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能團

鎖定
官能團,是決定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常見官能團包括羥基羧基、醚鍵、醛基羰基等。有機化學反應主要發生在官能團上,官能團對有機物的性質起決定作用,—X(X為滷原子,對於鹵代烴來説,可以認為滷原子是其官能團 [1]  ,但有部分教材認為碳滷鍵為其官能團 [4]  )、-OH、-CHO、-COOH、-NO2、-SO3H、-NH2、RCO-,這些官能團就決定了有機物中的鹵代烴、醇或酚、、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亞硝酸酯、磺酸類有機物、胺類、酰胺類的化學性質。
中文名
官能團
外文名
functional group
別    名
特性基團(characteristic groups) [5] 

官能團導致的異構

有機物的分類依據有組成、碳鏈、官能團和同系物等。
有機物的同分異構種類有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和官能團的種類異構三種。對於同類有機物,由於官能團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同分異構是官能團的位置異構。
對於同一種原子組成,卻形成了不同的官能團,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有機物類別,這就是官能團的種類異構。如:相同碳原子數的醛和酮,相同碳原子數的羧酸和,都是由於形成不同的官能團所造成的有機物種類不同的異構。 [1] 

官能團化學性質

官能團對有機物的性質起決定作用,-X、-OH、-CHO、-COOH、-NO2、-SO3H、-NH2、RCO-,這些官能團就決定了有機物中的鹵代烴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亞硝酸酯、磺酸類有機物、類、酰胺類的化學性質。因此,學習有機物的性質實際上是學習官能團的性質,含有什麼官能團的有機物就應該具備這種官能團的化學性質,不含有這種官能團的有機物就不具備這種官能團的化學性質,這是學習有機化學特別要認識到的一點。例如,醛類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被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所氧化,可以認為這是醛類較特徵的反應;但這不是醛類物質所特有的,而是醛基所特有的,因此,凡是含有醛基的物質,如葡萄糖、甲酸及甲酸酯等都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被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所氧化。 [2-3] 

官能團其它性質

有機物分子中的基團之間存在着相互影響,這包括官能團對烴基的影響,烴基對官能團的影響,以及含有多官能團的物質中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
① 醇、苯酚和羧酸的分子裏都含有羥基,故皆可與鈉作用放出氫氣,但由於所連的基團不同,在酸性上存在差異。
R-OH 中性,不能與NaOH、Na2CO3反應;與苯環直接相連的羥基成為酚羥基,不與苯環直接相連的羥基成為醇羥基。
C6H5-OH 極弱酸性,比碳酸弱,但比HCO3-(碳酸氫根)要強。不能使指示劑變色,能與NaOH反應。 苯酚還可以和碳酸鈉反應,生成苯酚鈉碳酸氫鈉
R-COOH 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能與NaOH、Na2CO3反應。
顯然,羧酸中,羧基中的羰基的影響使得羥基中的氫易於電離。
② 醛和酮都有羰基(>C=O),但醛中羰基碳原子連接一個氫原子,而中羰基碳原子上連接着烴基,故前者具有還原性,後者比較穩定,不為弱氧化劑所氧化。
③ 同一分子內的原子團也相互影響。如苯酚,-OH使苯環易於取代(致活),苯基使-OH顯示酸性(即電離出H+)。果糖中,多羥基影響羰基,可發生銀鏡反應
由上可知,我們不但可以由有機物中所含的官能團來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也可以由物質的化學性質來判斷它所含有的官能團。如葡萄糖能發生銀鏡反應,加氫還原成六元醇,可知具有醛基;能跟酸發生酯化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説明它有五個羥基,故為多羥基醛。
有機化學反應主要發生在官能團上,因此,要注意反應發生在什麼鍵上,以便正確地書寫化學方程式
如醛的加氫發生在醛基碳氧鍵上,氧化發生在醛基的碳氫鍵上;鹵代烴的取代發生在碳滷鍵上,消去發生在碳滷鍵和相鄰碳原子的碳氫鍵上;醇的酯化是羥基中的O—H鍵斷裂,取代則是C—O鍵斷裂;加聚反應是含碳碳雙鍵(>C=C<)(並不一定是烯烴)的化合物的特有反應,聚合時,將雙鍵碳上的基團上下甩,打開雙鍵中的一鍵後手拉手地連起來。 [1] 

