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縣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地處渝川陝鄂結合部,是達州衞星城市,介於東經107°22′~108°32′,北緯31°06′~31°49′之間,縣城距達州市區32公里、達州機場42公里,襄渝鐵路和渝陝高速公路、達萬高速公路、210國道穿境而過。
[1]
截至2022年底,宣漢縣常住人口為95萬人。
[65]
宣漢縣幅員面積4271平方公里
[47]
,轄2個街道、28鎮、3鄉、4個民族鄉;
[46]
宣漢縣人文厚重。巴風土韻源遠流長,境內羅家壩遺址,是巴文化的發源地;土家民俗風情獨具,薅草鑼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紅色文化底藴深厚,創造了“一縣成軍(紅三十三軍)”的傳奇,孕育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維舟和新中國10位將軍。
[1]
- 中文名
- 宣漢縣
- 外文名
- Xuanhan County
- 別 名
-
中國氣都
巴人故里 - 行政區劃代碼
- 511722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四川省達州市
- 地理位置
- 四川省達州市東北部
- 面 積
- 4271 km²
- 下轄地區
- 31鎮、19鄉、4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
- 東鄉街道衙牆街1號
- 電話區號
- 0818
目錄
宣漢縣建制沿革
編輯宣漢縣商周時期
宣漢縣秦漢三國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宕渠縣為益州巴郡所領。
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冬,東漢滅述統一巴蜀。和帝永元年間(公元89年-—公元104年),分宕渠縣北部地方置宣漢縣(今達州市兩區),取義宣揚漢王德威,仍屬益州巴郡。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屬巴西郡(治今閬中保寧鎮)。當時,宣漢縣大致管轄達縣、宣漢、開江、萬源、通江、城口等地區。
[4]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佔據益州。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今渠縣土溪鄉城壩村),領宕渠、宣漢兩縣,屬益州。公元前222年省宕渠郡。
宣漢縣兩晉南北朝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立平州縣(今平昌縣)廢宣漢縣。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分巴西郡復置宕渠郡並宣漢縣,郡領宣漢、宕渠、漢昌三縣,屬梁州。太安二年(303年),梁州郡縣沒於李特,宕渠郡實廢。永興元年(304年),李雄建立了成漢政權,復置宕渠郡,仍領宣漢等3縣。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温滅成漢。寧康元年(373年)縣地歸東晉,實為苻堅的前秦所領。太元十年(385年)又還東晉。安帝元興三年十月(公元404年)為譙縱所據,義熙九年(413年)再還東晉。
[5]
元熙二年(420年),東晉滅亡。統治長江流域的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朝代,依次領有巴蜀地方。
[6]
宋初(此處指420年—439年間)新立巴渠郡(今治達州市)轄與郡新立的宣漢、始興、巴渠、東關、始安、下蒲(440年—462年間立)、晉興(置立時間不祥)7縣,屬梁州。其中4縣在今宣漢縣境,即巴渠(治今南壩鎮黑溪寺)、東關(治今五寶鄉境)、始安(治今西北鄉曾家山麓)、下蒲(治今大成鄉大成鎮寨)。齊梁領屬仍舊。
梁(502年—556年)改始安名石鼓,並在此置萬榮郡,郡領縣;又在東關置南晉郡,郡領縣;又置新安縣(治今馬渡關),屬巴渠郡。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西魏攻取巴蜀,改宣漢為石城(一説梁改石城),移宣漢縣治於南晉郡北二百里(治地史無記載)。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縣東部鄉里置東鄉縣(治今普光鄉羅家壩),並在此置石州、巴渠郡。三年,於石鼓置遷州;改漢興為西流,(《隋書》:西流、後魏曰漢興、西魏改焉)屬開州。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廢石州及巴渠郡,仍於東鄉置三巴郡,郡領東鄉、下蒲2縣;廢遷州,仍於石鼓置臨清郡;改南晉郡為和昌郡,省東關入宣漢縣。
宣漢縣隋唐五代
隋開皇三年(583年)十一月,“罷天下諸郡”,省巴渠、下蒲人東鄉縣,廢三巴郡改屬通州;廢臨清郡,石鼓縣也改屬通州;廢和昌郡,宣漢屬幷州。五年(585年),自幷州(前南晉郡)北二百里遷宣漢縣治於東關故城(指和昌郡,今五寶鄉境)。隨即又廢幷州,宣漢也屬通州。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改州為郡”,通州改名通川郡,縣境的東鄉、石鼓、宣漢、西流都為其所屬。
[6]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通川郡為通州,轄東鄉、石鼓;又於宣漢置南幷州,並置東關縣(治地不祥)為其所屬;西流改屬開州。三年(620年)於東鄉置南石州,復置下蒲縣,新立昌樂縣(治今土黃鎮萬斛壩)為其所屬。八年(625年)省南石州,又省下蒲入東鄉,省昌東入石鼓。東鄉、石鼓仍屬通州。貞觀元年(627年)廢南幷州,省東關入宣漢,宣漢縣治又自和昌遷新安廢城(今馬渡鄉),也屬通州,又省西流入盛山縣(今開州)。天寶九年(750年)置閬英縣,屬通州。永泰元年(765年)六月,分石鼓四鄉復置巴渠縣,也屬通州。唐太宗貞觀元年分全國為10道,縣境屬山南道。但當時道無行政建制,只是地理區域。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全國為15道,道設採訪使,領州。縣地屬劍南東川道。
