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區,隸屬河南省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腹心,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2°52',北緯32°89',總面積683平方千米。
[7]
截至2022年末,宛城區常住人口63.41萬人。
[10]
截至2022年10月,宛城區轄個6個街道、6個鎮、3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東關街道。
宛城區歷史沿革
編輯唐、虞之際,為呂望先祖“四嶽”封地,稱呂。
虞、夏間,又封申於此。
周宣王,為申伯封地,稱申伯國。
春秋,楚滅申建宛邑,始稱宛。戰國,屬韓。
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始置宛縣,為南陽郡治所。
西漢,因秦舊制。新莽,改南陽郡為“前隊”(隊音逆),改宛縣為南陽縣。東漢,復西漢舊制。稱宛縣,仍為南陽郡治所。
北周,並宛縣於亡陌,稱上宛。
隋開皇三年(583年),改上宛為南陽縣,屬鄧州。大業三年(607年),改鄧州為南陽郡,領有南陽縣。
金正大三年(1226年),置申州,南陽為治所。
元,升申州為南陽府。
明、清,仍設府,南陽縣為府治。
民國3年(1914年),廢南陽府,改屬南汝道。後道廢屬省。民國21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8年11月,南陽縣解放。
1949年3月,成立南陽縣市人民民主政府,屬河南省南陽專區轄。11月,縣、市分設,建立南陽市。
1960年6月,南陽縣併入市。
1961年7月,縣、市重新分設。
宛城區行政區劃
編輯宛城區區劃沿革
南陽市宛城區新景(8張)
2005年,撤銷環城鄉,設立漢冶街道、仲景街道;撤銷白河鎮,設立白河街道、棗林街道。
2006年,漢冶街道、白河街道、仲景街道、棗林街道成立。
2012年,官莊鎮的牛莊、田李莊2社區和龔營、嶽莊、小高、忽橋、田店、前營、小尹莊、大尹莊、宗坡、何上寨10村析出,設立赤虎街道。
2014年,金華鄉更名為金華鎮。
2015年,五里堡街道成立。
宛城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宛城區轄個6個街道、6個鎮、3個鄉:東關街道、新華街道、漢冶街道、仲景街道、赤虎街道、五里堡街道、官莊鎮、瓦店鎮、紅泥灣鎮、黃台崗鎮、金華鎮、高廟鎮、溧河鄉、漢冢鄉、茶庵鄉。
[6]
區人民政府駐東關街道。
宛城區地理環境
編輯宛城區位置境域
宛城區,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2度52分,北緯32度89分,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腹心。北與方城交界,東與社旗、唐河接壤,南與新野相聯,西與卧龍區毗鄰。總面積683平方千米。
[7]
宛城區地形地貌
宛城區地勢由北而南稍有坡降,北端的隱山是境內的孤山,海拔210米,是全區最高點,其餘都是平原。
[2]
宛城區氣候
宛城區地處南陽盆地腹心,位於亞熱帶和暖温帶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濕潤,地勢平坦,土肥水豐,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温14.9℃,年平均降水量805.8毫米,年平均日照2116小時,年無霜期227天,有利於各種植物生長。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
[7]
宛城區自然資源
編輯宛城區水資源
宛城水資源豐富,地表徑流量3.3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開採利用量1.2億立方米,區域淺水層12-65米,水層厚20米。60米深水井,每小時出水量可達60噸以上,水質優良,為大型工業項目建設提供了必備的生產條件。
宛城區礦產資源
藍晶石礦是國內稀有的非金屬礦,國內的四大礦牀中,河南隱山礦區儲量最大。藍晶石在耐火材料行業有着極高的工業地位,屬新型高級耐火材料,用高鋁藍晶石類礦物原料生產的金屬可用於製作超音速飛機和宇宙飛船的導向翼。美國曾一度把其作為戰略物資加以控制,印度對高品位礦的出口還加以限制。
[3]
宛城區人口
編輯2022年末,宛城區常住人口63.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0.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4.51%,比上年末提高0.56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732人,出生率5.89%;死亡人口4695人,死亡率7.41%;自然增長率為-1.52%。
[10]
宛城區政治
編輯職務 | 姓名 | 備註 |
---|---|---|
區委書記 | ||
區長 | ||
副區長 |
宛城區經濟
編輯宛城區綜述
截至2022年底,宛城區生產總值達到385.2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1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16.7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242.4億元,增長3.1%。三次產業結構為 6.8:30.3:62.9。全年人均生產總值60784元,增長4.3%。
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60.5億元,增長14.7%。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業2.1億元,下降4.9%;限額以上零售業57.1億元,增長16.2%;限額以上住宿業0.3億元,下降11.8%;限額以上餐飲業1.0億元,下降4.8%。
[10]
宛城區第一產業
南陽月季博覽園(3張)
2022年,宛城區糧食產量40.04萬噸,比上年增長0.27%。其中,夏糧產量27.07萬噸,秋糧產量12.97萬噸。小麥產量27.07萬噸,玉米產量12.04萬噸。
宛城區第二產業
2022年,宛城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不含煙廠,下同)。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4%;集體企業增長8.6%;股份制企業增長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9%;私營企業增長3.2%。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33.6%,製造業增長 6.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7%。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5.9%。
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中,增加值規模超億元的9個行業5增4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114.7%,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00.3%,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2.2%,醫藥製造業增長9.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1.7%,紡織業下降20.2%,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50.7%,食品製造業下降16.4%。
全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5%,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34.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8%,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7%;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3%,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1.0%,利潤總額增長40.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6.99元,比上年增加0.95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34%,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
