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宜賓早茶

(四川省宜賓市特產)

鎖定
宜賓早茶,四川省宜賓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2] 
飲茶的歷史在宜賓源遠流長,3000多年前,宜賓就有“園有芳茗”和“貢茶”的記載。 [3]  [11]  宜賓早茶,因比全國主產茶區早15至30天左右開園而得名,是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有“發芽早、鮮葉嫩、上市快、味道好”的四大特點。 [12] 
宜賓氣候温和,雨量充沛,長年温差不大,無霜期達三百天以上,特別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區,幾乎無霜凍期,特別適宜茶樹生長。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小區氣候,宜賓的茶樹在相似、同緯度主產茶區發芽早,採期長,其鮮葉嫩度高,芽毫披露,製成的茶葉香高味爽,加之採摘及時,製作精良,上市快,因而形成了“早、嫩、快、好”的四大特色。 [2] 
2010年03月0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宜賓早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中文名
宜賓早茶
產地名稱
四川省宜賓市
品質特點
翠綠油潤,慄香馥郁,鮮爽甘醇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農業部公告第1351號
批准時間
2010年03月08日

宜賓早茶產品特點

宜賓早茶品質特性

宜賓早茶(綠茶)外形扁平挺直秀麗,色澤翠綠油潤,香氣慄香馥郁,湯色嫩綠鮮亮,滋味鮮爽甘醇,葉底嫩綠明亮。主栽品種為“早白尖五號”、福選九號等。宜賓早茶製作工藝為:攤涼→殺青→理條、做形(揉捻)→乾燥→篩選→包裝。 [2] 
宜賓早茶 宜賓早茶

宜賓早茶內在品質

宜賓早茶含茶多酚15—29%,氨基酸2.8—5.0%,水浸出物40—52%。 [2] 

宜賓早茶等級分類

宜賓早茶共分三個等級: [2] 
宜賓早茶(綠茶)芽葉機械分級
級別
芽葉機械組成 %
單芽
一芽一葉初展
特級
=100
一級
≥97
≤3
二級
≥95
≤5

宜賓早茶產地環境

宜賓早茶土壤地貌

地貌特徵
宜賓市地處四川盆地南緣,與雲貴高原接壤,地形整體呈西南高、東北低態勢。西部為大小涼山餘脈,中有市境最高點,海拔2008.7米的屏山縣五指山主峯老君山;南部為四川盆地盆舷帶,即雲貴高原北坡,中有海拔1795.1米的興文縣仙峯山,海拔1777.2米的筠連縣大雪山等;東北部為華瑩山餘脈所在,宜賓市附近的七星山、龍頭山、觀斗山分佈於此區域;東南側屬四川盆地東嶺谷區,為市境最低點,海拔236.3米的江安縣金山寺附近長江河牀在此區內;西北側屬盆中方山丘陵區,大部分為宜賓縣屬地。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為主體,嶺谷相間,平壩狹小零碎,自然概貌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市幅員面積13283平方千米,市境內海拔600米的區域面積4606平方千米,佔幅員面積的34.7%。
土壤特徵
宜賓早茶產區土壤呈南北過渡帶特性,土層深厚,土體厚度達20—50米,表土顆粒以粉砂粘粒為主,由於基岩為水平沉積岩,土體發育常見典型的粘盤層,黃剛土粘粒含量高,交換性氫、鋁和鹽基離子較高,礦質養分豐富,酸鹼度微酸,pH4.5—6.5的土壤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69.8%,十分適合於茶樹生長髮育。 [2] 

宜賓早茶水文情況

宜賓市境內主要河流有四大江八大河:長江、金沙江、岷江、橫江、西寧河、箭板河、越溪河、黃沙河、南廣河、長寧河、古寧河和宋江河,小河流有23條,即清平河、中都河、富榮河、高州河、文星河、花潭溪、真溪河、鴛溪河、喬巴河、白節子河、建刑河、半邊橋河、鎮舟河、巡司河、二夾河、喻家河、貢溪河、清溪河(又名沙河)、紅橋河、梅硐河、綿溪河、建設河及泥沙河,還有大中小型水庫505座,星羅棋佈的分佈在茶區附近;市內年平均地表徑流627億立方米(春季徑流只佔全年總量的8.5%—20.7%,夏季徑流佔37.3—65%,秋季佔22.1—27.2%,冬季佔4.0—16.3%。);宜賓市水資源豐富,總貯量達154.94億立方米/年,水質清澈、純淨,是理想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 [2] 

