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运动公园是位于台湾宜兰市中山路一段的大型综合性运动场馆,占地27公顷,融合运动场馆与休闲景观设施,包含国际标准田径场、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及体育馆,并规划草坪、步道和避雨回廊,设计理念强调“运动即休闲”。其前身为1978年规划的宜兰县综合运动场,初期设有400米人工跑道及标准游泳池 [1]。
1983年为承办台湾区中等学校运动会,县政府启动扩建计划,经省都市计划委员会审议于1985年完成,面积由8公顷扩至27公顷,转型为运动公园。1992年承办台湾区运动会后,逐步发展为区域运动赛事与休闲活动的重要场地,并通过单车道连接罗东溪畔形成区域运动网络 [1-2]。
- 中文名
- 宜兰运动公园
- 坐 落
- 于宜兰巿中山路一段
- 占 地
- 27公顷
- 设施标准
- 各项设施均具国际标准
公园简介
播报编辑
公园内各垫霸纸戏项设施均具国际标准,首创运动与休闲结合的设计,1992年的台湾区运动会在此举办,因而大放异采。网球场及蓝球场,体育馆设计新颖,可作综合性运用,各项室内竞赛、表演,都在此热闹上场;馆外针对“兰雨”设计避雨樱跨全删循回廊,更见踏备格匠心独具。 运动公园炒格战的设计理念,是秉持“运动即休闲,休闲即捆尝想运动”,将运动场公园化,除了游泳池、立重篮球、网球场基本设备外,广大草坪的规划,更是引领捆抹全民运动聚集的场景,园区多样的植栽,在不同季节展现缤纷色彩,更是散步,踏青、摄影、放风筝的最佳选择。
设计历史
播报编辑
宜兰县政府于1970年在宜兰市南郊购买八公顷的土地, 预定作为县政府办公大楼用地,因一直未依据书兴建,1978年乃重新规划为宜兰县综合运动场,兴建四百公尺人工跑道及长五十公尺,宽二十五公尺之游泳池各一座。1981年本县接连接理多次大型运动竞赛,虽人事已尽,但因体育场腹地狭小,交通路线不良,周遭环境杂乱,始终未能发挥运动场地之最佳功能。
1983年九月,台湾省社区全民运动会在本县举行,当时省政府主席李登辉在主持开幕典礼中宣布1985年的台湾区中等学校运动会由宜兰县承办,为了办好这次全国性的运动盛会,并有效改善体育场规划不当的缺失,宜兰县政府1983年十月邀集体育、都市规划、景观工程等学者专家,至现场勘查,并经多次研讨,都认为应将体育场扩大,规划成运动公园,以符应现代国民生活之需求。在都市计划区内要将八公顷的体育场扩大为二十七公顷的运动场,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历经十七个月的努力,终于在1985年三月十三日获省都市计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再历经数年规划施工乃有县立宜兰运动公园。
现有设施
播报编辑
园内除了各种符合科技化、实用化、国际化标准的运动设施外,还有精心设计的大草坪、健康步道、休闲庭园等场地,是休闲与运动的最佳去处。设施有:
园艺风情
播报编辑
学 名:Alstonia Scholaris,R. BR.
用 途:庭园树、行道树。
分布区域:宜兰运动公园中轴道区
交通资讯
播报编辑
自行开车
2.“国道”五号:由“国道”三号(二高)至南港系统交流道转走“国道”五号(北宜高速公路),过雪山隧道由头城交流道下往台9号方向行驶,行经中山路一段即可到达。
大众运输
1.客运:搭乘台汽客运于“运动公园”站下车。
2.铁路:搭乘火车于宜兰火车站下车后,往宜兴路→中山路一段方向步行,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