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客觀説

鎖定
客觀説,文學觀的一種。“客觀説”的文學觀重視形式、技巧、語言和結構等因素在文學構成中的作用,把文學的特質歸結為語言形式,強調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文學與社會生活的關聯。
中文名
客觀説
代    表
形式主義的文學觀
關    鍵
形式、技巧、語言和結構
形成並流傳
20世紀初
這種觀念指導20世紀初才在西方形成一種思潮並且蔓延開來,其代表的是形式主義的文學觀。在“文學四要素”中,客觀説把作品抬到高於一切重於一切的地步,認為作品一旦從作家的筆下誕生之後,就獲得了完全客觀的性質,它既與原作家不相干,也與讀者無涉,它從外界的參照物中孤立出來,本身是一個自足體,出現了所謂的“客觀化走向”。 [1] 
20世紀初葉開始,出現了種種文學形式論,認為文學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建構。當然,文學不可能不與社會生活及讀者發生關係,客觀説並不否認此種關係的存在,但認為文本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文本與讀者的關係,都是“文學性”之外的關係,不在“文學性”之內,只有文本語言的結構關係才是文學之內的關係,才具“文學性”。
客觀説實際上是20世紀初葉由俄國形式主義學派首先提出的,其後由英美“新批評”派、捷克和法國的文學結構主義、德國的文本主義批評在觀念上大體一致,成為現代西方文論中影響較大的一個流派。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