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陂

鎖定
官陂鎮位於詔安縣西北部,土樓資源豐富,風景秀麗的荔鄉,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全鎮年平均氣温22℃,無霜期353天,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是理想的亞熱帶水果種植帶。
中文名
官陂
外文名
GUANBEI ZHEN
行政區劃代碼
363509
行政區類別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面    積
150.4 km²
下轄地區
17個行政村,161個自然村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編碼
363509
氣候條件
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
人口數量
53253人
著名景點
在田樓,歡樂谷
車牌代碼
閩E
方    言
客家語詔安腔客語
拼    音
guan bei

官陂簡介

觀荔亭 觀荔亭
詔安縣官陂鎮有座“觀荔亭”,站在這裏環顧四周,數萬畝荔枝海盡收眼底。每當6月收穫季節,那紅豔豔的荔枝,像五彩霞光落到了山間。

官陂同名市鎮的行政介紹

清泉石上流 清泉石上流
官陂鎮位於詔安縣西北部,東與雲霄縣和平農場相連,南接霞葛鎮,西鄰秀篆鎮,北至平和縣大溪鎮,總面積150.4平方公里,有17個行政村,161個自然村,205個村小組,總人口47672人,語言屬客家語系,是革命老區。官陂鎮 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全鎮年平均氣温22℃,無霜期353天,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是理想的亞熱帶水果種植帶。官陂鎮有耕地14687畝,山地179362畝,龍頭產業是烏葉荔枝,現全鎮荔枝種植面積達4.2萬畝,年產量8000多噸。官陂鎮藴含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小水電資源。官陂鎮是個有名的水果之鄉。坐落於漳州市詔安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荔鄉。

官陂革命老根據地

官陂是革命老根據地,早在1928年土地革命時期,工農紅軍就在馬坑村鬧革命,1930年2月15日在坪坑、粟竹頭二個自然村建立起紅色政權——蘇維埃革命政府。當地羣眾稱(坪坑府、粟竹頭縣)。1935年,閩南工農紅軍獨立三團政委盧勝帶領武裝隊伍,在龍際、公田、林畲等地開展游擊戰爭,建立烏山根據地,一直至全國解放。 [1] 

官陂自然環境

荔枝 荔枝
官陂鎮自然條件優越,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東溪上游貫穿全鎮中部,中間丘陵地帶,是個天然小盆地,形成天然温泉池三口;官陂鎮土地以山地為主,耕地14687畝,山地17.1萬畝,其中宜果山地8.5萬畝,主要種植荔枝、青梅、龍眼等,其中荔枝4.3萬畝,年產量8000多噸,以優質、早熟,量多而馳名,《官陂荔枝》也已經獲得國家工商總局的商標認證。 [1] 

官陂野生蘇鐵羣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牌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牌
2004年省普查珍稀野生植物時發現,馬坑村長有全省最大的野生台灣蘇鐵羣,這是我國的國寶,也是世界寶貴的自然遺產;

官陂客家土樓

官陂土樓 官陂土樓
客家人富有勤勞勇敢,善於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的美德,土樓是客家人居住文化的象徵,既可防地震又可防匪盜。據初步調查統計,全鎮共有152座土樓,其中圓樓118座,四方樓9座,交椅式17座,混合式8座。最大土樓是大邊村的“在田樓”,俗稱大樓,直經980米,樓高9米的雙層樓房,樓周圍有64間住房,樓中央有一座方形小樓,叫樓心,內有住房14間,後座有附屋六間合計是84間。最古老的樓是新坎村的“溪口樓”,建於明建文二年,清康熙三年擴建,現已倒塌。目前遺留的各式各樣土樓共有115座。 [1] 

官陂建制沿革

康熙年間的《詔安縣誌》,在“建置篇”的《陂塘》一文,書中寫道:“近湖者利湖水,近海者利海水”,“詔安之利溪陂,大者灌田千餘畝,至小者亦不下數百畝”。可見詔安先民們已經很清楚建陂的好處及其重要性。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縣誌記載“窮鄉小民,方不能濟。明初往往有□請添築者……”。可見在當時條件下,普通百姓是無法完成較大工程的,他們只能求助於官府。官府通過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税收,這也是他們樂見的。這也證實民間大型陂塘工程多為官方所建。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官陂、南婆陂(一名林婆陂)、小篆陂、金溪陂、新陂,上俱二都”,詔安於明嘉靖九年置縣,此前屬漳浦縣轄。牛皮徑以內各鄉古稱二都,今官陂、霞葛、秀篆、太平、紅星各鎮古均二都之內。二都古陂今保存較好有霞葛五通白藤徑的新陂,也就客家人俗稱“石陂面”地方。
官建有陂塘於此,故名官陂。陂前有村,名以“陂頭”;塘後有村,名以塘下。此為兩村之地緣。今之官陂是以承其舊陂名也。故官陂之陂即陂塘之陂,同字、同義、亦同音矣。
官陂鎮地名來源於一個叫“官陂”的陂塘之名。
詔安地名錄1982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