[10]
宛城區第三產業
宛城區交通運輸
編輯宛城區綜述
宛城區域內焦(作)柳(州)鐵路縱貫南北,寧(南京)西(西安)鐵路橫跨東西,鄭萬高鐵貫通鄭州、南陽至重慶,南陽東站坐落在宛城轄區。國道312線、省道103線穿越全境,二廣、滬陝、許平南、周南、環城等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全區農村公路通車裏程達到1531千米,所有自然村實現通硬化路。河南省三大民用機場之一——南陽飛機場坐落其中,可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重要城市,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7]
宛城區公路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宛城區的公路建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特別是從1992年起,宛城區對國道、省道、鄉村公路全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寬、建設和配套,公路開始了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止一九九五年底,宛城區國道、省道公路全部達到國級二級公路標準,幹線公路擁有133.6千米,國道G312線、豫01線分別於1999年和2001年創建為文明樣板路;區鄉村公路1996年在南陽市13個縣市區第一個實現鄉鄉通油路,2002年區鄉村公路再次在全市第一個實現村村通油路,區鄉村油路累計達到527.5千米。截止2002年底,幹線、區鄉村公路達到661.1千米,名列全市13個鄉縣市區通車裏程之冠。
宛城區社會事業
編輯宛城區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已形成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多層次的教育體系。有百年校史的南陽市第一中學、南陽理工學院、南陽師範學院,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陽工業學校、南陽經濟貿易學校、南陽市政法幹校、南陽市第四職專、南陽市電力技術學校、南陽市第二技工學校等十餘所大中院校都在轄區內。
南陽市第一中學
南陽中學,簡稱“南中”,前身是始建於1335年的宛南書院,1903年改書院為學堂,有“六百年書院、一百年學堂”之稱,從書院改為學堂起已有一百一十餘年曆史。南陽中學在1959年和1978年,兩次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中學;2005年成為河南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並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5年以來學校連續五屆被評為“中國百強中學”;2010年以來連續兩屆被評為“中學(華)百年名校”(全國50所)。南陽中學建校百餘年來,學校始終秉承“博文約禮,成德達才”的校訓,一大批名師碩儒在此興學執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尊重和高度認可,學校因此被譽為“中州師表,教育淵源”。
2016年9月9日教師節前夕,學校召開教師節頒獎典禮曁開學典禮,在會上將學校更名為南陽中學,南陽市副市長及教育局局長出席儀式。
南陽理工學院
南陽理工學院(N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簡稱“南工”,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前身是1987年創辦的南陽大學;1993年由國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定名為南陽理工學院;原張仲景國醫大學併入。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2011年,被批准為河南省2000年以來升本高校中第一所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2016年入選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培育院校。
南陽理工學院擁有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建設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6個,河南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等。形成了以工科為主,擁有理、管、文、經濟、教育、法、醫、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本科高校。
2022年,宛城區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1332人,在校生4091人,畢業生897人。普通高中招生7341人,在校生17367人,畢業生2912人。初中招生14541人,在校生42771人,畢業生14045人。普通小學招生9167人,在校生66862人,畢業生12796人。特殊教育招生17人,在校生78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17925人。
[10]
宛城區文化事業
2022年,宛城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9個。文化館1個,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有線電視實際用户13290户。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5710卷(件)。
[10]
宛城區醫療衞生
2022年,宛城區共有醫療衞生機構(含診所、衞生室)1237個,其中醫院50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6個,民營醫院34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1184個,其中鄉鎮衞生院8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36個,門診部(所)26個,診所衞生所746個,村衞生室368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監督所(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2022年末衞生技術人員1429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357人,註冊護士7750人,藥師189人。醫療衞生機構牀位7318張,其中醫院6434張,鄉鎮衞生院884張。全年總診療人次533.5萬人次,出院人數30.4萬人。
[10]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是國家三級綜合醫院,座落於南陽市建設東路66號,前身是西方人在南陽開設的第一個西醫醫療機構。1951年改編為南陽縣醫院,1994年更名為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南陽市中心醫院
南陽市中心醫院成立於1949年,1995年,被評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為南陽市“三甲醫院”,是豫西南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和康復中心,是鄭州大學醫學院、新鄉醫學院、河南科技大學醫學院、南陽醫專的教學醫院和新鄉醫學院研究生培訓基地。南陽市婦幼保健院、南陽市兒童醫院、南陽市腫瘤醫院及南陽市緊急救援中心設在醫院,服務區域為南陽市17縣(市區)和部分毗鄰省區,服務人羣達1100多萬,是豫西南區域性醫療中心。
宛城區社會保障
宛城區歷史文化
編輯宛城區地名由來
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府級衙門——南陽府衙(6張)
其義:①“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陽西、北、東三面環山,當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徵;② “屈草自覆”為芳草蓋地,植被葱綠貌。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國日益強大起來,先後向北吞併了漢水流域諸國,呂、申兩國也被楚文王所滅。