宜賓早茶氣候情況

宜賓早茶產區屬典型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特徵,淺丘、河谷兼有南亞熱帶的氣候屬性。宜賓境內屏山老君山、宜賓縣黃山、筠連大雪山、珙縣王家山等成片的原始森林和全市4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形成的茶區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
宜賓市所屬九縣一區都種茶、產茶。除雲南、海南和廣西少數特殊的熱帶茶區外,宜賓與湖南、湖北、浙江、江蘇等相似、同緯度主產茶區相比,自然氣温為最高。根據多年氣象資料分析對比:宜賓最冷月一月的多年平均温度達8.0℃,浙江杭州為4.3℃,湖南長沙為4.9℃;年均氣温17.8℃—18.5℃,比杭州地區高1.5℃—2.0℃,比湖南長沙地區高0.6℃—1.3℃;全年≥10℃的活動積温達到5960℃,比杭州地區多2700℃左右,比湖南長沙地區多500℃左右;無霜期345天以上,比杭州地區多95天左右,比湖南長沙地區多5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1180小時,年降雨量1200毫米;多年極端最低温高於-2℃,浙江杭州為-8.6℃,湖南長沙為-10.3℃。由於宜賓地處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冬季氣温高,空氣濕度大,春季回暖特早的獨特氣侯優勢,使茶葉常年在2月上旬就可開園上市,一般比省內和江、浙一帶主產茶區早15—30天左右,屬名優生態早茶生產的最適宜區。每年3月10日前出產的春茶都統稱為“宜賓早茶”。 [2] 
宜賓早茶 宜賓早茶

