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宜賓大觀樓

鎖定
宜賓大觀樓,又名譙樓,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西街2號,佔地約650平方米。譙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後毀於兵火。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重建,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定名為大觀樓。宜賓大觀樓因形似北京的天安門,在當地有“小天安門”之稱。 [1] 
宜賓大觀樓整個樓分四層,樓高28米,長31.6米,寬20.4米,呈長方形。底層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車馬通行。樓西,有兩道各29級的石梯,直通樓廳。宜賓大觀樓建築沿襲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現為宜賓市圖書館閲覽室。 [1-2] 
2013年5月3日,宜賓大觀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宜賓大觀樓
外文名
Daguan Pavilion
地理位置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西街2號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約 65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334-3-63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宜賓大觀樓歷史沿革

據清嘉慶宜賓縣誌中記載:宜賓大觀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一1566年),稱譙樓。
明末,張獻忠義軍進攻宜賓與明軍激戰,譙樓毀於戰火,僅存台基。
清康熙年間,知府張利賓重修譙樓。
清乾隆十九年(1764年),譙樓遭火焚。
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由宜賓知府託隆重建,並定名大觀樓。
1966一1976年間,大觀樓曾改為東風樓,後恢復大觀樓名稱。
2003一2006年,宜賓市對宜賓大觀樓作了大量維修工作。 [2]  [4]  [6] 

宜賓大觀樓建築格局

宜賓大觀樓結構

宜賓大觀樓整個樓分四層,樓高28米,長31.6米,寬20.4米,呈長方形。底層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車馬通行。樓西,有兩道各29級的石梯,直通樓廳。上面三層,全系斗拱木質結構,四角飛檐,凌空翹首,窗欞檐楯,皆出工匠精心雕鏤而成。四周欞窗,高敞明麗。整個樓形建築典雅,雄壯,保持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因為形似北京的天安門,在當地有“小天安門”之稱。 [2] 

宜賓大觀樓特點

宜賓大觀樓在石砌長方形高台上建設,三檐歇山頂式,檐下置如意斗拱,屬景觀亭台樓閣類型。 [2] 
宜賓大觀樓

宜賓大觀樓文物遺存

宜賓大觀樓二樓東檐端,掛有“大觀樓”三字匾額,每字見方1.5米。在宜賓大觀樓西方檐端,題寫有“西南半壁”四個端整挺拔的大字。 [2]  [6] 

宜賓大觀樓歷史文化

宜賓大觀樓藝文

中國古建築學家、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羅哲文先生寫詩:
雙江繞郭古戎州,萬里長江江水頭。
三塔扶搖臨碧落,兩山疊峙彩雲浮。
流杯滄壁名篇雋,真武觀前景色幽。
最是中城佳覽處,西南半壁大觀樓。 [4] 

宜賓大觀樓傳説故事

傳説宜賓大觀樓下有陰傳河,並有一條惡龍,經常肆虐,將宜賓淹成一片汪洋,故修此樓鎮其頭,在縣府街修一樓(即小鼓樓)以鎮其尾,並在東街樹牌坊九道以鎮其身。雖屬神話,蓋樓基四周,地下水甚豐,非無因也。 [7] 
關於宜賓大觀樓的傳説甚多。據説當年冀宣明在書寫“大觀樓”三字時,先寫“大”和“樓”二字,“觀”字最後寫,但寫到最後一筆時,冀宣明感到腕力不足,遂用腳尖踢了一下筆託,才得以完成了觀字。但由於用力過猛,墨水濺起,將站在一旁觀看的的知府託隆的衣服弄髒。託隆很不高興,幸好冀宣明機警,在最後題下款時,未寫自己的名字而寫上了“長白託隆題”。這下託隆才轉怒為喜,所以匾上未見冀宣明書的字樣。由於大觀樓聲名遠播,託隆也就把冀宣明舉薦為官。 [6] 

宜賓大觀樓修建傳説

大觀樓修建於何時?有兩種傳説。一説唐元和五年(850年),刺史張九宗所立《韋南康紀功碑》載,樓為唐德宗時,戎州都督韋皋所建,可惜碑與碑文早已無存。另一説,根據《宜賓縣誌》載,清雍正廷尉鄧時敏作的《敍郡譙樓記》稱:“乾隆年間,宜賓都司諭修……言郡有譙樓(在府署之東)創自明代嘉靖中……”明朝末年,譙樓毀於兵火。清康熙年間,知府張利賓重修,至乾隆甲申年間又遭火焚。次年,知府託隆再建,並定名為大觀樓。 [5-6] 

宜賓大觀樓保護措施

1981年8月,宜賓大觀樓被宜賓地區行署公佈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6] 
2013年5月3日,宜賓大觀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宜賓大觀樓旅遊信息

宜賓大觀樓地理位置

宜賓大觀樓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西街2號。

宜賓大觀樓交通指引

宜賓市內乘坐公交4路、10路、12路、22路公交車三醫院站下車,步行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