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宣橋鎮

鎖定
宣橋鎮,隸屬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位於浦東新區中部,東臨惠南鎮,西靠新場古鎮,南接大團鎮,北臨迪斯尼樂園,是浦東新區重點發展地區之一。轄區面積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5萬人,外來登記人口3.1萬人。 [1] 
2012年,宣橋鎮税收總收入4.20億元,區級地方財政收入1.1億元,農業總產值2.56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5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萬元,比上年增加2118元,增長14.63%。 [2] 
有國家級5A景區上海野生動物園,佔地153公頃(2300畝),距上海市中心35公里。2020年5月26日,宣橋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3-4] 
中文名
宣橋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上海
地理位置
浦東新區中部
面    積
46 km² [5] 
下轄地區
12個村、5個社區
政府駐地
浦東新區滬南公路8888號
電話區號
021
郵政編碼
20013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50010人(2017年) [5] 
著名景點
上海野生動物園

宣橋鎮宣橋簡介

宣橋鎮地處大浦東中南部,東鄰惠南鎮,西靠新場鎮,東南接大團鎮四團鎮,北臨迪士尼樂園,位於中部城鎮羣中的惠南綜合片區,由原宣橋、三灶兩鎮於2002年撤併而成。鎮域總面積46平方公里(其中:19平方公里屬南匯工業園區規劃範圍),下轄12個行政村、5個居委。
鎮域內有S2、S32兩個高速公路出入口,距浦東國際機場僅20分鐘車程;軌交16號線在我鎮設有上海野生動物園站,可捷達市區中心和臨港新城 [6] 

宣橋鎮建置沿革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松江府分出華亭縣東北境置上海縣,宣橋地區屬上海縣長人鄉下沙場。
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分出上海縣長人鄉為南匯縣。據《分建南匯縣誌》記載,宣橋地區屬南匯縣19保2區。
源於新場:
宣統二年(1910年),宣橋地區屬南匯縣新場鄉。
民國元年(1912年),宣橋地區屬江蘇省南匯縣新場鄉。民國18年(1929年),宣橋地區屬南匯縣新場區(即第七區)。民國36年(1947年),宣橋地區的新安鄉、綿長鄉合併為宣橋鄉,設鄉公所於宣家橋。
1949年5月14日,南匯縣解放,軍管會和中共地下黨組織接管宣橋鄉政府。
分拆成立:
1962年5月,宣橋人民公社成立,下轄12個大隊。
1984年4月13日,政社分設,宣橋人民公社改為宣橋鄉,大隊改為村,轄12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
1995年9月,宣橋撤鄉建鎮。
2001年8月,南匯縣撤縣建區,宣橋鎮屬上海市南匯區。
兩鎮合併:
2002年7月,宣橋鎮、三灶鎮合併成立新的宣橋鎮。 [7] 

宣橋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宣橋下轄(張家橋村、新安村、中心村、陸橋村、宣橋村、長春村、季橋村、項埭村、光輝村、光明村、腰路村、三灶村)12個村、(南區居委會、三灶居委會、欣松苑居委會、欣蘭苑居委會、藝泰安邦居委會)5個社區,政府駐地浦東新區滬南公路8888號。 [1] 

宣橋鎮地理環境

宣橋鎮中心位置在北緯31°03′,東經121°46′;位於浦東新區中部,東臨惠南鎮,西靠新場古鎮,南接大團鎮,北臨迪斯尼樂園,東西為6.6公里,南北為7.73公里;海拔為吳淞零上2.5~3米。

宣橋鎮地貌

宣橋鎮處在長江河口地段,在河流和潮汐的相互作用下,將長江帶來的泥沙逐漸淤積而成,境內地勢平坦,海拔高程為2.5~3米。

宣橋鎮氣候

宣橋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徵為:温和濕潤,雨水調勻,光照充沛,四季分明。宣橋地區四季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温為15.7℃。1994年最高,平均氣温為16.9℃,1972年、1976年最低,平均氣温為14.9℃。每年7、8月份氣温最高,月平均氣温為27.3℃,1994年7月份平均最高氣温達29.4℃,1978年7月5日的最高氣温為37.8℃。每年1月份的氣温最低,月平均氣温為4.1℃,1997年1月平均最低氣温為1.5℃,1977年1月31日的最低氣温為-10.5℃。 [8] 