[6]
宣漢縣宋元明清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為達州,東鄉、巴渠、石鼓都屬達州。五年(967年)省宣漢入東鄉,省閬英入石鼓,熙寧七年(1074年)省石鼓。分別劃去通川、新寧、永睦3縣。當時,縣境只有東鄉、巴渠兩縣,屬夔州路的達州所管轄。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6月,明朝控制四川,縣地仍屬通川縣。成化元年(1465年)縣內老人向慶忠赴京請分通川三里為東鄉縣,七月,受命復置東鄉縣,在石鼓鎮,即今東鄉鎮設治,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夔州府,正德九年(1514年)改屬達州。崇禎十八年(1645年)五月,張獻忠部將劉文秀破東鄉鎮,縣地屬農民革命政權大西國。
清朝(1644年)政權在北京建立,但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張獻忠餘部楊秉胤,在今塔河鄉小城寨戰敗降清,東鄉始入清朝統治。初屬四川省川東道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屬直隸達州。嘉慶七年(1802年)升達州為綏定府,東鄉仍為所屬。
[4]
宣漢縣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11月30日東鄉起義,知縣吳巽降,東鄉軍政分府成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東鄉為重慶軍政府所轄。2月,成渝兩軍政府合併,即屬蜀軍政府;3月,蜀軍政府改名四川都督府,東鄉川東道緩定府屬縣之一。
民國三年(1914年)袁世凱廢府設道,東鄉屬四川東川道。秋,因避免與江西省東鄉縣同名,且古為宣漢縣地,改名宣漢縣。
民國五年(1916年),川境討袁軍和爾後的軍閥割據,道署名存實亡。宣漢縣先後為護國軍(1916年4月至1917年12月)、靖國軍(1918年1月至9月9日)、江防軍(1920年10月至1923年2月)、西北自治後援軍和援川援軍(1923年3月至1924年5月)、川陝邊防軍(1924年6月至1933年10月)所統治。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解放宣漢,建立了宣漢縣蘇維埃;並將黃金、廠溪、毛壩等7鄉劃入新置的紅勝縣(縣蘇維埃設萬源縣羅文壩)。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紅軍離縣,7鄉仍還宣漢,屬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今達州市。
[4]
宣漢縣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2月17日,解放軍入城,宣漢解放,屬川北區達縣分區。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屬四川省達縣專區。1968年9月達縣專區改名達縣地區,宣漢仍為所屬。
[6]
宣漢縣行政區劃
編輯宣漢縣區劃沿革
宣漢縣地圖(2張)
2001年,宣漢縣撤區公所建君塘、天生、清溪、南壩、峯城、樊噲、新華、雙河8個工委。宣漢縣8個工委、20個鄉鎮、53個鄉、768個村、62個居委會,259個居民小組,681個村民小組。
2003年,宣漢縣撤銷君塘、雙河、新華、樊噲、峯城、南壩、清溪、天生8個工委和洋烈、新農、清坪、黃龍、平樓、龍觀、東昇、三勝、月溪、成虎、雞唱、自由、河壩、梨子、方鬥、三橋、雙柏、新紅18個鄉。將原來的20個鎮、53個鄉調整為20個鎮、35個鄉。
2004年2月底前完成鄉鎮區劃調整工作,2004年3月底前撤銷區工委,2004年5月底前調整撤併村委會268個左右。2004年,宣漢縣轄20個鎮。
2005年4月20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宣漢縣撤銷昆池鎮,將原昆池鎮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南壩鎮,南壩鎮政府駐南壩聖墩東路。是年9月28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同意龍泉等4個鄉建為土家族鄉:將原龍泉鄉改建為龍泉土家族鄉,轄原龍泉鄉所屬行政區域,鄉政府駐河口;將原渡口鄉改建為渡口土家族鄉,轄原渡口鄉所屬行政區域,鄉政府駐青龍場;將原三墩鄉改建為三墩土家族鄉,轄原三墩鄉所屬行政區域,鄉政府駐三墩坡;將原漆樹鄉改建為漆樹土家族;年底,宣漢縣轄19個鎮,4個民族鄉。
2017年4月25日,同意撤銷紅峯鄉,設立紅峯鎮,以原紅峯鄉的行政區域為紅峯鎮的行政區域,紅峯鎮人民政府駐紅沿社區大坪街38號。同意撤銷七里鄉,設立七里鎮,以原七里鄉的行政區域為七里鎮的行政區域,七里鎮人民政府駐洞宮社區水晶路146號。同意撤銷白馬鄉,設立白馬鎮,以原白馬鄉的行政區域為白馬鎮的行政區域,白馬鎮人民政府駐雙龍社區白廟街14號。同意撤銷桃花鄉,設立桃花鎮,以原桃花鄉的行政區域為桃花鎮的行政區域,桃花鎮人民政府駐蓮寨社區桃坪街108號。
[9]
2020年6月,經四川省政府批覆同意宣漢縣撤銷東鄉鎮、柳池鎮、東林鄉和三河鄉,設立東鄉街道和蒲江街道。撤銷紅嶺鎮、明月鄉。撤銷天寶鄉、廟安鄉,設立廟安鎮。撤銷雙河鎮、土主鎮。撤銷天台鄉,撤銷花池鄉,撤銷七里鎮,撤銷漆碑鄉,撤銷涼風鄉、上峽鄉,設立上峽鎮。撤銷涼風鄉、上峽鄉,設立上峽鎮。撤銷鳳鳴鄉,撤銷鳳林鄉、觀山鄉和南坪鄉,設立南坪鎮。
[10]
宣漢縣區劃詳情
宣漢縣下轄:東鄉街道、蒲江街道、君塘鎮、清溪鎮、普光鎮、天生鎮、柏樹鎮、芭蕉鎮、南壩鎮、五寶鎮、峯城鎮、土黃鎮、華景鎮、樊噲鎮、新華鎮、黃金鎮、胡家鎮、毛壩鎮、大成鎮、下八鎮、塔河鎮、茶河鎮、廠溪鎮、紅峯鎮、白馬鎮、桃花鎮、馬渡關鎮、廟安鎮、上峽鎮、南坪鎮、老君鄉、黃石鄉、三墩土家族鄉、漆樹土家族鄉、龍泉土家族鄉、渡口土家族鄉、石鐵鄉。
[11]
宣漢縣地理環境
編輯宣漢縣位置境域
