校务繁多,校董会通过增设副校长一职,由胡炳昭先生担任;是年起该校成为教育署按额资助中学,该年度只资助中一级学生,至一九七二年则津助至中二级学生,而第一届中七同学分别参加中大入学试及港大入学试,合格率分别达百分之七十一及百分之五十以上。
一九七三年一月梁校长荣休,由庞建新副校长晋升为校长;九月由于庞校长赴美攻读神学辞职,由胡副校长代行校长职务。而教育署津助该校之学位由中一伸延至中三级,该段期间,一切校务保持平稳推进。至一九七六年五月乃聘任黄应铭先生履任校长之职。而擢升黄谓儒先生为副校长,协助推展校务,于是年十月举行第一届水运会。一九七七年五月黄应铭校长离职,由黄谓儒晋升校长。在该段时间先后成立地理学会、化学学会,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举办第一届科学展览,九月成立电子学会。
一九七九年九月被教育署接纳转为津贴中学,分四年递转进行,并划定该校为完整五年制之班级编制中学,即中一至中五各级为五班,中六、中七各为两班,于该年度改建家政室、美术室、设计工艺室等。一九八零年先后成立历史学会、数学学会、音乐学会、生物学会、视听组等。该年度并改用循环日次上课。是年向政府贷款建校之经费已全数清还,适逢建校十五周年,乃举行十五周年校庆暨校舍奉献礼,并举行第一届开放日。一九八一年该校参加劳工署举办之职业辅导展,负责展出电子行业,是年九月获杨震社会服务中心派员驻校推展学生工作。一九八二年九月起,该校转为全津贴中学,成立校董教师谘议会、成立动力小组、计算机学会、社会服务团、工艺学会,中四级增设会计科及人类生物科。自该年八月底,该校脱离私立学校之管理,学校之经济压力解决,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教学各方面之需要。 [2]
三、校务扩展期(1983-1991)
由一九八三年九月开始,该校转为全津贴中学,为改善礼堂通风,乃安装抽气系统。推行模范班,成立中文学会。一九八四年九月成立摄影学会,采用计算机系统计分及印发学业成绩表,并推行功课辅导计划。为配合学校之扩展,于一九八五年成立扩校小组,成立天文学会,于一九八六年七月扩校组会见教育署建校组官员,一九八八年一月教育署长李越挺先生与九龙城区教育主任莅校亲善访问,该校校董、母会长老及教育部部长重申扩校之需要及开办新校,获口头认同。是年八月黄谓儒校长因赴英辞职,乃聘张刘文昭女士担任代校长。一九八九年九月起,学校行政清晰分工,计有校务组、教务组、训导组、宗教德育组、学生生活辅导组、课余活动组、升学就业辅导组。一九九零年张刘文昭校长因进修神学辞职,乃晋升陈志威老师担任代校长,随后升为校长。在这时期,除了依既定的教育目标推展校务,另一方面扩校小组接获教署通知,为配合教育政策关系,不宜批予扩建校舍,只宜迁校,故此要面对迁校的部署及筹策,乃于一九九一年晋升关德培老师为副校长协助推展校务及筹策迁校事工。该校为确保于一九九一年九月入读该校中一之同学能在原校址完成中五课程,故采用按年递减班级,以免同学中途转校。 [3]
四、迁校转变期(1992-1996)
一九九三年九月,屯门校开设之班级有中一、中二、中四及中五级,为适应社会之需要,开设普通话及计算机科,为绿化校园开辟十三座花槽,由同学及工友植树。旧校只开设中三至中七班。屯门新校于该年度教导同学关注社会,乃推出简朴午餐运动及环保周,女子排球队甲组及丙组分别得新界学界亚军及冠军,中四级获中学科学设计比赛第二名。旧校于该年度减少了两级,但同学仍参加何文田区中文双周活动,并获征文、书法、讲故事等比赛奖项,亦先后举行中文双周、英语双周及艺萃集等活动。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起,屯门校已由中一开设至中五级,属于完整班级结构,由于班级增加,又增开计算机科及会计科,人力资源安排颇感吃力。为加强同学有较好之学习环境,添设多部大型电视机,图书馆安装冷气。旧校则缩减至中四、中五、中六及中七级十四班,并为应届之中五同学取得入读中六之平等机会,获得教育署协助,能加入郑荣之中学、五旬节中学、及迦密中学为联系学校报读中六级。
屯门校于该年度,关顾成长小组为加强与各有关小组之沟通和协调,乃制订工作方针。训导组透过“自我实践计划”及“全人发展奖励计划”鼓励同学改进,此外藉班际板报比赛、早会、周会、及时事问答比赛等,加强同学之公民意识。旧校则于四月联合九龙六间中学于高山剧场举办联校综合晚会,中六、中七同学参加生态学习营。