宣橋鎮自然資源

宣橋鎮植物資源

糧食:秈稻、粳稻、小麥、大麥、元麥、玉米、高粱、蕎麥、山芋等。舊有香粳稻,現已不種植。
棉花:大棉花(岱字棉、柯字棉)、小棉花、紫花等。
油料:油菜籽(寧波油菜、本地油菜)、棉花籽、蓖麻籽、花生、芝麻、紫蘇等。
豆類:黃豆、綠豆、赤豆、紫赤、扁豆、豇豆、豌豆、刀豆等。
蔬菜:大白菜、塌棵菜、黃芽菜、折梗菜、青梗菜、捲心菜、花椰菜、榨菜、芹菜、菠菜等。
瓜類:西瓜、菜瓜、甜瓜、黃瓜、南瓜、冬瓜、北瓜、絲瓜、線粉瓜、佛手瓜等。
果類:桃、李、杏、梅、柿、桔、梨、石榴、枇杷、蘋果、白棗、無花果、葡萄、桑椹等。
樹木:、柏、榆、槐、楊、柳、杉、桑、楝、柘、椿、香樟、烏桕、冬青、棕櫚、黃楊、雞關等。
竹類:早現竹、蒲基竹、篾竹、淡竹、石竹、黃筋竹、毛筋竹、蘆竹、字花竹、箬竹等。
花卉:迎春、牡丹、菊、鳳仙、薔薇、大麗、月季、水仙、芍藥、荷花、桂花、蘭花、茉莉、芙蓉等。
水生作物:水浮蓮、水葫蘆、水花生、浮萍、百腳草、馬腳草、馬腳蓋、松頭藴、早出頭、鴨舌頭草、紅菱、狗頭菱、藕、蒲草、蘆葦、野茭白、野菖蒲、芡實(雞頭)等。
食用菌:蘑菇、香菇、鳳尾菇、草菇、猴頭菇、平菇、金針菇、雞腿菇等。
藥材:宣橋地區有野生草藥60多種,種植藥材30多種,如元胡、地黃、丹蔘、川芎、白芷、紅花、藥菊、麥冬、芍藥、杜仲、枸杞、糯稻根、蠶豆花、花棋梗等。

宣橋鎮動物資源

家畜:水牛、黃牛、奶牛、山羊、綿羊、肉兔、毛兔、獺兔、豬、貓、狗、貂。
家禽:雞、鴨、鵝、鴿、魚鷹、鵪鶉。
野獸:野貓、野兔、黃鼠狼、老鼠、水獺、刺蝟。豬獾、狗獾、香狸現已絕跡。
野禽:麻雀、野雞、布穀、烏鴉、喜鵲、啄木鳥、貓頭鷹、黃鸝、畫眉、百靈、八哥、百勞。
水產:鯽魚、鯉魚、青魚、白魚、扁魚、黑魚、金魚、竄條魚、鯰魚、黃鱔、鰻鯉、泥鰍、烏龜等。
蛇蟲:蜜蜂、蝴蝶、蠶、蛇、蛙、蟾蜍、蛤蟆、壁虎、蜈蚣、蚯蚓、地螫蟲、蝸牛、蟋蟀、蟬、蜻蜓等。
其他藥類:蟾酥、蚯蚓幹、螻蛄、蜜蜂、蜈蚣、地螫蟲、烏稍蛇等。 [8] 

宣橋鎮經濟概況

“十一五”期間,宣橋鎮實現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4.53%,税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長率。2010年三灶都市型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8.34億元,佔全鎮工業產值的73.4%。2010年全鎮第三產業完成營業收入35億元。兩港裝飾城、上河商務園、淮海集團、北京聯礦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户。 [9] 

宣橋鎮第一產業

解放前,宣橋地區耕作方式原始落後,作物品種低劣,產量極低。正常年份,大麥元麥小麥畝產分別在55公斤、65公斤、70公斤左右,早稻畝產在150公斤~175公斤,棉花皮棉在15公斤左右。1985年糧食常年畝產974公斤,皮棉畝產123公斤,油菜籽畝產250公斤。2001年,蔬菜產值614萬元,食用菌產值359.8萬元,鮮食玉米產值632萬元,水果產值237萬元。 [10] 
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4500元。2012年,農業總產值2.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萬元,比上年增加2118元,增長14.63%。
宣橋鎮2010年和2011年已相繼投入1.8億元全面推動農村村莊改造工程。 [9] 
2020年5月26日,宣橋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3-4] 

宣橋鎮第二產業

上海市浦東新區宣橋鎮領導參訪新光 上海市浦東新區宣橋鎮領導參訪新光
解放前,宣橋因地處偏僻,工業、手工業生產落後,只有一些個體經營的家庭型小工業,如軋米廠、榨油作坊、木鋪等。此外,農村中有一些閒散泥木、工和裁縫、竹匠等,從事修房蓋房、縫衣編籃等手工勞動。
到2001年,全鎮各類企業已發展到89家,(其中鎮屬12家,村屬14家,工業園區10家,民營企業53家),比1985增加59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9560萬元(90不變價),有職工5102人,廠區佔地面積213615平方米,建築面積145438平方米,產品銷售收入34689萬元,產品銷售税金1327萬元,實現工業利潤總額1639萬元,固定資產原值14979萬元,固定資產淨值12368萬元,定額流動資金平均餘額16586萬元。 [11] 