宣漢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陝結合部,介於東經107°22′~108°32′,北緯31°06′~31°49′之間,東北與重慶市城口縣接壤,東與重慶市開州區相鄰,南連開江縣,西接達川區、通川區和平昌縣,北與萬源交界,東西最長110.6公里,南北最寬78.8公里,邊界線總長590.6公里,幅員面積4271平方公里。
[12-13]
宣漢縣地貌
宣漢縣境內地形複雜、山勢逶迤,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綿延,呈“七山一水兩分田”總體地貌。
[13]
平均海拔780米,最高2458米(龍泉大團包),最低277米(君塘千丘塝)。宣漢山脈屬大巴支脈,1000米以上山峯171座,2000米以上14座。
[12]
宣漢縣氣候
宣漢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無霜期長。年均氣温16.8℃,日照1488小時,降水量1230毫米,無霜期296天。宣漢縣域極端最高氣温為41.3℃(1959年8月24日),極端最低氣温為-5.3℃(1975年2月15日)。宣漢縣域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降水1698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66年,降水865.9毫米。日降水量最大是1989年7月8日,降水242.4毫米。
[12]
宣漢縣水文
宣漢縣自然資源
編輯宣漢縣植物資源
截至2011年末,宣漢縣有林業用地面積380萬畝,森林面積350萬畝,活立木儲蓄量1267萬立方米;
[14]
宣漢縣境內植被多樣,野生植物3000餘種,桫欏、崖柏、銀杏、黃連、天麻、杜仲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達10餘種。
[15]
2019年完成造林面積2566.67公頃,年末森林面積258031.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0.4%。
[2]
宣漢縣動物資源
截至2011年,宣漢縣野生動物約400種,其中金錢豹、獼猴、大鯢(娃娃魚)、白鷳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0種,還有陽魚、憨雞、明鬃羊(四不像)等珍稀動物。野生動植物中有植物藥171種,動物藥39種,被稱為“藥物之鄉”。
[15]
宣漢縣水資源
宣漢縣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宣漢縣共探測到的資源達28種,主要礦產資源概括為:一煤(煤炭),二氣(石油、天然氣),三土(粘土、高嶺土、膨潤土),五石(滑石、長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礦(鐵、砷、硅、硫磺、石膏、鋁、滷鉀、岩鹽)。天然氣預測儲量高達1.5萬億立方米,居中國第2位,已探明開發儲量達3000-6000億立方米,系西南地區天然氣氣田中心、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重要基地。原煤儲量達1.6億噸,發熱量6000大卡以上。富鉀滷水儲量達1.3億立方米,是國家鹽化工業基地自貢黑滷的10倍。此外,還有大理石30億立方米,石灰石30億立方米,石英石3000萬立方米,硫磺礦867萬噸,鐵礦1800萬噸等。
[15]
2019年,天然氣供應量5290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天然氣4020.4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應量150萬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液化石油氣49萬立方米。
[2]
宣漢縣人口民族
編輯宣漢縣人口
2022年末,宣漢縣常住人口95.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3.5萬人,鄉村人口51.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5.84%,比上年末提高0.36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6933人,出生率為7.29‰;死亡人口7348人,死亡率為7.72‰;自然增長率下降0.43‰。年末全縣户籍人口126.2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57萬人。
[65]
宣漢縣民族
宣漢縣交通運輸
編輯宣漢縣位於四川省東部、大巴山南麓,地處川、陝、渝三省市結合部,位於成都、重慶、西安等大城市交匯的中心地帶,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捷。達陝高速公路、210國道、省道梁雙絡公路穿境而過,經達渝高速公路到重慶僅需兩個半小時,10多條出境公路與縣外相連,形成了溝通省外、連接鄉鎮、通達村社的公路交通網。
[16]
2019年末,宣漢縣內公路總里程4171.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一至四級公路)3833.4公里,高速公路77.12公里。年末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61851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60322輛,出租車190輛,公交車58輛。
[2]
宣漢縣政治
編輯職務 | 姓名 |
---|---|
縣委書記 | |
縣長 | |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 |
縣政協主席 | |
副縣長 | 魯林 |
參考資料 |
宣漢縣經濟
編輯宣漢縣綜述
宣漢縣城(3張)
宣漢縣第一產業
普光油菜花(3張)
2022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67484萬元,比上年增長4.4%。
2022年糧食種植面積106427公頃,比上年增加8790公頃,增長9.0%。油料種植面積37889公頃,比上年增加214公頃,增長0.6%。