宜賓早茶歷史淵源

宜賓種茶源遠流長。據中國最早的地方誌《華陽國志巴志》(西晉常琚撰)記載:“其地東自魚腹(奉節),西至僰道(宜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上植五穀,…漆、茶…樹有荔枝,蔓有辛枸,園有芳弱、香茗,給客橙、葵…”巴志載:“……魚、蜜、茶……皆納貢之。”
宜賓早在前1022年就有“園有芳茗”和“貢茶”的記載,現已有3000多年種茶歷史。宜賓地處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比鄰雲南、貴州,自古是西南邊疆聯繫內地的交通要衝,黃金走廊,也是長江黃金水道上游的重要港口。
唐《膳夫經手錄》載:“帷蜀茶南走百越,北臨五湖……自穀雨以後,歲取數百萬斤,散落東下。”此詩説明,唯見蜀南敍府(現宜賓)茶季之早可追溯於唐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時代,四川對外聯繫主要靠馬幫和船運。每年過完春節後,很多客商和華僑把宜賓早茶作為禮品經古代黃金長江水道帶到江南各地甚至海外,因而宜賓早茶歷史悠長、茶早開始享譽天下。
宋代,朝廷為了獲取大量軍馬,以保衞邊疆的安寧與穩定,採取了“以茶易馬”的羈摩政策,設立“軍馬州”、“買馬場”、“茶馬司”等機構進行管理,同時開設“茶馬交易市場”,從事商貿活動。由於語言的不通,朝廷為了管理市場專門派住“蠻判官”,作為交易雙方的翻譯和仲裁人,維持着市場秩序,開創了中國茶葉市場管理的先河。自從北宋在宜賓設立“買馬場”以來,經過南宋和明清時期的“茶馬交易”宜賓成為名副其實的茶馬貿易之都;宜賓的金玉茶、條茶、金尖茶每年數萬擔沿岷江水雲上溯樂山再轉青衣江至雅安加工後運至康定,再由藏族駝隊運進西藏。周邊地區往返宜賓的鹽茶馬匹及日用品的運輸也繁忙起來,促進了中國西部的開發,促進了宜賓經濟的發展,從事經營的商家大量出現,中間商、經紀人、貨棧應運而生,從而以宜賓為“茶馬互市”中心,輻射出了茶馬運輸路線。
清代的拔貢,直棣州州判萬清涪曾有《南廣竹枝詞》之三雲:“家園茶數寶林寺,初葉子出汪家場。幾日春光過穀雨,便難買得好旗槍。”從唐代李白、杜甫、韋皋、岑參,到宋代的蘇軾、蘇轍、黃庭堅、陸游,明代楊慎、尹伸,清代王士禎、趙樹吉、邱晉成等一批文人學士,他們“西溯僰道,樂其風土”(陸游),在宜賓留下了讚美當地山河和飲酒品茶的詩篇。如:黃庭堅在《次韻李任道晚飲鎖江庭》贊到:西來雪浪如庖烹,兩岸一葦乃可橫。忽思鍾陵江十里,白蘋風起縠紋生。酒杯未覺浮蟻滑,茶鼎已作蒼蠅鳴。歸時共須落日盡,亦嫌持蓋僕屢更。明代進士汪沈,賦詩《樂茶》曰:“傍竹沿溪茶數柯,報君指下莫傷他。來年更有新條在,贏得東風雨後多。攜藍過嶺掇龍芽,嫩葉新枝帶露華。活火覓泉和月煮,不知正味落誰家。剪茶北山與山南,收得龍芽綠滿藍。七碗清除高土渴,更無塵夢到茅庵。”
民國時期的元老黃炎培寫有《宜賓賦》:“宜賓古國西南僰,此地滄桑無極;剩巖穴深深,玉棺未蝕。征塵乍試,又風動市民千百。敍昆一路通朝夕,料鹽鐵書成,桓寬未識。況牛鞹蠶絲,茶芽桐液,都合海疆貿易。司令紅纓威武甚,聽馬哥頭一聲得得;偏然昨夜泥溪,咫尺萑符不息。”悠久的茶文化推動了宜賓茶葉的發展,帶動了宜賓茶館、酒樓、交通、商貿、民間文化….等等的綜合發展,特別清代時就形成了宜賓早茶文化,更是促進了宜賓茶葉產業的全面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宜賓市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茶葉生產。
20世紀50年代,宜賓縣蕨溪黃山茶場發現一株野生大茶樹,樹高1360釐米,樹幅1300釐米,葉長14.5釐米,葉寬6.7釐米。測定各項指標後認為,該茶樹保留了不少原始性狀,是同源種被隔離分局,長期自然衍化的原始茶樹羣體之一,與雲南野生大茶樹同樣古老。這株大茶樹的發現,結束了宜賓是否是茶樹原產地的爭論。 [4] 
由於宜賓茶葉產品生產上市早,20世紀70、80年代,國家外經委要求宜賓每年必須為廣州春交會提供早茶產品上會銷售。在1978年的春季廣交會上,宜賓早茶產品拍賣價高達1.2萬美元/噸,大會發來賀電,感謝宜賓為廣交會增添了光彩,使之形成了有“宜賓無早茶,廣交會無新茶”之評説,從此每年廣交會海內外客商搶訂宜賓早茶,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
1986年,宜賓已被確定為四川省十二個出口茶生產基地縣(市)之一,標誌着宜賓的茶葉生產已初具規模。 [5] 
宜賓市農業局茶葉站站長鄔發田在“四川農業”工作刊物上發表《因地制宜 發揮優勢 加快名優茶生產基地建設步伐》的論文中,根據宜賓早茶歷史文化、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的氣候優勢茶葉發芽早的特點,正式提出了“宜賓早茶”名稱,該技術論文也在“中國知識文選”刊物上發表。經宜賓市歷屆政府和各級茶葉科技人員多年共同努力,使宜賓早茶生產不斷髮展和深化,茶葉農業產值2.5億多元,分別佔全市茶葉總面積、總產量、總產值的19.2%,19.1%,48%。 [2] 
2008年開始,宜賓市政府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宜賓早茶節”,使“宜賓早茶”進駐釣魚台國賓館,而榮膺“國茶”。 [6] 

宜賓早茶生產情況

2008年,宜賓早茶保護面積2萬公頃,年產量1萬噸。宜賓茶業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2.36億元,其中茶文化產值為6.76億元,佔茶業工農業總產值的30.2%。全市茶葉行業已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龍頭企業11家。
2010年,宜賓市茶園總面積52萬畝,其中無性系茶園22萬畝,有21.7萬畝通過無公害茶園認證,分佈在全市的9縣1區。全市茶葉總產量2.1萬噸,茶葉農業產值5.2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0.8211萬噸。全市茶葉年初、精加工能力為2.5噸左右,加工企業(業主)875個,其中年加工能力500噸以上的7個、1000噸以上的5個,3000噸以上的2個。 [2] 
2014年,宜賓市茶園總面積已達98萬畝,其中投產面積67.46萬畝,全市茶葉產量4.55萬噸,茶葉鮮葉產值18.48億元。 [7] 
2017年,宜賓早茶基地總面積達50萬畝,早茶園遍佈宜賓各個區縣,僅翠屏區、宜賓縣、高縣、筠連縣、珙縣、江安縣。 [3] 
宜賓早茶 宜賓早茶