宣橋鎮第三產業

解放前,宣橋地區的商業集結在李家橋、張家橋、宣家橋三個小集鎮上,有大小店鋪30餘家。向就近農民供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1952年新場區供銷社在宣橋成立供銷站。1962年5月,宣橋公社成立以後,在新場供銷社的支持配合下,自1963年以後,先後成立棉花收購站、宣橋供銷合作社、宣橋糧油管理所(含糧油收購站)、宣橋食品收購站、宣橋合作商店,經營項目有五金、交電、日用百貨、煙酒糕點、南北雜貨。
到2001年底,全鎮有個體商販172家,其中商業類101家,服務性行業45家,修理行業17家,其他行業9家,從業人員402人。 [12] 

宣橋鎮人口

2000年,宣橋鎮總人口為22240人(包括外來流動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15人。人口出生率由1979年的18.74‰下降到2001年的6.76‰。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85年的8‰下降到2001年0.21‰,1999年曾下降到-1.36‰。2012年宣橋鎮户籍人口4.25萬人,外來登記人口3.1萬人。 [13]  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50010人。 [5] 

宣橋鎮交通

解放前,陸路運輸主要靠肩挑、人抬和人力車,有錢人使用轎子。20世紀30年代,公路滬南線通過宣橋地區。至2001年,陸路交通主要有滬南公路、南宣公路、南蘆公路等。宣橋鎮通向各村的鄉村公路有12條,都是白色的水泥路面。宣橋地區有橋樑260多座,其中歷史舊橋60多座,解放後建的200多座。 [14] 
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由龍陽路至臨港新城,經宣橋上海野生動物園站,通車裏程全長約59公里,於2012年底建成通車。S2、S32兩條高速出入口在鎮內,三縱四橫主幹道貫通全鎮,形成了發達的路網結構。 [1] 

宣橋鎮社會事業

宣橋鎮教育

宣橋中心幼兒園 宣橋中心幼兒園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行埭村的魏萼甫創辦宣橋地區第一所學校——朱行初級小學。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宣橋地區有私塾和民辦小學9所,公辦小學1所,學生290多人。
1991年,宣橋中心幼兒園成立,該幼兒園的繪畫和英語教學頗有特色。至2000年,有幼兒361人,教職工26人。1993年創辦私立幼兒園1所,有幼兒30人,教職工3人。 [15] 
2000 年底,上海市宣橋學校有學生1704人,設39班(包括張橋、宣南村校),教職工142人,其中本科學歷15人,專科學歷68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61人。

宣橋鎮衞生

宣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宣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解放前,宣橋地區缺醫少藥,境內只有10位師傳家教或自學成才的“中醫”,5家小型中藥房。霍亂麻疹傷寒天花瘧疾、血吸蟲等疾病常年交替流行。
1962年10月,宣橋公社衞生院建立,院址在宣橋大隊11隊顧家民房內,下設張家橋、長春、三德、中心、行埭、新安衞生所。至2001年,宣橋鎮衞生院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門診大樓為二層人字型平瓦屋面大樓,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設有病牀80張,有醫務人員40人(其中本科生1名,中專生10名,具有中醫師職稱的2名,西醫師職稱的7名),生活用房8間250平方米,中藥房5間150平方米,“三產”廠房160平方米,合計建築面積2560平方米,固定資產93.6萬元,設科室21個,其中臨牀醫技室13個,中藥房、西藥房、行政、後勤等科室8個。 [16] 

宣橋鎮社會保障

2012年,宣橋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519個,扶持創業50家,創業帶動就業64人。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總人數1.6萬人,純農户參保率為100%。全年共計救助1.86萬人次,累計發放各類救助金958.5萬元;免費為73名老年人進行白內障手術,組織850多名老人蔘加“百萬老人遊申城”活動。全年信訪總量525批、1401人次,化解率為92%。 [2] 

宣橋鎮體育文化

2012年8月27日,以“共享發展成果同繪燦爛明天”為主題的宣橋鎮第八屆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宣橋小區舞台拉開帷幕,舉辦文藝廣場週週演、文藝下鄉巡演、村民家庭才藝比拼、攝影培訓班、舞蹈提高班、書法培訓班、攝影展覽、書法展覽等系列活動。
2012年11月18日,宣橋鎮第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在三灶學校隆重舉行,設12個競賽項目,專設橋牌、自行車兩個邀請賽項目,48個代表團、1500人次參加。 [2] 