2022年糧食總產量591075噸,下降1.5%。其中稻穀243847噸,下降1.8%;玉米188950噸,下降4.5%。
2022年油料產量105950噸,增長0.8%。茶葉產量5022噸,增長5.2%。水產品產量22006噸,增長3.6%。
2022年肉類總產量93230噸,增長4.2%。其中,豬肉產量59395噸,增長4.4%;牛肉產量13666噸,增長9.1%;羊肉產量4386噸,增長1.1%。禽蛋產量13955噸,增長6.4%。牛奶產量22436噸,增長10.4%。年末生豬存欄49.52萬頭,下降3.8%;生豬出欄80.89頭,增長3.6%;年末牛存欄19.25萬頭,增長14.0%;羊存欄22.01萬頭,下降2.1%。
[65]
宣漢縣第二產業
2022年發電量16654萬千瓦時,下降32%;天然氣63.8億立方米,下降4.8%;硫磺172.8萬噸,下降6.6%。鐵合金8.5萬噸,下降7.6%;洗煤105萬噸,增長68.2%;原煤產量21.8萬噸,下降49.9%。
2022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6.7億元,增長15.2%;實現利税總額93.7億元,增長12.7%;其中利潤總額73.9億元,增長16.4%。
宣漢縣第三產業
廟安李花(3張)
2022年末具有限上等級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159家,全年實現商品零售額643236.4萬元,增長10.5%。
2022年進出口總額60883萬元,增長32.9%。其中,出口總額60334萬元,增長38.8%。
2022年完成公路貨運週轉量68250萬噸公里,公路客運週轉量21860萬人公里。年末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90374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88625輛,出租車192輛,公交車106輛。
2022年完成郵政電信業務收入79136萬元,增長20%。年末固定電話用户13.92萬户;移動電話用户88.2萬户。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26.52萬户。網絡電視用户26.01萬户。
2022年共接待旅遊者1500萬人次,增長7.1%,實現旅遊業務總收入130億元,增長8.3%。
2022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634.08億元,比年初增加66.68億元,增長15.9%。其中,住户存款餘額531.55元,比年初增加51.57億元,增長16.6%;非金融企業存款80.65億元,增長20.2%;廣義政府存款21.87億元,下降8.4%。人民幣貸款餘額300.4億元,比年初增加42.64億元,增長19%,其中,住户貸款123.88億元,增長11.9%。
宣漢縣社會事業
編輯宣漢縣教育事業
2022年末,宣漢縣擁有各級各類學校237所,其中幼兒園114所,普通小學51所,普通中學68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2022年末各類學校共有在校學生197072人,下降2.86%;其中小學80379人,下降5.45%;中學70925人,下降0.22%。在園幼兒32689人,下降3.83%。
2022年各類學校招收學生45005人,下降4.51%;畢業學生54274人,下降5.31%。其中普通高中畢業學生7425人,增長1.19%。普通高考上線率達到92.5%。
宣漢中學 | ||
- |
宣漢縣科技事業
2022年,宣漢縣科研經費投入61823萬元,比上年增長23.15%。全年實施科技項目189個,取得各類科技成果8項,累計推廣新技術7項,引進新品種7個,建成各類科技示範基地16個。全年16家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2%。
2022年申請專利789件,專利授權量517件。
宣漢縣文體事業
2022年末,宣漢縣擁有各類文化事業機構4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6.36萬冊,影劇院5個,廣播電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户22.86萬户。
2022年擁有體育館1座,建成全民健身路徑413條,舉辦運動會10場次,參加市以上體育項目4個,獲得市級以上獎章7枚。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3515.39萬元。
宣漢縣衞生事業
2022年末,宣漢縣共有各類衞生機構650個,其中醫院、衞生院6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衞生機構牀位數6761張。衞生技術人員4459人,其中執業醫生1688人,註冊護師、護士2069人。全縣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1.68‰和3.00‰。
[65]
宣漢縣人民生活
2022年,宣漢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1元,比上年增長6.6%。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18元,增長5.1%。其中,工資性收入23294元,增長5.8%。人均消費性支出25120元,增長3.7%。
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0元,增長6.9%。其中,工資性收入6102元,增長9.7%;家庭經營收入6774元,增長2.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208元,增長6.1%。
食品煙酒消費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鎮為36.9%,農村為40.8%。
宣漢縣社會保障