宜賓早茶產品榮譽

2000年來,宜賓早茶共獲“中茶杯”評比特等獎2個,一等獎20多個,國際金獎18個。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茶葉企業1個,通過ISO9000·2000認證的企業2個。 [2] 
2009年,宜賓市被中國茶業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宜賓·早茶之鄉”的稱號。 [2]  [6] 
2010年03月0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宜賓早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2011年,“宜賓早茶”被中國國際品牌協會授予“中國最具影響力早茶品牌”榮譽證書 [6]  。同年10月24日,在杭州2011國際茶業大會暨茶產品交易會上獲“中國早茶知名品牌”。 [7] 
2015年7月9日,米蘭世博會中國茶文化周“宜賓早茶”成功入選百年世博會中國名茶金獎。 [3]  [7] 
2020年2月26日,四川省宜賓市宜賓早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8] 

宜賓早茶地理標誌

宜賓早茶地域保護範圍

宜賓早茶產於四川省宜賓市轄區內的屏山縣、宜賓縣、高縣、筠連縣、江安縣、珙縣、長寧縣、南溪縣、興文縣、翠屏區等9縣1區的123個鄉(鎮)991個自然村,在宜賓市600米以下中低海拔高度的茶區,是名優生態早茶生產的最適宜區。宜賓市地處四川省南端,金沙江、岷江、長江交匯地帶,北緯27°50′—29°16′、東經103°36′—105°20′。 [1-2] 

