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宣平縣

鎖定
宣平縣,是原處州府轄縣,縣治位於柳城鎮。1958年,宣平縣被撤銷,所屬地域分別劃歸毗鄰的蓮都、松陽、武義三區縣。
浙江省麗水市舊稱處州府,下轄十縣,除了蓮都、縉雲青田龍泉遂昌、松陽、雲和、景寧慶元九個縣市區外,還有一個就是宣平縣。
中文名
宣平縣
別    名
柳城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蓮都、松陽、武義三區縣
地理位置
武義縣和麗水市的交界處
下轄地區
16個鄉鎮
氣候條件
温和、濕潤、四季分明
著名景點
武義牛頭山
台山
十里荷花等
方    言
宣平話
特    產
宣平餛飩、宣平蓮子、宣平煎餅
歷史人物
詹蒙

宣平縣概況

原宣平縣的縣城位於今武義縣柳城鎮
1452年,析麗水縣的宣慈鄉、應和鄉及懿德鄉北部,置宣平縣,以鮑村(今柳城鎮)為縣治。
1958年,國務院決定撤銷宣平縣的建制,將其原轄區的柳城、上坦兩區及直屬鎮共16個鄉鎮併入武義縣,曳嶺區的5個鄉鎮劃給麗水縣。

宣平縣宣平歷史

宣平早在宋代就已形成宣平溪流域的文化中心,自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縣到1958年撤縣,達506年之久;
宣平屬山區經濟欠發達、人才大量外流,嚴重影響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各項建設事業落後;
宣平與武義歷代不屬於同一個郡縣(兩縣建縣到撤縣前分屬麗水和金華);
宣平屬於甌江水系,武義則屬於錢塘江水系;
宣平話吳語麗衢片處州小片的一個地點方言(武義話則是吳語婺州片的一個地點方言);
宣平與武義有着不同的生活習俗;
宣平離武義近百里路,方圓幾十裏並無大鎮,宣平為宣平溪流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宣平縣恢復宣平

宣平人民為了恢復宣平縣建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查閲有關資料羅列了1988年以前,宣平人民要求復縣的歷史。
1958年4月 國務院75次全體會議決定撤銷宣平縣建制,併入武義縣,曳嶺區劃入麗水縣。
1966年9月 原宣平縣羣眾自發在二中大操場召開萬人大會,要求復縣。
1981年1月 柳城公社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代表提案要求恢復宣平縣建制。
1984年4月 宣平羣眾陸續到縣、市、省、中央有關部門請願,要求恢復宣平縣。
1984年4月 原宣平縣轄區的武義縣人大代表有提案要求復縣。
1985年6月 柳城鄉人民政府向武義縣人民政府提交《要求恢復宣平縣建制的報告》。
1985年6月 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第一次來柳城視察,瞭解宣平羣眾要求恢復宣平縣建制問題 [1] 
1988年1月 省人大代表對原宣平縣轄區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視察活動。 [1] 
1988年5月 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第二次來柳城視察。
1988年10月 柳城、桃溪、曳嶺三區一鎮200多名羣眾赴杭州,要省人民政府儘快恢復宣平縣建制。

宣平縣歷史人物

詹蒙 詹蒙
詹蒙(1892—1911),乳名炳昌,字仰高,號養軒。浙江宣平石浦(今武義縣三港鄉石浦村)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學生軍領導,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2]  曾就讀於浙江陸軍小學,1911年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吹響了革命的號角。作為同盟會會員詹蒙為了民族覺醒、國家復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毅然投身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鬥爭。
積極參與謀劃光復南京起義之事,詹蒙為除去革命障礙,取得起義成功。
便與好友季亮(景寧人)藏伏在張宅前的南洋兵事雜誌社樓上俟機行刺 “辨帥”張勳。苦於彈藥無着加之張宅守衞森嚴,事挫。旋即,詹蒙又和陳果夫等組織同學赴鄂參戰。
黃興合編第三、第四陸軍中學學生為南洋混成獨立隊(決勝團),任命好友陳方度和詹蒙為隊長,鏖戰月餘。十月初二日,在漢陽一役中詹蒙不幸陣亡,時年僅20歲。
民國建立後,浙江軍政府派員前住武漢迎回詹蒙烈士遺骸,以隆重軍禮安葬於杭州孤山昭忠祠邊(今遷址南天竺),入祀浙江忠烈祠,被譽為“宣平第一敢死士”。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