一九九五年度,屯门中学班级编制中一至中三级各八班,中四及中五各级则为四班,旧校于该年度只开中五及中七级,故于该学年结业后,旧后于九龙城区承担之教育责任告一段落,学校可集中全力推展屯门区之教育事工。屯门校为提供较安静之学习环境,并获有关当局协助,课室及特别室安装冷气系统;此外校方不断检讨课程组合,以配合时代需求及推行不同类型之奖励计划鼓励同学力求上进。是年参加屯门区联校历史问答比赛获季军,屯门马拉松排球赛女子组获冠军,并成立红十字会青年团、公益少年团,推动简朴午餐运动、爱心玩具捐赠活动及其他义工服务。为加强同学对环保的认识,公民教育组推展废物利用设计比赛、环保板报设计比赛,是年并举行毕业营。学生团契稳。 [4]
五、屯门新校期(1992-1996)
自一九九二年九月迁校至一九九六年八月底旧校校务结束,所有于旧校坚守施教之老师依约章到屯门校共同肩负推展校务,加强屯门校之实力。在九龙城富宁街校舍乃交由母会开办之宣道会刘平斋纪念国际学校使用,是年亦为宣中创校三十周年。由该年度开始,学校班级编制改为中一级六班、中二级及中三级各八班、中四级五班、中五级四班,渐趋向平衡班级模式发展,为解决环境噪音,获政府批准向鸣琴路之课室安装冷气机,而其他课室则由该校自费安装,同学因而在舒适之环境学习;各科除既定之教学计划施教外,并增添图书、影音教材’推展学术进步奖励计划,校方更获校友捐赠款项支持英文科举办活动。校方积极改善校园设施及鼓励老师积极参与由教育署及其他团体举办有关培训课程及研讨会。
校内除开办各类学会外,并增设红十字会青年团,在校内外推行爱心双月,激励同学关怀社会,服务社区;并有公民教育组推行“认识我港我国”,藉周会、展版、参观、考察,启发同学对香港及祖国之责任。
在德性及灵性方面,以圣经真理培育同学在思想领域不断更新,以德育周、展版、漫画比赛启示同学以诚实行事为人,推行反吸毒及滥用药物运动。为提高同学之自我形像,推行“精灵小先锋”计划。学生团契亦于是年成立职员会,培训同学自治,并计划分团。
一九九七年九月开设中七班,宣中于屯门开设之课程已达完整之阶段,即由中一至预科课程。校方亦自资十万元改善礼堂音响系统及耗资五十余万元安装礼堂空调。为加强同学及家长对校方之归属感,乃为改善校园工程举行步行筹款,课室亦安装银幕及增添高影机,提高教育效果。校方除了对学业恒常之奖励计划外,并参予星岛、狮球教育基金会、新界扶轮社等学业进步奖。又加强同学对自己行为负责,恪守纪律,具有正确之人生观,早会乃以“丰盛的生命”为主题,公民教育则以“认识生命的神圣”为主题,推行“真心爱生命”义工计划及“师兄宝田座谈会”等活动,让同学珍惜生命及尊重生命。训导组亦推展班本自选目标实践计划,辅导组则推展“自由创作室”、“小记者训练班”培训同学以正确之态度看“性”及“色情文化”。
同学于该年度参与校外活动,获得屯门警署外墙壁画创作比赛冠军,并绘于屯门警署外墙,女子排球队更分别获得屯门区、全新界区学界比赛、全港学界排球精英赛等项冠军,更荣获邀请代表香港学界前往中国珠海出席埠际比赛。 [5]
在这阶段校方在屯门已建立良好之校风,均受各界认同。
六、母语教学期(1998-2001)
一九九八年九月起,该校配合政府之母语教学政策,由中一起,开始采用中文为授课语言,为加强同学的英语学习,中一级英文科全面施行分小班上课,并在长假期开设英语学习班,及聘请外籍英语老师授课。
是年度为配合课程之发展需要,增设计算机室一间,在课室添置液晶显视投影机、实物投影机,并与教育署商议加速兴建七层附翼校舍,提供各项设施之发展。同年获中文大学接纳加入香港信息校园计划,安排老师学习仓颉输入法、互联网入门、多媒体教材创作等课程,并计划将家政室改为多媒体学习中心,并将计算机室、教员室、图书馆进行区域网络工程。校方亦进行图书馆事务操作计算机化,使用条形码代学生证借书。
校方除了重视同学学业、德育、灵育之发展.亦重视同学男女间之正确社交生活,举行有关各方面之讲座、工作坊、小组研讨。此外加强与家长之联系,先后举办家长晚会及专题讲座,印发宣中家长通讯、宣中概况。
于一九九九年度,学校改善计划工程图则落实,校方为加强信息科技教育·将两间计算机室、多媒体学习中心、图书馆、教员室所有特别室和礼堂进行联网,并采用宽带上网,使老师和同学能更有效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联繁和学习。校方亦自费添置足够之笔记簿计算机供老师使用;设计与科技科并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六十万元添置信息科技器材,而英文科分组上课扩展至中二级。该年度鼓励同学参与社会事工,分别参加青山医院、无国界医生等机构的义务工作;并加强同学认识建立健康之男女社交生活;而灵性方面,则推行读经计划,俾同学对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零零零年度九月起该校班级成为平衡班级结构,即中一至中五各级各有五班,中六至中七级各有两班,合共二十九班。于该年度改善校舍照明、重铺球场、修改课室以配合小组教学、分别于特别室礼堂安装液晶体投影机,而礼堂更附设投影机升降设备,方便使用信息及影音信息教材,校舍改善工程新翼图则经多次与顾问公司洽商作更完善之修订。校方亦自费耗资十多万设置多媒体教材制作室、添置计算机扫描器、多碟式光盘烧录机、光学阅读设备等;更由优质教育基金拨款购置笔记簿型计算机供给有需要之同学借用,此外、于每日放学后延长开放计算机室时间供同学使用,并添置多种教育软件供教学及同学借用。