宣橋鎮歷史文化

春節:俗稱過年,農曆十二月廿九到次年農曆正月初三稱過年。廿九、三十為舊年之尾,正月初一為新年之首。過年包含“辭舊”與“迎新”兩個方面。因此,在眾多民間節日中,過年是最隆重的。從農曆十二月下旬起,家家户户忙着清掃洗滌、購買物品、趕製新衣,準備過年。廿三“撣煙塵”,廿四“送灶君”。舊社會,“送灶君”各家要在灶神龕前陳列乾果糕點,據説是為了讓灶神吃得滿意,到天帝那裏去講人間的好話,因此各户都爭着討好灶神爺,把自己家裏最好吃的食物拿出來供灶神,所以舊時浦東有“八月廿四家家有,十二月廿四比高低”的説法。
解放後,初一到初三定為國定假日,稱“春節”,節日氣氛更加熱烈,但迷信活動和各種禁忌逐漸消失,代之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慰問離退休幹部和先進人物、演出文娛節目等。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也叫上元節,俗稱正月半,家家户户做高粱湯圓、糯米湯圓,中午包餛飩。入夜,村村出龍燈,户户掛紅燈,大人鼓動孩子“炭茅蕩”。所謂“炭茅蕩”,是舉着用毛竹稻草紮成的火把,繞着自家的田頭燒茅草(以盼興旺),還邊跑邊喊,大意是自己種的莊稼比別人好,收成比別人高,諸如“別人家田裏結喇叭,我伲田裏結大瓜”等。
清明節:農時季節,一般在公曆4月5日左右。宣橋地區每年至清明,氣温一般在10攝氏度以上,春耕春種開始。解放前,在清明節前7天后8天,多數人家要插香化紙、祭掃祖墳,名曰上墳。富户還操辦酒席,鳴放鞭炮;一般人家則添土修墳,置供品行祭,叫“做清明”。還有的人家在這一天邀請親友聚會吃飯叫“吃清明”。20世紀60年代初,火葬逐漸推行,平整土地時墳墓被平,不再有人上墳,在農村多數人家在家供祭品燒紙錢,祭奠祖先,叫“擺清明”。機關、工廠職工和學校師生每年逢清明祭掃烈士陵墓,敬獻花圈以緬懷先烈,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端午節:民間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又稱“重五”或“端陽”。解放前,宣橋人在這天家家裹粽子,門口懸掛菖蒲、艾蓬、大蒜頭,婦女頭上夾艾葉,孩童額上塗雄黃酒,胸掛內裝雄黃的五色絲線荷包,中午用蒼朮、白芷煙燻室內,以驅毒蟲、散瘟濕。解放後,保留了吃粽子的習慣,其他習俗消失。
天貺節:民間節日。農曆六月初六,舊時為“天貺節”,民間俗稱“六月六”,坦直地區有“六月六,買點肉篤篤”説法。相傳那天皇帝曬龍袍,百姓紛紛效法之。這一天若是天晴,便家家户户曬衣服,沿襲至今。有的地方還有“六月六,狗汰浴”的傳説,所以,大人告誡孩子,不要在這一天下河游泳。
七巧節:民間節日。傳説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為牛郎織女天河鵲橋相會之日,是夜,婦女有向織女求賜智巧的習慣,故俗稱“乞巧節”。在這個晚上,婦女藏蜘蛛於盒中,第二天啓視,如蜘蛛網條理清楚,則為“得巧”。南匯縣有些地區還有“七月初七河(天河)逃走,逃到松江孃家聽米價”的民謠。
廟會:解放前,凡是有廟的村鎮就有廟會。民間稱趕廟會為“趕節場”。屆時,廟會所在地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非常,各地商販雜耍紛沓而來,進行物資交流。出會時,有幾十甚至上百人組成的隊伍,以“夜叉小鬼”開道,大旗大鑼為前導,緊跟着的有武術隊、託香爐、蓮花會、高蹺隊、清音班,及由各色龍鳳旗組成的旗隊等,最後是轎班,抬着泥塑木雕的神像,沿着預定的路線行走,接受人們的祭拜。有的廟會要持續二三天,吸引四面八方的人們前來觀賞、買賣。解放以後,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消失,但類似廟會活動的物資交流、集會仍然對人們有很大的吸引力。 [17] 

宣橋鎮風景名勝

上海野生動物園
上海野生動物園
上海野生動物園(3張)
上海野生動物園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林業局合作建設的中國首座國家級野生動物園,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南六公路178號,佔地153公頃(2300畝),距上海市中心~35公里。該園投資3億元人民幣,於1995年11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首批AAAAA級旅遊景點。2007年5月8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8] 
百拙庵
百拙庵,位於南匯區宣橋鎮光輝村,建自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923年修葺。初始規模較小,僅為一正二廂房結構,三面環水,翠竹掩映,遠觀“只見竹林不見庵”。

宣橋鎮著名人物

張行全、蔡仁根、唐鍊白、唐國興、蔡葵、李渭澄、方佩華徐新樓等。 [6] 

宣橋鎮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10日,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19-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