宜賓早茶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屏山縣、宜賓縣、高縣、筠蓮縣、珙縣、江安縣、長寧縣、南溪縣、興文縣、翠屏區等九縣一區的123個鄉(鎮)的991村,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5020—2001)的要求。
(2)品種選擇:根據宜賓早茶的風格特點,選擇宜賓市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選育、80年代通過國家良種委員會認定的國家級兩種“早白尖”良種茶樹品種,原料基地栽培的是經過馴化的多毫型良種茶樹,主要為“早白尖五號”、福選九號等。
(3)生產過程管理:宜賓早茶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無公害宜賓早茶栽培技術規程》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T/T5017—2001)和《無公害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5018—2001)。為了保證宜賓早茶的品質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環節:
宜賓早茶
宜賓早茶(14張)
①選地建園適宜:茶園選擇土層深厚的黃棕壤,全園深墾,重施底肥,夏墾春植。新拓茶園選擇坡度小於15°的山間隙地、土層在1米以上的緩坡地,pH值4.5—6.5。按150釐米大行距開溝,儘量減少破壞原熟土層,沿等高線開挖定植溝,溝深不淺於50釐米,溝寬60釐米左右。開溝時分層回填土,並分層混施底肥。最下層將溝底挖松後放入秸稈、樹枝、稻草、綠肥或土雜肥等有機物,施入足量底肥,形成有效的內排水通道;蓋土20—25釐米後施入第二層肥料,以施餅肥或腐熟的豬牛廄肥為主,一般每畝不低於200千克餅肥+50千克硫酸鉀複合肥或施1500—2000千克豬牛廄肥或相當肥效的其它肥料,與土壤拌和,溝內肥層均勻;再在上面覆蓋一層薄土後,施第三層肥料,以畝施25—50千克磷肥或複合肥為主,肥料層離溝面不少於15—20釐米。一般夏季整地,地整好後種植綠肥,熟化土壤,然後冬季或來年春季種茶。茶園周邊的鄉土樹種儘量保留,並適當植樹,營造良好自然生態環境。
②定植管理到位:低溝深植,全園覆蓋,重施基肥。栽植茶樹秋季為宜,最好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一般採用低溝定植法。規格為雙行或單行條植,大行距150釐米,小行距30釐米,株距25—30釐米,每穴1—2株。定剪高度15—20釐米,但至少應保留2—3片葉。定植後全園覆稻草1000千克或茶行兩側覆黑色地膜,以防止雜草生長和水土流失。茶苗定植後、注意抗旱保苗,要確保較高成活率,新茶園必須要精心管理,定期除草、修剪、防病、治蟲、培土。定植後要澆透定根水,天氣乾旱時每5—7天澆水1次,每次澆水要澆透;梅雨季節土壤水分過多,要理通水平排水溝和溢洪溝,及時排澇。幼齡茶園除草,機械除草和人工除草技術相結合,全年6—7次,禁止使用除草劑;追肥在初夏第一次生長結束時用人糞尿50千克(或尿素2—3千克),兑水稀釋後澆施,夏秋季再施追肥(1—2)次,基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幼齡期每畝每年100—200千克餅肥或堆肥2噸,加複合肥25千克,以後隨樹齡的增長逐年增加;成年茶園在每年春茶開採前15—20天,每畝追施催芽氮肥(尿素)10—20千克,10—11月中耕、修剪、施肥、封園、覆蓋過冬,畝用200千克餅肥加氮磷鉀複合肥50千克基肥。病蟲防治要選用有針對性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嚴格掌握施藥時間和用量,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封園,能有效降低蟲卵基數減少化學防治用藥。
③儘早形成立體採摘面:低定短放,夏剪秋養,培養立體採摘樹冠。為了儘快提高茶蓬覆蓋率,培養芽重型採摘面,茶苗栽後進行三次定型修剪,應嚴格控制每次修剪高度。第一次在秋季定植時進行,高度為離地20—25釐米;第二次在第二年5月下旬進行,高度為離地35—45釐米;第三次在次年10—11月進行,高度為離地50—60釐米。此後,按成年茶園的修剪方法管理,多采取立體栽培方法。即每年春茶採摘結束後,進行輕修剪,增施氮肥培養新芽,增加鮮葉產量。
(4)鮮葉收穫及製茶:
①原料採摘:適時嫩採,芽苞肥壯。一般在2月上旬開始採摘生產,這時芽苞最飽滿,芽葉內含物也最豐富。特級以單芽為主,芽長在2.5釐米左右原料不低於95%,要選擇芽長相近,飽滿肥壯的芽苞,無病蟲、無凍傷、無魚葉、無鱗片、無紫芽、無霜凍芽、芽頭無廢氣廢物污染及機械損傷和發熱紅變等現象。要求芽頭壯實、飽滿、完整、勻淨、新鮮和清潔。
②鮮葉處理:低温高濕,薄攤長放。環境應符合GB/T18204.21、GB3095—1996規定,場地應潔淨、乾燥,防止污染,清潔通風、陰涼,室温在20℃左右不高於25℃、相對濕度在70%以上的環境中攤放,低温有利於茶葉內物質向好品質轉化,適當提高濕度有利於肥壯芽葉的適度攤放,保證芽葉內外均勻一致。攤放器具選用竹製品,厚度不超過2釐米,及時薄攤,時間春茶為5小時—8小時,秋茶1小時—2小時,輕輕翻葉一次。攤放至芽葉柔軟、葉色變暗,散發出青香或果香為適。付制鮮葉表面不應帶有雨水、露水。
③殺青,殺青原則:高温殺青,先高後低。殺青機械:採用30型或40型連續式滾筒殺青機。殺青温度:120—130℃(進料口一側筒體內空氣温度)。投葉量:要求用手將芽頭輕拿、抖散均勻放入滾筒內,以收鮮時重量計,30型殺青機投放鮮葉20—25千克/台·小時,40型殺青機投放鮮葉30—35千克/台.小時。殺青時間:55—65秒。殺青程度:以殺勻殺透殺香為原則,不出現焦尖、爆點、黃變現象,含水量降至65%左右;葉質變軟,失去光澤,香氣顯露,手捏不粘。冷卻攤放:殺青葉應用風扇快速冷卻,冷透後堆放至水分重新分佈均勻。
④初烘,機具:名茶烘焙機。温度:130—140℃(温度表顯示)。投葉量:0.5—0.8千克/鬥(殺青葉)。時間:3—4分鐘,中途翻動2—3次。程度:不粘手,有輕微刺手感。冷卻:初烘葉應用風扇快速冷卻,冷卻後攤晾至水分重新分佈均勻。
⑤理條、做形,機具:名茶多功能機與名茶理條機配合。温度:140—150℃(槽鍋底部温度)。投葉量:0.5—0.7千克初烘葉。理條、做型:投葉後先以最快的速度炒1—2分鐘,待芽葉變軟後減慢速度;再加棒5—8分鐘左右把芽葉壓扁平後再去棒炒1—2分鐘,中途翻拌4—5次避免粘鍋,加棒後調節振動頻率,以棒滾壓芽葉,棒不跳動和撞擊槽壁為適度。程度:外形伸直略扁平,要求無焦尖、爆點、破皮、碎斷現象。冷卻、攤放:用微風冷卻,冷卻後攤晾至水分重新分佈均勻。
⑥二烘,機具:名茶烘焙機。温度:110—120℃(温度表顯示)。投葉量:0.5—1千克/鬥(理條葉)。時間:5—8分鐘,要求全過程勤翻快翻,芽葉失水均勻。程度:手捏有刺手感,芽毫顯露。冷卻、攤放:應用微風冷卻,冷卻後攤晾至水分重新分佈均勻。
⑦去毫,機具:名茶理條機。温度:80—90℃(槽鍋底部温度)。投葉量:0.2—0.25千克/槽(二烘葉)。時間:5—10分鐘。程度:外形伸直,白毫去盡,嫩綠盡顯。冷卻、攤放:應用微風冷卻,冷卻後堆放至水分重新分佈均勻。
⑧輝鍋,機具:名茶多功能機。温度:80—90℃(槽鍋底部温度)。投葉量:0.2—0.25千克/槽。時間:不低於60分鐘。程度:含水量≤6.0%、色澤黃綠色、粟香顯露。
⑨提香,在輝鍋結束時,提高鍋温至120—130℃提香1—2分鐘,手捏茶有燙手感覺,注意不要產生高火味。手捻茶葉成粉末,水分在6.0%以下即可。攤涼至室温。
⑩手工精製:各級金山翠芽茶精製以手工為主,用風選或手工簸,除去片、斷碎茶葉,篩去茶末,即可包裝。
(5)生產記錄要求:宜賓早茶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檔案、加工製作檔案、產品出入庫檔案,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閲。 [2] 