中文母语授课全面扩展至中三级,为加强英文科,乃增聘英文科教学助理,协助英文科教师制作教材、使用多媒体学习中心、推动英文科活动。
2000年获优质教育基金赞助推行“超越自我”少年领袖培训。为加强关注学生之成长关顾学生成长小组定期与班主任举行会谈,了解各级学生之状况,而能及时联系有关单位,共谋对策帮助同学认识自己,解决自己及朋辈之问题,联同班主任、学校社工、辅导组,为中三级各班分别安排有关课堂活动并举行“突围任务八小时”学习日营,俾同学能加强辨识能力以抗衡不良朋辈之影响。此外亦注意培训同学之灵性,举行栽培营,推行“基督精兵计划”,提供有系统之进程,作为同学灵程进展之指引,鼓励同学在信仰真理作积极之进取。
二零零一年,九月起,母语教学已推展至高中班级,故中四级英文科亦开始实施分组上课。配合教学之需要,每间课室均安装银幕、高影机、信息网络结点、录音机、特别室及所有中四、中五级课室亦安装晶体投影机,成为宣中之“千禧教室”。中文科除推动阅读课外书籍计划外,并在初中级推行背诵诗歌文学活动、中文写作训练班。为塑做阅读风气,图书馆除举办书展外,并定期在早会由图书馆风纪向同学推介图书。2001年继续参与由教育署委托香港中文大学进行有关母语教学成绩的研究,初步之数据有助该校老师参考。
本年度关顾学生成长小组继续发展联击和协调之职能,年中为中二级举办“做个情绪主人”日营,为中三级举办“破茧行动”宿营,就着个别班级的措施,让同学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挑战自我的限制,并扩展处理问题的方法,配合学校“多元增值”方向,于早会推行“人际智能”揭示处事待人之指南,并于福音周宣讲“活得更精采”的人生,藉此培育同学“立己立人”。
2001年十月,经于八月底荣休副校长胡炳昭先生领导筹策之家长教师会终于成立,藉此配合家校合作,分别举行“如何处理子女谈恋爱的问题”、“如何在与子女冲突时处理自己的情绪”等专题讲座,此外并举行亲子沟通活动,例如“鲤鱼门渡假村一日游”、“旧书售卖”、“家长齐参与”等。
在此阶段,该校以母语教学对同学之学习必有其效,惟该校并不忽略香港在国际之社会环境,故英语传授仍坚守加强施教之方针。在该年度更有校友捐赠款项奖励会考英文科及中文科成绩最佳而在该校升读中六之同学,可见校友均认同该校应双语并重之观点。 [6]
七、教育改革期(2002-2005)
校舍改善新翼工程于二零零二年初动工为配合信息科技发展,乃改善计算机网络设施安装“防火墙”,加强校内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为配合教育政策,校方为教师安排“专题研习培训”,母语教学推展至中五级,惟该校同学参与之会考英文科课程仍保持应考英文课程乙,为加强各级之英语学习之成效,中一至中四各级英文课程均实施分组上课。面对香港教育政策之改革,校内行政随之重组,学生会之筹备、教学工作之检视,教学楼新翼之设施均在该年度计划筹策。
二零零三年,新翼教学大楼工程于暑期完成,楼高七层,分别有教员室、教员休息室、计算机室、辅助学习室、辅导室、语言室、多用途课室、会客室、会议室、训导室、学生活动中心和天台。学校自费为新翼提供优于该工程的标准设施,如学生活动中心冷气设备等,使同学的学习环境更得以改善。
于该年度,将三间计算机室、两间多媒体学习室、语言室、多媒体教材制作室、新翼等加设网络结点和进行系统连结,亦于所有课室安装晶液体投影机,为教学提供更大之方便。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校方与个别学科安排多次考察、参观、讲座等,作全方位学习活动,扩阔同学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和体验。为培养同学从阅读中学习的兴趣和习惯,除了中、英文科推行的广泛阅读计划外,并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所推动的“每日一篇”计划,并积极参与由教统局和其他机构所举办的阅读奖励计划。除了推行社署策划的“成长的天空”计划、及参加卫生署举办的“成长新动力”讲座,校方更透过不同的活动,如新闻展版、班主任时问、个案分析比赛和“共创理想学习环境”比赛等、帮助同学认识在校园裹应有的责任和学习态度。在福音周亦以“给生命一首爱歌”为主题栽培同学在基督的爱裹扎根结果。