官能團種類

官能團烴基

烴基組成、化學式 烴基組成、化學式
根據所含π鍵的不同,不同的烴基官能團具有不同的性質。注意:烷烴基(如甲基、亞甲基)不算官能團,而苯基是官能團。
分類
官能團名稱
化學式
英文前綴
英文後綴
RH
alkyl-
-ane
R2C=CR2
alkenyl-
-ene
炔基
RC≡CR'
alkynyl-
-yne
及衍生物
RC6H5
RPh
phenyl-
-benzene
甲苯及衍生物
RCH2C6H5
RBn
benzyl-
1-(substituent)toluene

官能團含鹵素取代基

鹵代烴中含有碳-鹵素鍵,鍵能隨鹵素不同而有變化。一般除氟代烴外,鹵代烴都可發生親核取代反應消去反應
分類
官能團名稱
化學式
英文前綴
英文後綴
碳滷鍵
RX
halo-
alkylhalide
碳氟鍵
RF
fluoro-
alkylfluoride
碳氯鍵
RCl
chloro-
alkylchloride
碳溴鍵
RBr
bromo-
alkylbromide
碘代烷
碳碘鍵
RI
iodo-
alkyliodide

官能團含氧

不同的碳氧鍵會因其中原子雜化程度的不同而有性質上的差異。sp雜化的氧原子有吸電子效應,而sp則有給電子效應。
分類
官能團名稱
化學式
英文前綴
英文後綴
滷代甲酰基
RCOX
haloformyl-
-oyl halide
ROH
hydroxy-
-ol
RCOR'
keto-, oxo-
-one
RCHO
aldo-
-al
ROCOOR

alkylcarbonate
羧酸根
RCOO
carboxy-
-oate
RCOOH
carboxy-
-oic acid
ROR'
alkoxy-
alkyl alkylether
RCOOR'

alkyl alkanoate
氫過氧基
ROOH
hydroperoxy-
alkylhydroperoxide
過氧基
ROOR
peroxy-
alkylperoxide

官能團含氮

分類
官能團名稱
化學式
英文前綴
英文後綴

RCONH2
carboxamido-
-amide

RNH2
amino-
-amine

R2NH
amino-
-amine

R3N
amino-
-amine

季銨陽離子
R4N
ammonio-
-ammonium

一級酮亞胺
RC(=NH)R'
imino-
-imine

二級酮亞胺
RC(=NR)R'
imino-
-imine

一級醛亞胺
RC(=NH)H
imino-
-imine

二級醛亞胺
RC(=NR')H
imino-
-imine

RC(=O)NC(=O)R'
imido-
-imide

疊氮根
RN3
azido-
alkylazide
疊氮苯
RN2R'
azo-
-diazene
氰酸酯
氰酸酯
ROCN
cyanato-
alkylcyanate

RNC
isocyano-
alkylisocyanide

RNCO
isocyanato-
alkylisocyanate
RNCS
isothiocyanato-
alkylisothiocyanate
硝酸酯
硝酸酯
RONO2
nitrooxy-, nitroxy-
alkylnitrate
RCN
cyano-
alkanenitrile
alkylcyanide
亞硝酸酯
亞硝酸酯
RONO
nitrosooxy-
alkylnitrite
RNO2
nitro-

RNO
nitroso-

吡啶及衍生物
吡啶基
RC5H4N
4-pyridyl
(pyridin-4-yl)
3-pyridyl
(pyridin-3-yl)
2-pyridyl
(pyridin-2-yl)
-pyridine

官能團含磷硫

與同族的氮和氧相比,有機磷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中的雜原子傾向於成更多的鍵。
分類
官能團名稱
化學式
英文前綴
英文後綴
R3P
phosphino-
-phosphane
HOPO(OR)2
phosphoric acid di(substituent) ester
di(substituent) hydrogenphosphate
亞磷酸酯
RP(=O)(OH)2
phosphono-
substituentphosphonic acid
磷酸酯
ROP(=O)(OH)2
phospho-

硫醚
RSR'

di(substituent) sulfide
磺酰基
RSO2R'
sulfonyl-
di(substituent) sulfone
磺酸基
RSO3H
sulfo-
substituentsulfonic acid
亞磺酰基
RSOR'
sulfinyl-
di(substituent)sulfoxide
RSH
mercapto-, sulfanyl-
-thiol
RSCN
thiocyanato-
alkylthiocyanate
RSSR'