2022年,宣漢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8.95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3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參保職工1.9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1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35萬人。全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0.9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8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12萬人。
2022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63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9%。
全縣擁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30個,擁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牀位數4554張。建立社區服務中心81個。全年納入城鎮低保人員7423人,比上年末減少559人,城鎮低保資金支出3466.7萬元,月人均補助水平379.56元;農村低保人數達到82639人,比上年末減少1826人,農村低保資金支出27312.3萬元,月人均補助水平272.56元。全年接受農村傳統救濟人數90人,發放農村傳統救濟金45.28萬元。全年銷售福利彩票4384萬元。
[65]
宣漢縣歷史文化
編輯宣漢縣民風民俗
土家餘門拳
餘門拳(3張)
宣漢民歌
宣漢民歌指產生並流傳於宣漢縣轄區內的一種民歌。種類繁多;演唱形式多種多樣;曲式結構多彩;受古老民歌影響,宣漢民歌可分四大類:一是山歌;二是小調;三是號子;四是風俗歌。馬渡民歌曲韻悠揚,世人傳唱,馬渡被文化部命名為“川東民歌之鄉”。
[20]
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2張)
宣漢縣地方特產
宣漢黃牛肉(2張)
徐鴨子
麻辣雞塊
麻辣雞塊選用宣漢土雞為原料,輔以花椒、辣椒等十來種佐料精製而成,麻辣可口,回味無窮。
[25]
“百里峽”老臘肉
宣漢桃花米
宣漢桃花米,原產於桃花鄉,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桃花鄉一帶氣温適宜,雨量充沛,晝夜温差大、生長期長,陽光、水源充足,土壤含硒,形成了桃花米的獨特品質。
[26]
宣漢縣風景名勝
編輯巴山大峽谷,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大巴山南麓,是一個以典型而獨特的推覆褶皺構造地貌、典型的地質剖面、獨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幽深的峽谷等地質遺蹟為導向性景觀,生態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集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地址公園,中國典型V型大峽谷,以峯險、水秀、谷幽、洞奇、灘多而著稱的“天然褶皺天然博物館”。
[27]
| |
宣漢縣峨城竹海公園位於宣漢縣東南部峨城山系,峨城山因有5000餘畝的森林和林海,故又被稱為峨城竹海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森林公園,距宣漢縣城22公里、達州市40公里。此處平均海拔960米,年平均温度14.5度。
[29-30]
| |
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地處柏樹鎮,面積24488畝,最高海拔1058.6米。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森林公園以豐富的自然景觀見長,具有“奇(特)”“秀(美)”“古(樸)”“幽(靜)”“神(奧)”的特點。
[31-32]
| |
洋烈水鄉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巴渠為線,東起東鄉鎮謝生壩,西至通川區交界處黑龍橋,全長28公里,含四個鄉鎮,佔地約45平方公里。景區主題定位是以親水休閒娛樂、鄉村休閒度假、山地生態農業觀光體驗為主,集濱河避暑休閒和地域歷史文化展示於一體的區域性精品城郊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景區總體佈局是一鎮、一廊、兩區、三大節點。一鎮,洋烈風情小鎮;一廊,巴渠江親水走廊;兩區,君塘大埡村、稻香漁村和廟安李海瓜田;三大節點,東鄉啓港、東林驛站和鬥島桃園。
[33]
| |
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進行了首次發掘。發掘結果是,發現了文化堆積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遺址,文化堆積為11層,文化層最深達2.75米,涵蓋了兩漢、周、商、夏、新石器時代晚期。該次發掘,使羅家壩遺址名聲大振,並和成都金沙遺址、成都商業街古蜀大型船棺獨木棺葬遺址一道,被稱為“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古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
[34]
|
宣漢縣著名人物
編輯桂涵(?-1833年),官至四川提督,贈太子太保,諡壯勇。
[48]
向君卿(1881年-1944年),本名此祿,號作賓,南壩人。先後任綏屬聯中校長,宣漢初級中學校長,私立精英中學董事長,宣漢教育局局長、萬源縣縣長、宣漢縣臨時議事會議員,四川省臨時議事會議員、國務眾議院候補議員等職。
石體元(1890年-1968年),華景鎮人,抗日戰爭時期的理財專家。
侯邦伯(1883年-1955年),字廷賓,東鄉鎮人,宣漢書法家。
