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宛敏渭

鎖定
宛敏渭(1910-2000),又名竹邦,廬城鎮人。1931年畢業於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專科。 [1] 
安徽省氣象事業的創始人,曾任安徽省氣象測候所所長、視導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物候組組長;中國氣象學會農業氣象顧問,北京氣象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氣象委員。是中國農業氣象學、物候學開創人之一。 [1] 
著有《中國動植物物候圖集》,與竺可楨著有《物候學》等書。
中文名
宛敏渭
別    名
竹村
出生地
安徽省廬江縣城關鎮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2000年 [1] 

目錄

宛敏渭簡介

宛敏渭又名竹村,安徽省廬江縣城關鎮人,氣象學家。他從30年代就開始氣象學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為我國的農業氣象學作出了重要貢獻。1910年1月出生,中國民主同盟成員。1931年畢業於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氣象班專科。他是安徽省氣象事業的創始人,曾任安徽省氣象測候所所長、視導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物候組組長,中國氣象學會農業氣象顧問,北京氣象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氣象委員。他是中國農業氣象學、物候學開創人之一。著有《中國動植物物候圖集》、《物候學》、《中國物候觀測方法》、《北京的自然歷》等書,主編《中國動植物物候觀測年報》10 冊,合著《氣象學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部分篇章,發表論文20 餘篇。他的《物候學》獲全國優秀圖書。《唐宋詩中的物候》 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宛敏渭著作目錄

《農業氣象物候觀測法》
作者:宛敏渭 編 出版社:財政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1955 叢編項:無
《農業氣象常識》
作者:宛敏渭 編 出版社: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1959 叢編項:農村通俗文庫·自然科學知識類·第一輯
《冬小麥播種期與生長髮育條件的農業氣象鑑定》
作者:宛敏渭 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58 叢編項:無
《怎樣觀測物候》
作者:宛敏渭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1964 叢編項:北京農業技術知識叢書
《中國物候觀測方法》
作者:宛敏渭 同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79 叢編項:無
《中國動植物物候圖集》
作者:宛敏渭 編繪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6 叢編項:無
作者:宛敏渭 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6 叢編項:無
作者:宛敏渭 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7 叢編項:無
拓展閲讀
1我們現在推廣的《物候歷》,是在新中國誕生後,由中國科學院竺可禎、宛敏渭先生以將近三十年的努力,對北京地區一系列的物候現象,年年隨時觀測,如實記錄,積累了大量的科學數據而編制出來的。它按照一系列物候現象多年出現的平均日期,分清先後,排定次序,劃出季節,就如同製成一把有刻度的“物候計算尺”,不僅可以用來知道農時,而且可以用來預測農時。它是兩千多年來人們夢寐以求而終於實現的最科學的物候歷,也是我國目前六十個物候觀測網點中走在前面的最完整的物候歷。它雖然是個“北京的自然歷”,但是它可作為—個標尺,供全國各地參考,以便全國各地在物候觀測種類上求同存異,積累觀測數據,各自形成當地的物候歷,這樣才能最後形成《中國物候歷》,大大發展我國的物候學。我曾在宛敏渭先生那裏看到一本《俄羅斯自然歷》,還曾在竺可禎、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學》中,瞭解到日本、德國,英國、美國、蘇聯都在研究它,日本有1500個物候觀測點。我認為物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發現的,利用物候來掌握農時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現代物候工作上,我們更應當“當仁不讓”!從制定二十四節氣發展到制定《物候歷》並開始推廣它,這是有歷史意義的。《物候歷》的推廣,對於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將會有很大的好處。《物候歷》即《物候學》一書中的《北京的自然歷》,這次在編輯《1983年農曆》時,尊重宛敏渭先生的意見又恢復了原名。我經過統計,發現《物候學》原書中的歷表,在列舉的70個物候觀測種類的179個物候現象中,遺漏了一個物候現象,即只有雁北飛而沒有雁南飛,向宛先生提出建議,他就把雁南飛添上了。《我國十個地區物候指標簡明表》是宛先生提供的。原表是以季節為經、地區為緯,由北而南,輯錄物候指標的,看起來後出現的物候在前,先出現的物候在後,令人感到很不方便,經過與宛先生商量,由我重新整理,改為以日期為經,地區為緯,就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