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定南客家服飾

鎖定
定南客家服飾,流傳於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的民俗文化,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文名
定南客家服飾
申報地區
贛州市定南縣
遺產級別
省級
非遺編號
3-Ⅹ-27
遺產類別
民俗

定南客家服飾簡介

“定南客家服飾”源於唐末兩宋時期,由於中原戰亂,大批中原漢民經過先後五次的大遷徙,南遷來到定南,同時把優秀的中原文化藝術帶到這裏,與當地原居民古越山人的文化元素不斷交融之後,隨歷史進程,形成了獨具定南客家文化特色,具有客家吉祥文化理念,因此,具有穿戴實用價值的定南客家服飾穿戴習俗文化形式,成為了定南客家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枝獨秀。
“定南客家服飾”主要包括客家女性的衣着、帽簾、頭帕、圍裙、少年兒童戴的花帽及吉祥肚兜等。該穿戴習俗表現形式皆講究文化內涵,即“吉祥”二字,同時也表達了長輩對子孫平安幸福、如意吉祥、長命百歲等美好祈願。為客家人的生活和年節增添諸多的喜慶祥和的熱鬧氣氛。
“定南客家服飾”因具有其歷史的傳承性特徵,本身的文化藝術價值特徵、實用價值和廣泛的社會性特徵,因此,“定南客家服飾穿戴習俗”實物具有相當重要文物收藏、歷史人文研究價值。 [1] 

定南客家服飾歷史淵源

定南客家服飾穿戴習俗源於唐末兩宋時期,由於中原戰亂,大批中原漢民經過先後五次的大遷徙,南遷到定南,同時把優秀的中原文化藝術帶到這裏。在與當地原居民古越山人的文化元素不斷交融之後,形成了定南客家文化特色。定南客家服飾,既具有客家吉祥文化理念,又具穿戴的實用價值。傳承至今,800多年之久。
1990年版《定南縣誌》中有記載:“清時男人中少數戴銅頂氈帽,多數戴布頂瓜皮帽。民國時期,少數官紳、文人戴禮帽,一般男人戴鎖口縷嘰帽,棉帽或以藍布長巾扎頭。一般婦女裹黑色皺紗,蒙黑布頭帕。少數婦女髮間插入銀質裝飾品,兒童多戴繡花帽,逢年過節或赴圩作客時改戴銀鈴繡花帽。 [1] 

定南客家服飾主要內容

定南客家服飾,是客家服飾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定南的兒童花帽。定南客家服飾圖案樸實精美而又寓意深刻。客家人喜歡用紅、粉、綠、黃等鮮豔的色彩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從年輕到年老的女性都喜歡把襪底、帽子、揹帶繡成美麗的藝術精品。該穿戴習俗表現形式皆講究文化內涵,即“吉祥”二字,同時也表達了長輩對子孫平安幸福、如意吉祥、長命百歲等美好祈願。為客家人的生活和年節增添諸多的喜慶祥和的熱鬧氣氛。
定南客家服飾,在客家民間傳承了千年,據《定南縣誌》記載,定南客家服飾主要物件包括以下幾類:
1、女性有冬頭帕、帽簾、便衣褲、繡花棉襖棉褲、繡花銀鏈葫蘆形圍裙、木屐、千層底繡花鞋、布幫木底棉雨鞋等。冬頭帕,是用一塊長約1.7市尺,寬約1.3市尺的深紅、黑、白相間的條紋布,齊邊縫上一塊長0.4市尺,寬1.3市尺的黑布,在黑布兩頭縫上自織的紅花帶子。扎頭時,對褶黑布圍頭,黑布正好包於腦門前後,兩端帶子沿黑布纏繞數圈扎於頭上。以顯突出,也增加美感。帽簾是在斗笠的邊沿垂下一圈藍布。帽簾,是定南婦女出嫁後第一個端午節回孃家時母親送給女兒的物品。帽簾是婦女獨有的飾物,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端午節後,陽光漸為炎熱,戴帽簾可以防曬,保護臉部皮膚;二是,帽簾是出嫁婦女的標誌;三是,新媳婦出嫁,孃家要女兒恪守婦道,男家生人多,女孩害羞,即可借帽上的垂簾來遮擋生人的目光。
2、男性有銅頂氈帽、布頂瓜皮帽、縷嘰帽、長衫、馬褂、遍衫便褲、木屐、千層底布鞋、布幫木底棉雨鞋(俗稱“絞榭”)等。
3、小孩有吉祥花帽、口水兜、單腿被、棉腿被、屎尿帖、束帶袈裟、開襠褲、吉祥花樣肚兜袋等。
定南客家的衫衣式樣主要有寬袖大面襟和對襟兩種。大面襟有長、短和中長3種不同的式樣。對襟式樣是短裝,多是男子穿着,還有一種無袖的對襟短裝,當地稱作“褂駁”或“背心”。褲子主要是寬褲頭的便褲,俗稱“倒褲”。打褶褲不僅褲頭很大,褲腳也寬達1尺。這種褲式男女都穿,只是女人的褲頭多有鑲邊。定南婦女的穿着,在大面襟外衣上再繫上圍裙,稱作“攔胸裙”。圍裙一般上用藍布,下用紅花布拼制,也有用清一色的。
這些物件主色調皆以黑、青為主底色,以紅、黃、蘭、綠、白、金、銀七色真絲線作吉祥花紋刺繡,底、花顏色反差強烈、明快,藝術表現力強,獨具客家文化藝術特徵,形式豐富多彩。文化理念皆講究“吉祥如意”內涵,同時更表達着長輩對子孫平安幸福、長命百歲、民族昌盛等美好祈願,為客家人的生活和年節增添了喜慶祥和的社會氛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