alkyl alkyl disulfide

官能團主體基團的確定

所命名的化合物中如含多個特性基團(不能作後綴者除外)時,只能選擇一個特性基團作為後綴,此基團稱作主體基團。 [5] 
特性基團類型的高位(優先)次序(按遞減方式排列)
序列
按特性基團分類的化合物類型
general classes of compounds by characteristic group
1
自由基
radicals
2
負離子
anions
3
正離子
cations
4
兩性離子化合物
zwitterionic compounds
5
羧酸(依次為COOH,C(O)O2H,然後為它們的S和Se衍生物,依次為磺酸、亞磺酸、硒酸等,以及膦酸、胂酸等)
acids (in the order of COOH, C(O)O2H, then their S and Se derivatives followed by sulfonic, sulfinic, selenonic acid, etc., and phosphonic, arsenic acid,etc.)
6
酸酐
anhydrides
7
esters
8
酰滷
acid halides
9
酰胺
amides
10
酰肼
hydrazides
11
二酰亞胺
imides
12
nitriles
13
醛,隨後依次為硫代醛、硒代醛和碲代醛
aldehydes followed by thioaldehydes, selenoaldehydes, and telluroaldehydes
14
酮,隨後依次為硫代酮、硒代酮和碲代酮
ketones followed by thioketones, selenoketones, and telluroketones
15
醇和酚,隨後依次為硫醇、硒醇和碲醇
alcohols and phenols followed by thiols, selenols, and tellurols
16
氫過氧化物,隨後依次為硫代氫過氧化物、硒代氫過氧化物和碲代氫過氧化物
hydroperoxides followed by thiohydroperoxides, selenohydroperoxides, and tellurohydroperoxides
17
amines
18
亞胺
imines
19
肼(聯氨),磷烷(聯磷)等
hydrazines, phosphanes, etc.
20
醚,隨後依次為硫醚、硒醚和碲醚
ethers followed by sulfides, selenides, and tellurides
21
過氧化物,隨後依次為過硫化物、過硒化物和過碲化物
peroxides followed by disulfides, diselenides, and ditellurides [5] 

官能團官能團的修飾基團

一些主要的特性基團或官能性母體化合物的衍生物,可以採用它們本來的名稱後加此修飾基團的名稱進行命名。 [5] 
例:
CH3—CH2—CHO 丙醛(propanal)
→ CH3—CH2—CH(OCH3)2 丙醛二甲基縮醛(propanal dimethyl acetal);
→ CH3—CH2—CH=NOH 丙醛肟(propanal oxime);
→ CH3—CH2—CH=NNH2 丙醛腙(propanal hydrazone)。
CH3—CH2—COOH 丙酸(propionic acid)
→ CH3—CH2—COO=CH3 丙酸甲酯(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注]
→ CH3—CH2—CO—NH—NH2 丙(酸)酰肼(propionic acid hydrazide)。
[注] 英文中也可採用更系統的命名“methyl propionate”,但中文中對羧酸酯則僅此種命名方式,此時也稱“丙酸甲酯”。 [5] 

官能團官能團置換

結構中氧原子或羥基為其他原子或基團置換後,可在本來的特性基團、官能性母體化合物的名稱或俗名中插入一定的前綴或連綴來命名。例如,硫置換氧後的特性基團“-硫代磺酸”和“-硫代羧酸”。類似地,氧原子為—O—O—基團置換後,可在命名時加前綴“過氧”或“過”,如過(氧)羧酸。氧原子或羥基為硫屬元素或含硫屬元素基團置換時用連綴字“代”,為其他原子或基團置換時則用連綴字“替”來命名。 [5] 
例:
CH3—COOH 乙酸(acetic acid)
→ CH3—CO—SH 乙硫代-S-酸,硫代乙-S-酸(thioacetic S-acid);
→ CH3—CS—OH 乙硫代-O-酸,硫代乙-O-酸(thioacetic O-acid)。
CH3—CH2—CH2—CH2—COOH 戊酸(pentanoic acid)
→ CH3—CH2—CH2—CH2—CO—SH 戊硫代-S-酸,硫代戊-S-酸(pentanethioic acid);
→ CH3—CH2—CH2—CH2—C(=NH)—OH 氨亞基替戊酸,戊氨亞基替酸(pentaimidic acid)。 [5] 
參考資料
  • 1.    有機化學 第七版 呂以仙 人民衞生出版社
  • 2.    竹蓀多糖的結構表徵、鏈構象及形貌研究 王家堂 武漢理工大學 2009-04-01
  • 3.    構象特徵影響球蛋白乳化與界面性質的研究 沈蘭 華南理工大學 2013-05-01
  • 4.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化學(必修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 5.    中國化學會, 有機化合物命名審定委員會. 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 2017[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8:141-154.