宜賓早茶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宜賓早茶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2] 

宜賓早茶歷史文化

在宜賓,茶樹漫山遍野,茶歌也貫穿採茶人的生活。每到茶葉採摘季,漫步於宜賓各區縣的茶山頭,總能聽到淳樸的茶農們自編自唱的採茶歌,他們寄情於茶,喻茶感事,讓人透過歌聲,就能感受到他們豐收的喜悦。
宜賓現存有100多首(個)茶歌、茶諺、茶傳説,是宜賓茶文化得以保存的民間文學形式,它們流於口傳,曾在各區縣農村流行,多為採茶人即興演唱。
茶歌有《月亮出來茶籽生》《採茶採得口兒幹》《採五更茶》《採姐妹茶》《採增廣茶》等,內容有如屏山的《兒茶歌》:“側兒根滿坡生,我是家婆的親外孫。我從家婆門前過,家婆喊我屋頭坐。倒碗茶,冷冰冰;端盤菜,幾根根……”還有“手採茶葉口唱歌,一籮茶葉一籮歌;妹兒山上採春芽,阿哥炒茶等妹喝……”等。
宜賓茶諺、茶對聯有:“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碗酒來”等等。
宜賓還有一些與茶相關的傳説故事。如筠連縣聯合苗族鄉的《茶小夥與鹽姑娘》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嚮往;珙縣孝兒雙田村的《玉香茶》傳説,反映了人們對惡徒的憎恨;還有江安縣《釅茶解毒》的故事以及屏山縣《藥王的傳説》等等。這些紮根於民間的茶歌和茶故事,反映的雖是茶農們瑣碎的生活,卻透露出了採茶人濃郁的生活氛圍和場景,相傳甚久,影響深遠。 [9] 
市井見於茶歌、茶諺和茶的傳説,文人則載於茶詩。歷史上眾多文人雅士留連宜賓山川名勝,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詞歌賦和詠酒飲茶名篇。“西來雪浪如庖烹,兩涯一葦乃可橫。忽思鍾陵江十里,白蘋風起縠紋生。酒杯未覺浮蟻滑,茶鼎已作蒼蠅鳴。歸時共須落日盡,亦嫌持蓋僕屢更。”北宋大詩人黃庭堅的詩《次韻李任道晚飲鎖江亭》對引人入勝的宜賓茶文化賦予了深刻的人文意藴。
南宋詩人陸游對戎州也是情有獨鍾,他自詡“戎州陸羽”,可見其對戎州茶的嗜好和研究造詣。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