李依若(1911年-1959年),本名李天祿,漢族,馬渡鎮百丈村人,《康定情歌》的詞作者,中國校園歌曲的奠基人。
宣漢縣城市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宣漢概況 .宣漢縣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12-27]
- 2. 2019年宣漢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1]
- 3. 歷史沿革 .宣漢縣地方誌辦[引用日期2017-07-12]
- 4. 宣漢縣建置沿革 .新宣漢[引用日期2017-08-01]
- 5. 歷史沿革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12]
- 6. 宣漢縣建置沿革 .達州日報網[引用日期2017-07-31]
- 7. 二○一一年行政區劃調整公告(17) .四川省民政廳網 [引用日期2017-07-12]
- 8. 達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宣漢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 .達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3-06]
- 9. 達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宣漢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 .達州政府信息平台[引用日期2017-08-05]
- 10.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達州市調整萬源市、宣漢縣、大竹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20〕8號) .四川省政府[引用日期2020-09-09]
- 1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1-22]
- 12. 宣漢簡介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12]
- 13. 巴人故都、紅軍之鄉、氣都之心 .宣漢縣紀委 [引用日期2017-07-12]
- 14. 四川省宣漢縣大抓林業產業化拓出林區致富路 .中國林業網[引用日期2014-08-10]
- 15. 宣漢縣自然資源簡介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16. 公路詳情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17. 重慶四大武林門派傳人教你習武養生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7-23]
- 18. 揭開“土家餘門拳”神秘面紗 .達州傳媒網[引用日期2017-07-31]
- 19. 四川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餘門拳 .四川省體育局[引用日期2017-07-31]
- 20. 走向世界的宣漢民歌 .達州日報電子版[引用日期2017-08-03]
- 21. 國家級非遺項目:宣漢土家薅草鑼鼓 .四川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7-23]
- 22. 宣漢非遺保護名錄:獨特的土家族民歌——“薅草鑼鼓”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17-08-03]
- 23. 宣漢牛肉製品系列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24. 徐鴨子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25. 名優特產 .達州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7-23]
- 26. 桃花米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27. 巴山大峽谷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28. 姚氏宗祠——毛壩獨特的人文景觀,宗族文化的璀璨明珠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29. 峨城山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30. 四川:宣漢2家省級森林公園力爭創建3A級風景區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6-07]
- 31. 四川省宣漢觀音山森林公園 .中國林業網[引用日期2017-08-03]
- 32. 宣漢觀音山深林公園 .四川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7-23]
- 33. 宣漢縣洋烈水鄉 .達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34. 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7-23]
- 35. 歷史人物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3]
- 36. 【德耀四川・文明風華】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名單出爐 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嘛 .鳳凰網資訊[引用日期2017-12-17]
- 37. 四川24個集體和30名個人受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大會表彰 .四川在線[引用日期2019-10-04]