二零零四年八月底陈志威校长因着教育抱负离职,九月由校友潘永邦先生接任校长之职,承接学校面对之各项改革。虽然如此但仍须继续保持及推展原日之策略。在该年度继续推展提高学生之中文写作力,邀请知名度作家到校主持写作讲座,透过综合专题研习,训练同学认识事物应从多角度思考。为配合时代之进展,信息科技之服务器进行更新,并计划推行网络学习,故举行家长亲子电脑班、参加信息科技领袖计划。为扩阔中二同学视野及增其自信,引入“服务学习课”,成立“宣中服务队”,学生会亦于是年十月成立。福音事工与兴福堂合作,是年团契之职务亦渐交由同学负责并培训学生信徒筹策及领会。
学校一向推动全人发展,发挥同学潜能,学校积极参加校外各项比赛,扩阔同学视野增广见闻,此外更有部分活动获得佳绩,例如羽毛球获得屯门区学界羽毛球男子甲组团体冠军、五甲陈柄伟同学更代表香港学界参加埠际赛。该校更获推广普通话学校大奖嘉许状。
家长教师会更努力筹策于新翼侧加建一角作为家长资源中心,让家长安心享用室内的视听器材、计算机、参考光盘和图书。
于是年十月向教统局申请校本支援计划,于十一月出席教统局高中课程改革,家长教师会于十二月起推行家长校董培训课程。
二零零五年,一月计划中一级引入初中综合专题研习课,及计划于中一部分班级采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并与四位老师出席教统局举办之“三三四”新学制研讨会,其后校长及老师分别先后出席教统局之制度改革会议、课程改革会议、考积制度会议及参观友校等,校长更出席律师行举办之法团校董会讲座、教统局举办之法团校董会讲座,课程发展组举办之学校种籽计划等。
在这年度,校政重新组合,尽量将校务工作分配予各老师承担,老师必定有一段时间之适应,此乃配合校本管理及教育革改政策之准备。虽然面对教育改革,校方课程及正规之教导事工并无丝亳削减,反而更加重基础之培育,例如在暑期与兴福堂联合举行之中一新生英文兴趣班、中三级举行多元智能挑战营、团契日营、中六级英语衔接课程、英文拼音速成班、风纪训练营、学兄学姊历奇训练营等。日常之活动,计有图书阅读计划、数学科功课辅导班、学会日、班际歌唱比赛、环保大使策划盆栽种植比赛、大旅行、健康性教育组举办之健康大使茶聚、英文写作比赛、福音周、校园电台播音员训练班、无障碍城市定向比赛、各类辅导有关之讲座、环境教育讲座、四十周年校庆中文作文比赛、学兄学姊同心行计划、公民国情教育组举办之生命影响生命故事系列、辩论比赛、图书馆之摘星大行动、翱翔天空计划工作坊、举行〈不雅信息搜集〉大行动、有心学校义工计划等。此外、亦参加校外之活动,如中七及中五个别同学参加领袖培训课程、中三三位同学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兢赛─曼谷交通常规赛”获三等奖,参加屯门区分割胶樽设计比赛,参加各项服务学习及义务工作,并参加各类之文娱比赛及体育项目之培训及比赛等。 [7]
学校类别
播报编辑
宣道中学属于政府津贴的基督教全日制男女子文法中学,开办中一至中六合共27班,采平衡班级结构。
自一九九八年起由中一级开始采用中文为授课语言。 [8]
学校课程
播报编辑
宣道中学一向十分着重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训练,英文科会获得编配较多的教节。亦运用教育性的光盘、影带、影碟等媒体于教学之中,务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他们的英语水平。中一级英文科将全面分小班上课,中二及中三级设英文科辅导教学的安排,至于中四及中五级的英文科均由两位老师进行协作教学,亦已安排外籍英语教师,务求提升同学的英语能力。初中的英文课更推行特别阅读计划,籍此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书本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亦于中一设有辅导班用以加强中一同学中文能力的训练。
至于高中方面,将加强准备同学进行英语学习,使他们易于与大学教育衔接。
宣中所开设的科目表列如下:
级别:初中:中一至中三 高中:中四至中六 [9]
中国语文教育
中国语文
英国语文教育
英国语文
数学教育
科学教育
科技教育
设计与科技
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
生命教育
综合人文、通识
艺术教育
视觉教育
体育
宣中设备
宣道中学一向十分着重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训练,英文科会获得编配较多的教节。亦运用教育性的光盘、影带、影碟等媒体于教学之中,务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他们的英语水平。中一级英文科将全面分小班上课,中二及中三级设英文科辅导教学的安排,至于中四及中五级的英文科均由两位老师进行协作教学,亦已安排外籍英语教师,务求提升同学的英语能力。 初中的英文课更推行特别阅读计划,籍此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书本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亦于中一设有辅导班用以加强中一同学中文能力的训练。
至于高中方面,将加强准备同学进行英语学习,使学生易于与大学教育衔接。
宣中所开设的科目表列如下:
校舍旧翼楼高六层,新翼楼高七层,占地约7000平方米。除运动场及礼堂外,另设有二十七个课室及不同的特别室,旧翼包括图书馆、家政室、设计与科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和辅导教学室等。新翼则设有教员室、教员休息室、多用途课室、会客室、会议室、训导室、辅室、学生活动中心和天台等。
为配合香港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该校设有三间计算机室、两间多媒体学习中心、一间计算机辅助学习室和一间多媒体语言室和多媒体教材制作室。宣中已于所有课室和特别室安装网络结点组成校内联网;此外亦于所有课室安装DLP/LCD投影机,为教与学提供更大的方便。
学科学会
播报编辑
中文学会
中文学会成立的目的是向同学传扬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透过不同的活动,培养同学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
[11]
英文学会
EnglishClub aims to develop in our students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so as to empower them for further study and work. [11]
数理学会
电脑学会
设科学会
设计与科技学会不但能提升我们对设计方面的兴趣,更可让学员亲自尝试制作日常小物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得到满足感。 [11]
家政学会
体育学会
文康活动
播报编辑
数码影像学会
数码影像学会经常举办的活动包括短片拍摄比赛、陆运会摄影比赛等。 [11]
棋艺学会
棋艺学会是本着培养同学对棋类活动的兴趣为目标。本会定期举行例会,举办全校性或个别级别不同棋类的比赛等,给与同学不同的机会作练习及交流棋艺。 [11]
辩论学会
辩论学会旨在透过辩论比赛及有关活动,提高同学对辩论的兴趣,培养同学的分析及思考能力,藉此训练同学的胆量及应变能力。本会将继续举行各项有关辩论的活动,为同学提供锻炼口才的机会,以进一步与同学交流心得及切磋技巧 [11]
剧社
剧社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培养学生对话剧的兴趣,并透过参与演出,能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
四社
播报编辑
- 路德社 Luther
- 募迪社 Moody
- 卫斯理社 Wesley
- 司布真社 Spurgeon [12]
其他社团
播报编辑
著名校友
播报编辑
詹瑞文(舞台剧及电影创作人/演员)
危百威(医生 香港中文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
谭静芝博士(建道神学院圣乐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