楚國佔據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後,便在這裏建置宛邑,作為問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後,宛由地域名,演變成為“宛城”、“宛縣”、“宛州”、“上宛縣”等,“南陽市”和“宛城區”均以“宛”為其約定俗成的簡稱。
宛城區文化設施
宛城區內擁有圖書館、博物館、圖書超市、影劇院、廣播電視大廈等現代化的文化設施。各級衞生、防疫機構達80多個,每萬人擁有技術人員37人。競技體育成績顯著,全民健身運動普遍開展。
宛城區以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為突破口,多策並舉探索新路子,推進農村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全區累計在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村級文化大院建設方面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建成村級文化大院100多個,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文化活動1500餘場次,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羣眾文化生活。
2008年,宛城區將新建2至3個省級示範文化大院,每鄉至少建成2至3個省級標準村級文化大院,成立宛城區數碼電影放映站,計劃放映電影1200餘場。
宛城區風景名勝
編輯景區 | 圖片 | 簡介 |
南陽武侯祠 | 南陽武侯祠,中國著名歷史名勝古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十大旅遊景區之一。位於南陽市區的卧龍崗上,掩映於萬木崢嶸、蒼松翠柏中,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隱居南陽卧龍崗而修建的。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時琅琊郡人,幼年喪父,其後隨叔父隱居南陽城西卧龍崗,晴耕雨讀,刻苦學習、研究歷朝的政治、經濟狀況和各種學派的政治主張,爾後協助劉備火燒博望和赤壁,建立西蜀霸業,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 |
南陽府衙 | 南陽府衙,中國保存完好的府級官署衙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坐落於南陽市區民主街西部北側。始建於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歷經元、明、清共199任知府。現存房屋150餘間,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36000平方米,是國家保存完整,規制完備的知府衙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知府衙門現存建築保留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築藝術。座北向南,軸線對稱,主從有序。現存建築就是一個歷史檔案館,它既是北京故宮的縮影,又是南陽曆史文化名城的象徵,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建築藝術價值。 | |
白河遊覽區 | 白河是河南省第三大城南陽的母親河,源出自伏牛山玉皇頂東麓,流至襄樊注入漢水,在南陽市內全長320千米,流域面積1.25萬平方千米,南陽白河在市區內穿城而過,全長32千米。它用四條大型橡膠壩把主要河段分區攔截,形成廣闊水域。 | |
王府山 | 王府山位於老城區西北隅(今共和街西端),是明藩王府花園中的一座假山,太湖石及獨山石砌成,山高18米,底部直徑21米,周長66米,佔地面積346平方米。1994年8月,在王府山附近興建大明苑王府市場建築羣,為消費者、旅遊者提供方便。王府山已被定為南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宛城盧園 | 宛城盧園,位於宛城區漢冢古鎮南側312國道旁萬莊村,地勢優越,交通便利,距南陽市區僅需半小時車程。景區以“自然、綠色、生態、環保”為主題,集生態觀光、餐飲、娛樂、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休閒旅遊勝地。宛城盧園景區被南陽市政府評為“南陽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園”。 | |
張衡博物館 | 張衡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位於石橋鎮小石橋村西側,距中心城區20千米。博物館主要建築景點有門樓、綜合展廳、祭台、古天文館、張衡半身雕像、漢闕、碑牆、墓冢、廊房、角樓、模擬地震館、碑刻長廊、綜合展廳等。通過這些展廳、展館,可使觀眾對張衡的生平事蹟、科學貢獻、創造發明及文學成就有一個全面瞭解。張衡博物館對於繼承和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增強科技意識,振奮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兩大文明建設以及擴大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科學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宛城區著名人物
編輯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南陽卧龍區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説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建設有張衡博物館。
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户邑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道家、名賈和實業家。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説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峯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宛城區地方特產
編輯南陽黃牛肉 | 南陽玉雕 | 南陽烙畫 |
獨山玉 | 《出師表》 | 全麥麪條 |
香菇醬 | 卧龍玉液 | 野蜂蜜 |
宛城區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宛城區2019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8-22]
- 2. 南陽市政府批覆同意設立5個街道 .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4-28]
- 3. 宛城概況 .宛城黨史網[引用日期2014-04-28]
- 4.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20]
- 5.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12-28]
- 6. 2022年統計用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8-05]
- 7. 行政區劃 .宛城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05]
- 8. 南陽市宛城區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宛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 .宛城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05]
- 9. 於金獻.南陽市宛城區志[M].科學出版社,2006.01:29
- 10. 2022年宛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宛城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8-23]
- 11. 領導之窗 .宛城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8-23]
- 12. 領導之窗 .宛城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8-23]
- 13. 郭煒當選宛城區區長 .南陽日報[引用日期2023-10-1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