- 38.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名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0-26]
- 39. 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4]
- 40. 四川首批17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授牌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13]
- 41. 2020年全國縣域旅遊研究報告隆重發布-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8-22]
- 42. 糧食豐收有獎勵!四川表彰2個市州和20個縣(市、區)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9-22]
- 43. 「四川在線」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揭曉:四川29個縣市上榜,總數西部第一,西昌領跑四川縣域發展 .央廣網[引用日期2020-10-02]
- 44. 交通運輸部 財政部關於組織開展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政府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0-10-13]
- 45. 服務農民工,四川這些先進市縣和單位受表揚(全名單) .四川在線[引用日期2021-05-08]
- 46. 宣漢縣2020年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16]
- 47. 宣漢簡介 - 宣漢之窗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3]
- 48. 清史稿 .國學典籍網[引用日期2021-08-08]
- 49.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20]
- 50. 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揭曉:四川26縣上榜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9-23]
- 51. 關於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創建結果的公示-政府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1-11-20]
- 52. 四川啓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首批14個地區入圍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1-20]
- 53. 關於創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名單(第一批)公示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11-20]
- 54. 2021年度省級生態縣(市、區)候選名單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引用日期2021-12-09]
- 55. 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12-10]
- 56. 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12-11]
- 57. 四川命名14個縣(市、區)為首批省級生態縣 .封面新聞[引用日期2022-01-29]
- 58. 四川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名單出爐!甘孜多地上榜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04]
- 59. 《2022中國縣域發展潛力報告》發佈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2-08-11]
- 60. 農業農村部關於命名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12-21]
- 61.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擬命名四川省生態園林城市(縣城)的公示-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3-23[引用日期2023-03-23]
- 62. 賽迪顧問發佈《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3-07-30]
- 63. 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研究成果發佈 .中國文化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3-08-02]
- 64. 讓民營企業家坐C位 透過這場大會看四川宣漢爭創“全國百強縣”的底氣 .封面新聞[引用日期2023-08-02]
- 65. 宣漢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9-03]
- 66. 宣漢縣召開黨員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 .宣漢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9-03]
- 67. 達州一地發佈最新人事任免 .達州發佈.2023-11-2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