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宜章年關暴動

鎖定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部隊從粵北到達湘南,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宜章縣委的協助下,發動農民在舊曆年關舉行起義,於1月12日佔領宜章縣城(又稱“宜章起義”、“湘南起義”),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部隊改編為工農 革命軍第一師,朱德任師長,陳毅任黨代表。後在敵重兵夾擊下,朱德、陳毅率領工農革命軍撤出湘南,向井岡山地區轉移。4月,部隊到達江西 寧岡礱市,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2] 
中文名
宜章年關暴動
類    型
革命起義
發生時間
1928年1月

目錄

宜章年關暴動起義經過

智取宜章
一條陳年的老巷,一座清代風格的院落。
坐落在宜章縣南關古街的湘南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蒼松翠柏,鬱鬱葱葱。這裏曾是清政府守備處,後來成為縣女子職業學校。1928年1月,湘南起義的第一槍在這裏打響。
1928年1月初,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軍餘部,千里轉戰進入粵北、湘南一帶,與中共宜章縣委商定共同發起暴動。
當時的宜章城,沒有國民黨正規軍,防守力量非常薄弱。而宜章縣委掌握了一支頗具實力的武裝,這就是胡少海領導的游擊隊。
胡少海北伐時曾在程潛部隊當過營長,因不滿蔣介石殘殺工農的行徑,便在湘粵邊拉起一支隊伍。在宜章縣委幫助下,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部隊也整編為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胡少海的身份從未暴露。朱德、陳毅決定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智取宜章。
1928年1月11日,胡少海帶領先遣隊,打着國民黨第16軍第140團的旗號開進宜章城,稱回鄉“協助地方維持治安”,並放話“團長王楷”第二天將率大部隊進城。次日,化名“王楷”的朱德,與陳毅率部進入宜章。國民黨地方官紳擺下“魚翅宴”,為部隊“接風洗塵”。
當晚,朱德、胡少海領着14名幹練的衞士,帶上駁殼槍準時“赴宴”。
“魚來啦!”酒過三巡,大廳傳來跑堂一聲呼喊。這是事前約定的信號。
“噹啷”一聲,朱德霍地起身,擲杯於地。
“不許動!”一隊工農革命軍戰士衝進大廳,國民黨縣政府官紳20多人瞬間成為俘虜。
與此同時,陳毅、王爾琢等指揮部隊,迅速解除了縣城挨户團、保安隊等武裝,俘虜警察及民團400多人,打開監獄放出革命人士與無辜羣眾。
很快,繡有鐮刀、斧頭的紅旗飄揚在縣城上空。那一刻,風湧雲起,百姓奔走歡呼:“暴動了”、“勝利了”。
2月6日,宜章縣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
因為距農曆除夕僅10天,此次暴動又被稱為“年關暴動”。
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如今成了一座紀念館。院落中央,一口古井依舊泉水充盈:1928年,朱德來到宜章後,經常在此提水飲馬,保持着勞動的習慣。
這座寫滿歷史滄桑的院落,是湘南起義諸縣中惟一保存下來的革命遺址,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風捲紅旗
智取宜章,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
至1928年4月隊伍轉移至井岡山、實現朱毛會師止,起義共歷時3個多月,革命風暴遍及20多個縣,近100萬人參加了起義。一時間,“紅旗漫卷南天亂,湘南這邊紅一片”。
朱德、陳毅和中共湘南特委,把武裝暴動與建立政權、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密切結合起來,先後建立了8個縣蘇維埃政府,土地革命更是開展得轟轟烈烈。
在採訪中,我們看到了這樣幾件珍貴的文物:一眼看去,這只是幾根長約一米、寬三五釐米不等的普通竹籤。由於年代已久,竹籤已經發黑,但仔細查看,仍可見上面隱約寫着人名、稻田位置和麪積。
在黨史專家的眼裏,這幾根竹籤所承載的歷史,足以超過許多同樣作為文物的恢宏建築、飛機大炮。
今天的湘南農村,山河依舊,當年“插標分田”的稻田依然有農民躬耕。宜章縣原黨史辦助理研究員劉勝洪,為我們復原了80多年前的情景——
1928年3月,湘南特委在永興召開湘南工農兵代表會議。會議確定了“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農民”的原則。湘南特委還在永興湘陰渡試點,總結出土地分配辦法:以鄉為單位進行土地分配;以原耕地為基礎,抽多補少,抽肥補瘦。
在那場規模空前的土地革命運動中,宜章、郴縣、永興等8縣,共插標分田69萬多畝,約佔總田地面積的20%。
插標分田,使千千萬萬貧苦農民看到了安身立命的希望,成為他們堅定地跟着共產黨鬧革命的精神支柱。
劉勝洪説,湘南起義開創了武裝鬥爭與土地革命相結合的先例,為我們黨領導土地革命積累了最早的經驗。
“槍掛星辰旗卷月,人沾露水馬披霜。重圍突破征途險,兩路雄師會井岡。”湘南起義的光輝,不僅被詩人所記述,更已被歷史所銘記。
湘南起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在湘南的反動統治,極大地鼓舞了勞苦羣眾的鬥志,有力聲援了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作為親歷者,肖克將軍曾有如此評價:“歷史已經證明,有了湘南起義才有井岡山會師,有了井岡山會師才有鞏固的井岡山根據地,甚至可以説,才有光輝的井岡山時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